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第一猛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初唐第一猛将- 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李恪的大军却停了下来。不但没有进一步逼近平壤,反倒是分出四万人马一路继续向南推进,攻占南部的各个城池。

    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减轻新罗所遭受的压力,同时也是在为御驾亲征的李世民扫除障碍。但是最重要的一点,他是在等李世民的到来。他要让李世民亲自率领大军攻占平壤。

第六章 歼灭百济 一

    第六章歼灭百济一

    济州岛的百济舰队被刘仁轨所率的大唐舰队歼灭的消息,很快的便传到了百济。百济朝廷上下在得知,大唐的军队居然可以在十里之外便发动攻击,而且威力及其的惊人后,顿时间慌成了一团。

    百济地处朝鲜半岛西南端,和高句丽以及新罗不同,百济的地势相对较为平坦,并没有太多的山脉用于阻隔大唐军的进攻。尤其是大唐军那可以在十里之外发射的投石车,在平原之上根本就是单方面的屠杀一般。

    很快百济朝廷便分成了两方,一方认为大唐太过于强大,应当在大唐军队到来之前,排除使者向大唐乞降,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亡国之危。持这种观点的以扶余隆为首,支持他的以朝中文官为主。而二王子扶余泰则认为,大唐强则强矣,但是劳师远征,所以应当在熊津江口布下埋伏,乘大唐的军队登陆之时半渡而击,从而彻底的断绝了大唐染指朝鲜半岛的念头。朝中武将多支持二王子的观点。

    经过一番争执,最后双方相互妥协决定。派出五万大军在熊津江口设下埋伏,如果能够将大唐军队拒之门外,则继续作战,否则的话则派出使者向大唐乞降。

    为保证在熊津江入海口的阻击战能够获得胜利,百济又从民间征集了近千艘渔船,潜伏在距离熊津江入海口八十里外,古群山群岛内部,意图等到天黑之后,悄悄地靠近大唐的舰队,然后火攻将大唐的舰队点燃,从而达到令大唐退兵的目的。

    大唐贞观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也就是李恪的营州兵在鸭绿江畔发动进攻的第三天,由李世民亲自率领的大唐军队,浩浩荡荡的抵达了百济国熊津江入海口外。

    为了此番出征百济,李世民可以算得上出了老本儿,单只是他的亲征舰队,负责运送兵员的禺京舰便有四百艘之多。为了运送更多的兵员,他甚至把禺京舰船员的最低配置给降低到了一百八十人,负责作战任务的炮手全部由陆军临时客串,等到登陆完成以后,再从辅助的镇海舰以及靖海舰上调配水兵。出了四百艘禺京舰以外,随行的还有三百镇海舰,以及五百靖海舰。整支舰队的规模达到了惊人的一千两百搜大小战舰。如果再加上刘仁轨麾下的舰队,以及李恪麾下的舰队,此番出征的战舰总数已经远远地超过了两千艘。

    早在李世民登基之初,便已经有心出征剿灭高句丽,也正是从那时起,大唐便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并且在沿海的十几个港口同时兴建大型战舰。只不过这些年来周边一直不太平,再加上国库始终不够充裕,所以进度并不够快。后来还是李恪从江南赈灾回来以后,先后几次给国库进献大量的钱财,总数甚至超过了大唐十年的税收。正是这笔巨款,才使得大唐制造战舰的速度明显的提升起来。尤其是最近的两年时间里,新建的战舰数量更是达到了之前十余年所建战舰总数的三倍。这才使得李世民这一次御驾亲征,能够拥有如此众多的战舰。

    不过这一次出征的舰队,明显看出大唐的后力有些不足。总数达到七百艘的大型战舰,居然只有五百艘靖海舰在四周游弋护卫,明显的有些忙不过来。

    正常情况下,负责运送兵员的禺京舰,是很难靠近登陆地点安排登陆士卒登陆的。但是,可能是连老天爷都照顾大唐军队,当大唐的舰队抵达熊津江江口的时候,居然赶上了潮水大涨。根据靖海舰的探查表明,禺京舰可以抵达到距离滩涂不过二十几丈的地方。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得登陆的士卒,免于通过靖海舰转运的程序,从而大大的缩短了登陆的时间。

