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好丈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朝好丈夫-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看他对扶桑内乱完全没兴趣的反应,她比在鼓楼上更清楚地意识到一点:

    他这次来东海,使高丽。泊扶桑,只是他种种谋划中的一个环节,在此之后。还有一环扣着一环……

    只不过, 她也有她的计划。

    也许楼云并不能明白。

    她能感觉到,他在鼓楼上看着她时,失望的眼神……

    她膝行几步,打开墙角摆放的两只鎏金小唐柜。

    里面有她抢来的信,包在一层旧包裹皮里,还有谢国运那本手抄词。她取出了唐柜里面的一只梨木妆镜盒。

    镜面光亮。照出她又小又空荡的屋子。

    除了小女寺奴曾经住过的隔空房间,她四面房间里住着的是姬墨、背通奴、楼云、楼已。

    要进她的屋,必定要经过他们其中之一的房间。

    现在他们都在外面忙自己的事。其他人也是不敢进他们的屋子的。

    她手上有几套从秋获院大火里抢出来的衣裳,但这几天也穿过了。

    其中最好看的衣裳,也是今天身上这一套,回坊是不能换这身了……

    她把妆镜撑起。抬手准备把头上的钗环取下来。

    突然间。镜子里有男子人影一晃,她吃惊回头,那镜子的人影也僵住。

    僵持了半刻,那人影才回过神来,并不敢再藏着,把他身前的一条门缝推开了大半。他有些慌乱地向她作了揖,远远地低头道:

    “季坊主。”

    她不由失笑。

    透过小女寺奴的房间,她能从自家门缝里看到楼云的屋子。

    屋里有一个书童模样的慌张少年。

    “小人骏墨。来迎接我家公子。”

    因为镜面反光,他知道她打开妆镜。是要梳妆的样子。

    他也知道这松风居里除了刚回来的楼铃,只有唐坊女主一个女子。

    虽然她那边只有一条一寸宽的门缝开着,骏墨看不清她的模样,他也自知是失礼了。

    他只能用力低着头,施礼赔罪,暗中委屈:

    他万万没料到,这女坊主就住在楼云的房间旁边。

    公子一句也没说。

    他刚刚才上山,向公子报来了高丽开京的异动。还有临安城不久后要发给王世强授官公文的消息。

    他本来是想替公子收拾点行李,好按他的吩咐今晚回去的。

    “……你家公子在谢十三公子的房间。”

    “……是,多谢季坊主。”

    她含蓄地请他离开,骏墨哪里会还不明白?

    他连忙低着头就要溜掉,却又被她唤住。

    “且慢。”

    他只能回过头来听着。

    ”……与楼大人同来的文昌公子,听说他这几日经常去坊学里?”

    这是她早就听说的。

    骏墨一怔,根本还不及多想,连忙回答道:

    “坊主还请放心。陈公子平常在泉州城里做书院训导,所以习惯地去坊学看了看。他并没有受到怠慢。”

    他顺口还恭维了她一句,“陈公子对坊学里的教本极感有趣,还借了一套在房中研读。”

    听说坊学里的教本,都是这女坊主编的。

    “……多谢。”

    他琢磨着她没有话要再问的意思,便低头退了出去。

    她听着他慌张离开的脚步,暗暗一叹。

    她认得骏墨。

    骏墨也应该觉得她眼熟。

    去年在蕃商大会后,他分明一直跟着她,从妈祖庙跟到了宗室坊。

    她好不容易才甩掉的尾巴居然就是这少年。

    她本来以为,跟着后面的四五个人,都是市舶司税丁和楼府家将。

    廊板上,逃走的骏墨走到一半,猛然间想了起来:

    难道公子刚才见他时,让他留在房间里收拾根本没有多少的行李。

    他是让他认认季坊主。

    难怪公子十天前,就急召他上山。

    他一待山道解禁马上赶上山来的,并不怎么是为了什么,更重要是请公子下山。

    现在他却是想通了。

    公子身边,只有他借着跟踪的时候,亲眼见过那绿围纱遮面的女子一眼。

    是她没错。

    廊上的骏墨一时太过意外和兴奋,暂时把求亲的陈文昌甩在了脑后。

    他当初第一眼在公子房中看到季氏的画像,何尝没有诧异过。但因为一副画像不能说明什么,他还能再向公子多说什么?

