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抄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抄底-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19世纪中叶,曾经籍籍无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已形成了以法兰克福为中心,向伦敦、巴黎、维也纳和那不勒斯辐射的金融网,从而缔造了世界上最为强大的金融和商业帝国。
  战争成为罗斯柴尔德家族财道中的杀手锏。每当战争爆发,他们戴着天使的面具,向各国政府提供军事贷款。他们提供军事贷款的理由大都与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无关,利润是他们的风向标,为了利润,他们手中的资本可以不辞辛劳地跨越国界,奔赴战场,由此成为最大的赢家。
  战后各国都面临着休养生息的需求,他们再次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也成为身价最高的救世主。资本为王,他们凭借在战争中所圈得的资金开办银行,在资本市场从事证券、股票交易,并扩展到铁路、钢铁、煤炭、石油等对国家发展生死攸关的实业。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玩经济危机于股掌(1)
华尔街上挤满了人,成千上万人抢着去银行兑换硬币。
  ——哈珀斯杂志这是哈珀斯杂志对1857年经济崩溃的报道。这场发起于美国并蔓延到欧洲国家的经济危机,是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首的国际金融家精心策划的一场阴谋。当战争的号角越来越弱,他们难以依靠战争在世界财富中分一大杯羹时,他们就要在经济局势上做文章了。
  到19世纪,这些在资本市场上叱咤风云的金融家们,已经学会从经济危机中抄底了。1837年,由于美国铁路建设投机过度与英格兰银行控制黄金外流的双面夹击,导致美国信贷紧缩,萧条持续了6年,美国大批企业破产,破产事件高达33000起,44000万美元付诸东流。对美国优质资产垂涎三尺的国际资本,乘虚而入低价收购美国大批优质资产,到1853年,外国资本已占到美国联邦国债的46%,各州债券的58%,美国铁路债券的26%。其中,在资本界呼风唤雨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受益匪浅。
  然而,国际银行的黄金紧缩政策因为美国近况的发现而成了虚晃一枪,美国经济由于货币供应充足而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逼迫觊觎美国资产的国际金融家“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们预谋并制造了“1857年大恐慌”。
  19世纪,纽约州银行发行的纸币进入流通领域,为防止人们对纸币失去信心引发挤兑现象,纽约州要求银行以高等级政府债券来支持他们的纸币,但并没有对支票账户作出限制,被银行钻了空子,开始大量增加支票账户。
  同时,“卖空”交易逐渐走进资本交易的行列。纽约证券交易委员会每天只能进行两次交易,作为这种刻板的交易方式的补充,“路边市场”应运而生。在“路边市场”这个编外交易所中,随时可以交易,这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卖空”的产生。所谓卖空,指的是以特定价格卖出自己并不拥有的股票,与买方约定30天或60天后交割。他推断届时市场价格会有所下降,自己可以以比事先约定价格低的价格买进,从中获取利润。这正如我们去买某种型号的电脑,经销商并没有你想要的那种款式的电脑,但他既然收了买方的钱,就要保证在约定时间内把电脑给买方。那么,这个电脑经销商就是在卖空这台电脑,他必须在三个月之内把这台电脑从厂家买到。如果在这三个月内,电脑出厂价格下跌了,那么经销商就能从中获取利润;反之,如果电脑出厂价格上涨了,经销商就要赔钱。“卖空”交易的出现,大大刺激了资本交易泡沫的产生。
