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张说草封禅仪献之。夏,四月,丙辰,上与中书门下及礼官、学士宴于集仙殿。上曰:“仙者凭虚之论,朕所不取。贤者济理之具,朕今与卿曹合宴,宜更名曰集贤殿。”其书院官五品以上为学士,六品以下为直学士;以张说知院事,右散骑常侍徐坚副之。上欲以说为大学士;说固辞而止。
'7'张说草拟了封禅仪并将其进献给玄宗。夏季,四月,丙辰(初三),唐玄宗与中书门下及礼官、学士们一起在集仙殿聚饮。玄宗说:“神仙是凭空虚构的,朕并不认为可取。贤才则是治理国家的工具,朕今天与诸位一起会餐,应当将集仙殿改名为集贤殿。”规定凡在书院中供职的官员,五品以上均为学士,六品以下均为直学士;又任命张说为知院事,任命右散骑常侍徐坚作他的副职。唐玄宗还打算请张说任大学士,因张说极力推辞而作罢。
'8'说以大驾东巡,恐突阙乘间入寇,议加兵守边,召兵部郎中裴光庭谋之。光庭曰:“封禅者,告成功也。今将升中于天,而戎狄是惧,非所以昭盛德也。”说曰:“然则若之何?”光庭曰:“四夷之中,突厥为大,比屡求和亲,而朝廷羁縻,未决许也。今遣一使,征其大臣从封泰山,彼必欣然承命;突厥来,则戎狄君长无不皆来。可以偃旗卧鼓,高枕有余矣。”说曰:“善,说所不及。”即奏行之。光庭,行俭之子也。
'8'张说因为皇帝大驾将东至泰山封禅,担心突阙会乘机入侵,因而想增兵守卫边疆,于是召来兵部郎中裴光庭商议此事。裴光庭说:“封禅,乃是天子将已成就的功业上报皇天的大典。现在皇帝正要登上泰山祭告上天,却惧怕起戎狄,这不是用来显示天子盛德的办法。”张说问道:“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裴光庭回答说:“在四夷之中,要数突厥最为强大,近年来他们屡次请求和亲,而朝廷只是维系关系,并没有答应。现在如果朝廷派出一位使臣,到突厥征召其大臣陪同皇帝前往泰山封禅,他们一定会欣然从命;突阙一来,则戎狄君长无不都来。这样就可以偃旗息鼓,高枕无忧了。”张说称赞他道:“太好了,我张说比不上你。”便立即将这一计策上奏玄宗批准并付诸施行。裴光庭是裴行俭的儿子。
上遣中书直省袁振摄鸿胪卿,谕旨于突厥,小杀与阙特勒、暾欲谷环坐帐中,置酒,谓振曰:“吐蕃,狗种;奚、契丹,本突厥奴也;皆得尚主。突阙前后求婚独不许,何也?且吾亦知入蕃公主皆非天子女,今岂问真伪!但屡请不获,愧见诸蕃耳。”振许为之奏请。小杀乃使其大臣阿史德颉利发入贡,因扈从东巡。
唐玄宗派中书直省袁振任代理鸿胪寺卿出使突厥,传达自己的旨意,突厥可汗小杀(毗伽)与阙特勒、暾欲谷环坐在牙帐之中,设宴款待袁振,在席间向袁振问道:“吐蕃乃是狗种,奚、契丹本来就是突厥的奴隶,他们却都能娶大唐公主为妻。只有我们突阙前后多次向大唐求婚未能获准,这究竟是为什么?况且我们也知道远嫁番国的公主都不是皇帝的女儿,现在我们也不管真假!”只是屡次求婚未能获准,使我们在各番国人面前感到脸上无光罢了。“袁振答应替他们向玄宗皇帝上奏求婚。小杀可汗便派其大臣阿史德颉利发入朝纳贡,并顺便扈从玄宗东行封禅。
'9'五月,庚寅,妖贼刘定高帅众夜犯通洛门;悉捕斩之。
'9'五月,庚寅(初八),妖贼刘定高率众乘夜进犯通洛门;有关部门将这些人全部抓获处斩。
'10'秋,八月,张说议封禅仪,请以睿宗配皇地祗;从之。
'10'秋季,八月,张说在讨论封禅仪时,请求用睿宗配享皇地祗,唐玄宗表示同意。
'11'九月,丙戌,上谓宰臣曰:“《春秋》不书祥瑞,惟记有年。”敕自今州县毋得更奏祥瑞。
