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可惜,没带相机。”
“有雾的时候都这么好看,过几天一定再来,带上相机”,边走边说。
“你听,什么声音,”有人这样问,我们几个都静了下来。
“水,是泉水声。”我们几个人跳了起来,几乎是小跑一下子跑到水面前。
由于是灌木丛子,瘦小的小王被派到小溪里取水,可他一进去,先自己喝开了,小李急了大喊大叫。
肚子都灌得饱饱的。然后又灌了三大瓶。
又越过了一个山包。
“嘿,那棵树下还坐着个老头”。
“不是一个,是两个。”
“还有许多小毡房呢!”
不知不觉,我们原来已上了五老殿。这时候,这两个老头告诉我们,是他们听见下面有声音后才哎哎了几句。一看表,已经下午三点了。
雾落了,玉柱峰直插天空,东锦屏,西锦屏,太已坪,棋盘山恭首页立,很是好看,由于太迟了,我们没有登了玉柱峰,这是我们的一丝遗憾。
下山,我们决定不走老路,而是选择了艰难。沿着东去的小路,我们的目的是从石佛寺下山,直达虞乡。
一路上,漫山红叶,把山装饰得很美很美,不知名的小鸟叽叽喳喳,更有挂满树枝的山楂、棠梨、五味子等等和不知名的野果子,我们的背包里装得满满的。
下山艰难,难以名状,腿灌了铅似的艰难走下来。待回首,山如斧削,简直是绝壁,我真不相信自己竟是从这么险要的地方走下来。
此次体验,让我铭刻终身。
奇峰霞举五老秀
河东老景
秋高气爽,今天的天气又特别好,天气好了心情自然就好了,所以我决定要在今天再把五老峰好好地畅游一番。
踏上古藤荫护下的青石台阶,我便沐浴在五老峰秋日的美丽之中了,五老峰是我国北方道教全真教的发祥地,被称为“道家天下第五十二福地”。高耸入云的玉柱峰、太乙峰、东锦屏峰、西锦屏峰和棋盘山峰组成了五老峰群峰竞秀的山岳景观,因与西岳华山隔黄河遥遥相望,历史上又称五老峰为“东*”。
从西峪口到上面的太乙峰,一路上全是这样的青石台阶,导游说是一共有2399个,这2399还是有来历的,说是五老峰是道教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而道教讲究九九归一,所以它的台阶就是2399个,我现在上的时候都感觉气喘吁吁的,何况这些台阶都是当时民工一块一块背上来的。
登山石阶蜿蜒迂回却丝毫不显单调,每一曲每一折都自有情趣,这清澈的山泉一路欢唱,为攀登中的我带来了阵阵轻松和愉悦,五老峰在地质学上被称为“卡斯特地貌”,它的石灰岩层有丰富的含水性,整座山犹如一个固态水库,山高水高,可谓“清泉灌顶”,山*有泉眼九处,这些遍布山隅的清泉丽水造就了五老峰的林茂山秀,层峦叠翠。
经过一个小时的攀登,终于达到太乙峰了,站在这里可以将五老峰的全景尽收眼底。
传说在三皇五帝时期,伏羲发明创造了揭示天地万物互变的图符卦说《河图》和《洛书》,后来有五位道家仙人携《河图》、《洛书》隐居在这里研卦修行,传经布道,他们成为易经文化创元传播的先驱,古文献中尊五老为天神,分别是青灵始老天尊,丹灵真老天尊、黄灵*天尊、浩灵素老天尊和五灵玄老天尊,他们是五老峰的灵魂,五老峰因此而得名,太乙峰是五老峰的文化核心,座落在这里的五老祠也称灵峰观,原来的古建毁于解放战争时期,新修的五老祠成为五老峰一道亮丽的风景。
眼前这个平整的石块就是棋盘山峰的棋盘,它也就是传说中神仙下棋的地方,传说山下村子里有一个砍柴的樵夫,他叫王质,是晋朝人,他有一天上山砍柴的途中无意之中发现在棋盘山峰上有两个人在下棋,他无意之中就放下斧头站在旁边观看,看着看着,寒暑交替,四季变换,无形之中他的斧柄就已经腐烂了,那个童子就对他说你看你的斧柄已经腐烂了,已经不能砍柴了,你赶紧回家去吧,他一看怎么斧柄腐烂了呢?他就拿着斧头回家去了,回家一看,村子里的人也不认识了,家里的人也都不见了,才知道他在看棋的过程中无形之中已经过了五百年了,俗话中天上一日地下一年,所以他在的那个村子就叫“挪村”,现在称为罗村,就在咱们虞乡。
