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所言极是!”群臣开了窍,再不提放虎归山,以龙潜渊的历史教训,。
“好吧!就以两将所部北击俄罗斯,彻底收复满洲,然,诸臣工切记,不可给两将一丝一毫之物资接济!否则,便是通匪!等同拳匪例。”西太后咬着牙,一把折断了一枚玉如意,语气铿锵地说。
“妙哉妙哉!太后老佛爷此举正可谓一石二鸟之计!高!”端王载漪兴奋地拍起了巴掌,可是,才拍了两下,又怕拍的不是地方,急忙低下了脑袋装傻。
“太后老佛爷的用心真是深刻呀!一面给栗赵两将投效国家之机会,也可磨练验证他们的忠诚之心,真是国家的福气,栗云龙和赵阳刚两个人的福气啊!”保守派大臣那桐感激涕零地磕着脑袋。
“老佛爷对臣下等真是太宽厚了,真是皇恩浩荡啊!”殿前大将,刚因为护驾有功被提升为陕甘总督的河州回族将领董福祥更是赞不绝口。
群臣们仿佛受到了启发的,安上了电池的录音机,一个个几几喳喳,纷纷赞叹。
电报连着三封发向了北京和天津。
十七章,紧张
北京城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寂静,正午的阳光将红砖琉璃瓦映射成一片灿烂。中国新军的高级将领们满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登临了这片后来成为新中国象征的神圣的地方,他们小心翼翼地列队,一丝不苟地走着。
广场上,一个团的步兵正在操练,在政委谈判于天津大沽的同时,栗云龙军长率领的军官团成员对第三师,对迅速调遣回来的第二师,都进行了严格的整顿。人员的补充,机关的完善,物资的调配,淘汰老弱,增补青壮,严肃条例,规范操练,使整个军队的面貌进一步发生了变化。
在这个圣地上检阅崭新的部队,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激动人心?一刹那间,所有的军官都觉得自己的心灵清澈无比,沐浴在神圣和信仰的雨露之中。
这个步兵团的编制已经扩大到四个营。两千八百人。加上团部直属机关,已经三千人。从官兵的队列和风貌来看,他们已经完全成为合格的战士。
两个骑兵连,一个野战炮连,两个机枪连,后勤缁重部,卫生医护连,建制完美。
检阅之后,栗云龙军长和赵阳刚政委以及师长张德成都讲了话。对官兵们大加表彰。广场上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呼喊。
部队解散了。军官们正好召开军事会议。
“统一部队,正规化训练,真是难啊,”栗云龙不无得意地诉苦。“不过,听着官兵们整齐有序的喊声,那真叫爽。”
“也许,某些现代所谓的思想家们到了这里,一定会将你骂得狗头喷血呢!”政委忽然笑道。
“嗯?”好些军官都不解。
“在战争年代以及相似的环境里,要将国民的作战意志培养起来,建立适当的个人崇拜,狂热的信仰,简明的思想,似乎是必要的,可是,绝对不符合某些人的阴暗心理。”
“那些鸟人,自以为是,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事来稀里糊涂,中国的社会风气都叫他们给败坏了,清谈误国,简直就一群搅屎棍子!”栗云龙最看不惯的就是对社会说三道四,横挑鼻子竖挑眼儿的闲汉。怀疑这个,怀疑那个,老拿外国的这个那个破理论来说中国的事儿,貌似有深度,其实是半拉子。
话题转入正轨。大家谈起了和平临时协议的签定,满清朝廷的指令。
“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栗云龙得意洋洋地说:“我们最需要的是坦克车辆的列装,这是我们最最核心的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东北地区是我国最优秀的煤铁资源共生型的重工业基地,一旦发展起来绝对能给我们提供足够的新装备,经济上也完全可以自给,石油的问题也能更好解决,大庆油田还不够我们打十年八年吗?天啊,这是做梦都要笑出声来的好地方啊。”
确实好地方。军官们进一步探讨了北上征讨俄罗斯侵略军的利弊,以及可能存在的隐患。龙飞的一个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要和满清政府暂时共生,就必须及时撤离京津,这也算是咱中国新军表示出来的一点儿诚意。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咱要是老占着老佛爷的金銮殿,人家能不冒火?”
