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 天王苻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英雄 天王苻坚-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无论如何,我们不应该忘记民族英雄冉闵,他为汉族的生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统一北国  二一
巨星陨落会让人久久难忘,黯然伤神。但是时间总在流,日子还得过,我们还是把注意力转到燕国,转到慕容恪身上来,继续说我们的故事。

  慕容恪擒冉闵,灭冉魏,我们说是他的罪过。但是,从当时的慕容燕国来看,却是一大功劳。因为冉闵杀胡,他燕国的主体鲜卑族也是胡的一支,在冉闵必杀范围。采用矛盾论的哲学观点来分析,慕容燕和冉魏之间可真的形成了势不两立的一对矛盾,那矛盾的解决方法当时只有动武。慕容恪胜了,鲜卑族人人欢喜,迎接他们的救星凯旋。

  对冉魏来说,或者说对汉族来说,冉闵之死是民族之痛。所幸燕国毕竟不同于后赵,燕军进占冉魏首都邺城以后,没听说搞大规模屠杀,对冉闵的家属多少还有点礼遇。燕军围城期间,邺城断粮,出现了人相食的惨状。但那是作战时期的事,不能指望正在作战的燕军给邺城送给养。

  那期间倒是暴露了东晋的伪善,因为替冉闵守邺城的蒋干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曾经派人向东晋求救,特别希望得到粮食支援。东晋怎么办?他们派了个叫戴施的跑到邺城,说东晋愿救,但有个条件,你先得交出玉玺。蒋干以为这毕竟是汉族同胞的话,就将他们的至宝玉玺交出了。后来呢,邺城失守, 却没见东晋的大股救兵!这事,不知东晋当权人物们怎么想,中原的百姓应该悟出了一个道理——皇帝大老爷们靠不住的,能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看看,我请读者先生调整情绪,将注意力转向慕容恪,一溜嘴自己又说到和冉闵有关的事了。从现在起,保证振作精神,再不溜嘴。

  慕容恪的军事才能还有两次重要表现:一是和燕国另一个对手段龛(音堪)的作战,一是攻取东晋洛阳。

  段龛是段氏鲜卑头领,他当时担任东晋镇北将军。自从段辽被慕容皝击败,经过长时间休整,段氏部慢慢又有了一定活力。不知是出于对晋朝廷的忠心,还是出于嫉妒,段龛用中表亲关系给慕容俊写信,因为慕容俊的母亲算起来还是他的姑母。

  “表兄:我给您说个事儿,我们原都是晋臣,您何必称皇帝呢?这样做,我叫起来都觉得不顺口的。”

  段龛的原信比这客套得多,也丰富得多,他自以为没事;没想到在皇帝面前,中表亲不顶一文钱。

  慕容俊皇帝无法容忍这种冒犯行为,马上派遣慕容恪率军进攻,将段龛驻地广固(今山东益都)严严实实围住。燕军将士们知道,广固兵少势弱,又无外援,决不是他们的对手,纷纷要求赶紧攻城,争取建一番功业。

  慕容恪望着将士们说:“段龛的兵力的确不如我们,如果我们猛烈进攻,肯定能攻下来。但是,广固的军人对段龛相当忠心,广固城的守卫相当坚固。猛攻得死伤多少将士!兵法上不是说十围五攻吗?现在我们的兵力不止十倍于段龛,又不担心外援困扰,我们正好围而不打,以最小的损失取得全胜。这不是比我们拼命进攻强么?”

  这番话说得将士们心服口服,围困广固的高墙深堑被迅速筑成,广固,顿时成了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城。