    午时刚过,第一批运送登陆士卒的一百艘禺京战舰抵达指定位置。为了防止有百济的军队设伏,在士卒登陆以前,舰队先行对登陆地点五里范围以外的区域进行了延伸炮击。而且是进行了地毯式、无间隙的炮击。

    事先早就埋伏于江口附近的百济军队,尽管已经提前做了许多的掩饰工事,但是他们还是低估了大唐炮火的威力,更加想不到攻击的密度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位置比较靠前的近两千名士卒,顷刻间便被炮火炸得粉身碎骨。不得已,百济的领军将领只好下令全军向后撤。

    大唐舰队一开始只是进行例行的炮击,当发现果真有百济的士卒隐藏于附近的时候,再想调整炮口进行延伸攻击的时候,百济的部队已经退到了炮火攻击的范围之外。

    不过这样一来也好,至少不必为登陆部队登录时对方发动袭击而着急。安排了一百艘镇海舰逆江而上,进入到江口之内担任警戒任务之后,大唐的士卒开始进行登录。等到海水开始退潮之时,大唐的十万登陆部队已经全部登上陆地,并且建立起稳固的登陆防御基地

    入夜以后,潜伏于八十里外的古群山群岛港湾内的近千艘百济渔船,满载着干草火油等引火之物,悄悄地向停泊于熊津江江口外,海面之上的大唐舰队驶去。

    经过近两个时辰的航行,船队终于来到距离大唐舰队,不到十里的鸡尾岛附近。就当他们想在这里作短暂的休息,等到体力恢复之后,便向大唐的舰队发动进攻的时候,鸡尾岛后面突然间升起三道耀眼的光芒,并且还发出极为刺耳的鸣叫声。

    百济的偷袭船队马上便意识到,行踪已经被对方发现。但是还不等他们做出反应,随着一声巨响过后,一团火球从前方船队的上空炸裂开来,漫天的火雨如同下雨般泼洒下来。被火雨所笼罩的两条渔船,由于装载着大量的引火材料,顷刻间便被点燃。很快的两条渔船便燃烧起来,远远的看去,就如同两个巨大的火球,在海面上漂浮一般。两条渔船附近几十丈的范围之内,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

    光亮处的边缘,一艘大唐的靖海舰正在快速的向着大唐舰队的方向驶去。百济的将领见到这个情况,赶紧大声喊道:“快去将他拦下来,千万不能让他回去报信!”

第七章 歼灭百济 二

    第七章歼灭百济二

    先不说百济的渔船能不能追得上,单是刚才的礼花就已经把百济的偷袭策略给完全的暴露了。那个礼花实际上就是大唐海军的报警讯号。当时,一艘大唐的靖海舰正好在这一区域巡逻,在发现敌情之后,他自然是在第一时间发出预警信号。其后,为了探知敌方偷袭的船队到底有多少船,又冒险发射了一枚燃烧弹,并且极为聪明的选择了在空中爆炸,从而最大限度的照亮了附近的海域。

    当时他们的想法比较简单,那就是想看清楚敌方到底有多少船来袭。如果船比较少的话,没准凭借他们船上装备的十枚炮弹,就能够给予对方致命的一击,从而获得战功。没想到通过燃烧弹,他们看到附近海域,密密麻麻的到处都是敌方的船只,数量怕是有数百艘也不止。便立即放弃了重击对方的念头,掉转船头边往回跑。发现如此大规模的敌袭,本身就是战功一件,没有必要把命给搭进去。

    大唐舰队外围五到十里的范围内,密布着大量的靖海舰。尤其是到了夜间,为了防范百济人会来偷袭,负责巡逻的靖海舰要比白天还要多。靖海舰的船体比较小,并不适于长时间在海中行驶,通常在海中航行或者有风浪的时候,靖海舰都会被禺京舰或者镇海舰挂在船舷的两侧。只有作战或者需要探查以及巡逻的时候,才会把它们放下来。一般来说,夜间的风浪都会比白天要小一些,再加上到了夜间靖海舰还要担负起警戒的任务,所以靖海舰夜间活动要比白天频繁。