  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的铁路事业蒸蒸日上,仅在1848~1858年的十年间,美国就建成了长达33000公里的铁路,与铁路事业“一荣俱荣”的铁路证券也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
  国际银行家“见山开路”,趁机松开钱袋,让美国人民甩开膀子创造财富,美国经济逐渐升温并变热,等到美国泡沫越吹越大时,他们又来个急刹车,实施货币紧缩,戳破了这个被他们吹大的泡泡,美国又重蹈经济危机的覆辙。
  美国企业出现倒闭潮,仅1857年就有近5000家企业破产;银行系统瘫痪,到1857年10月,纽约63家银行有62家停止支付;股市急剧跳水,铁路公司的股票跌幅高达80%,资本市场一片惨绿。
  以“卖空”著称的利特尔,在资本市场中久经沙场,曾创造过将“莫里斯运河及银行公司”股票从10美元成功地拉升至185美元的辉煌,但也没有逃脱“1857年大恐慌”的梦魇,不但赔得倾家荡产,也丧失了从事金融交易的机会。 。。

玩经济危机于股掌(2)
通过制造“1857年大恐慌”,罗斯柴尔德家族再次有了抄底的机会。而且,仅仅一年的时间,美国经济又大放异彩,这使不少抄底“1857年大恐慌”的金融家与企业家放短线就钓到了大鱼。至今风靡世界,在历次经济危机包括今天仍在蔓延的次贷危机中屹立不倒的摩根集团创始人——乔治·皮博迪,就发迹于这次罗斯柴尔德家族策动的经济危机。
  1837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皮博迪来到伦敦,开了一家商号并顺利进入银行家的圈子。受美国经济泡沫的蛊惑,皮博迪也同样大量投资于美国铁路债券和政府债券。到1857年美国出现经济恐慌时,皮博迪也被深度套牢。就在皮博迪欲哭无泪之际,英格兰银行为皮博迪提供了80万英镑的贷款,不但使皮博迪躲过了破产危机,还使皮博迪有机会大肆买进跌成“垃圾股”、“仙股”的美国债权。一年后,美国经济复苏,皮博迪手中的垃圾债券成为黄金股,皮博迪追随罗斯柴尔德家族创造了一夜暴富的神话,并为后来的摩根集团打下了厚实的根基。
  与执著于金钱与控制权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不同,经过病魔的袭击,晚年的皮博迪灵魂开始开窍,“当病痛袭击我时,我意识到自己不是不朽的……我发现生活中有些人热心帮助贫困的人们,正像我一心想挣钱一样。”此后,皮博迪热衷于慈善事业,文学家雨果给了他这样的评价,“这个世界上,有充满恨的人和充满爱的人,皮博迪属于后者,正是在这种人的脸上,我们看到了上帝的笑容。”
  但是,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脸上,我们看不到笑容,只看到冷酷。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看来,经济危机带给他们的盛宴还不够丰盛,他们又转而寄希望于美国愈演愈烈的内部矛盾,而他们一手策划的经济危机也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迄今为止,没有哪个家族能够在世界版图上基业长青,罗斯柴尔德家族也不例外。由于罗斯柴尔德家族不看好美国经济,为美国摩根家族的崛起提供了良机,罗斯柴尔德家族试图控制全球命脉的计划也被粉碎。随着二战的爆发,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大肆屠杀,使罗斯柴尔德家族损失惨重,大量家族成员被杀,资产被侵吞,有多于三分之二的金融机构灰飞烟灭。“成也战争,败也战争。”在二战面前,曾经不可一世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战争密码开始失效。看来梅耶的名言“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也会失灵。二战结束后,冷战接踵而来,这并没有缓和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窘困,罗斯柴尔德家族仅剩英国与法国的两个银行在运转。
