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这个数字是大唐军队的三倍,如果在这里决战的话,受到影响更大的应该是对方才对,对方的主将只要不是脑子进水,就不应该做出如此低级的决定。
当天夜里,北风突然降临,整整一夜就如同鬼哭狼嚎一般。到了黎明时分,天空中开始飘落雪花,短短的一个时辰,地面的积雪便已经达到了一尺深,天亮以后地面的积雪已经没过膝盖。
突如其来的大雪,完全的打乱了大唐的计划。出发之前,李世民曾经特意的询问过在百济经商的商人,得知百济的冬季虽然也会降雪,但是很少会有如此大的雪,再说由于要携带大量的辎重以及神威大炮,即便是有滑雪板也不能解决问题,所以在此番出征之时并没有携带滑雪板。如今大雪突降,而且看架势一时半会儿还似乎停不下来,这无疑令李世民大感恼火。
降雪在晌午过后,便逐渐的减弱,到了傍晚时分天上的乌云,已经被北风彻底的吹散。使得以为这场雪会持续几天的李世民感到有些意外,在大唐积攒下来的天气经验,到了这里居然不管用了。但是不管怎么说,雪停了总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不过,另外一件事情却更加的令他高兴,那就是之前不知去向的那五万百济部队,终于也现身了。根据斥候的情报,这五万部队目前正在大唐军队左后方,十五里左右的一处山上隐匿。对于李世民来讲,即便是他们此刻便出现在大唐军营的外面,也不要紧,只要他们肯出现就是好的。只要他们出现了,就可以通过这一战,将它们全部歼灭。怕就怕他们不肯出现,等到大唐的军队攻陷百济的都城之后,这支部队躲起来和自己打游击战。到那时,才是真正的令人头疼呢。
经过三天的赶工,工兵营制造出整整四千副滑雪板,并且将之分发到专门分出来的一支部队的手中。这四千人将是大唐与百济的大军进行决战之时的秘密武器。只要有这支部队存在,便可以通过灵活快速的机动性,将对方死死的牵制住。李世民就不用在进行决战的时候,为身后的那五万百济部队前来夹击而分神。
大雪过后的第五天,百济方面派来了信使,提出要与大唐军队在第二天进行生死决战,并且提出在双方没有分出胜负以前,战败的一方哪怕是一兵一卒都不得逃离战场。面对百济一方的挑衅,李世民自然是应了下来。之前还在考虑,用什么办法才能把对方的三十万大军全部留在这里,如今对方竟然主动地送上门来,这样的好事哪有往外推的道理。
第二天的一大早,天还没有亮,大唐军营中的火夫便开始忙碌起来。大战将至,总要让麾下的士卒饱餐一顿才是,这样一来即便是到了阴曹地府,也不至于做个饿死鬼。
太阳刚刚升起,双方的大军便不约而同的出动,缓缓地向前推进。当双方的军队相距只有五里之时,双方的军队这才停了下来百济的士卒,在将领们的带领下纷纷的举起手中的武器,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大唐方面见状也不甘示弱,虽说人数上处于绝对的下风,但是在将领们的带领下所发出的呐喊声同样的响彻云霄,丝毫不弱于对方。
关乎百济生死存亡的一战,即将拉开战幕。
第九章 灭百济 四
第九章灭百济四
大唐军队前列,整整五千名陌刀手,此刻正手持弩箭整装待发。他们的身后,是两万名弓箭兵。弓箭兵的后面,则是大唐的神威炮营,二百门神威大炮此刻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对百济的军队进行覆盖式的炮击。弓箭兵的左右各有五千轻骑兵,他们的任务是护住前军的两翼不受对方的攻击,前面的陌刀手攻击虽然无比犀利,但是两翼却是他们的软肋,骑兵很容易便可以冲开他们的侧翼。中军部分就是赫赫有名的玄甲军,足足有一万人之多。为了防止意外,辎重部队的最后面,又特意安排了两千陌刀兵以及五千弓箭兵。