'11'九月,丙戌(初六),唐玄宗对宰臣说:“《春秋》上不记载祥瑞,只是载年景。”同时发布敕命,规定从今后以各州县不得将祥瑞上奏。
'12'冬,十月,癸丑,作水运浑天成,上具列宿,注水激轮,令其自转,昼夜一周。别置二轮,络在天外,缀以日月,逆天而行,淹速合度。置木匮为地平,令仪半在地下,又立二木人,每刻击鼓,每辰击钟,机械皆藏匮中。
'12'冬季,十月,癸丑(初三),僧一行与梁令瓒制成了水运浑天铜仪。铜仪形如圆天,上列置各星宿,灌水后发动起轮子,使它自转,每昼夜转完一圈。另设计两个轮子,安置在“圆天”之外,上面分别镶嵌着太阳和月亮,两个轮子的运行方向与“圆天”相反,运行的快慢速度符合规定,非常准确。另置一个木柜子作为地面,将铜仪的一半安在“地”面以下,又在地面上安两个木人,其中一个每一刻时间击一次鼓,另一个每一个时辰撞一次钟,所有的机械都藏在木柜之内。
'13'辛酉,车驾发东都,百官、贵戚、四夷酋长从行。每置顿,数十里中人畜被野,有司辇载供具之物,数百里不绝。
'13'辛酉(十一日),玄宗从东都出发,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和各族酋长扈从东行。车队每次打尖休息时,数十里长的大路上人畜蔽野,有关部门安排的满载各种供给用具的车辆,数百里络绎不绝。
十一月,丙戌,至泰山下,御马登山。留从官于谷口,独与宰相及祠官惧登,仪卫环列于山下百余里。上问礼部侍郎贺知章曰:“前代玉牒之文,何故秘之?”对曰:“或密求神仙,故不欲人见。上曰:”吾为苍生祈福耳。“乃出玉牒,宣示群臣。庚寅,上祀昊天上帝于山上,群臣祀五帝百神于山下之坛;其余仿乾封故事。辛卯,祭皇地祗于社首。壬辰,上御帐殿,受朝觐,赦天下,封泰山神为天齐王。礼秩加三公一等。
十一月,丙戌(初六),唐玄宗抵达泰山脚下,玄宗骑马登上泰山,将随从官员留在谷口,只带了宰相以及祠官一同上山,环列在山下的仪仗侍卫绵延达百余里。唐玄宗向礼部侍郎贺知章问道:“前代帝王封禅所用的玉册,为什么总是秘而不宣?”贺知章回答说:“有时帝王秘密地向神仙求福,所以不希望别人见到。”玄宗说:“我这可是只为天下苍生祈福啊!”于是拿出玉册,向群臣宣示。庚寅(初十),玄宗在泰山之上祭祀了昊天上帝,群臣则在山下的祭坛上祭祀了五方帝和百神;其他则一律仿效乾封年间封禅的先例。辛卯(十一日),唐玄宗在社首山祭祀了皇地祗。壬辰(十二日),玄宗在帐殿接受群臣朝觐,下诏大赦天下,并封泰山神为天齐王,他所享用的礼秩加三公一等。
张说多引两省吏及以所亲摄官登山。礼毕推恩,往往加阶超入五品而不及百官;中书舍人张九龄谏,不听。又,扈从士卒,但加勋而无赐物,由是中外怨之。
张说多推荐中书省、门下省吏员和自己亲近的人任代理官职随从玄宗登山。封禅大典结束后玄宗推恩颁赏时,这些人往往可以被破格地提拔为五品官,但这种皇恩却与其他文武百官无缘;中书舍人张九龄向张说谏阻这种做法,但张说拒绝采纳。还有,扈从车驾的士卒,均只加勋而不赐物,因此朝廷内外均对张说极为不满。
'14'初,隋末国马皆为盗贼及戎狄所惊,唐初才得牝牡三千匹于赤岸泽,徙之陇右,命太仆张万岁掌之。万岁善于其职,自贞观至鳞德,马蕃息及七十万匹,分为八坊、四十八监,各置使以领之。是时天下以一缣易一马。垂拱以后,马潜耗太半。上初即位,牧马有二十四万匹,以太仆卿王毛仲为内外闲厩使,少卿张景顺副之。至是有马四十三万匹,牛羊称是。上之东封,以牧马数万匹从,色别为群,望之如云锦。上嘉毛仲之功,癸巳,加毛仲开府仪同三司。