    按规矩,平常他这样的小厮不可能到宗室坊里去看顺昌县主的脸。公子也一样没见过。

    他的脚步飞快,恨不得马上去劝说公子,劝他还是赶紧写信回临安城为好。

    请楼老大人向顺昌县主家说明况,公子回去好好赔礼吧。

    ——难怪刚才他请公子快些下山回朝,公子居然还犹豫不决。

    回坊后,再也没机会住在一个屋檐下了。

    ……

    屋子里,她摘下了花钿和耳环。取下了额前的绿玉细坠,抽出了脑后的飞天钗。

    长发及地,光亮如缎。她放下了今天梳了三次的精致发髻。

    隔门已经被她仔细拉上。她披着头发,铺开谢药头送来的四五套新衣裳。

    最后,她挑出一身素净小袖的蓝白色衣裳。

    她还记得第一次在泉州城看到陈文昌时,他也是一时浅蓝色的遥馈�

    她其实拿不定。当时他在陈家大门前没有看到她。

    因为发现了她的视线。他转头向街角看过来时,他的眼神是变了一下的。

    也许仅是她的多心。

    可惜这身陈文昌应该不会讨厌的衣裳,它不适合她今天挑出来的首饰。

    她把绿玉首饰收拾了起来,想从首饰盒里挑几支素净一些的玉石钗环。

    手中犹豫着,要不要收起来的却是那飞天佛女钗。

    反弹琵琶的佛女刻在细细一支古银钗上,精致的五官上鎏着一层薄薄的浅金,身段玲珑。

    她缨络掩胸,长裙缠绕。琵琶上的七弦丝丝如见。

    仔细看去,就连琵琶面上曾经鎏过色的七色牡丹盛开纹都可以用肉眼细看出。

    这钗其实不是发钗。而是袈裟吊扣。

    看起来和发钗一样,是因为它精工细巧,内含弹簧之类的机关。

    用力一压佛女的背,就能折叠起来变成一个拴住袈裟的吊扣。

    一展开,就会成了一支可以束发的长钗。

    佛女背上机关处还印着一只模糊不清的佛印。

    所以,她已经不知道这是哪一法派,哪一位高僧大德的佛器了。

    她很久之前就在空明的收藏佛器里看到过它,当时真是喜欢得口水都滴出来了。

    曾经,她还想拆开来看看机关是怎么做的。

    却叫空明发现了,说她糟蹋东西。

    没料到,这些年过去,他却还记得……

    空明的舍利供在了松风居后廊上的小佛龛里,等着让她带回大宋。

    她打开了空明留给她的嫁妆小箱子,把那古朴精致的银钗放回了进去。

    然后她又舍不得关上箱,把一件件漂亮的古佛器取了出来。

    她仔细分瓣着那一件是空明曾经拿给她用过,又有哪一件她曾厚着脸皮盯住,流过口水。

    她还想着,是否有哪一件,她可以拿出来佩用,与陈文昌相见。

    让空明也见见他。

    她希望,陈文昌不要觉得,她只是暴发户的商女,就没办法和他一起开书院,设私学。

    没办法和他一起仔细打算着过日子。

    隔着不知道多少间屋子,楼云和谢国运说话的声音一直隐约传来。

    她在自己屋子里,拿了手绢一件接一件地仔细擦着银佛器,还拿出了纸墨。

    她学着李秋兰的习惯,偶尔看一个中意的佛器式样,就亲手画下来,打算有功夫时拿去金银铺里打出相似的首饰。

    如果亲事顺利,出嫁前,她是不是还要做几件自己的绣品?

    她应该去和李秋兰学一学,把针钱活做得更好一些了。

    她有些惭愧。

    她不会做见客的大衣服,在驻马寺里都是空明让弟子把他的旧僧袍改小,拿去给她穿的。

    没人教过她。

    所以她只会一些缝缝补补,做内衣内裳。

    下了山,汪婆子和李家三姐妹看在季辰龙,季辰虎的份上,给他们做衣裳时,都会顺带给她做几身。

    所以她每次送了衣料缎子到这两家去之后,她们都会细心给她做几件见客衣裳,尤其是李家老二李秋兰。

    ……

    直到外面传来说话声,她才恍然惊觉。

    抬头看去,门外早已经入夜,四面屋子里的人都已经回来了。隔壁的姬墨请她准备下山的,还要进来给她点灯。

    她一转头,甚至都看到了隔壁灯光下,楼云的身影。(我的小说《宋朝好丈夫》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110 物是人非

    楼云房间内灯火通明,六枝烛火已经燃过了三分之二。

    没有点灯的她,一直眯着眼借着他房中的灯光擦首饰。

    ——没有贴身的小女寺奴,居然都没人记得给她送饭。

    她撇嘴暗骂着阿池。

    这人翻脸真是比翻书都快。她就算是看到了楼铃那小姑娘,她也绝不给他说一句好话。

    同一时刻,小姑娘楼铃扁着嘴,仍然是粉衣白裙一只大水蜜桃的模样。

    她在裙下叉着脚,盘坐在楼云的屋子里,和季青辰只有两墙之隔。

    楼云也没有多少坐像,长袍大袖地随意靠坐在房间墙边。

    屋子里只有骏墨一声不吭地在走动。

    为他准备下山的衣裳。

    今天,他想到顺昌县主家现在正涉入铜镜案吃官司时,他已经不好去劝公子退亲了。

    这个时候去退亲,公子的官声都会受影响。

    “……”

    楼铃想着那漂亮的阿池,决定和小时候一样撒撒娇,让云哥帮她抢到手。

    她已经听他的话,千万要忍住了。他当然也要帮她。

    所以她手脚并用,想爬到楼云怀里去说话,却看到骏墨快要断气一样的向她猛使眼色,他让她千万不要靠过去。

    她扁扁嘴,眯着眼看扶桑人的纸门。

    她抬了一只手臂,纸上的女影也抬了一只手臂,她爬近一步,纸上的小姑娘几乎就要搂住楼云。

    她要是再靠近。四面屋子里的外来人,都会以为她不是个好姑娘。

    想到楼云反复教过她,女孩子到山外面来一定要矜持。虽然她还不能完全理解这个词的意思,但她不是已经忍住了?

