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之天龙八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帝之天龙八部- 第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娴目上攵

    此次若非骑军头上,有这个天子卫率的头衔,加上赵孝锡这个郡王钦差亲自出马。这一仗恐怕根本不可能,打出现在这番成绩来。

    一般的文臣武将担任钦差,单单要得到这些地头蛇官员的配合,就需要好好的沟通一番。绝对不象赵孝锡这样,拿到先斩后奏之权后,让这些路府官员都要忌惮一二。

    更何况,此次指挥对西夏作战,处置不当违抗将领的官员。赵孝锡给予的处置办法,并非以往向朝廷上折,参这些官员一本,等待朝廷收拾这些不配合的官员。

    而是直接先斩后奏,那怕他是个文官,赵孝锡也先斩了再说。这种血淋淋的铁血政策,令边关的这些各城官员跟守军将领,对赵孝锡也可谓又敬又怕。

    乱世用重典!

    在这种边境长年形势不利的情况下,拖拖拉拉办事不是赵孝锡的风格。除非对方官至知州那处级别,不然普通的一城文官,敢不遵将领等待的命运就是被斩杀。

    此次骑军能取得这么大的胜利,跟这些边城官员守军的配合,也可谓是分不开的。无论后勤还是补给方面,都可谓将令通行无识。

    这年头打仗,没有稳固的后勤保障,赵孝锡同样会抓瞎。会影响他的战略布局,想让骑军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只怕也不太可能。

    换做其它钦差大臣过来,或者一些老将出马提价统帅。这里的官员,决计不象赵孝锡到来时那样,要人给人,要钱出钱,要力出力。基本上,没人敢给赵孝锡制造麻烦。

    原因很简单,赵孝锡是皇族成员,就算此次打败了。到时候追究起责任来,还是那些不配合的官员倒霉。就算他杀了一些官员,到现在朝廷不什么都没说吗?

    至于那些知州级别的官员,更是清楚这位郡王爷的武夫性格。江南知州被秋后问斩,可就今年刚发生的事情。他们那敢去触这个霉头?

    连各路的最高长官,都要无条件听命于赵孝锡这位郡钦差的命令。下面那些知府跟小城官员,又岂敢对赵孝锡敷衍了事?除非他们真的活够了!

    喝过老百姓的一碗水,骑军也没直接摔碗走人,相反很客气把碗递回马旁的百姓。这年头,一个碗也不便宜,轻易也是舍不得的随便摔的。

    喝完水的骑军,随着高苟君下令上马之后,全军骑兵立刻翻身上马。沿着回成都的路,慢慢提速的离开,将这些送行的百姓抛在马后。至于下次骑军,何时在来这个地方,那就只有天知道瞎子!

    今年西夏吃了这么大的亏,又被吐蕃跟辽国折腾了一番。如果他们再不老实点行事,后果真的不可预料。所以,与西夏接壤的边境,至少两到三年将无战事。

    除了这些返回成都大营的骑军大部队,还有一支小分队则由三百骑兵组成,带队的统兵将领。正是此次战役结束,正式转正为游击将军的王子殊。

    他们此次并非押送俘虏跟战利品进军,相反每个骑兵身上,大多都绑着一个盒子。那些盒子里,乘放的都是此次战役中牺牲的骑军官兵骨灰。

    这些骨灰都是前次出京时,赵孝锡带出来的武勋跟官员子弟骨灰。虽说军人战死沙场是常事,可赵孝锡还是希望,让这些阵亡的将士能回到故里亲人身边安葬。

    至于另外一部分骨灰,遵照赵孝锡的意思,全部带回成都安葬。他们的名字,也将被铭刻于骑军阵亡将士的纪念碑上,让他们享受死后的荣耀。

    有关这些事情,赵孝锡都得到了赵煦的同意。这也算是,赵孝锡替骑军众将士,申请的一个额外福利。以提升骑军的凝聚力,还有朝廷将士对这份当兵吃粮的认可度。

    都说好男不当兵,可赵孝锡清楚,要想完成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心愿。让四方臣服于大宋,军人的地位必须有所提高。而骑军算是一个样板部队,让大宋的百姓先有过适应过程。

    这年头都好立什么牌坊,现在赵孝锡提出的英雄纪念碑,何尝不是替军人树立的一个牌坊呢?能够在死后流芳百世,不正是文臣武将们所推崇的吗?