  人的生活是不能绝对孤立的,断绝了和外部的一切联系,其实就等于断绝了生路;城当然也是这样。孤立了一段时间,段龛无计可施,被迫投降。

  洛阳是一座名城,城墙高峻。虽说属于东晋,却孤悬在远离东晋的北方。守城将领叫沈劲,守城的军人合计五百名。

  本来,沈劲并不在城内,有个叫陈佑的东晋将军带两千人负责防守。沈劲一心洗雪父亲曾经谋逆的耻辱,募集了一千多人主动要求进城协助防御,就留在城内了。

  几天以后,陈佑看见洛阳绝对无法防守,找个借口带走了两千多人,只给沈劲留下这五百人。

  五百人怎么对抗燕国大军,防守洛阳?在一般人,肯定只有弃城逃跑。可沈劲却很高兴,因为他觉得这正是他雪耻报国的机会。慕容恪带兵到洛阳,碰到的就是这么一个对手。

  燕军以为,这次还是敌弱我强,主帅慕容恪一定又会围而不打,单等敌人投降。

  不料刚到洛阳,慕容恪就下令四面围城,不分昼夜猛攻。这做法和燕军将士起初的设想不同,他们很不适应,不断有人向主帅反应意见。

  慕容恪说:“你莫指望沈劲被围以后,无法坚持就投降。他是抱定必死的决心守城的。我们围而不打,只会造成无谓的消耗。像现在这么急攻,沈劲和他的五百人会疲惫不堪,歇手吃饭的机会都没有,他能坚持多久?”

  这次,慕容恪的预言又实现了。没多久,燕军攻破洛阳,沈劲被擒。

  慕容恪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战法,这叫兵无常势,这保证了他各次作战的胜利。而每次作战胜利都使慕容恪威信得一次提高,到现在,慕容恪在燕国已经是守护神,几乎所有危机都靠他化解。就在这当口,一项超出人们想象的燕国高层危机找上了他,他也能化解吗?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统一北国  二二
危机的根源是皇帝慕容俊,他死前做过两件事:一是如前所说,他曾下令在全国征兵,集中洛阳,准备去进攻秦晋。那本是一项错误决策,当时就被大臣们反对,随着他迅速死去,更没人理会所谓进攻秦晋的事。但不少被征召的壮丁已到邺城或洛阳一带,那些年轻人没活可干,便到处骚扰滋事,闹得社会秩序混乱。

  二是他死前召拢的顾命大臣除太宰慕容恪、太傅慕容评几人外,另有一个担任太师的慕舆根。慕舆根是名战将,战功累累,却也因此骄傲,即使慕容恪,他也不在眼下。

  慕容俊死去不久,慕舆根就找机会和慕容恪说话。他说:“殿下,现在先帝去世,新皇帝年幼,太后干政,外敌又很强大,出现特别突然的情况随时都可能,我看殿下您应该有所准备才好。”

  慕容恪以为慕舆根在提醒他增强危机意识,顺口说:“是呀,您与我责任不轻,我们该共履时艰,不负先帝重托。”

  慕舆根微笑了一下,把身体缓缓倾向慕容恪,说:“我是说,人们都知道,先帝能将这么大一副家业留下来,其实是殿下您的功劳。何况兄亡弟及,本是古时就有的成法。等到先帝安葬完毕,殿下应该自己登上至尊的位置,将年幼的主上废为王爷:这将会是大燕永久之福!”

  慕容恪想不到慕舆根说出这样的话,瞅了他一眼,说:“您醉了吧?我和您同受遗诏,怎么突然说出这么荒谬的话呢?”

  慕舆根对自己估计极高,原以为有他慕舆根的鼓励,慕容恪对皇帝宝座总会动心。一旦慕容恪动心,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因为慕容恪动心下手,朝廷必定大乱,朝廷一大乱,自己就可凭先朝*的身份收拾残局。大燕天下,舍我慕舆根其谁!慕容恪这么一说,他知道此路不通了,只好搭讪着走开。

  这事,慕容恪向慕容垂提过,因为慕容恪一直信任慕容垂。

  慕容垂建议他趁早将慕舆根除掉,“此人敢说这种话,绝不会停止活动,越拖影响越坏。”慕容垂说。

  慕容恪回答:“先帝才刚离世,要是我们顾命大臣相互火拼杀戮起来,大燕国就危险了。我只是希望你留点神,注意他的不良行为。”

  在内心深处,慕容恪希望慕舆根从此歇手,停止一切这类活动。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慕舆根转头找太后可足混氏,忧心忡忡地对可足浑氏说:“太后娘娘,根据可靠情报,太宰和太傅两人准备谋反作乱。请下道命令,让我带领禁卫军诛杀他们,清除这两个大祸患。”