  二战结束后,和平时代来临,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战争财道没有了用武之地,开始蛰伏。不过,罗斯柴尔德家族并没有就此沉沦,他们像变形虫一样适应环境,如章鱼般四处伸出触角以攫取财富的水草。20世纪70年代初,雅各布创建了罗斯柴尔德银行的并购部,开始并购大战,一系列企业被纳入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版图;法国罗斯柴尔德银行进行改革,设立PLM全资子公司,经营连锁旅馆,著名的圣雅克大酒店即为他们所属;法国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另一位成员阿道夫,不但控制了美国洲际饭店,还投资建设了世界上最高的滑雪场——梅杰夫滑雪场。
  在媒体为王的今天,我们在大小媒体仍然难觅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踪影,他们始终如一地潜伏让旁观者很难深谙他们现在的“无形大道”。不过,在新秀层出不穷的今天,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昔日辉煌已是明日黄花,他们很难在世界的资本格局中呼风唤雨。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应该忘记他们在战争中所展现出的金融舵手的魅力。他们虽然没有如钟表般精确的计算,也不具备人们所流传的对世界的绝对洞察力与掌控力,但他们善于利用战机,也敢于在战争中寻找资本和市场的盲点,把他们的投资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无限放大。他们始终是当之无愧的“红盾牌”,这是因为曾经“金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上帝,而罗斯柴尔德则是它的先知”。
  罗斯柴尔德家族,为我们徐徐拉开了大抄底的帷幕……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引言
让我们感谢那些傻子,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就不能成功。
  ——马克·吐温
  或许,你不相信崩盘也是一个不打折扣的吸收财富的百慕大三角。它扮演着可怜而令人绝望的角色,让不明就里者在这场资本游戏中精疲力竭,而财富早已进入崩盘者的腰包。
  《伟大的博弈》早已敲响警钟,“尽管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中的衰退令人痛苦,但它自有益处。其中之一,就是那些等不及看到美国经济复苏的欧洲投资者开始大量抛售手中持有的美国证券。”
  所以,别轻易相信星条旗的眼泪。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抄底“幽灵黄金”(1)
序言中所讲的是马克·吐温的傻子有用论。如果没有傻子的盲目与从众,就不会有智者洞察低谷。可是,倘若所有的人都是傻子,世界会是什么样呢?
  “当我们不知所措时,总能从历史中找到答案。”1636年,荷兰掀起了郁金香投机狂潮,郁金香被炒成天价,“谁都相信,郁金香热将永远持续下去——世界各地的有钱人都会向荷兰购买郁金香,即使再高的价格他们也会买。”在这场疯狂的博傻中,所有的参与者都自信还有比自己更傻的人。当最后一个傻瓜名额用光时,泡沫破裂导致了彻头彻尾的崩溃,人们几乎找不到逆势生存者。不过历史总是在进步,博傻逐渐走向博弈,宿命性的经济危机开始出现乘虚而入者。不过,同样我们也不能忘记在危机来临之前就学会抄底的智者。当然这样的智者不一定受欢迎。
  无论对历史如何过滤,当人们追及1873年经济大崩溃的罪魁祸首时,总免不了要把在华尔街发生的黄金操纵案拿上台面。
  华尔街投机家古尔德与菲斯科因操纵这起弥天大案而一举成名,在华尔街的批评家看来,他们进行着最辉煌也最危险的举动,而这正是他们所着迷的。古尔德是位精明而世故的投机者,对铁路股票有着近乎疯狂的热情;菲斯科则乐观而开朗,擅长营销,与老奸巨猾的古尔德相比,菲斯科则是小巫见大巫。因此,当黄金的战争落下帷幕时,菲斯科输得一无所有,留下了“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个最大的笑柄。
