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的队伍中多了两个人—薛仁贵和李铁柱。此刻的薛仁贵已经被李恪任命为自己的亲卫队长,李铁柱也成为了亲卫队的亲兵。
回返的途中,除了李愔以及随行的仆人,包括李恪在内的所有人都放弃了骑马行进,改为用滑雪板作为交通工具。滑雪板的速度远远快过马车的速度,所以李恪和薛仁贵便利用这个机会,研究、实验如何使用和提高这支快速反应部队的作战水平,以及适合这支部队的战略战术。很不幸的,马车队就成为了他们的假想目标。每天从早上出发开始,这只快速反应部队,便不停的围绕这只车队来回转,并且不停的变换攻击方式。
经过二十天的反复实验,终于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战术。这其中包括突袭、骚扰、消耗、追击、围攻等等十几种作战方式。
当李愔远远地可以看到长安城的时候,忍不住眼泪汪汪的暗自呐喊道:“我终于活着回到了长安城!我宁可买块儿豆腐一头撞死,也绝不再和该死的李恪一同出门!”
李恪一回到长安,便听到两件大事:一、西北的吐谷浑对大唐发动战争,不过已经被击溃,进一步的消息还没传回来。对此,李恪只是叹了口气,这时代的信息传递实在是太慢了。二、他的未婚妻(李世民已经正式赐婚)走了,他未来的岳父病重,想见儿女们最后一面。对此,李恪也只能叹一口气,好事多磨吧。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令他不知道是应该高兴还是烦恼的事情:他的《三国演义》第二部已经正式刊印。不过褒贬不一,有人称赞是传世之作,也有人说他擅改历史,有误人子弟之嫌。对此,他也只能叹一口气,书的首页便已经郑重声明并非史书,只是传奇故事。身为穿越人士,他深知任何一部小说,都不可能让所有人喜欢。既然有人这么无聊,就随他们的便好啦。
回到家中休息了一日,第二日李恪进宫面见李世民。
“恪儿,你去拜见你河间王,为何才一个月的时间,就回来了?”
“回父皇,儿臣行至绛州,忽遇暴风雪,导致道路阻塞,只好返程。不过儿臣此次前往河间之行,虽说半途而废,但也不无收获。”
“哦?不知你有和收获?”
“儿臣在躲避风雪之时,偶然间听一致果校尉谈起,当地有一年轻人,很是有些本领。只可惜晚生了二十年,否则决不下李绩、李靖等人功绩。儿臣一时好奇,便派人找来此人,经过一番深谈,儿臣这才深信那致果校尉果然不曾有半点虚言。为此,儿臣特意带他回来推荐给父皇。”
“哦?果然有此本领,难不成又是赵括一流(只擅长纸上谈兵,不能真正带兵打仗。)?”
“儿臣在避雪之时,一时兴起,造了一件玩意儿,原本是用来消遣的。不想却被他用作带兵作战之中,而且深具奇效。儿臣原本想把这个功劳全部记在他的身上,谁知他却不肯接受,并且一再声明,如果儿臣不承认是儿臣所发明,他宁可不来做官。其秉性从中便不难看出一二。”
李世民眼中一亮。“既然如此,那你就把他带上来,让朕看看他是否真的如你所说。”
“儿臣和他再回来的路上曾经**过随行的那些护卫,儿臣想空口无凭,不如就让儿臣手下的这些护卫和禁军做一场对练,到时父皇可以带上朝中武将一同观看。这样一来,既能直观其功效,又能避免有人说儿臣任人唯亲,不知父皇可否应允?”
李世民略作迟疑,问道:“你的护卫有多少人,要同多少禁卫对练?”
“儿臣手下护卫一共87人,愿与五百禁卫对练。”
“87对500。恪儿,你没有和朕开玩笑吗?”