    发现敌袭的靖海舰往回走了不远,便遇到两艘迎面赶来支援他的靖海舰。由于他们的位置相对靠后,所以并没有看到敌袭的船队。在他们看来,三艘靖海舰上面,总共有三十枚炮弹,即便是遇到对方的主力战舰,也是有的一拼的。

    发现敌袭的那艘靖海舰一边往他们这边赶,一边大声的告诉他们,前来袭击的敌方船队数量达到数百艘之多,而且大都装有易燃之物,不是他们三艘战船所能抗衡的。让他们赶紧把情况报告回去,让主力舰队用密集的炮火封锁这一区域

    位置最靠近主力舰队的那艘靖海舰,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调转船头往回赶。并且把这一消息传递给了他后面正在赶来的战船。就这样经过一次次的传递,消息很快的便传到了舰队的旗舰上。

    一炷香的时间以后,大唐舰队的炮火,开始向距离舰队五至十里的区域,全力的倾洒炮弹。顷刻间这一区域便被密集的炮火所笼罩,夜间的能见度几乎为零,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准确度,但是即便是这样,仍旧有大量的百济渔船被炮火击中,并且燃起熊熊大火。

    随着被炮火引燃的渔船越来越多,这一片区域在大火的映照下,变得越来越明亮,这也使得百济的渔船再也无所遁形。整支前来偷袭的船队,全部呈现在大唐舰队的打击范围之内。眼见不论是前进还是后退,都已经无法脱离出战圈,百济的船队索性全力的向大唐的舰队发起冲锋。

    如果说当初大唐的巡逻船,再晚一点发现他们的话,等到他们进入到五里范围以内,也许他们还有机会对大唐的舰队构成威胁。但是十里的距离显得太过遥远,正常情况下人的体力以及爆发力,根本就难以支撑下来如此长距离的冲刺。再加上密集炮火的阻拦,当他们刚刚接近到五里左右的距离时,就已经是强弩之末。偏偏就在这个时候,负责巡逻的大唐靖海舰完成了集结,在舰队的前方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御阵线。通过他们灵活快速的机动性,再加上堪称强大的火力配置,使得刚刚侥幸冲过炮火封锁区的百济渔船,又进入到另外一场噩梦之中。

    能够从炮火封锁区域冲出来的百济渔船,此刻最多也不过三百艘左右,这其中还包含着一些已经受损或者起火的渔船。而拦在他们前面的,是总数达到四百艘的靖海舰(另外的一百艘在其他方位担任警戒任务)。一对一的正面较量,船上装满了易燃物品,却没有任何的攻击手段的渔船,有哪里是武装到牙齿的靖海舰的对手。靖海舰上的水兵,可不会和他们讲什么公平不公平,直接把炮口放平进行平射。一炮一个,很快的那些个幸存的渔船,便被靖海舰给送上了天。

    整个战斗持续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时辰,前来偷袭的一千艘百济渔船,便在大唐的猛烈炮火之下烟消云散。

    第二天上午,大唐的舰队离开了熊津江江口,转而沿着海岸向南行进。根据李世民的指示,途中经过的任何城池都要予以炮击,直至抵达百济与新罗的交界处,在攻取下济州岛以后,舰舰队便驻扎在那里,然后再听取下一步的指令。

    就在舰队离开的同时,大唐的十万登陆部队开始沿着熊津江,向百济的首都泗沘。

    舌林郡距离熊津江江口只有不到二十里的距离,此前一天准备在江口伏击大唐军队的百济军队,在遭受到大唐舰队的猛烈炮击之后,便退守到了这里。加上城内原本就有的两千士卒,勉强的凑够了五万人马。不甘心就此失败的百济将军,将这五万人马拉出城外,潜伏于熊津江北岸的韩山之上,想要在大唐军队过去之后,悄悄地尾随前进。等到大唐军队攻城之时,趁机从后面掩杀而来,形成前后夹击之势,从而一举将大唐的这十万人马尽数消灭。