    ——阿池怎么不来找她呀?

    看到楼铃又陷入她的白日梦游里去了,骏墨轻轻松了口气。

    他半点不敢抬眼去看那屋子里女坊主的动静。

    姬墨正在她屋里点灯,屋里屋外的灯光,也容易把她的身影照到隔门上。

    他更不敢去看楼云的表情。

    “公子,谢家的叔老爷传来的消息,说官家有意向大理国、吐蕃国去购买马匹。韩参政府里已经举荐了王纲首。听说那边有意让王世强得个幕职参军。然后去边军里主持这件事。”

    这是他一上山就禀报过公子的消息。

    王世强应该还要迟几天才得到这个消息。

    公子这边却同时收到了临安城和西南蕃商的报信,足以让他提早想出对策。

    临安城来的是谢叔老爷在宫里得到消息,西南蕃商那边却是公子的老交情了。

    公子本来就是混在西南蕃商的商队里做伙计。才一直走出了西南夷山。

    公子足够聪明,知道那些蕃商人和边军经常有生意来往,所以关隘上不会严查路凭。公子也是因为在商队里喂马时,被边军里的一个团练使赏识。才跟着他做了亲军。

    这团练使罢职回京城时。他又跟进了临安城。

    这才有机会见到了楼老大人。

    ——其中各种艰辛,他都是这些年从公子偶尔漏出来的话里,七拼八凑出来的。

    “公子,谢家叔老爷请公子尽快回京城……”

    王世强去西南边军,不就是要结交西南蕃商,挖到公子的老巢里去?

    眼见着楼云靠墙闭眼,完全没有动静的样子。

    骏墨瞟了那边正在点灯的女屋一眼,又想着楼大在山下的叮嘱。

    他只能先转身哄着楼铃。让她出去找楼叶玩。

    然后他才挪到了楼云身边,为难地小声劝道:

    “……公子。现在不能耽搁。公子就托是朝廷有事,马上离开、少了公子的周旋,她和陈家未必就能订亲……”

    “……我已经答应她了。”

    在骏墨的吃惊中,楼云终于睁了眼,只问,

    “顺昌县主家可好?”

    “……好。他家那两个哥哥虽然被押到大理寺去了,但有公子的人帮着打点,现在都平安。只是他们家陪着上京城的人,到了明州城的楼府打听了两回。打听公子什么时候回来。恰好楼大小姐回娘家,还仔细安排了他们,带话过来让你放心。”

    楼云听到楼鸾佩出面替他安排,知道绝不会有失礼的地方,便也不担心会出差错。

    “文昌公子在坊里可好?”

    “……好。季辰虎也没有赶他走。”

    听着他居然还有心情问起陈文昌,骏墨不敢撇嘴,刚才他受公子之命去暗示过谢药头,谢药头再三去问那女坊主要不要用饭。

    她却只顾着挑衣裳首饰,根本没有回他的话。

    全松风居的人都知道,她是为了下山见陈文昌,所以再没人不长眼地去打扰她。

    她看起来,居然是认定了陈文昌了。

    只可怜了公子一片心。

    ——就是刚才这段时间,足够他骏墨把这几天的前因后果想了个明白。

    楼云靠着墙,重新微闭了眼。

    回房时,他就已经看到她在屋中的侧影,她放下了头发,似乎正慢慢擦银器首饰。

    爱不释手地足足擦了两个时辰。

    这样的她,有足够的小耐心和小情趣,过上一份平安快乐的日子吧?

    他其实,也是想让她这样生活的。

    甚至他自己,也经常会在官衙里理事疲倦后,每一年会给自己的一天,趁着无人时爬到后衙的树上去。

    那时,他会回忆着西南夷山里,他狩猎一天后望向的夕阳远色……

    “公子——”

    骏墨见得他的神情和平常完全不一样,忍不住又担心起来。只能劝着,

    “不但是韩参政府的事,山东义军水泊寨的李首领也传来了消息。虽然只是一些普通问候,但楼大说的话,小人也觉得有理。李首领是在暗示公子,金国在江北这境调动军马,似乎有南下的样子。公子你……”

    “噤声。”

    楼云一抬手,阻止了他说这些机密军情。

    高丽军中哗变,掌军大将被杀后换了人。想必金国已经得到了消息?

    所以才会调集边军,屯兵金宋边境。

    这些,本也与她一名女子无关……

    “公子。这样的功劳你还是快快回京城去禀告官家。才好。”

    骏墨极力劝说,生怕他因为要陪着这女坊主,而不急着回临安城去表功。

    要是没有公子这半年协助高丽王,暗中游说开京城中的将领。这次哗变岂能如此顺利?

    “未必就是功劳。江北边境毕竟是准备不足。就算我出使前就已经密禀过官家江北兵源不佳。又缺少训练。官家却是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