“儿臣岂敢。不过对练需要到城外演练。儿臣与他的假想作战目标为冬季大雪覆盖的地区作战。”
“适合冬季作战?而且是雪地作战?!”
“是的,父皇。不过这种作战方式不适合大兵团作战,最多也就适合三千人左右。适合偷袭、追击、袭扰、围困等战术。属于奇兵,所以儿臣起名:快速反应部队。”
“好,冬季作战一直是我军的弱项。如果你们能够想到冬季作战的办法,朕一定重重封赏你们!好、好、好!就定在后日。朕一定要看看到底是和等战术。”
两日后,李世民带领太子、李恪以及一众武将来到城外三十里外一处有矮山、树林以及开阔平原的地区作为演练区域。
由五百禁军步卒以及骑兵组成的方队,先行随意摆开阵型。禁军在哪里作为自己的阵地,全由领军的将军自选,事先连李世民也不知道,禁军会选择在什么地方布阵。
等到这员武将率领禁军在山坡下,树林尽头靠近一条小河处摆下阵后,朝中的武将们都点了点头。这个阵势可谓中规中矩,没有明显的疏漏。即使是换做他们,也无法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击败这支禁军部队。
禁军布好阵之后,李恪这才让薛仁贵率领86名护卫下马换上滑雪板。顷刻间便消失在山坡后边。
武将们从未见过滑雪板,虽说速度令这些人啧啧称奇,但是看到他们只是装备了弓箭以及短刀,又不由得纷纷摇头。刀盾兵破弓箭这是任何带兵打仗之人都懂得的道理。这甚至算是最基本的军事常识。即使是兵力相等情况下,这也是没有丝毫胜算的。这个蜀王还真是异想天开。
但是很快的,令他们吃惊的事情便发生了。87名护卫突然间从树林内飞快的杀出,在弓箭的射程**出一轮箭后,迅速的从禁军的左翼离开。禁军虽有骑兵辅助,但是在厚厚的积雪下,根本就追不上脚下踏着滑雪板的护卫们。还不等骑兵回归本队,护卫们又从禁军后侧出现。一轮箭雨过后,再次快速离开。几轮箭雨过后,进军方面已经有三分之一士兵倒在地上(弓箭已经去掉箭头,中箭者便自动撤出战斗)。
直到这时,武将们才明白过来。他们的战术并不新奇,草原民族的游牧骑兵便是如此作战的。奇就奇在这些护卫们脚下的这个物件。有了它,速度就比骑兵还要快上几分。这就是护卫们胜利的法宝。知道此时,这些老将们才算真正的佩服起这个毛都没长齐的蜀王殿下。不过是两片长条木板,到了他的手下,居然会产生如此神奇的效果,太不可思议了。
按照他事先讲述的,如果真的有上这么三千人,只要地方不是把守营盘的情况下,即使有个两三万人,也会被一点点耗光。
就在他们在琢磨的时候,四下里传来一阵叫好声。抬眼看去,禁军的最后几名步卒也中箭倒地。将近六比一的兵力对比,双方甚至没有正面交手,便被人少的一方以零伤亡完胜,不得不算是一个奇迹。看看正在欢呼的蜀王,再看看那个指挥战斗的薛仁贵,都是如此的年轻。不由得暗叹一口气:难道说我们已经老了吗?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二十三章 立威
第二十三章 立威
李世民以及一众老将们,那可都是在九死一生的战场上摸爬滚打过的人。滑雪板的效用自然是看得一清二楚。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滑雪板的出现无异于网游中的逆天级武器,只要利用得当,完全可以逆转一场战争的走向。经过短时间的失神,立刻便想到了要在军中迅速推广。
