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战争指挥家的传记与回忆录;
三是通读或重读了几乎全部的19世纪名著,如巴尔扎克、大仲马、小仲马、雨果、马克·吐温、德莱塞等作家的著作。
在阅读时,任志强常常进入痴迷的状态,仿佛刚刚开始认识世界、认识人生。
这是任志强的原话,“任大炮”虽然四处放炮,却不玩虚的,他有山东大汉的实诚,所以这些话是可信的。
任人评说“学者人生”(2)
任志强宽大的办公桌,被这些四处搜集来的各种各样的资料堆得满满的,随手拿起厚厚的一份资料,任志强称,这是自己已经看过的。
有一次面对一名记者的采访,任志强随便抽出一本《1998年统计年鉴》,翻开一页,上面提到国家统计局关于国内收入阶层划分的依据,他告诉记者,这就是“商品房是给富人盖的”这一说法的来源。
任志强的手上有大到16个国家的房地产数据资料,小到国内某县级市的房地产资料,潘石屹想不起哪个数据的时候就会给任志强打电话,任志强很快就会查出这个数据及其出处。有人听过任志强的演讲,据说连续讲3个小时都不用讲稿,并且所有数据、条文不会出一点差错。
财务总监袁绍华对任志强的记忆力非常佩服:“几年前的一个数据,他都能立即告诉你是哪一年哪一份文件里的,连文号是多少他都记得。”
《安家》杂志主编刘文斌曾说,任志强的文章里大量引用的数据和政策条文都有权威出处,非常具有说服力,这是某些专家所不具备的。
因为大量的阅读,任志强在10年间积累了扎实的基础知识,这使得他并不仅仅是一个会玩资产运作的商人,更像一个研究经济的学者。任志强熟知所有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和法规,并对各个时期的宏观经济形势有着自己的判断,每次演讲,谈到地产及相关经济数字时,任志强几乎都脱口而出。
谈到研究习惯,任志强这样说:“研究习惯是一个学习的习惯。我以前研究的主要是企业改制,是国有企业的问题。应该说,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时候,在中国房地产还不是要研究的问题,没有完全市场化,我们连销售部都没有,所以基本上谈不上研究市场。我的法律课是业余时间上的,拿到的是法学学士学位。在20世纪80年代,我学了很多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那时候只有夜校,还没有成人教育。我就白天上班晚上去夜校,参加各种班,那时候我还学过计算机语言,现在让我编程序也没问题。我们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培养出学习精神的。”
而任志强的这种学习习惯十几年来从来没有间断过。即使是在飞机上,任志强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在阅读中度过。
任志强读书的速度很快,一本20多万字的经济学著作快则4个小时,慢则半天或一天就能看完。“我不是走马观花地看,我一边看一边做标注。”翻开一本任志强刚刚看完的书,几乎每一页都有铅笔勾画的痕迹,“其实你读过的书越多,就会看得越快。”
任志强在自己的论坛上谈到,作为一名法学硕士,他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超前的思维、出色的指挥能力,同时能突破常规、富于独创,善于解决疑难问题,充分体现了企业家的优秀素质”。
确实,任志强的文字具有很专业的水准,论与据皆鲜明生动,环环相扣,结构极其严谨。这一切得益于他对政策与法律的不懈钻研。
“豢养”专家工作室
早在2002年,任志强就开始考虑和策划,由社会团体和企业出钱,请专业的研究人员独立地做出一份关于中国房地产业的年度报告。
2003年,任志强牵头的房地产商们曾共同委托一家由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组成的研究机构,联合国家统计局,一起组织编写能面对投资人的、独立的有关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研究报告。但几个月后,由于数字统计上的原因,这份报告被迫中止了。 。。
任人评说“学者人生”(3)
此后,任志强又与北京大学的研究中心探讨了这项研究工作的相关事宜,也未能成形。
2004年,经过再一次的多方努力,任志强等组建了REICO工作室,初步完成了中国第一部房地产研究报告。任志强称其是最完整、也是最专业的。
这个所谓的REICO工作室由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中城联盟、华远地产、万通地产、北京城市开发集团和优博展览公司6家单位共同出资,与专业化的研究队伍组合而成。
用任志强自己的话说,REICO工作室的主要研究力量为专业的研究机构和专业的研究人员,其中有众多研究团体、专家、学者、各大学和学院参与;召开了大量的专业座谈会,进行了深度的社会调查;查阅和参考了国内外的各种资料、数据,考查了房地产业历史发展的过程;建立了大量的数学模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比研究。