百济方面的布置,最前列的是一万刀盾兵和长枪兵的混合编队,他们的身后则是两万弓箭兵,两翼分别为两千轻骑兵护卫。再往后又同样是前面一样的布置,唯一不同的就是除了最前面的弓箭兵两翼有骑兵外,后面的部队就再也看不到骑兵的身影。
这也不能怪百济的骑兵太少,这么一个平原和山地组成的国家,能够拥有四千骑兵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要知道即便是大唐,在没有将回纥战败以前,近百万的军队当中,骑兵的数量还不到八万。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对于他们出产的战马,控制的非常严格的,基本上不会有上百匹战马同时出售的情况发生。
由于战场的两侧有山脉阻隔,百济虽然有三十万的大军,但是能够摆开阵势的部队,甚至还不到十万人,其他的部队则在山口之外列阵,要想进入山口作战,只能等到双方交战之后,出现了大量的人员伤亡,此能够进入其中。
直到此刻,大唐的将领们仍旧无法理解,百济的这种排兵布阵的用意。按理说对方应该选择在开阔地带,也就是足以令他们的三十万大军,全部展开的地方作为交战地点才对。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利用人数上的优势,对大唐的军队进行包围。可是,他们却放弃了这一优势,选择了这么一处明显对他们不利的区域,作为此次作战的战场。如果不是大唐的斥候,早早的便在两侧山上设立了观察哨,确定他们并没有其他的举动,大唐的将领甚至不想在这里进行决战。
百济方面进攻的战鼓开始敲响,一万刀盾手和长枪兵的混合编队,以及两万弓箭兵开始缓缓的向前压上,不过他们的轻骑兵却在原地没有任何动静,想来是不想过早的就让这支唯一的骑兵出击。
大唐的前军却没有任何要出击的迹象。不过站在原地不动,并不意味着要被动防御。位于弓箭兵后面的神威大炮开始发威,不过由于不想过早的便曝露出全部的实力,从而令对方失去继续作战的勇气与信心。大唐的神威大炮,只有其中的二十门向对方开火,而且还特意的减缓了射击的频率。
地面上的厚厚积雪,大大的降低了神威大炮的威力,基本上与二十架投石车同时抛掷石块的效果持平。这样一来,百济方面进攻的队伍,虽然损失不小却还在他们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于是百济的军队并没有选择后退,而是继续的向前逼近。
双方相距还有一里的距离,百济进攻的部队损失已经超过两千。这个时候,大唐军队最前面的陌刀手,开始向前推进。跟随在他们身后的弓箭兵,则继续的站在原地,丝毫没有前进的意向。
双方距离还有二百步的时候,同时开始加速进入到冲锋的状态。进入到一百六十步的距离,大唐的陌刀手手中的弩箭,开始向对方进行抛射。箭匣中的二十支弩箭抛射完毕时,百济方面倒下的士卒数量,甚至于要远远的高于神威大炮所造成的损伤。这个时候,双方还没有进入到八十步的范围之内,而弓箭兵的射程则只有六十步。
双方冲锋,留给百济弓箭手射击的时间,就只有短短的三箭。三箭过后,双方的部队碰撞在了一起。大唐的陌刀手手中的陌刀重量,根据所属的部队不同,重量上也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最轻的陌刀重量也超过三十五斤(弓箭兵),一般情况下负责冲锋的陌刀手,手中的陌刀重量通常都是五十斤。而刀盾兵手中的盾牌,通常都是硬木所制,钢刀的重量也不到十斤,面对五十斤重的陌刀,根本就无法抗衡。