李世民甚至都不等回到宫内,便下令任命薛仁贵为正六品上昭武校尉。并且从长安周围的十六万常备军中调出一万两千人成立一个“快速反应部队”,由翼国公秦琼统领(秦琼此时早已重病在身,仅仅挂了个虚职。唐朝这种由重臣挂虚职,副职负责指挥的编制以及战役非常多),蜀王李恪领归德将军衔,为这支部队的副统领。薛仁贵则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李恪的助手。
这支快速反应部队目前的唯一任务就是尽快学会使用滑雪板,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战斗力。
命令一下达,整个长安周围的部队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毕竟一万多人不是一个小数目,一旦这些人抽调走,原来的驻守部队兵力上就难免显得不足,为了确保长安的安全,这些部队也要进行兵力补充。唐初军队采取的是府兵制,也就是说战时为兵,平时为民。补充兵力并不困难,但是也有很多弊病存在。首先由于朝代更替,使得当时的总人口大幅下降,仅相当于隋朝鼎盛时期的一半多一点。要从长安附近补充一万多人的青壮从军,就势必会造成大量土地荒废。所以这一万多人,便要从全国各地征调。这样一来,恐怕一两个月都未必能够做到全员到位。
不过这些都不在李恪的考虑范围之内,他的任务就是每日守在工部的军械制造局,监督滑雪板的制造进度。快速反应部队的人员,在第十天就已经全部到位,滑雪板却还有近五千副没有做好。李恪把指挥和训练这些人掌握滑雪技巧的重担,交给了薛仁贵去全权处理。有李铁柱以及那些护卫的帮助,李恪倒也很是放心。
李恪整日里泡在军械局里。虽说并不催促他们,而且还不时的向他们打听一下相关的军械知识,但他毕竟身份摆在那里,那些个工匠们的压力还是很大的。仅仅又过了两天,剩余的五千副滑雪板便制造出来。李恪叮嘱他们,这些东西属于易耗品,要多准备一些后,便带着滑雪板回到部队。
李恪手下的这支部队,是从负责守卫长安的部队中挑选出来的,绝对的精锐部队。仅仅过了两天,绝大部分士卒就已经掌握了基本要领。李恪观看了一番训练成果,便回到了宿营地。
整个快速反应部队内的军官,比薛仁贵官职大的人很多,但是由于他是这支部队实际掌权人的亲信,加上最初几天只是负责训练士卒掌握滑雪技巧,这些人倒是没有什么意见。等到半个月后,开始进行战术演练之后,这些人开始产生不满。那些个游击将军(从五品下)、游骑将军(从五品上)开始不买薛仁贵的帐。要么领了任务阳奉阴违,要么干脆就不按照他的指令行事。等到李恪闻讯赶到训练营之内时,远远地便听到中军大帐之内,熙熙攘攘的就像个菜市场,不由得更是火冒三丈。看来不给这帮人来个下马威,他们还真不把自己这个王爷当回事。
李恪阴沉着脸走进了中军大帐。大帐内正吵得不可开交的一众人立刻便闭上了嘴,赶紧上前行礼。李恪走到帅位上站好后,阴冷着脸说道:“好啊,这里很热闹嘛!本王一进大营便可以听到这里传出来的动静了。谁能告诉本王,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呢?”
这位王爷的脸上分明写着“心情极度不爽,千万别给我发飙的机会。”谁现在敢如此的不开眼,往枪口上撞呢。一时间整个营帐内能听到的仅剩下呼吸声。
“怎么本王一来,都变成哑巴啦?是不是以为你们都带过兵、打过仗就觉得自己了不起啊?是不是认为本王年轻,什么都不懂好糊弄啊?还是欺负薛校尉职务比你们低?你们倒是说话啊!”看到众人都没有说话,李恪继续说道:“既然没有人开口,那就是默认了本王的话了?”