军官们立即达成了迅速整顿部队,即刻出兵关外的决策。
“关外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水好呀!”栗云龙笑嘻嘻地说。
“瞎扯!”谁悄悄地说。
“你才瞎说!你看看满清,不是从那里发祥的吗?几十万人那么一丁点儿的小可怜,居然逮着了大明朝腐败崩溃的好时代,一下子席卷过来,建立了二百多年的统治,你看咱新中国,几路人马一到东北,一年之内就集结起百万大军,第四野战军多横啊,从东北扫到东南,撵得老蒋,桂系,哭爹喊娘,钻山沟跳大海,惨呐!”
“军长也信那个呀?”几个军官们打趣。
“阿弥托佛,老僧自然相信!”栗云龙闭目合掌,一副僧人模样,把大家都逗笑了。
清廷接受了栗云龙等人的建议,将京津一带的中国军队统一改编成大清新军,三个师改名为镇,和北洋新军的建制相当,镇下为协,协下为标,标下为营,营下为哨,然后是排,棚等名称。当然,这些是中国新军主动示好的步骤,其实,那都是名义上的,在具体的规划中,栗云龙才不受那些破规矩的约束呢。不过,这样做的意义非常重大,尽量减少“异己”味道,将使满清政府对中国新军这样一支特殊的力量有所认同。这样做,不仅是时机所需要,也是栗云龙等军官对新中国建立前的政治努力的回忆和追随,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要打好战争,必须搞好政治关系。该坚持的坚持,该让步的让步。能屈能伸才是英雄好汉。才是成熟的政治家和军事指挥官。
由于清廷的坚持,特别是刚毅那个顽固家伙的督促,栗云龙被迫做出让步,将部队压缩到四万七千人,即三个镇,每镇一万五千,另外两千军部直属部队。其余的民军部队十数万人编制起来,组成了京津地区的警察治安部队和临时军队,负责治安秩序,在尽快的时间内交给清廷的官员统一接收。
“军长,这样做我们吃亏太大了,俄罗斯军好歹也有十万到二十万之间,我们的军队削减太多,恐怕力量上不足。”龙飞最不满意的就是这一点儿,他觉得对清廷让步得太多。
“不要紧,我们要的是精兵简政,兵少了,指挥更加统一灵活了,也让清廷放心了,这是上上之策。”政委想得开。
“尽管我们的部队经过了战争训练,经过了严格地整顿和操练,可是,相对于俄罗斯的军队来说,我们官兵的素质还很有限。大规模的战斗能力还不能令人放心。所以,军长,政委,我觉得,咱们还是留几手,否则,一旦战争持久或者打得不顺,兵员的补充就迫切了。”
栗云龙大笑:“放心,咱不会把战争的胜利果实一下子都扔给满清破政府的,顶多扔给他们几根骨头就不错了!那些民军部队,也是我们未来的正规部队,怎能撇给清廷?反正在他们手里也就是草根百姓,到了咱手里才是英雄好汉,我的计划是,可以完全满足刚毅等人的要求,但是,咱大部队一出发,你就悄悄地派人来调集民军。愿意走的都要带走。而且,我们还打着后勤供应,暂时使用的名义。”
“军长,你真鬼啊!”