双方刚一交手,百济冲在最前面的刀盾手,便齐刷刷的倒下了一片。而且无一例外的都是被大唐的陌刀手,在将他们用于防御的盾牌劈成两段以后,凭借着余力将对方砍倒。这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百济士卒,不但手中盾牌被一劈两半,就连人也被劈成两半。
紧随刀盾手身后的百济长枪兵,在见到这一残酷血腥的场景之后,不由得有些发愣。战场之上死人是一件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对方的大刀兵,居然能够连人带盾一同劈成两半,而且仅仅是看似随意的那么一挥。如果说这只是极少数的个例,他们还可以接受,但是仅仅一个照面,就把己方所有的刀盾手(第一排)全部放倒,这就实在是令他们无法接受了。这其中的差距太过于悬殊,已经到了根本无法与之抗衡的地步。
他们的这一发愣不要紧,手中的动作也随之一顿,明明已经准备刺出的长枪,也由此变得无力。这样一来就等于给了大唐陌刀手们机会,只见他们在手中陌刀落下之后,顺势向上一撩,对面的长枪兵便飞了起来。只不过飞起来的不是人的身体,而是他们的头颅。
刀盾手在用盾牌保护的情况下,仍旧难以抵抗如此犀利的一击,这些个长枪兵们的身上,只有一件皮甲做防护,又怎么能够经受得住如此势大力沉的一击。于是,枪断人亡。
大唐陌刀手们整齐划一的一劈,然后再顺势向上一撩,两个非常简单而且连贯的动作,就使得百济前面两排的士卒全部丧命。更加要命的是,天上还飞着数百颗人头。从来没有和大唐的军队交过锋的百济士卒们,不管他们的神经有多么的粗大,到了此刻也是心惊胆颤。当第三排的刀盾手们,见到大唐士卒手中的陌刀,再一次高高的举起之时,已经是魂飞魄散,再也提不起一丝一毫的反抗的意志。
又是一次整齐划一的一劈接着向上一撩,百济队伍的前排,再次的齐刷刷的被放倒了一片。至此,后面的百济士卒彻底的丧失了斗志,还不等大唐的士卒上前,便纷纷的掉头往回跑。
第十章 灭百济 五
第十章灭百济五
身处百济部队前面的人能够看得到,大唐军队士卒的彪悍与血腥,但是后面的人却看不到这些。所以在前面的士卒准备转身向后跑的时候,后面的士卒还在用力的向前涌,这样一来整个队形都在顷刻之间,混乱成一锅浆糊。
然而大唐的士卒却没有停手的意思,对方既然将后背对着自己,总不能辜负了他们的这一份儿苦心吧。于是乎就如同砍瓜切菜般的追在他们身后狂砍一通。
当百济军队后面的人也发现情况不对之时,已经有数千人死于大唐陌刀手的刀下。于是更多人加入到了逃跑的行列当中。
混乱已经产生,便飞快的向后面蔓延开去。反应最快的自然是队伍后排的弓箭兵,此刻他们已经收起手中的弓箭,改用佩刀和臂盾。虽然不知道前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四散而逃的本方士卒,用行动告诉他们,前方已经顶不住了。于是,他们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决定,转身往本方阵营跑。他们的身后并没有人阻挡,所以跑的时候非常的顺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挽救了,他们前面的那些士卒的性命。
眼见着对方战败的士卒,已经渐渐的逃远,大唐方面的陌刀手也不再进行追击,而是返回了本方的阵营,同时为那些在战斗中受伤的同僚们包扎伤口。第一个回合大唐胜,战果为一万二比一千。这一千名伤亡的士卒,都是被对方弓箭所伤,没有一人是在肉搏战中负伤。
第一个回合,对于双方将领来讲,实际上就是在探对方的底。通过第一回合的交手,大致上了解了对方的实力后,好在后面的交战中做出相应的调整。所以通常情况下,第一个回合的交手,不管是战胜还是战败,双方的主将都不会很在意。