众人一听,心知要坏。刚要开口辩白,李恪挥手制止了他们的举动,说道:“那咱们就用事实说话吧。传我的令,从营中抽调一千五百人集合,按照每队一百人分成十五队在营中待命。”说完后又命人找来一个木匣,用白纸写了十五个编号,团成团后扔进木匣。“现在木匣中有十五个编号,正好帐中包括本王有十五人。我们就打个赌,一会儿我们十五人随机抽取一个编号,然后按照顺序带领帐外的那一队士卒,进行一次实地演练。地点就在大营外面方圆四十里内的区域。规则就是相互厮杀。要求去掉箭头,刀必须带鞘。还有就是不允许联合起来攻击其中某一队,不允许采取车轮战,如果第三队遇到两队交战,必须两队战后一刻(半小时),才能发起进攻。两个队伍如果相遇,却不交战则视为作弊。后果你们自己想吧。战术上没有具体要求,可以运用自己掌握的一切手段对对方发动进攻。胜利条件就是最后剩下的两支部队为胜利方。胜利方每队可以获得奖金纹银五百两(唐朝初期,一把上好的陌刀也不过一千多铜钱,也就是一两多一点纹银,一桌上等酒席也不过几两纹银。另据史料记载唐初长安的一套二十间宅院也不过八十两纹银。),其中二百两奖励你们,剩余三百两分给手下士卒。这笔钱由本王出,不占用军饷。至于失败方,每位率队军官十皮鞭,步卒可免,本王也不例外。现在开始过来抓号,为示公允,本王最后挑选。每个人抓过之后都要把号码打开,让所有人看到。确认无误后,带队出发。记住有一个时辰的时间赶往指定地点,一个时辰过后由指定地点出发,终点就是咱们的营寨。记住只有最后两支队伍才可以进入营寨。”
营帐内的所有将官当听完李恪的话,不由得又是惊喜,又是无奈。喜的是赢了可以有重奖,无奈的是输了就要挨鞭子。十皮鞭对于一个武将来说并不算什么,但是脸面就将丢尽。最可怕的是居然只有两个人可以豁免,除去蜀王(谁敢真的和他作对啊,即使打败了他,也是死路一条),就剩下一个人可以豁免,这是逼着他们这些人拼命啊!不管怎么想,命令就是命令,还是要去执行。
抓阄完备,立刻就有人欢喜有人愁。欢喜的是那些离李恪队伍比较远的将官,发愁的则是李恪一左一右的将官。这两人人一看到李恪的纸条,眼神就立刻变了。暗叹了口气后,闷闷不乐的离开了大营。
李恪的这支队伍无疑是最轻松的。即使是好不容易远远地看到一支队伍出现,也是很快的就又消失的无影无踪。一开始,李恪带领的这些手下们还搞不明白状况,但是很快的就有聪明人想通了其中的奥妙。很快的队中所有的人便知道了这一消息,原本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下来。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二十四章 立威2
第二十四章 立威2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李恪只是一开始沿着直接返回目的地的线路走了一会儿。当翻过一座小山岗以后,立刻下令快速向右平行运动。对于他的这个命令,手下的士卒难免有些腹议:放着轻轻松松便可获得的胜利不要,非要去和别的队伍死拼,真是少年性情啊!虽然心中不满,却又没有人敢流露出来,迅速按照他的命令执行。
由于一开始不用担心被左右的队伍袭击,所以李恪的这支队伍的行进速度,自然也就要快过身边的队伍。再加上原本他左右的两支队伍,一开始便去找他们身边的队伍拼命,这也在无形中拓宽了,李恪这支部队的安全活动空间。
在经过一片小树林,走在前方负责探路的斥候回来报告,前方发现滑雪板经过的痕迹,根据痕迹旁积雪的倒向看,应该是某一只前往出发地的队伍留下的。也就是说,这支部队还没有回来,可以设伏等候他们的到来。
这个小树林的面积并不算大,勉强可以让这一百名士卒藏身其中。为了以防万一,李恪又下令清理一下他们来时的痕迹,同时在林子的两头分别设下观察哨,以防对手临时改变路线。平原地带,地面上又覆盖着厚厚的一层积雪,在雪面上行走,根本就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