    若是一下子在全军推选,阻力可想而知会有多少。可现如今,有近三百武勋跟官员家的子弟阵亡,他们将是赞同立这座纪念碑的支持者。

    都说死者为大,现在这些官员的子弟死了。谁还在这件事情上揪着不放,后果会如何,只要是个聪明人都清楚。这也是赵孝锡,敢于开这个先例的原因。

    都说人好脸面,现在这些武将跟官勋家子弟死了。能让子弟享受一下香火祭奠,那个武将跟官勋不会同意呢?反对立这个纪念碑,就是不给这些阵亡家属的面子。这事谁敢做?(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9

第二卷 第一百七十一章 浪子回头金不换

    相比骑军来时小心翼翼;背着沿途的官道离开。此次大军返回;则显得光明正大了许多。以至不少沿途的宋朝百姓;也第一次知道朝廷;有一支人数这么多的骑兵部队。

    此次兰州大捷;朝廷都向各城给予的通报。清楚这支部队的顶头上司是谁;沿途的官员都给予了最大的便利跟帮助。尽管人数众人;可返程比前次显得轻松了不少。

    当骑军还未回到成都路时;王子殊跟手下三百骑兵;已然出现在汴梁城下。这三百骑兵;大多都是当年跟着赵孝锡离开的世家子弟。

    望着眼前似乎没什么改变的城门;这些已然跟换了一个人的纨绔子弟。也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脱胎换骨般的转变;属于军人的那股男子汉气息;此刻体现无疑。

    还有不久就是除夕夜;赵孝锡为了让这些官员;回家陪父母亲人过个除夕夜。让京中沉浸悲伤的气氛之余;也能体会到一些团圆的欢乐;派出护送骨灰的都是世家子弟。

    换做从前这些纨绔到了城门口;直接就纵马而入。可现在他们;都在王子殊的带领下;在城门口停了下来。若非他们身上的军装;此刻只怕城门那些官兵;都早就关闭城门大叫敌袭了。

    从战场上搏杀回来的骑兵;跟驻扎在城中那些禁军骑兵;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这三百见过血的精锐骑兵;此刻展现出来的气势;根本不是一般官兵所能体会的。

    别说守城门的官兵;立刻去把他们的顶头上司叫来。连那些进出城门的百姓;望着这支三百人的骑兵时;也不敢随意靠近选择了避让。

    看到这种情形;同样感慨甚多的王子殊;很快手一挥道:“进城!”

    三百骑兵也不下马;开始催促着跨下的战马进城。得到通知赶来的守城官。看到走在队伍前面的;真是卫将军府的王子殊时也被吓了一跳。

    当看到后面那些骑兵时;每个都是守城官再熟悉不过的权贵子弟;他那敢过来阻拦呢?知道这些纨绔子弟。早前可跟那位郡王爷离京。这次打败了西夏;想来是回京领赏了。

    可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这些平时在厩只会溜鸡逗狗的纨绔子弟。此刻再次出现在他们面前;就跟换了一个人一样;表情变得严肃不说;那股杀气令这些。

    平时抓抓小偷都力不从心的城防军;又怎么轻易阻拦他们的进城呢?

    这种惊讶不光城防官有;那些站在路边围观的百姓;同样认出不少骑兵中的熟面孔。若非领头的王子殊;很多厩百姓都知道。

    清楚这支骑兵。就是打赢西夏骑兵的天子亲军;他们肯定会觉得。今天是不是眼花了;这些京中的纨绔子弟;怎么能打过那些凶神恶煞的西夏人呢?