山顶上棋盘还在,却不见下棋的神仙,古人说,世间甲子须臾事,逢着仙人莫观棋,我倒想在这里会一会神仙,穿过时空隧道,一下飞跃五百年。
从太乙峰出发,穿过一条金色的山间小道,30分钟后眼前便豁然开朗起来,在郁郁葱葱的林海山岳中突然出现了一片红色的大沙漠,这里就是红沙峪。
几亿年前的寒武纪五老峰是海底里花岗岩结构的礁石,后来经过地壳运动,五老峰变成了高山,在第四纪冰川时代岩石慢慢风化为沉积岩,就形成了现在的红沙粒,后来又一次火山喷发,五老峰才有了突峻绝峭的峰林,五老峰卡斯特地貌形成的科学道理令人信服,五老峰自古演化的美丽传说更让人神往,这块巨石名叫飞来石,也叫洞宾石,传说是因为当年吕洞宾修行出家才有的,吕洞宾的名字叫吕岩,意思是飞来的一块岩石,云游天下,四海为家,这块飞来石是吕洞宾留下做印记的石头,意思是不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出生地永远是五老峰对面的九峰山。
还没有来得及欣赏完五老峰的好景色,可是天色已晚,听说棋盘山峰下的云峰阁新近对游人开放,是游人休息的好地方,晚上就下榻云峰阁。
当第一抹朝霞在东方天际徐徐燃烧的时候,五老峰便睁开朦胧的睡眼在晨雾中苏醒了。
为日出这壮观的一瞬间,我早上四点钟就起床了,不过有付出必有回报,这一轮红日大概就是五老峰送给我最好的礼物了。
站立山顶,四处观望,美轮美奂。五老峰共有大小峰峦三十六座,除五座主峰外还有五指峰、笔架峰等,数千年来,由于宗教文化的传播,历代达官显贵、文人墨客登临朝峰者络绎不绝,留下了无数颂咏赞美的诗韵墨迹,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五老峰就有”奇峰霞举、孤标秀出,罩络群峰之表,翠柏荫峰,清泉灌顶”的描述。
五老峰春天有鲜花的烂漫,夏日有云海的飘逸,最美的还是这金秋时节的层林尽染。作为国家森林公园,五老峰的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这里的树木花草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一步一层天,多种植物门类齐全,由于自然植被良好,五老峰也是野生动物群居繁衍的乐园。
从太乙峰向南攀登四十分钟,就会来到玉柱峰的脚下,玉柱峰海拔是米,虽然它不是这里最高的山峰,但是特别具有特色,刚听导游说它是非常难攀登的一个山峰,我今天倒要看看它有多难攀登。
玉柱峰壁立千仞,四面如削,好似一根直刺苍穹的擎天柱石,有些游客来到这里都望而却步。
我原以为会是阶梯,这怎么上呢?上次登山我没有上去,这次我豁出去了,上。据说在古时候,玉柱峰并没有铁梯铁索,历朝历代的归隐者都是用凿石搭架木梯的办法来登上峰顶,而一般的游客只能望峰兴叹了,直到明朝万历年间明神宗游览过五老峰后拨付官饷,修了铁索悬梯。爬上了20余米的直上直下的登天铁梯还有一段惊心石路,人称“百尺峡”。
玉柱峰上自古是隐居者的乐土,峰顶过去曾有十多处建筑,现在玄武祖师观、黑虎灵宫殿、太乙天君庙、后土娘娘庙、千子堂、舍利塔等古遗迹仍然清晰可辨。这里有一口水井,是当年山上道士们凿的,因为他们来回上下挑水很不方便,所以这就起到了一个蓄水的作用,也就是在下雨天的时候可以接一点天上下来的雨水,要知道我们现在是站在山头,脚下踩的全都是岩石,他们能凿出这么一口井来真不容易。
站在玉柱峰顶可尽情领略五老峰卡斯特地貌的鬼斧神工,这一座座突兀而起的山刃怪石,勾起人万千思绪。“无限风光在险峰”这句话用在玉柱峰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说实话,登玉柱峰需要很大的勇气,胜利只属于那些敢于攀登不畏艰险的人,我这次来五老峰最大的收获就是登上了玉柱峰。。 最好的txt下载网
秋风楼上思归宁
河东老景
到运城,后土祠是个不得不去的地方,相传这是黄帝祭祀母祖的地方,是真正的根祖祠!
