《北宋小厨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小厨师- 第10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李奇可不能在这里待太久,他必须早点将这初步计划给定下,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迫切的让玉俊杰出任经济特派使,这很明显是权宜之计,因为他目前身边没有这方面的人才,等到一切稳定后,他还是会从汴梁调一些经济人才过来。

    彻夜未眠,李奇终于制定好一套初步的计划,得亏开发交趾早就在他的计划当中,只是如今提前了,不然的话这一晚上的时间哪里够啊。

    但凡开发一个城市,首先第一件事就是修路,在李奇得到当地一些族长的建议后,就将初步的规划给制定好了,让士兵贴出告示,以朝廷的名义招手劳工修路,并且答应给予一定的粮食和钱财。

    说句大实话,这点钱财和粮食在大宋境内,简直就是廉价到了不行。

    其实李奇是有意将价格压的非常低,因为这就给了将来到这里的商人一个价格上涨的空间,有了比较,百姓自然就会选择更好的一方。

    但是即便如此,此告示一出,广源州的百姓是蜂拥而至,仅仅一日间,人数就突破了两千,其中妇女、小孩比比皆是。

    他们也没有办法,你不干活没有吃的,这等于就是一种变相压迫,但是李奇的压迫又是非常具有诱惑力,因为通常的俘虏都是无偿干活的,而李奇却采取了雇佣制,不禁给吃的,还给钱,连每日干活的时间都给定好了,这让广源州的百姓真是感到如遇春风啊!

    这第二步就是粮食的问题,苦力也是人,你不给他们吃的,他们怎么能干好活。好在当初牛皋攻入广源州后,就将那些地主们全部给杀了,如今广源州附近大部分土地都在李奇手中,正好如今又是秋收季节,李奇又命令士兵组织百姓收割粮食,作为广源州开发的资本。

    开发广源州和开发邑州、钦州,李奇还是区别对待了,邑州、钦州地区,李奇采取的是土地重组方案,就是将土地分给百姓,但是在广源州却恰恰相反,李奇将土地全部集中在朝廷手中,因为他打算要迁移交趾的劳动力去国内那些正在开发的地区去,如果你把地给他们,那他们还会愿意走吗?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故此相比起广源州的百姓,邑、钦二州的百姓无疑是幸福。

    随后他又以朝廷的名义从玉俊杰这些南边粮商那里借粮食,反正他日有人会为此买单的。

    在修路的期间,他又去附近考察土地,关键是查看周围有没有橡木生长的地方,还真被他找到三处橡木生长的树林,他立刻将这三块地放规划起来,准备作为第二步开发方案,另外,还有一些南方特产水果区域,他都算进了规划内。

    至于咖啡豆的话,李奇目前还没有在广源州附近发现合适的土壤,这咖啡豆可是非常昂贵的,李奇一定要瞪找到最好的土壤才会将这些种子埋进去。

    抛开这些不说,其实宋朝廷已经是大赚忒赚了,因为广源州盛产黄金,这对于大宋而言,那简直久旱逢甘雨。

    但是李奇并没有急着抢购广源的金子,而是命令士兵将那些金矿全部封锁,任何人都不得采购,因为现在的货币还是铜本位,掌握货币的大宋是面对任何国家的优势所在,关于货币这方面,李奇一直以来都非常谨慎,他害怕金银的出现,会冲击铜币,所以在没有掌握足够多的金银时,他是不会轻易改变铜币的价值。

    李奇办事历来就是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命令下达后的第二日,士兵们就组织百姓出城修路去了,在前一日还给这些百姓吃了一个饱饭,大伙干的是热火朝天。

    虽然李奇口口声声说奴隶制度是一种落后的制度,其实他这也是一种变相的经济奴隶制度,用经济手段榨取劳动廉价力。

    他所指的招聘会的实质性也就是奴隶买卖大会,区别就在于,这种制度的待遇比奴隶制度要好那么一点点。

    典型就是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

    这都是李奇早就想好的,他当初就说了,这一代交趾人民必须牺牲许多,等到了下一代,他们就渐渐忘记交趾国,完全融入到大宋,到时他们也就解放了。(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战机

    大理。

    此时段氏大军正驻扎在弄栋府北面百里处。

    相比起交趾国内,这大理境内的战事可就要复杂多了,因为宋军至今未直接参战,就是派了吴玠他们来此监战,等于段正严就是白手起家,兵力上面不占优势,故此双方打的是有来有回,好不热闹。

    但是由于会川府大战,吴玠、段氏完成首次合兵,并且大败高交联军,顺势也就夺取了会川府,如此一来,紧临着会川府的建昌府也就稳定主了。

    战场又转移到了弄栋府,如果弄栋府一旦被攻破了,那么高氏的大本营,也就是大理的国都善阐府就完全暴露在吴玠他们视野中,也正是因为如此,吴玠、段氏大军的进攻在这里遭受到了敌人最为顽强的抵抗,至今还未攻破弄栋府。