  虽然这起神秘的黄金操纵案发生在经济恐慌之前,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把其看做是古尔德抄底美国黄金市场的行为。
  时势造英雄。即使是古尔德这样的金融枭雄,也是钻了法律、市场的空子,从而精心布下了一场令人眼花缭乱的黄金变局。古尔德与菲斯科着手布局时,有两个大前提:
  一是美国货币条款的漏洞。在美国法律中,曾有条款规定“流通中的绿钞与黄金等值”,但这导致了人们对黄金的大量藏匿,于是这一条款很快被废除。但还有一个条款,即“对于那些必须用黄金履约的合同,也可以用等价的绿钞来履行。”这为古尔德进行黄金投机提供了前提。黄金的交易保证金非常低,通常投入50000美元就可以用期货合约购买价值高达1000万美元的黄金。
  二是在市场上黄金流通短缺,同时黄金又是商业活动中重要的支付手段。贸易合同的签订与黄金交割有一个时间差,如果黄金相对于绿钞的价格下跌,贸易商就会受到损失。由此导致了我们前面所讲的卖空的出现,很多出口商都采用卖空的方式获得利润,以弥补因合同所造成的损失。
  因而,只要机会合适,古尔德就可以买下整个纽约市场上所有的黄金合同,那些贸易商由于经济压力而不得不卖空黄金,古尔德的计划就成功了。
  当然古尔德的计划还需要政府的保护伞,想办法控制财政部金库里的部分黄金。财政部的金库里有1亿美元的黄金,一旦政府决定出售,势必造成黄金价格下跌,古尔德这个“江洋大盗”的掠夺机会就会搁浅。
  古尔德以面值150万美元的无保证金黄金交易合同获得了格兰特总统的妹夫——埃布尔·科尔宾的好感。通过科尔宾的引荐,古尔德有了与格兰特总统接触的机会,古尔德煞费心机地要从总统口里套出他对黄金的看法,并设法说服总统不要干预市场。而诚实的格兰特总统也答应科尔宾,没有他的指示,财政部不能进行任何非常规的黄金出售。

抄底“幽灵黄金”(2)
同时,古尔德还与科尔宾一同说服总统,让巴特菲尔德将军坐上纽约财务总管助理的职位,纽约财务总管助理具有下达卖出黄金指令的权力。事实上,巴特菲尔德将军是听命于古尔德的,有了巴特菲尔德将军这个内线,古尔德的胜券又增加了几分。
  古尔德很善于“借力打力”,背靠政府这棵大树,原本崎岖的财路变成了坦途。的确,作为企业家,要有与政府打交道的艺术。对于本来就“生于斯、长于斯”的企业而言,更不可能抛开政府这个大的背景独自发展。
  胆大的古尔德一面进行政府公关,一面暗暗购买黄金,菲斯科也被古尔德的游说之词——“除了声誉,什么也丢不了”而被拉下水,五六十名交易商也加入了这场他们不知就里的投机中。他们几乎把市场上所有的黄金都收购了,当在市场上买不到黄金时,古尔德就利用黄金合同继续买进黄金。
  在对外舆论上,他还有意无意地制造流言,让人们相信“整个华盛顿包括美国政府都参与到了这场交易中”,尤其是“格兰特想要看到黄金价格飙升到1000美元”,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了购买黄金的疯狂交易中,医生、教师甚至农民拿出毕生的积蓄购买黄金,他们对古尔德放出的在今天看来可笑至极的谣言深信不疑。
  黄金的价格越来越高,从130美元飙升到140美元、150美元,甚至160美元,疯狂的价格及抢购潮让卖空的交易商心急如焚,他们不得不重新购买以赶在黄金价格之前平仓。著名的华尔街诗人斯特德曼还作诗加以讽刺:哎呀!黄金价格是如何扶摇直上的啊/穿过华尔街,威廉街,宽街/美国的所有金币/都被掌握在一个巨手指挥的操纵集团之中/它愿意支付数百万的黄金,甚至更多/它准备充当刽子手亲手杀死华尔街/在黄金交易所地狱的上方/不谙世事的喷泉依然有升有落/但黄金竞价的声音越来越高,越来越响/面对他们的对手,多头们得意洋洋/就好像撒旦亲自插手一样/提高黄金的价格,每一分钟上涨百分之一。古尔德在接受国会调查时,为自己如此辩解,“我并不想买那么多的黄金……但是所有这些人都加入到了卖空的行列,所以,为了维持金价,我必须买进,否则就只能像一个懦夫一样退却放弃。他们会一直把黄金卖给你的。我从未打算买进价值多于400万美元或者500万美元的黄金……我并没有打算囤积黄金。”
  疯狂还在进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