任志强认为,REICO工作室通过专业的专项调查验证,将国家公布的和境外投资公布的数据与专题抽样调查的数据进行核对,并根据中国的国情与境外相同发展阶段的情况进行数字调查后的模拟,加强数据和论据的可靠性及可信性,并且首次运用了大量国外常用的专业名词和专业数据,力求让研究报告与国际接轨,用国内外都能看得懂的语言和数据描述真实的情况,做出一份让所有关心房地产发展的人不得不看的报告。
与专家比“专业”
2005年8月央行发布《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该报告认为,2004年房地产投资到位资金增幅下降,但房地产贷款增幅较高,因此便提出了取消期房销售制度的建议。
经济学家易宪容认为,该《报告》是央行站在银行业的角度,利用其数据获得的优势,基本上客观、专业地对国内房地产市场做出了最全面、最坦率、最权威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提出了防范性政策建议。
易宪容还指出,数据获得的困难使不少机构的研究偏于一角,而一些既得利益集团更是在用一些研究报告来混淆视听,因此市场与民众无法真正了解国内房地产市场现状、变化及未来发展,也就无法根据有效的信息作出正确的购房决策。
易宪容所说的既得利益集团直指房地产市场最直接的获利者——地产商。
面对这一报告以及易宪容的论断,作为期房销售制度的最大收益方,地产商们是不可能坐以待毙的。作为房地产商发言人的任志强在快速并且认真地研究了这份报告后的第5天,第一个发言。他以华远集团总裁的名义发表了一封“万言书”——《逻辑混乱的地产报告——央行报告中的疑问》,炮轰央行报告“只知信贷而不懂房地产”,“央行对中国房地产的认识水平太低、太差了”。
任志强在他的“万言书”中写道:“认真阅读了央行的报告之后,虽然不敢就信贷问题提出更多意见,但对房地产的问题,不管是从土地、住房供给与需求还是从历史和产品结构角度,我都认为央行的报告是在完全不了解市场真实情况的背景下,用局部的表面统计数字做文章,真是漏洞百出,有严重的逻辑错误且毫无价值。”
总而言之,任志强认为央行报告中的数据是不准确、不真实的,所以由此得出的结论也是错误的。这与大经济学家易宪容的观点恰好相反。
谁对谁错,我们普通老百姓恐怕更难以分辨了。但任志强是极其较真的,也很明白空口无凭的道理。
任人评说“学者人生”(4)
他首先承认房地产商与政府、经济学家的感觉是不同的:“作为市场中的经营主体,对于冲在第一线承担投资风险的操作者,我们总有着与研究机关、学者和握有政策决定权的上层管理机关不同的实地感觉。但很遗憾,我们无法在一个信息并不向社会与市场全面公开的现状中,用更有力的证据和数字证明我们的感觉;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专门的研究,用更有说服力的道理去论证我们的感觉。同时,我们又不甘心承认我们感觉的错误,力求用各种方式验证我们感觉的正确性。”
随后,任志强从“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判断”、“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分析”、“住宅供给的结构”、“投资性购房需求的增长较快”、“已出让而未能开发的存量地”以及“关于房地产金融情况”六大方面对央行发布的《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进行了批评。
最后,任志强指出:“如果央行真想认真地做一份好的报告,最好不要简单地从网站的统计报表中找资料和数据。而是认真地、系统地做调查并分析数据的来源和形成的原因,以及意在做全面而不是局部的反映,再动笔去做报告,仅靠央行的大牌子,并不能保证这是一个可以令人信服的报告。”
我们暂且不讨论任志强的良苦用心何在,也不议论这是不是房地产商们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搞的把戏。因为我们毕竟不专业,所以我们最好当个看客。
但至少,我们可以看出任志强早已形成的“较真”和“严谨”性格。就这样,在大大小小的房地产会议或论坛上,我们总能看到任志强的身影。
每当有重大政策出台,人们似乎都开始习惯等待着任志强会有什么样的观点,即使是同行,也期盼他的判断和意见。
另外,任志强在离开老华远不久,便著书立传,出版了《任人评说》一书,据说卖得还挺火。该书对准一些社会矛盾的焦点,如房价,如经济适用房,如对建筑面积的质疑,如业主、开发商、物业之间的纠纷;对于政府的职权、定位和一些政策,任志强也提出了大胆的意见与建议;当然,书中还占用很大篇幅搜集了任志强近三四年的感悟和体会,以“辞职事件”为轴心,分析了此事的得失成败,并且理性地、客观地总结了由此而生的人生感悟。
2008年9月,任志强又出版了新书《任我评说》。在该书中,任志强继续以其随性而尖锐的笔调,对调控政策、楼市现状等房地产业和大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或探询、或质疑、或回顾、或前瞻的评述。该书分为上、下两编,共58篇文章,上编回顾了1999—2008年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状况,对历年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及相关法规进行审视和解读,并提出了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下编收录了任志强近几年来对房地产“泡沫”、“拐点”、“炒房”等热点话题的评论文章,并对现行房地产政策、房价未来走势等老百姓最为关心的话题进行了深度分析。