'14'当初,隋朝末年国有马匹均为盗贼以及戎狄惊走,唐朝开国之初,只在赤岸泽得到雌雄马匹共三千匹,然后将这些马匹迁徙到陇右放养,任命太仆张万岁主持养马之事。张万岁非常称职,自贞观至鳞德年间,官马不断繁殖,数目达到七十多万匹,共分设八坊、四十八监,朝廷分别委任坊、监使具体负责养马事宜。这时在市场上用一匹细绢就可以买到一匹马。垂拱年间以后,官马数量逐渐减少了一半以上。唐玄宗即位的初期,官马总数只有二十四万匹,所以他任命太仆寺卿王毛仲为内外闲厩使,任命太仆寺少卿张景顺为他的副职。到这时官马数量又增加到四十三万匹,官府饲养的牛羊的数量也大致有这么多。唐玄宗东至泰山封禅时,带去了数万匹牧马,根据马的毛色分为不同的马群,看上去就像是天上的彩云在移动。唐玄宗为了嘉奖王毛仲的功劳,癸巳(十三日),特意加王毛仲开府仪同三司衔。
甲午,车驾发泰山;庚申,幸孔子宅致祭。
甲午(十四日),玄宗从泰山出发,丙申(十六日),来到孔子旧宅祭祀孔子。
上还,至宋州,宴从官于楼上,刺史寇预焉。酒酣,上谓张说曰:“者屡遣使臣分巡诸道,察吏善恶,今因封禅历诸州,乃知使臣负我多矣。怀州刺史王丘,饩牵之外,一无他献。魏州刺史崔沔,供张无锦绣,示我以俭。济州刺史裴耀卿,表数百言,莫非归谏。且曰:‘人或重扰,则不足以告成。’朕常置之坐隅,且以戒左右。如三人者,不劳人以市恩,真良吏矣。”顾谓寇曰:“比亦屡有以酒馔不丰诉于朕者,知卿不借誉于左右也。”自举酒赐之。宰臣帅群臣起贺,楼上皆称万岁。由是以丘为尚书左丞,沔为散骑侍郎,耀卿为定州刺史。耀卿,叔业之七世孙也。
唐玄宗在返京途中来到宋州,在楼上设宴款待随行官员,宋州刺史寇也出席了宴会。酒酣之际,玄宗对张说说:“朕以往曾多次派使臣分巡各道考察地方官的善恶,这次由于封禅而得以亲自到各州走一走,才发现使臣们辜负朕的地方太多了。怀州刺史王丘,除了牛羊猪等活的牲畜之外,没有进献任何其他物品。魏州刺史崔沔,所供给的帷帐没有一件是用绵绣织物做成的,这是告诉我应当一切从俭。济州刺史裴耀卿,向朕上了一篇数百字的表章,其中没有一句不含有规谏之意。而且说:‘如果因此严重搅扰百姓,那么陛下封禅就无从向天上报成功了。’朕常以此言为座右铭,并且用它来告诫身边的侍臣。像这三位官员,都不侵扰百姓以邀恩求宠,真是朝廷的良吏呀!”说到这里,玄宗又回头对寇说:“近来也常有人向朕诉说你所供给的酒席太不丰盛,朕因此明白你没有买通朕左右的人为你说好话。”说完亲自举杯向寇赐酒。宰相率群臣起立称贺,楼上所有人都山呼万岁。唐玄宗因此又任命王丘为尚书省左丞,崔沔为散骑侍郎,裴耀卿为宜州刺史。裴耀卿是裴叔业的七世孙。
十二月,乙巳,还东都。
十二月,乙巳(疑误),唐玄宗返回东都。
'15'突厥颉利发辞归,上厚赐而遣之,竟不许婚。
'15'突厥使者阿史德颉利发请求回国,唐玄宗给了他丰厚的赏赐之后送他回国,但终于还是没有答应与突厥通婚。
'16'王毛仲有宠于上,百官附之者辐凑。毛仲嫁女,上问何须。毛仲顿首对曰:“臣万事已备,但未得客。”上曰:“张说、源乾曜辈岂不可呼邪?”对曰:“此则得之,”上曰:“知汝所不能致者一人耳,必宋也。”对曰:“然。”上笑曰:“朕明日为汝召客。”明日,上谓宰相:“朕奴毛仲有婚事,卿等宜与诸达官悉诣其第。”既而日中,众客未敢举箸,待,久之,方至,先执酒西向拜谢,饮不尽,遽称腹痛而归。之刚直,老而弥笃。