“妈拉个比,满清小朝廷弄外国人不行,整自己人一套一套的,不许咱这不许咱那,老子就不信玩不过你!你们大家想想,咱要是真的只有四万多人,将来可出大事情呢。军粮怎么解决?怎样开发东北?石油工业需要多少工人?煤铁资源的开发又需要多少人?机械工业又需要多少人?反正我想过了。对东北的老百姓暂时还不敢信用,那里毕竟是清廷的老家,一年半载之间咱也号召不了。所以,要多从这里带人。”
“京津地区的老百姓们就不恋家吗?军长,中国人向来是安土重迁的,好象解放军进军东北那会儿,官兵们都不肯去,部队上采取了盯人战术,这才勉强赶到。就这,还有很多官兵擅自逃回老家呢。”
“你说得不错。我们要想办法。”
“但是,我们一定要争取清廷的物资供应呀。粮食,车马,都很需要。清廷肯定不会给的,其实咱也来不及要。太难了。”政委说。
“她老佛爷绝对不会给的,况且,她也没有,就是有就是能给,咱也等不及,俄罗斯人在东北地区作祟得厉害呢,咱早一天打过去,就早一天建立根据地。当然,我们还是争取一些,给老佛爷多发几份电报,做出不愿意,不急于北上的样子,让咱这老奸巨猾的女强人紧张紧张。”
“算了,人家给你的官儿也不小了!”龙飞不满意地说:“看看我,军长,您是正二品大员,我呢?好歹也是大校级别了,居然还是个白丁,想着都寒心!”
“去你的!”
这些话,是高级军官们在最紧张忙碌的时候,抽出时间碰头会上的话,他们真的忙不过来了。
数万军队的整编,十数万民军的编制和安排,京津地区广大区域内的治安,人事的任命,部队的常规训练,战略战术思想的学习,条例的颁布和解释,千头万绪,和要加上对付刚毅等清朝官员的纠缠督促。
整个京津地区,一片出征前的忙碌景象。
“要打仗了?”
“要打仗了!”
“打谁?”
“不知道。可是,我想,不管打谁,都是一打一准,咱准能赢!”
八天之内,栗云龙等人才将一切军政事务整理完毕,其实,他们更在等待的不是这个,而是德国人从青岛运输过来的汽油,柴油以及若干机器零部件的船队。这时刻,才是栗云龙最紧张的时刻,因为,有结果之前,很多事情都是有变数的。
十八章,誓师马场
栗云龙的军队整编行动从北京战役之后,就逐步开始了,军官名单的确定,主要师团主官的了解,才能,性格,威望,坦克团老兵和义和团战士的平衡,都让他大伤脑筋以至于好几回,他都摔了帽子,擂了桌子,对政委大倒苦水,“这哪能是人干的事情呀?简直是服劳役。”政委笑嘻嘻地说:“那要不要把这苦差事儿让给满清政府玩去?”栗云龙立即就叹息着重新收拾帽子:“难能才可贵!这活儿不管你干还是我干,都不能给第三个人干。”
在炎热,营养不良,纷繁事务的干扰下,在刚毅等满清官员的牵扯下,三个师团的整编,包括人员的调配,武器的分发,建制的完善,新军部机关的组建,情报局的扩大,后勤部门的精简,一一落到了实处,就连民军的建设,也大见成效,十数万的民军得到了五万支以上的步枪和相应的弹药。组成北京区,天津区两个临时的行政辖区,分别建立警察机关,巡逻守卫部队。维持社会经济秩序,镇压街头流氓的破坏可能。紫禁城等要害地点交给了刚毅等满清官员来管理维护。袁世凯也急不可耐地在天津频频催促第一师的师长段大鹏。要求他将所有的天津军政事务转交给他。袁世凯的新军一部分追随他到了天津城郊区。
庚子年农历八月十九日上午九点,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炽烈的光芒将天津马场辉映得一片金黄。中国新军三个师团外加附属部队全部人马都集中在这里,接受了军长政委等新军高级将领和满清朝廷代表的刚毅,袁世凯等官员的检阅,同时,这里还有一个特殊的客人,德国的凯特林公使,诺大的马场中间,是整齐有序,威风凛凛的官兵队列方阵,步兵,骑兵,炮兵,坦克兵,特种兵,医护保障兵,后勤部队,全部亮相,荷枪实弹,庄严肃穆。远看过去,是一片灰色的凝固的海浪,近看,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行列,数万人的广场上,居然没有一个人的声音,只有五颜六色的旌旗猎猎,随风舞蹈。时而,有不安份的战马仰望苍穹,烈烈长啸。