    相比百姓跟城中官兵的惊讶;还跟平时一样。到城中醉生梦死的纨绔子弟。看到王子殊等人的转变;那眼珠子更是掉了一地。

    看着身边百姓的指指点还有议论之身;王子殊也第一次明白;什么叫‘浪子回头金不换’。以往城中百姓看到他们;都违恐避之不及。现如今对他们;却更多给予称赞之声。

    清楚此次回京担负使命的王子殊等人;那怕有骑兵路过家门。听到家人跟好友的呼唤之声。同样不吭声;一脸冷静的往皇城的大门走去。

    等到了皇城脚下;王子殊下令停止前进;后面的三百骑兵就跟他一样。全部扼住行进的战马;随着王子殊的动作下马;由王子殊这位千人将进皇城复命。

    对于这位跟皇族也沾亲带故的王子殊回京。早就知道他们回来做什么的赵煦。也没忘在皇城校场;接见了这些荣耀回京的骑军武官一番。

    看到这些骑兵相比离开厩时的样子;赵煦也不得不感叹;赵孝锡当初的决定多么的明智。这些原本只会躺在家族长辈荣誉下;坐吃等死的纨绔子弟。

    现如今。他们都是朝廷最为精锐最年青的武官。有了这些年青的武官挑大梁;将来大宋遇到大战;也不愁无将可用了。

    感受着这些从沙场归来;杀气腾腾的骑兵朝自己行礼;赵煦也有种感觉。这三百骑兵所展现的气势;就算禁军大营的那些将士;都未必有他们来的气势大。

    明白这些骑兵先来见他这个皇帝;是出于礼节报备复命。接下来;他们要去做的事情;将会让城中不少官勋之家;挂起白布迎亡者回门。

    相比王子殊这蓄着的;能够享受他这位皇帝的亲自召见。那些死去的年青人;却只能躺在冰冷的骨灰盒子里。这种生与死的直接体现;也让赵煦第一次明白军人的不容易。

    看着那些包裹骨灰盒的包巾;都有些脏了。觉得应该做点什么;体现一惺家恩宠的赵煦;想到一个主意之后。

    很快朝身边的在太监总管道:“李公公;去库房取衅绸过来;将这些白布巾换上。这些人都是替皇家送命;朕要为他们做点什么。”

    听到赵煦吩咐的太监总管;很快带着太监;将那种名贵的黄绸取了几匹过来。亲自动手用剪刀;将其剪成一块块条布;将这些骨灰盒重新包裹一番。

    等到所有的骨灰盒都享受了黄绸的包裹之后;赵煦也没多留王子殊等人。此次大战的情况;在这些太监包裹的骨灰盒时;王子殊已然向他通报了当时的情形。

    其实说起来;此次的大战;真要跟西夏骑兵硬碰硬。以骑军初建;他们是得不到如此大的战功。以其说骑军胜利;不如说此次赵孝锡的指挥得力。

    此次王子殊等人可以回京复命;赵孝锡这个郡王爷;却不能随意回来陪家人守岁过个除夕夜。而此次王子殊;也将赵孝锡在边关;替赵煦买了一张虎皮转交。

    至于其它几张雪狐皮手套跟围脖;则是送给那位太皇太后的。当然;除了给两宫的礼物;赵孝锡也没忘记给家人置办一些年货。总之;这份身为皇家子弟的心;赵孝锡还是尽到了。

    相比其它王族子弟;离开厩之后送的礼物一大堆。大多都是一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赵煦却很享受赵孝锡;这些带有边关特色的礼物。

    在这种寒冬腊月之中;有张虎皮披风穿着;赵煦偶尔出来转转吹吹风;也不用担心太过着凉。而给那位太皇太后的礼物;同样也是非常适合老年人用的。

    就算神宗遗留的几位妃子跟皇太后;赵孝锡同样带了些实用的礼物。可能价值不如那些王族子弟送的贵;却更能说明赵孝锡的在挑选礼物时;是费了一番心思的。

    离开皇宫的王子殊;同样没第一时间返回卫将军府。那怕他们回京面圣的消息;已经传开。不少渴望见儿孙一面的官员;都在皇城外等待;希望接儿孙回去团聚。

    可等到王子殊等人出来时;面对这些亲人前来接他们回家;王子殊等人都给予了回绝。因为此行他们是有使命的;必须先送这些死去的同袍回家;他们才能安心回家跟家人重逢。

    望着那两百多个包裹了黄绸的骨灰盒;这些等候的家人;也明白王子殊他们能回来。相比那些躺在骨灰盒中的;已然值得庆幸了许多。

    亲自过来接王子殊的卫将军王师约;虽然不时能听到孙子的消息。但今天看到王子殊;已然脱胎换骨的样子;也感叹把王子殊交给赵孝锡管教;确实是一步好棋啊!

