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国策-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这就是说,儒家认为每个人(自天子以至庶人)的道德修养好了,那么“家”可以齐,“国”可以治,“天下”可以太平,如果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个根本混乱了,“家”、“国”、“天下”能够治好,那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中庸》一书中也说:“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治理社会是要靠人来治理,让什么人来治理就要看他自身的道德修养,道德修道是以合不合“道”为标准,这里的“道”是指“天下之达道”,即“和谐”(和),而做到使社会和谐就要有“仁爱”之心。这里,把个人的道德修养(修身)与“仁”联系起来,正说明儒家思想的一贯性。儒家讲“修身”不是没有目标的,而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为了建设“和谐社会”。《礼记?礼运》中所记载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就是要求建立一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诸多方面的和谐社会。儒家把和谐社会的理想建立在人的道德修养的提高的基础上,因此,儒家特别重视人的自我身心内外的修养。儒家认为,生死和富贵等等不是人应追求的最终目标,而道德学问才是人所应追求的。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而不能徙,知不善而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这段话告诉我们的是做人的道理:“修德”(修养道德)并不容易,必须有崇高的理想,有关怀人类社会福祉的胸襟。“讲学”(讲究学问)也不容易,它不但要求自己提高智慧,而且要负起对社会进行人文教化的责任。“改过”,人总是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要能勇于改正错误,这样才可以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向善”,是说人生在世,应日日向着善的方向努力,作到“日日新,又日新”,这样就可以达到“止于至善”的境地。“修德”、“讲学”、“改过”、“向善”是孔子儒家提倡的做人的道理,是使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的有意义的路径。所以孟子说:“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寿夭不惑,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如果一个人能保存他的恻隐之心,修养他的善性,以实现天道的要求,寿命的长短都无所谓了,但一定要通过对自身的修养保持和天道的一致,这就是安身立命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儒学的现代意义(10)
儒家的“修身”是有目的的,《周易?系辞下》中说:“利用安身,以崇德为。”人们为人行事要益于社会而安身,以达到对道德的推崇。个人通过道德修养,以使其精神境界得以升华,来实现“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大事业,实践“立大本行达道”的大事业。这对个人自身说,其人生境界自有一内外和谐的“安身立命”处,也就是宋儒所追求的“孔颜乐处”了。朱熹在其《答张敬夫书》中与敬夫讨论“中和义”时说:“而今而后,乃知浩浩大化之中,自家自有个安宅,正是自家安身立命、主宰知觉处,所以立大本行达道之枢要,所谓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乃在于此。”儒家认为,找一“安身立命”处,对自己的身心内外之和谐至关重要,所以朱熹说:“但能致中和于一身,则天下虽乱,而吾身之天地万物,不害而为安泰;其不能者,天下虽治,而吾身之天地万物,不害而为乖错。一国一家,莫不然。”如果自我的身心内外能够做到中正和谐,即使天下大乱,在自己和天地万物之间,对自己的身心安宁康泰就不会有什么影响;如果自我的身心内外做不到中正和谐,即使天下治理得很好,自己的身心也将是不安和错乱的。无论治世、乱世,自己都应修德敬业,这样就可以在活着的时候尽伦尽职,在离开人世的时候将是很安宁的,所以张载《西铭》的最后两句话说:“存,吾顺世;没,吾宁也。”
  儒家一向都非常看重“安身立命”,所谓“安身立命”就是要对自己有个道德修养上的要求,这样才能使自己身心和谐,内外调适,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做人的道理”,这样身才能安,命才能立。至于那些有碍自我身心内外和谐的外在影响,应该排除。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做个君子人,每天都应时时警惕自己,看看自己为人行事,是否合乎道义。对于那些不合乎道义的事,甚至应该做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所以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孟子说:“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要做到儒家提倡的“做人的道理”,很不容易,但应该是人们努力去追求的,这样自己才可以有个“安身立命”处,其身心内外自然和谐了。而追求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