这是一个学者的真实写照。
铁汉柔情(1)
十几年的军旅生活使任志强拥有了强壮的体魄和坚强的性格,在员工面前,他展示的是他严厉的一面,并因此被赞誉为“铁汉子”。殊不知任志强也有柔情的一面,谈起小女儿时,任志强脸上露出了慈父的笑容;谈起夫人与公司女员工,任志强充满了感激之情,对手下员工严格要求的背后是一颗宽容的心,而员工为他庆祝生日的场面也会令他深受触动,尤其是在即将离开华润之时。
一颗童心
1999年底,任志强主动请求辞去华远集团总经理的职位,同时,他许下了2000年的几个愿望:
第一,他要学习王石,超脱地去爬山、滑雪和跳伞,还要去打桥牌和高尔夫球;
第二,他要学习华润董事长谷永江,学习他“总经理干,董事长看”的理念,减少自己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如果真的能轻松下来,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各地的兄弟公司去转转,从他们那里找点“空气”、“阳光”和“新的意念”,补充一些“精神食粮”,他要学习各地的兄弟公司如何逍遥地生活、洒脱地挣钱。
他还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拿出更多的时间陪伴他的小女儿,享受天伦之乐。
虽然,任志强的愿望最终未能一一实现,接下来的一年里他仍继续担任华远的“代总经理”,操劳着华远的将来。但是,只要和女儿一起合影,任志强就会露出最开心的笑容。
任志强的小女儿于1995年出生,是他与第二任妻子所生。由于他平时工作繁忙以及女儿住校的原因,父女俩并不能够经常见面,甚至有时候一个月才能见上一次面,但是,任志强与女儿的关系依旧很好。逢年过节只要有时间,任志强就会陪女儿一起度过。
出现在公众面前的任志强,大多数时候都“寒”着一张脸。想想也是,承担着一个行业发展的责任,能够轻松起来的人,确实不多。
但这个言辞激烈的斗士,这个规范行业标准的“卫道者”,在女儿的眼中,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好父亲。“只要提到女儿,任总的笑容总是最开朗的。”这也是很多接近他的人的共同感受。
无论是女儿的生日还是节假日,任志强总是陪女儿度过,用任志强的话说,女儿是他的所有。“我没有时间照顾她,有时一个月也见不到一次,但是每到放长假的时候我都会带着女儿出去玩,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长假都带她和妻子出去玩,别的时间很少,大部分周末都要工作。”
在任志强简朴、大气而不失严谨的办公室里,有几个小元素冲击着这里的商业氛围。右边的窗台上,摆着一张照片,上面有一个小女孩在咧着嘴笑。左边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略显稚嫩的字迹——“养性敦君子修身齐圣贤”。在摆满文件的办公桌上,最显眼的地方也放着一张他与女儿的合影。“这是我的女儿,她今年11岁,那字是她写的……” 只有在说到女儿的时候,任志强才会展开紧锁的眉头,不自觉地笑起来,眼中闪过难得一见的温柔。
也许是因为对小女儿的喜爱,任志强说:“我也有一颗童心。”每次公司组织带家属的活动,当任志强与孩子们在一起时,他的笑容则像春天盛开的花朵一样。他的办公室里也会摆上他与孩子们共度节日的照片。
早在1988年,那时计划生育工作还是以“一票否决”影响着公司调整工资的时候,也是所有人的工资收入还不是很高的时候,任志强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为鼓励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和培养好公司职工的下一代,每年春节他都会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给每个独生子女一份奖励。 。。
铁汉柔情(2)
转眼已经20年的时间了,每年工会主席都会拿着职工孩子们的花名册直接到财务部从任志强的工资中领钱,认真地装在红包里,按时、按人头发放。孩子多时,任志强一个月的工资不够,只能预支下个月的花红或奖金。直到现在,这个惯例也没有被打破。
任志强为此惯例一共支出了几十万元的工资,而他在每年的春节都能收到许多员工子女的祝贺。这些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会用自己的双手认真地制作一些贺卡、纸叠的手工玩具等,写上最能代表自己心意和希望的话语,为任志强送上他们纯真的祝福。许多员工子女在参加工作之后,还会用第一份工资为任志强买一件小礼物。
每当翻阅这些用五颜六色的画笔涂染、甚至还有错别字的贺语时,每当看到那些孩子对长辈尊敬的称呼时,任志强都会忍不住热泪盈眶。这是一种难以言表的喜悦,是一种被孩子们的真诚之心感动的情愫。
2007年国际劳动节前,华远公司与昌平区黑山寨小学举行了一次联欢活动。主要有两个内容: 一是华远公司为尚处于贫穷地区的小学和小学生们组织了一次捐助活动,给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