    二十岁的游击将军;这比当年他担任游击将军的年龄还年青。这说明;这位王家三代长孙;真的能在他百年后;挑起王家的重担;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其它来接自家子弟的官员武将;看着儿孙跟换了个人的样子;同样也是感慨万端。觉得当初狠下心;将这些子孙送到赵孝锡帐下磨炼;真的选择对了。

    以往轻浮毛燥的脾气;此刻在这些儿孙身上都看不到;身为长辈跟亲人。有什么比看到儿孙有出息;还高兴的事情呢?

    没有阻拦这些儿孙;要先送同袍骨灰回家的善举。看着王子殊上马;带着三百骑兵沿着皇城脚下;将这些骨灰送交给他们的家人。

    尽管这些阵亡将士家境各有不同;但在死后遵照赵孝锡的命令。送骨灰不分家属级别高低;但送交骨灰的武官级别;却级别各有高低。这也显得对死者家属的一种尊重!

    就算此行没回来的武勋子弟;王子殊他们也带回了他们的家书。只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是选择先送骨灰再送家书;其次才是返家与家人团聚。

    看着王子殊他们出现在门前;那些阵亡将士的家属自然悲惨欲绝。可战争就是如此;谁也无法保证;他们的子弟上了战场能不死。

    望着这些骑兵单腕跪地;奉上这些骨灰给予他们的长辈。这些官员也觉得;他们的子孙就算战死也极其哀荣。

    除了有皇帝亲赐的黄绸包裹骨灰盒;还有一封赵孝锡写与阵亡家属的亲笔信;讲述他们儿孙在军中;跟此次战役中的表现。

    同时也说明;他们儿孙今后将铭刻骑军纪念碑上;供骑军将士香火拜祭。这样的荣誉;以往战死的将士;谁得过呢?

    (

第二卷 第一百七十二章 年节将至

    随着王子殊等人回京,开始陆续将骨灰盒送交与他们的家人,送上身为生前同袍最大的敬意。有皇家的恩赐,外加赵孝锡这位郡王爷的亲笔信,还有铭刻纪念碑供后人祭拜。

    这一番后事的哀荣,也总算让这些家属心中稍稍好受一些。说起来,这些武勋之家,那家一代没几个子嗣呢?

    能得到这样的荣誉,相比送入骑军时,只会给家族惹祸。这些阵亡的纨绔子弟,也算没白瞎跟赵孝锡这位统领一次。

    做为此次回京武职最高的千骑将,王子殊也承担替同袍送行的责任。而在此次阵亡中,家世比较高的一位将士,则是拥有一位三朝臣相的韩家。

    那怕这位臣相已然过世,可其家族在朝为官的子弟众多。其长子更是被喻为,有机会接替其父担任朝廷臣相的新锐文官。而这个阵亡的士兵,正是目前担任朝廷户部尚书韩忠彥的二儿子韩林。

    早就知道儿子在此次战役中以百骑官的身份阵亡,韩忠彥也可谓心疼不己。望着王子殊,还有其它骑军单护跪送骨灰盒,还有韩林生前穿戴的铠甲武器。

    清楚这是此次阵亡将士中,独一份享受到的荣誉。韩忠彥也明白,这跟他儿子身为此次战役中,唯一阵亡的骑军百人将,还有韩家的家世有很大关系。

    眼含热泪接过这些儿子生前穿戴过的铠甲,做为一个以文传家的家族而言。出了这样一个,能够得朝廷如此厚待的武官,韩忠彥也知道。

    这位从小喜文不喜武的儿子,终于做到了不读书,也能光宗耀祖的承诺。只是以这种方式,象他这位父亲证明,韩忠彥的心里自然不好受!

    将骨灰还有铠甲,递给身边的长子。韩忠彥亲自扶起王子殊。压制心中的悲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