  司马迁说过:“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者,未必尽同。”我们今天温习阐发孔子儒家的思想,发掘其中对当今人类社会有意义的资源,无疑是重要的。但古来圣贤的思想、理念并不能全然解决当今社会存在的所有问题,也并不能全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它只能给我们一些思考的路子,启发我们去用这些思想资源,在给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要求的新的诠释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为建设和谐的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长达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我们的使命是使我们的社会不断革新,从而对全人类作出贡献。
  汤一介,北京大学哲学系,本文选自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大国策》丛书。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国际文化贸易格局下的中国文化出口策略(1)
国际文化贸易格局下的中国文化出口策略
  李 怀 亮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6位,制造业总量居世界第4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全世界每人每年要穿1双中国制造的鞋、买2米中国产的布,穿的衣服中有3件来自中国。中国经济对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了70%以上。当然,过高的外贸依存度会带来许多问题,但和传统制造业相比,中国文化产品的对外贸易在整个行业中所占的比重太低了。以图书出版行业为例,2005年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图书总销售额为1 亿元人民币(其中大中专教材、业余教育及教参为亿元人民币,中小学课本及教参为亿元人民币)。图书出口1 148 110种次、万册、2 万美元(约合亿元人民币)。由此可看出,2005年中国内地图书出口额只占全国图书当年销售额的,除去教材及教参类图书也只占销售图书总额的。什么时候全世界每人每年能购买1本中国的图书、看2场中国的电影、看3场中国的演出呢?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必须走国际路线。
  国际文化贸易的总体情况
  本文所说的文化产品主要包括商品和服务。文化商品主要指那些能够被消费并且传递思想、生活方式的物品,例如书籍、杂志、多媒体、软件、录音制品、电影、视听节目、艺术和服装设计等;而文化服务通常被认为是用来满足文化需求或者兴趣的服务,它不包括有物质属性的产品,但是促进其生产和发行。典型的文化服务包括与版权相关的服务、对一些活动的许可、视听产品的发行、对艺术品和文化活动的促进等,同时也包括对文化信息的发布、对书籍和音像制品的保存等。
  目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贸易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05年联合国贸易开发事务局(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披露的资料,文化创意产业的全球市场总值已经达到万亿美元,占据全球GDP的7%以上(世界银行,2003)。从2000年开始,文化创意产业的总值每年都以7%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全球的市场总值将达到万亿美元。
  在文化创意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国际文化贸易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994年,全球核心文化产品的贸易总额是393亿美元,2002年达到592亿美元。从1994年以来,核心文化产品的贸易量每年都占全球贸易总量的1%以上。这仅仅是根据海关显示的资料做的统计,实际的贸易量要比这个比例大。
  按照地区来说,欧盟核心文化产品的出口量为世界第一,2002年其出口量占全球出口总额的;排在第二的是亚洲,2002年占全球出口额的;北美排在第三位,2002年占全球出口额的。
  按照国别来说,2002年核心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是美国,出口总额为143亿美元(其中产品76亿美元、服务67亿美元);英国居第二位,出口总额为100亿美元(其中产品85亿美元、服务15亿美元);中国列第三位,出口额为52亿美元(产品52亿美元,服务未统计)。
  世界文化产品的进口大国则集中在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化产品进口国,2002年其进口额高达153亿美元;英国是第二大文化产品进口国,其进口额大约是美国的一半,为78亿美元;德国是世界第三大文化产品进口国,其进口额为41亿美元。

国际文化贸易格局下的中国文化出口策略(2)
按产品类别来划分,2002年录音媒介为190亿美元,占核心文化产品贸易总量的31%,排在第一位;印刷媒介为182亿美元,占核心文化产品贸易总量的30%,排在第二位;视觉艺术为113亿美元,占核心文化产品贸易总量的;视听媒介为85亿美元,占核心文化产品贸易总量的,排在第四位。
  数据和统计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现在国际上没有一种分类方法将文化贸易单独列出来,几乎所有的分类方法都将文化贸易列为“其他”项或者“额外”项。因此对于文化贸易的统计就很难做到精确。