'16'王毛仲深得唐玄宗的宠幸,巴结他的文武官员数不胜数。王毛仲的女儿将要出嫁,玄宗问他还缺什么东西。王毛仲叩头回答道:“臣万事均已齐备,只是没有请到客人。”玄宗问道:“张说、源乾曜这类人难道喊不来吗?”王毛仲回答说:“这些已经请到了。”唐玄宗说:“朕知道你请不动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宋。”王毛仲说:“正是。”玄宗笑着说:“朕明天亲自替你请客人。”第二天,玄宗对宰相说:“朕的奴才王毛仲为女儿办喜事,你们应当与各位朝廷要员一起去他家贺喜。”直到正午时分,所有的来宾还都不敢动筷子,只等宋一人,过了很久,宋才到,他先端起酒杯向西行礼拜谢君命,然后未等喝完这一杯酒,便忽然说腹中疼痛难忍而退席回家。宋为人刚直,老而更甚。
'17'先是,契丹王李吐干与可突干复相猜忌,携公主来奔,不敢复还,更封辽阳王,留宿卫;可突干立李尽忠之弟邵固为主。车驾东巡,邵固诣行在,因从至泰山,拜左羽林大将军、静折军经略大使。
'17'在此以前,契丹王李吐干因与可突干相互猜忌,便带着公主逃入唐朝,不敢再回契丹,玄宗将他改封为辽阳王,留在京师当天子的侍卫;可突干则立李尽忠之弟邵固为契丹王。玄宗东行封禅时,邵固也赶来觐见并随从玄宗到了泰山,玄宗任命他为左羽林大将军、静折军经略大使。
'18'上疑吏部选试不公,时选期已迫,御史中丞宇文融密奏,请分吏部为十铨。甲戌,以礼部尚书苏等十人掌吏部选,试判将毕,遽召入禁中决定,吏部尚书、侍郎皆不得预。左庶子吴兢上表,以为:“陛下曲受谗言,不信有司,非居上临人推诚感物之道。昔陈平、邴吉,汉之宰相,尚不对钱谷之数,不问斗死之人;况大唐万乘之君,岂得下行铨选之事乎!凡选人书判,并请委之有司,停此十铨。”上虽不即从,明年复故。
'18'唐玄宗怀疑吏部选授官吏有失公允,当时铨选的日期已经迫近,御史中丞宇文融向玄宗秘密上奏,请求将吏部的官吏选授事务分为十铨。甲戌(二十五日),唐玄宗派礼部尚书苏等十人主持吏部铨选,在试判将要结束时,突然将这十人召进宫中论定官吏选授之事,吏部尚书和侍郎都不能参与。左庶子吴兢向玄宗上表,认为:“陛下曲意听信谗言:不相信主管铨选工作的吏部,这不是居上位者君临天下以诚意感动人心的做法。从前陈平、邴吉是汉朝的宰相,尚且不去回答天子关于每年钱谷出入数目的提问,不去过问因斗殴而致死人命的案子,何况陛下乃大唐皇帝,怎么可以亲自下掌铨选之事呢!凡候选官员所写的字和判词,请陛下都交给吏部评阅处理,停止实施所谓十铨之法。”唐玄宗虽然没有立即采纳,但在第二年时就恢复采用原来的铨选之法。
'19'是岁,东都斗米十五钱,青、齐五钱,粟三钱。
'19'在这一年,东都每斗米值十五钱,青州、齐州每斗米值五钱,每斗粟仅值三钱。
'20'于阗王尉迟眺阴结突厥及诸胡谋叛,安西副大都护杜暹发兵捕斩之,更为立王。
'20'于阗王尉迟眺暗中勾结突厥以及胡人各部阴谋反叛,安西副大都护杜暹发兵将其捕杀,又另立了一位于阗王。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三卷
唐纪二十九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中之上开元十四年(丙寅、726)
唐纪二十九唐玄宗开元十四年(丙寅,公元726年)
'1'春,正月,癸未,更立契丹松漠王李邵固为广化王,奚饶乐王李鲁苏为奉诚王。以上从甥陈氏为东华公主,妻邵固;以成安公主之女韦氏为东光公主,妻鲁苏。
'1'春季,正月,癸未(初四),唐玄宗将契丹松漠王李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