但是这一次却并非如此,百济方面的主将,也就是百济的二王子扶余泰,却是非常的生气。哪怕是第一个回合的交战,己方的士卒全部的阵亡,他也不会如此的生气,因为那样一来他至少可以对大唐的真正战力,做出一个比较正确的判断。但是现在,由于己方士卒的溃散,使得自己根本就无法得出自己想要的结果。于是在盛怒之下,根本就不听从弓箭方队的校尉的辩解,直接将他们斩首示众。
重新整理一番队形,百济方面发起了第二轮的进攻。这一次的进攻,人数上明显比第一波进攻的人数要多出不少,达到了五万人。进攻之前,扶余泰还是认真的听取了,为数不多的几名逃过一劫的刀盾兵的解释。这些逃兵虽然十分可恨,但是他们毕竟还是有些用处的。如果没有他们解释的话,扶余泰也就不会知道大唐军队的恐怖战斗力。为此,扶余泰特意调拨给第二波进攻队伍一千面巨盾,这种盾原本是用来对抗骑兵的,高七尺、厚一尺、重约七十斤,盾牌的表面还覆盖有一层铁皮,可以抵御住强弩近距离的射击。他就不相信大唐的士卒能够将这种盾也可以砍断。
五万人马中,弓箭兵的人数没变,仍旧是两万,但是混合编队的刀盾兵和长枪兵的总数达到了三万。他就是要通过人海的战术,一点点的消耗掉对方的战斗力,从而一举将对方赶回老家去。
看到对方第二次发动进攻,李世民忽然间明白了,对方为什么会选择在这里进行决战。这个看起来十分愚蠢的决定,实际上一点也不愚蠢,反而是相当的高明。对方只有四千骑兵,而且还是轻骑兵。不管是从数量还是装备上来看,无疑都处于绝对的下风,根本就无法与大唐的骑兵正面抗衡。而他把战场设在这里,虽然限制了作战士卒的数量,同时也使得大唐的骑兵,由于没有足够的空间,而无法从两翼向他们发动进攻。这就等于是直接废掉了大唐最为犀利的攻击,当然这只是他们自以为骑兵才是大唐的最强兵种。
骑兵不能从两翼发动袭击,单靠正面交手的话,还是非常容易的便可以抵御住的。在对方的算计当中,被废掉的大唐骑兵不能发挥效力,那就只剩下步卒肉搏一条路可供选择。这样一来,他们就可凭借数量上的优势,一点点的耗掉大唐的有生力量,从而达到最终胜利的目的。这个计谋客观的说,还是可圈可点的。只不过他们并不知道,骑兵并非是大唐最为犀利的攻击手段。抛开神威大炮不说,一直以来大唐在与回纥、突厥等游牧民族交战,依靠的并非是骑兵,而是陌刀手。对方居然连这个都不清楚,又怎么能够有获胜的可能呢!
当看到对方的第二波进攻,最前列的士卒居然扛着一人高的巨盾时,李世民微微的笑了笑,传令调五十架床弩到队伍的前列。这种床弩的射程可以达到三百步以上,距离二百步的时候,甚至可以射入到城墙之中,区区一面木盾更本就难以抵抗床弩的射击。
神威大炮仍旧只有二十门在进行炮击,战场之上的积雪已经在第一波进攻当中被踩平,这样一来威力也有所增加,而且在发射炮弹的时候,也不再像第一波交手是那么随意,而是尽量的投向百济队伍的前列,也就是那些个手持巨盾的士卒。每破坏掉一面巨盾,都会给一会儿的肉搏战减少一分压力,也减少一分己方的伤亡。
由于百济这一次进攻时投入的兵力达到了五万,李世民又从中军调出一万刀盾兵上前,列对于弓箭兵的两翼。为了避免被对方发现全部实力,一直没有加入战斗的另外一百八十门神威大炮,则后撤至中军的队伍当中隐藏起来。他们才是此番作战的终极武器,过早的被对方发现,不利于最终的全歼对方。
就在百济的第二波进攻,马上就要到来的时刻,李世民接到报告:隐藏起来的五万百济大军已经出现,距离大唐的军队只有十五里左右的路程。目前四千名配备了滑雪板的大唐军队,正在对他们展开了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