  女人做事常凭直观感觉,可足浑氏一听这话,简直就懵了。“那,那,那就这样吧,太师您准备行动,我立刻发兵。”

  霎时间,皇宫里急如星火的宫差们团团奔跑,传达可足浑氏各项指示。小皇帝慕容暐一头雾水,请示太后,才知道竟是要发兵诛杀太宰和太傅。

  慕容暐这一惊非同小可,望着可足浑氏,他说:“太后娘娘,您怎么知道太师的话那么可信?我刚从太宰那儿过来,太宰太傅都是我们至亲,他们对我非常关心,决不会反的。说不定是太师要反,或者是太师和太宰太傅闹意见,怂恿您派兵去杀他们。您得马上停止行动,免得惹出大麻烦。”

  这番话让可足浑氏清醒了,她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说:“看来我是一场瞎忙。”于是,发动禁卫军去诛杀慕容恪他们的图谋又落了空,慕舆根空喜一场。

  由于卷进这件事的有太后,人们不敢声张,所以,慕舆根依旧逍遥。只是,他仍旧不肯罢休,找了个机会,他向可足浑氏和慕容暐建议:“我总觉得我们老家龙城那儿好,邺城这边离秦晋都很近,动不动就闹出麻烦,我们迁都回龙城吧。”

  这项动议让可足浑氏和慕容暐母子两人都感到不理解,邺城这儿好好的,为什么要往回迁?他们倒没有看出慕舆根的意见有什么深藏的图谋。但是当他们将这条动议交慕容恪讨论的时候,慕容恪再也忍不住忿怒。

  “慕舆根企图通过迁都引起骚乱,动摇国本,决不能再让他兴风作浪!”

  于是,他把慕舆根向他说过的话一股脑摊开,让太后、皇帝和他们一起形成共识,迅速派人杀死了慕舆根一家。

  慕舆根临死气鼓鼓的。他想说,不管怎样,我功劳总是大大的啵!可话还没说,他的头就掉了。他没有想清楚一个重要道理:功劳大并不能永远耍给人看。

  慕容恪他们把处死慕舆根一家的事作得很俏密,希望尽量缩小影响。但是,慕舆根在燕国是个大人物,大人物一家突然被杀,免不了人心惶惶。加上街道上到处充塞着各地征调来的壮丁,混乱不堪,邺城的人们不知道燕国已经出了何事,更不知道将会出现何事,所有的人都胆战心惊,提防突然有大祸临头。怕死的官员们作得尤其显眼,哪怕出门买点小东西,也要前呼后拥带一大批人壮胆。

  慕容恪可是例外,无论到哪里,他顶多带一个随员。有人劝他:“太宰大人,燕国人人都看着您,您是燕国的台柱子,得注意安全。”

  慕容恪说:“正因为人人都看着我,我就特别注意自己的表现,如果我也显得胆小,那人们岂不要崩溃!”

  真的,燕国的人们似乎看到他才慢慢有了胆量。

  就在这时候,他任命慕容垂作征南将军,率军数万,绕行河南一带,直到淮水边才返回京城。出征中,慕容垂带走了分散在各地的壮丁,返回以后,将他们遣散回家。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

  燕国,由于慕容恪的沉稳操持重新稳定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统一北国  二三
关于慕容恪,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要说。按他在燕国的地位,虽说不是皇帝,却基本上处理皇帝要处理的一切。在这样的位置上,很容易根据个人感情来用人处事,像武大郎开店那样,容不下比自己个头高的。慕容恪却不这样,他很重视提拔人才。

  有个名叫贾坚的汉人,是燕军的俘虏。慕容恪听说他武艺高强,很有才干,便和慕容俊一道将他留下来,用作乐陵太守。为了让贾坚充分展示才艺,使人们知道他的非凡,慕容恪十分礼貌地请他射箭。

  “听说您能百步射牛毛,却不伤牛皮,请赏光让大家看看如何?”慕容恪说。

  贾坚笑笑说:“我年轻的时候的确能射,现在都六十几了,不知还行么。不过,既然您说了,我试试吧。”