    大唐此番出征百济,军中带有大量常年在百济经商的商人。这些商人对于百济的地理环境,以及城镇的分布非常清楚。在一名商人的带领下,大唐分出一支万人的队伍前往舌林郡。

    舌林郡城池的面积并不大,城墙的高度也只有三丈左右。再加上城内的守军中的精锐,都已经被百济的将军带走,只剩下一些没有什么战斗力的老弱士卒。大唐的军队只是对着城墙发射了五枚炮弹,舌林郡的郡守便下令开城投降。

    在大唐军队接收舌林郡的时候,负责带路的那名商人,无意中得知在大唐军队到来之前,刚刚有一支五万人的百济军队从这里离开,至于去了哪里城中的百姓则无从知晓。于是赶紧将这个消息,报告给了大唐军队的主将。唐军主将觉得这件事非同小可,连忙派出斥候快马向大唐的主力汇报这一情报。

第八章 歼灭百济 三

    第八章歼灭百济三

    大唐军的成功登陆,就意味着百济末日的来临。熊津江江口距离百济都城泗沘只有百里的路程,沿途只有一座加林郡算得上阻碍。百济的城池面积,普遍的都不大,城墙的高度甚至还比不上大唐的县城。这种程度的城墙,对于大唐的军队来说,即便是没有炮火的协助,攻取下来也不存在任何的问题。而且,据负责引路的商人们介绍,百济城池内的守卒通常都不多。一座城池内能有两千士卒,就已经是兵力充裕的了。

    对于这种并非直接拦在大唐军队前面的城池,城内又没有多少多少守军,更加不是什么战略要地,李世民根本就懒得动用大军前往攻打。只是把攻打那里的任务交代给了,之前负责攻打舌林郡的军队,大军便继续的前进。

    百里的路程,而且还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如果采用急行军的速度,一日间便可以抵达泗沘城下。不过大军的周围隐藏着,百济的一支五万人马的部队,虽然还不足以令大唐的军队吃瘪,但是在攻城之时跳出来进行骚扰,也是一件令人厌烦的事情。再说了,万一这支部队看到情况不妙,直接脱离战场的话,势必给今后的统治,造成很大的麻烦。所以要想一个办法,将对方引入圈套,从而彻底的将隐患去除掉。

    当晚,李世民在大营内设下陷阱,试图引诱百济的军队前来袭营。谁知苦苦的等了一夜,也不知道对方是看穿了他的计谋,还是太过于谨慎,亦或者被吓破了胆,总之对方并没有前来。

    苦苦的等了一夜,对方却没有前来。鉴于全军都比较疲惫,第二天白天,大军仅仅前行了三十里,太阳刚刚偏西便早早的安营扎寨。

    大军刚刚扎下营盘,苦等了一夜的那五万百济部队没有来,倒是从泗沘城方面来了一只大部队。这一次百济方面可以算得上是倾举国之兵,来与大唐做最后的决战了。根据斥候的报告,从泗沘方向来的百济大军,足足有三十万人之众,目前正在大唐营盘外十五里的地方安营扎寨。

    接到这个消息后,李世民以及麾下的将领都觉得有些奇怪。按说目前的这个地点,并不是十分的时候大军决战。左右两方都有山脉,虽说并不算高,但是却足以影响双方的排兵布阵,甚至连队伍都无法完全的展开,这种地方又怎么适合做大军决战的地点呢。

    再有就是两面的山势虽然并不高,却不适宜将部队隐匿其中,而且两旁的山脉也并不长,只要绕行几十里便可以进入到广袤的平原之上,对方在这里摆下阵营,起不到任何的积极意义。要说起来,对方有三十万的人马,这个数字是大唐军队的三倍,如果在这里决战的话,受到影响更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