    就在前些日子,折美月奉李奇之命率领五千成都府的西军入驻了建昌府,这是大宋首次增兵大理,但这只是偷偷摸摸的,并没有宣战。

    刚开始的时候,段正严有些不太愿意,这建昌府是他的大本营,你宋军跑来是个什么道理。

    折美月一听到这话,二话不说,领兵就准备回去。

    吴玠赶紧命人拦住折美月,又找到段正严解释,告诉他西军不擅长在这南边打仗,宋朝廷这么做,完全就为了给前线增添兵马,而且你的目标是善阐府,你靠建昌府这一个边缘城市又能做什么,我大宋土地辽阔,你这个区区建昌府,我们岂会放在眼里,我们这可是在帮你呀。

    并且折美月还将西军的八千匹战马借给你们打仗,足见我大宋的诚意。

    段正严心想八千西军也不多,而且他们还把战马借给了自己,这西军虽然强悍。但是没有了马,就更加不足为虑了,想来宋朝廷也的确是想帮他早点消灭高氏,于是就答应了下来,只留下三千人在建昌府,其余的八千人全部调往前线。

    这八千人一到,段氏立刻又开始对弄栋府发起了猛攻,可是,眼看这就要突破弄栋府外围防线时,突然溃败。一连退去五十里。

    段正严看得是莫名其妙,一经询问,原因有二,其一就是敌人的援兵也到了,并且反扑的非常厉害,其二,吴玠并没有用尽全力,见敌人援军一到,就立刻下命退兵。其实就当时的情况,完全有得打。

    吴玠用兵如神,段正严看不懂,于是就叫来吴玠。非常谦和的询问道:“吴将军,听闻昨日是将军你突然下命撤兵的?”

    虽然段正严是统帅,吴玠只是一个帮忙的人,但是由于吴玠在大理南北纵横。犹如无人之境,打的高氏是闻风丧胆,名声大震。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这面子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挣的。

    当初在芒康县的几千兵马一下子壮大到了三万人马,要知道那几千兵马都是从吐蕃借来的,而这些人随着战事的进行,渐渐的将吴玠视为自己的统帅。

    因为吴玠本身是没有兵的,他的一万袭月军如今都被李奇调去交趾战场了,他要扩张自己的势力,所以他对自己手下的兵是非常非常好,你们抢来的东西都归你们,我一文不要。

    这吴玠其实非常有头脑的,他知道这钱他要了,迟早也得给朝廷送去,所以他干脆用来收获军心,反正鬼见愁不在这,谁管得着,我打赢了就行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李奇原本就没有给吴玠一兵一卒,他这么做也无可厚非,不可能因此去责怪他,只要你能完成战略目的,其余的随你这么做。

    段正严在政治方面比较强,但是打仗方面不尽如人意,当初交趾援兵一到,就差点把他打回建昌府了,幸亏吴玠够猛,放弃一切领所有军队狂奔七日七夜,进攻会川府围魏救赵,不仅大败高交联军,随后还攻取了会川府。

    段正严也是有心无力,他必须得依靠吴玠,他自己打不过高氏,所以两军合军后,内政方面段正严把持着,但是军政方面,吴玠已经渐渐掌控住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你不将军政交给吴玠,这战都没法打。

    吴玠颔首道:“正是。”

    段正严好奇道:“此乃为何?据我所知,当时我军完全有希望冲破敌军外围防线的。”

    吴玠笑道:“是有很大的希望。”

    “哦?那将军此举………?”

    吴玠道:“都统有所不知,在前两日我得到了消息,高氏已经在向弄栋府集结兵马,但是根据增兵人数来看,我想他们不是想死守弄栋府,而是准备大举反攻了,还有前些日子在交战时,赶到的那支援军就是从善阐府来的,”

    段正严道:“这很正常啊。”

    “这不正常。”

    吴玠笑道:“我军高歌猛进,士气大振,此时他们应该避其锋芒,死守才对,但是他们却急着反击,其中一定另有隐情,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一定是交趾方面催促高氏这么做的,因为枢密使那边已经传来了消息,我大宋在广源、决里隘连败交趾主力,大获全胜,这就是原因所在。”

    段正严听得不是很明白,道:“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吗?”

    “大有关系。”

    吴玠道:“如今交趾自顾不暇,但同时他也知道即便从这里撤回那些援军也起不了很大的作用。如果高氏能够尽快击败我们,那么就可以立刻率领大军救援**趾,如此一来,我大宋军队将会遭受到两面夹击。

    他们就派了两三万人人马来,但是却可以换取大理十几万的援兵,这才是交趾迫切想要的,为了印证我的想法,我偷偷命人前去交趾西边的边境打探,果不其然,交趾在以北地区再度集结了两万援兵赶赴大理,希望能够尽快击败咱们,好回去救援。”

    段正严听得有些慌神,道:“若是如此的话。我们应该趁对方援兵未到之前,先取弄栋府。”

    吴玠摇头道:“不可,不可,这南方可不比北方,即便我们击败了敌军,也很难扩大战果,他们可以从容退去善阐府,要是他们死守善阐府的话,我们想要攻取那里,也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的目标不应该放在那一座座城池上面。而是应该放在对方主力上面。”