心中油然生腾出份温暖,踏在太极道的脚步也不觉的轻快起来。像久别娘家的女儿归宁般切切的想看看那的景况……
后土祠的山门,像虎头,共有三道门。中门顶悬着蓝底匾额,上书“后土祠”三个金字。山门两边的楹联气势恢弘,一个是“日月生辉辉辉泛彩绕脽丘;河汾涌浪浪浪推波朝圣母”、另一个是“圣祠立本化演飞龙问天下谁堪媲美;华裔朝宗激扬鸣凤看世间我最称雄”。
沿着右门踏入后土祠,山门过道顶部是木板,穿过木板回首看,原来是个可装可拆的台板。整个建筑是一座依门而建的台口冲内活动戏台!戏台上的楹联是“游哉悠哉,头上生旦净丑;演也艳也,脚下士农工商”,这联颇为生动,看来是建国后做的了。
戏台前是一对石柱旗杆,东西各一,东边旗杆有个日字,西边旗杆有个月字。象征日月吧!每个旗杆上装有两个做工精细、雕刻优美的方形石斗,高耸的日月旗杆上面刻着一副对联。“调元德普神恩远;保赤功巍惠泽流。”
经过了日月旗杆后,再走几步转过身来就能看到由两个并排的戏台和过道戏台组成的品字戏台了。东台前石柱联“前缓声后缓声善哉歌也”;“大垂手小垂手轩乎舞之 ”,有道家的意味,讲音声的曼妙,举手投足的婀娜,充满视觉的动感。西台前石柱联“空即色色即空我闻如是”;“画中人人中画于意云何?”就有了佛家的禅意了,是说人生如梦如幻,戏演人生,人生如戏。西台内柱木刻联为“世事总归空,何必以空为实事;人情都是戏,不妨将戏作真情。”可以想象当年三台齐演共贺后土圣母的盛大场面啊,只是乏于修缮保护,戏台饱经风雨侵蚀,破败不堪,写满的是人世沧桑。
在品字戏台前,长着一对葱郁青翠的柏树,树冠相望,呈现一派龙腾凤舞的景象,构成了一幅空中“龙凤呈祥图”。这里的人们亲切地称它们为“龙凤柏”。
再往前看到东西五虎殿。这两个殿很特别,没有门窗,像个过厅,东五虎殿的楹联写的是“狱府称大帝,脽宫为御林”。西五虎殿的楹联写的是“在世扶蜀五虎将;归天护脽一殿神”。“五岳大帝”和“五虎上将”这些威名远扬被人们设坛祭祀崇礼的人物,在后土祠内立身手持兵器精心日夜守护着他们崇敬的后土娘娘了。
接着过了两米高的方形祭坛,到了献殿。献殿前的楹联为“香烟满绕切祈浩浩神恩远;祖斗杂陈诚愿悠悠福日长。”献殿东西山墙有四个砖雕门额,每额两个篆字,一曰履平,二曰蹈和,三曰虔恭,四曰寅畏。
正殿东北是一面萧墙碑,碑分四石。上面是当年宋真宗亲书的《汾阴二圣配飨铭》。记述了他继先代帝王祀效封禅之先例,应汾阴吏士绅民的吁请,亲率官员,在汾阴后土祠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并盛称二圣(即他的伯父、父亲)的功德,将其配飨于后土祠受祀。
到正殿了!正殿的檐下挂满了咏颂后土娘娘母德的匾额。正殿楹联极有情致,刻的是“千秋共颂神德千古恩千古,万众同尊后土万荣后世万荣”。跨入正殿,看到后土娘娘了,她神态祥和的坐在正殿中间,似慈祥的母亲在那静候着儿女的归来,让人心中充满了温暖。她的身前立着是两个神采奕奕的童男童女,两边立着两个女神,那两个女神,一位怀抱婴儿、一位手拿草药,这些都是替娘娘送子到人间、医治人间疾苦,保佑世人平安的助手吧,整个殿里的气氛很亲切。殿内的红漆木柱上刻着一幅对联:“后配六合之天,至圣至尊,圣德自应崇代代;土为万物之母,资生资育,世人所以称娘娘。”这副对联是个藏头联,两联的第一个字分别是后、土,深蕴着人们将大地视为母亲、将母亲视为大地的至情至理诠释。