  于是慕容恪派人在百步远的地方系上一头牛,贾坚当着众人连发两箭。一箭擦牛背,一箭擦牛腹,每箭都带走一缕牛毛,牛皮却丝毫不伤。围观的人个个称妙,对这位贾太守尊敬得了不得。

  和一切有知识有才能的人希望人家尊重他的知识才能一样,贾坚深感慕容恪看重自己,觉得自己受到了最高的礼遇,从此就一心忠于燕国,直到后来他在泰山太守任内为守城而死。

  慕容恪尊重人才最突出的表现是他始终看重慕容垂。慕容垂受慕容俊猜忌,受慕容暐猜忌,更受慕容评猜忌,那原因就在于慕容垂太强,他们担心自己的位置会被这强者挤占,慕容恪没有这种担心。

  一天,他对慕容暐说:“吴王垂的才干远超过我,出可为将,入可为相。我将来死了,请将国政交给他。”

  这话,慕容暐当然听不进。“我父皇还不敢用他呢,何况是我!”

  慕容恪知道设想让慕容垂主政,统管全盘是不可能了。到他生病以后,特地找来慕容暐的庶兄慕容臧,托付他说:“现在秦晋两国都在窥伺我们,大司马这个职务总管军事,非吴王慕容垂不可。论亲,你和慕容冲是皇兄皇弟,可你们都太年轻,缺乏历练,千万不要贪图官职把大事耽误了。”

  为了慎重,慕容恪又把这事说给慕容评听,希望他抛开偏见,以国事为重,任用慕容垂。

  “兄弟,老五的才略你是知道的,用他出任大司马,秦晋两方才不敢对我们下手。这话,你一定得记住。”

  慕容评哼哼几声,像是答应又像是不答应。所以,慕容恪后来是带着对慕容垂的牵挂死去的。他死去以后,慕容评到底没有依他的意见安排慕容垂,却安排慕容冲当了大司马,这应该是慕容恪终生的遗憾。

  教慕容恪遗憾的还有一事,这事出乎慕容恪本人意外。慕容恪对犯有错误的官员一般不做撤职处分,通常只是调动一下任官的部门。

  这做法有点像我们今天老百姓所反感的“异地做官”现象。慕容恪当时那么作,可没想过百姓反感这层意思。他那是古代,是皇权时代,官是替皇帝管老百姓的,此地要是管不下去,上级官员让他换地方再干,老百姓无法过问。现在当然不同了,现在的官都是人民公仆。官作得不好,人民说你缺德缺才,会反感你这公仆,即使“异地做官”,总还有人说难听的话。——唉,这就是*带给当官的麻烦!慕容恪那时,根本不必想这些,当官只看上边的脸。

  他当时作那种安排,也许是觉得人都有羞恶之心,官员犯错调动了,本人会感觉耻辱,这也就够了。犯错官员对主管上级还是感恩戴德,甚至更愿效忠心的。

  这做法当时的确起到了作用,官员们相互间有时候就提醒对方:“你是不是要宰公(指慕容恪)调动你的职位了?”他们用这样的话彼此告诫,喊醒同仁好生打工,这说明慕容恪那种安排确有魔力。

  那问题出在哪里呢?出在慕容恪没注意人虽然有羞恶之心,却更有图利之心。官员们被调职,当时也许感觉“不好意思啦”,隔几天就全忘了。官员之间的兄弟情谊永存——因为一旦当官就不会下台。每个官都需要热捧,哪一方有油水大家都能沾光,有谁想出了能占便宜的法子,不仅没人说坏话,大家还觉得他不愧天才,乐观其成,竞相仿效。渐渐地,大家的心越来越野,出现了“燕王公贵戚多占民为荫户,”以致“国之户口少于私家”的情境。

  这可不是好事,那些王爷公爷权贵亲戚(自然还包括不一定属于这个范围的其他官员)将普通居民收归自己名下作保护对象,他们的税收不交国家交私人,由大户统一管理。国家呢,国家管理的户口比私家还少,国家还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