    其实他还有一层意思没有说,交趾希望迅速解决大理战场,李奇同样也非常希望,不然的话,也就不会调西军入驻建昌府了,如果高氏死守城池的话,那会给吴玠造成非常大的麻烦,即便最后打赢了,恐怕也要花很长的时间。

    还有一点。吴玠听到岳飞高歌猛进,势如破竹,心里也有些担忧,他是非常有军事头脑的。也知道李奇的此番出征的目的,如果岳飞先攻入升龙府,消灭交趾的话,那么李奇肯定会领兵入大理。顺便控制住段正严,如此一来的话,这已经揣入怀内的镇南王头衔恐怕就要拱手让人了。

    这吴玠可不答应。刚开始他可还是收着在打,故意消耗段正严的势力,如今李奇调兵入大理,摆明也是希望他能够尽快解决高氏,他也不用畏首畏尾了,他自信能够快岳飞一步,先率兵进入交趾。

    这不过是一种正常人的思维,岳飞心里肯定也有这打算,两边都有一种竞争的意识。

    段正严稍稍点头道:“那不知将军以为该如何打算?”

    吴玠简单明了道:“诱敌深入,寻找合适地形,再全歼其主力。”

    段正严惊诧道:“对方在弄栋府的兵力可也是要七八万之多啊!”他们才五万多人马,相差甚远,而且士兵作战能力上面还不如对方。

    “这样才像样子,少了我还就不费这神了。”

    段正严喜道:“哦?将军是否已有良策?”

    吴玠手一伸,邀段正严来到地图旁,道:“在我们得到了西军的八千马匹后,再加上原有的骑兵,我们拥有一支一万五千人的骑兵,如果能用好这一只强大的骑兵,必能全歼敌军,但是这里山地居多,骑兵的威力发挥不出来,所以我们得想办法引诱敌军去到平原地带。

    如今在交趾的催促下,敌方一定会急着反扑,这就给我们可趁之机,我们可以故作不敌,往后退去,敌军见我军不敌,一定会趁胜追击。”

    说到这里,他手往地图上一指,道:“这里就是我将要围歼敌军所有主力的地点。此处离会川府只有八十里路,在金沙江南岸,离咱们现在这里也就是一百里左右,这是方圆两百里内唯一一块平原地带,此处三面环江,乃是绝佳地形,如果我们能将敌军引诱至此,那么就可以发挥骑兵的优势全歼敌人。”

    段正严觉得他说的极有道理,又见吴玠信誓旦旦,思索了一阵子,最终还是拍板决定采用吴玠的计策。

    正如吴玠所料,高交联军在抵挡住段氏最凶猛的一波进攻后,就开始集结兵力大举反攻了,而且表现的非常急切。

    段正严都看在眼里,心中也是更加佩服吴玠的军事才能,只恨此人不是大理人氏。

    吴玠为了将这出戏做的更加逼真一些,还带领士兵顽强抵抗,甚至在第一次后撤前,他还谋划了一次偷袭,但是无功而返,不过这也在他的预料当中。

    这次偷袭无功而返,也给了吴玠一个充足退兵的理由,于是边打边撤,但凡撤到有利地形,吴玠就做做样子抵抗一下,随即又往后撤。

    高交联军见打的吴玠节节败退,士气大振,心里也盘算起来,准备再顺势夺回会川府来。

    他们这也绝非痴人说梦,因为段氏大军如果要退回会川府,那么就一定要北渡金沙江,这就是他们的机会,他们打算趁着吴玠渡江时,一举击溃对方,全歼段氏大军,所以他们在后面也是紧追不舍。

    殊不知,吴玠也打算在那里全歼他们。

    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将会在这金沙江畔拉开序幕。(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决战金沙江(上)

    吴玠且打且退,数日内,就退到了金沙江畔。

    高氏交趾联军一路上是连败敌军数阵,士气高昂,也正如吴玠所料,他们似乎真的急于一举击败段正严,故此此番几乎调集了所有兵马,对外宣称十万大军,但实则不过七八万。

    但是七八万军队对于大理这种小国家而言,已经可以说是倾其所有了。

    而吴玠这边也有五六万兵马,可以说是全部精锐尽在于此了,这一场大战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大理战场的走向。

    这必将是决定性的一战。

    双方都非常紧张。

    吴玠退入这块仅有的平原地带后,立刻让士兵在路口上设有栅栏,阻碍敌人冲锋,如果吴玠是真的要撤退的话,那么他一定得坚守这里,掩护自己的士兵渡河。

    好在吴玠他们退到这里时,正值半夜,故此高交联军也未急着进攻,这可是十几万人的大战,谁也不敢在漆黑的夜晚发动进攻的。

    此时河边是竖起数百火把,灯火通明,照亮了江面,只见金沙江上百余艘小船已经待命。

    “快点,快点,敌人就要进攻了。”

    数十名士官站在河边不断的催促,只见一个个士兵扛着鼓鼓的麻布袋快步上船。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退兵的时候同样也是如此,这些粮草可是非常珍贵的,故此得先将粮草运送过去。

    在这平原东北面的一处山丘四周,只见三千士兵结成方阵,护在四周。此时吴玠、段正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