场外边缘的一个野炮连十二门大炮对天鸣放各九响,立刻地动山摇,欢呼雷动。中国新军在天津马场誓师北征的大会正式开始了。
栗云龙亲自主持了会议,首先请刚毅出来讲话,因为刚毅毕竟代表着满清王朝,代表着皇帝和西太后的无上权力,是形式上中国的最高领袖的代言人。
刚毅有些受宠若惊,在五万大军的面前发表演讲,对刚毅来说还是大姑娘上轿第一回,所以,尽管他竭力做出一副庄重威严,甚至牛皮哄哄的样子,政委在旁边还是看出了,他的步伐走得很不规则,呼吸急促,脸色苍白,等他站在最前面高台子上的时候,一步不稳,差一点儿滑倒。
不过,老于官场的刚毅迅速调整了气势,开始打着官腔宣读西太后老佛爷和皇帝给全军将士的嘉奖电报,以及向东北进军讨伐俄罗斯侵略者的上喻。他字正腔圆地读完,连抹了两把老汗时,才注意到,新军将士居然没有采用传统的,正规的跪拜礼,也没有山呼万岁,这让他很不满意,很尴尬,回头看着栗云龙时,却没有得到任何反应信息,甚至连歉意都没有。
虽然中国新军绝对多数还是维护太后老佛爷和皇帝的,可是,他们更信仰的确实栗云龙。信仰坦克团的军官。太后和皇帝是人中最尊贵者,可是,坦克团的军官们却被大家看成了活神仙。栗云龙的话,没有人反对,即使是对皇帝的礼节。
紧接着,政委出面讲解北上征战的原因,意义。号召官兵们英勇奋斗,为国立功。他善于鼓动官兵的情绪,也深知官兵们的心理,所以,他的话把大会推向了高潮。
栗云龙居中讲话,主要从战略战术层面讲战争的特点,一个核心是,怎样取得新战争的胜利。他讲得简洁生动,条理分明,即使是刚毅和袁世凯都暗暗点头,觉得他是个人才。
袁世凯很不开心地讲了几句。他最讨厌的就是主将们或者高级军官,在重大会议上的公开演说,认为那象是走卒小贩推销自己的东西。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对中国新军的前景做了预测和赞美。
凯特林公使只是列席会议,根本没有资格发表什么演说,可是,他很激动,因为德国皇帝给了他正式的驻清公使的任命,他抢到栗云龙跟前要求说几句,被严词拒绝了:“你不合适!”
不过,栗云龙也给官兵们介绍了这个特殊的人物,表示了和德国的外交关系,他毫不惭愧地大放撅词,说德国人在多次战役以后,震慑于中国官兵的声威,已经向中国投靠。所以,中国军队这次北伐,绝对不是孤立的。德国人,意大利人,奥匈国,都给予中国很多的配合和支援。
中国官兵的气势更加高涨,特别是那些参加军队才一两个月的官兵,他们听到连此前不可一世的外国人都站到了中国的一边时,兴奋得难以自已。
栗云龙的话让精通汉语的凯特林很难堪,气得他脸色发青,后来,政委给他解释说,这是中国官兵能够忍受的最低极限的语言。其实,中国普通百姓和士兵对列强,不管他是哪一个国家,都很反感,恨不得把他们全部掐死,现在,他们能够给德国一个合作的机会,已经是烧高香了。德国牛人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摇晃着象鼻子表示理解。
突然,在大家谁都没有想到的时候,最起码是两位朝廷钦差和德国公使没有料想到的情况下,一大队囚徒五花大绑着被推了进来。在台子前站好。每一个被捆绑的人都穿着白色的单薄夏衣,被两个士兵押解,一个士兵牢牢地抓住绳索,控制着犯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