  关于文化产品的贸易数据一般来源于海关的记录。在海关的统计中,对商品的分类主要取决于其物理性质,而不取决于其产业来源、内容的民族性或其文化价值。另外,国内的数据来源与国际标准,在解释上和应用上,都存在着根本的分歧。比如,根据全美联合贸易数据库(United Nations trade Database)所提供的数据,2002年中国的图书出口额为亿美元,进口为亿美元。如果按照这个口径来计算,我国的图书出口额是进口的4倍多,贸易是顺差。而实际上,我们的图书贸易历来都是逆差。根据我们国内的统计资料,2002年我国图书出口额为1 363万美元,进口为2 622万美元。国外统计的中国图书出口数据,实际上包括了日本、美国等国家的图书公司在中国内地印刷又销往国外的图书。
  上面所说的关于文化贸易的统计,主要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材料,其数据主要来源于海关记录和国际收支平衡系统,是一个非常粗略的、非常不全面的数字。
  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质量和品种
  文化企业的特殊性质就在于它们是内容提供商。文化产品的质量高低取决于其内容。文化产品能否赢得市场,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其所内含的文化价值、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情感因素;在于文化产品是否具有思想感染力、情感的亲和力、精神的震撼力以及生活方式的凝聚力。只有赋予文化产品这几种力量,才会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购买你的产品。我国的文化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内容。考察一下我国的几类文化产品就可以明白这一点。先说图书。我国出口的图书,内容基本上是中医、食谱、气功、武术等,知识含量较高的自然和科学技术类图书数量非常少。再说动漫。制作动画的仪器设备跟国际上相比我们并不落后,这些设备有钱就可以买到,技术要求我们也都能达到,最关键的是我们的动画制作艺术创意太弱。现在什么都可以用机器来做,唯有艺术创意必须要由人脑来完成。再说电影。去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了26 个亿,有几部电影还赢得了一些国际收入。我们的电影从技术、制作、画面等方面讲都不错,但最弱的是编剧。没有好的故事,阵容很强大,但灵魂很苍白。
  文化产品走出去,针对的是国际市场。并不是在国内市场上受欢迎的文化产品都能在国际市场上畅销。在国际市场上存在一个文化折扣问题。过去有一个歇后语叫“洋鬼子看戏——傻眼了”。洋鬼子看戏为什么会看傻眼呢?因为语言不通、艺术样式不熟悉,看不懂。这就叫文化折扣。国际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亚洲、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观众,其欣赏习惯和艺术品味肯定存在着很大差别。同是龙的传人,国内的消费者和在欧美生活多年的华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有很大区别。因此,从内容和品种上来讲,往国际市场上推什么,我们要有一个战略。举个简单的例子,日本的歌舞剧,属于日本的传统文化。在东京有一个歌舞剧表演的剧院,很多日本人从东京以外的地方赶到那里去看演出,基本上是场场爆满。日本人很喜欢歌舞剧,但他们并没有因此就要把歌舞剧推向国际文化市场。相反,他们全力往外推销的是动漫,而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我们现在对这个问题似乎还没有足够的重视。一说文化产品走出去,就什么都想往外推。可以肯定地说,不问国外市场的接受度如何,不加选择地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绝对是事倍功半。即使是我们所热爱的传统文化,也必须有所甄别。你把《二十四孝图》翻译成英文,搞个英文版的图书,或者把其中的故事拍成电视剧,在国际市场上肯定赔钱。所以,在走出去之前,我们一定要有深入的调查研究,针对哪个地区的市场,以哪个品种作为主打产品,都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

国际文化贸易格局下的中国文化出口策略(3)
(二)效益
  文化贸易是一种经济活动,当然要注重经济效益,而且是要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有几种情况不利于文化贸易效益的提高:(1)像搞公益性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那样来搞对外文化贸易,不计算经济成本。(2)拆整为零,减弱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如中国杂技没有形成自己的优势品牌,而是停留在给人家的剧团打工的层次上。(3)国内同行竞争、互相压价。这种情况在其他行业中发生过,现在,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中也存在以前曾出现过的问题。(4)不熟悉国际市场的定价策略。比如中国的图书出口问题。2005年中国出口图书700万册,金额3 000万美元,同年进口图书册数是出口图书的2倍,但金额却是出口图书的5倍;2004年出口图书460万册,金额2 000万美元,同年进口图书330万册,但金额却高达3 800万美元。也就是说,这一年我们出口的图书多,但金额却仅为进口图书的一半。图书进出口金额与进出口数量不成正比,尤其是与进出口种数出现严重背离,这说明我国的出口图书定价存在问题。
  为了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经济效益,建议商务部成立文化产品出口指导小组或专家委员会,甚至成立文化产品出口协会,为出口文化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和咨询指导,促进出口文化企业进行行业自律。
  (三)渠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