告别了后土娘娘后,我们来到秋风楼,秋风楼是因辞而建,楼因辞建、辞因楼传,二者相辅相成,名扬天下。
秋风楼共三层,结构玲巧,形制劲秀。它是砖木结构,十字歇山顶,楼高米,下部筑以高大的台基,东西穿通,其上各雕横额一方,东曰“瞻鲁”,西曰“望秦”。正面门额嵌有“武帝得鼎”和“宋真宗祈嗣”石刻图,线条流畅,形像清晰。
走进楼门迎面而来的这个砖砌祭坛即“扫地坛”,从当年轩辕黄帝来此祭祀后土,历代帝王中众多帝王都承袭传统,重视祭祀后土,甚至言建邦国先告后土。因此今天我们才能看到这后土祠。只是元代京城立在北京后,帝王们就不曾来过了,明代在京城设天地坛祭地后,后土祠成了民间祭祀后土的场所。
秋风楼每层都有《秋风辞》碑。其中二楼的石碑,前半部分是用楷书写的《秋风辞》,后半部分记载了秋风楼第三次的迁建过程。读着碑文,不由的对这里人们文化传承的自觉性肃然起敬。
三楼正中央竖着就是元朝大德年间刻的篆体《秋风辞》石碑,被称为秋风三绝碑,是因年代久远,书法俊逸,帝王佳句?
顺廊凭栏远眺,不觉转到西边,极目处是一条长长的光带,那是黄河!说起来汾河水就是在这里汇入黄河的。现在因为黄河水倒向,汾河水又小了许多,黄河与汾河之间相距很远了,以前黄河水和汾河水在这里连成一片的。唯有那般壮阔的归流场面才会让那位雄才大略的河东女婿有感而发,吟出千古绝唱吧。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芬,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即使纵横四海,即使一飞冲天,最终都要回归。
胸怀天下的汉唐帝王与河东有着深深的地缘情怀,他们到这里的祭祀,不仅是举行一种历久隆重的仪式,更会体验出浓浓的归属……
先人曾讲归宁乃邦,传承我们用亲的方式对待生活、对待祖先,乃至天地。我想此情若能延展,整个地球村会充满家园的气息吧。。 最好的txt下载网
孤山一柱鼎河东
黄河,出晋陕大峡谷,跃龙门,视野一下子开阔了许多,秦晋两岸间的距离起码突然拉远了10公里左右。站在陕西一侧太史公祠隔河东眺,此时的河东大地上最壮观雄伟也最令人瞩目的地貌标志之物,显然是一座拱破黄土正拔地而起的蓝青色的花岗岩孤山,而其它世间万物相比之下却都黯然失色起来。
孤山,又称孤峰山,或称介山、方山、绵山、太山,海拔1411米,位于赫赫有名的运城盆地中南部位。东汉建武九年(公元33年),汉光武帝刘秀亲祭河东汾阴后土祠,顺路曾登临孤山,并于山之东南麓名曰“昆仑台”处敕建风伯雨师之庙。元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时毛铎有《重修风伯雨师庙记》,赞颂孤山昆仑台“其地尊太高明,山势异奇,杉松栝柏蔽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