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第一猛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初唐第一猛将-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想……我会的……”

    “事后,他们因为你帮助了他们,而要答谢你,并送你一些礼物,想必你也不会拒绝的吧?”

    李治考虑了一下,再次点了点头。

    “如果他们提出成为你的属下,今后为你的命令是从,你又会不会予以拒绝呢?”

    李治这一次连考虑都没有考虑便摇了摇头。

    “他们成为了你的属下,每年给你进献礼物、钱财自然也就成为了份内之事。可是你又有没有想过,如果万一哪一天他们因为在任职上贪污钱财,被朝廷查知以后怎么办?如果你不去管他们,他们就会说是按照你的吩咐去办的。而你由于之前确实收受了他们的好处,而变得有口说不清。所以,为了避免你自己不受牵连,你就必须要去为他们开脱罪责,对不对?”

    这一次李治低着头思考了许久,既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而是充满疑惑的望着李恪。

    李恪笑了笑,问道:“是不是觉得三哥说的这些话有些熟悉?没错,三哥说的这些实际上就是张兴瑞所做过的事情。实际上每个人差不多都会遇到类似的事情,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可是……可是……我该怎样避免犯这样的错误呢?”

    “这个问题就不是三哥可以帮得上你的了。相互之间互相帮助原本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就像是父皇,他要管理我大唐,还不是同样的要依靠朝中的臣工们替他处理朝政。所以说相互帮助是应该的或者说是必需的,但是这种帮助应该有个尺度,不是什么忙都要帮、都可以帮的。至于这个尺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这个标准与你的能力、见识以及性格是密不可分的,而且这个尺度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随时都会根据你的心情、能力或者需求而改变。所以,三哥只能提醒你,却不能告诉你该怎样去做。明白三哥的意思吗?”

    看到李治有些犹豫的点了点头,李恪笑着说道:“这种事不是一时半会儿就可以想明白的,三哥到现在还不是一样没有彻底的搞明白吗。所以你现在完全没有必要去想明白这些问题。”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二十二章 苏州

    第二十二章 苏州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各种原因吧,造成了状态一直不好。从中秋以前就是在勉强自己尽量做到每日更新。明日就是老人家五七了,所以今天放下一切的手头工作,争取先把今天的一章写出来。下午我将坐车去唐山,所以明日的一章很有可能会断更,就看有没有时间赶回北京更新了。还望大家能够理解。

    时间过得还真是快,转眼间已经是一个多月以前的事情了。想想也该恢复状态了。对于前一段时间写作水平的严重下滑,漫步在这里也就不再做更多的解释了,还是那句话一切都看你今后的表现吧。

    再一次感谢大家这一段时间以来对漫步的支持与鼓励。没有你们的支持与鼓励,也就没有漫步这本书现在的成绩,在今后的日子里,漫步唯一能做的就是争取有一个好的状态,尽量写出让大家能够喜欢看的内容。我的每一个进步都是与大家的支持与帮助密不可分的!)

    苏州在唐时临近海边,现代的苏州东南三十里的古三江口便是古时的娄江、松江以及东江的入海口。现在的上海地区,至少在唐时是并不存在的。上海是三条江先后堵塞后,经过上千年的沉积才逐渐形成的。现在众所周知的太湖,在唐初的时候,水面面积也只有现代的百分之七十左右。根据史书记载,唐时苏州附近最宽的河流松江水面宽度甚至超过二十里。再加上众多的支流以及小河,唐时的苏州、杭州一带构成了网状的水系。良好的排水系统,使得这一带很少遇到洪涝灾害,所以才会成为自古以来最为重要的粮食产地。唐朝以前的史书几乎就没有记载过这一地区遭遇洪灾,到了后世三条主要的河道相继堵塞,并且形成新的冲积平原以后,这才逐渐的有了洪涝灾害的记载于史书之上。

    这一次之所以江南会遭受百年难得一遇的洪灾,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自六月份起,一个月的时间内接连遇到三次台风的袭击。每一次的台风来临,都会引起海水暴涨,造成海水倒灌进江河之中,使得原本就因为暴雨所造成的江河水位上涨无处宣泄,而江南地区地势本来就偏低,从而引发洪灾。所以说,这一连串的台风才是引起江南洪灾的最主要的原因。

    早在李恪从长安动身出发之初,江南地区的洪灾,已经随着台风季节的过去而消退。但是,这一次的灾害却是非常严重的。要知道江南地区可是大唐最主要的产粮区,这一次的洪涝灾害直接造成整个江南地区的粮食绝产。江南地区的面积尚不足大唐国土面积的五十分之一,所产的粮食总数却达到了大唐粮食总产量五分之一还要多。江南地区的粮食绝收,就意味着整个大唐在未来的一年里,都会面临着巨大的粮食危机。不管是在哪一个时代,粮食出现了危机就意味着一系列的危机的开始。

    所以,李恪此次江南之行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监督江南地区尽快的恢复生产,不管付出多么大的代价,都绝对不能够让江南地区因为粮食问题而出现问题。虽然说此次江南之行的江南涵盖了几乎所有的长江以南的地区,但是重中之重还是要数后世的安徽南部、江苏南部以及浙江中北部这一区域。

    之前,李恪之所以没有直接赶往江南地区,一是不能厚此薄彼,既然是从长安城出发,自然是要按照顺序一点点的来,二是江南地区本就是朝廷的重中之重,派往江南地区的官员自然也就是能干之人,所以李恪还是相信他们可以应对当前所遇到的问题。自己虽然是此次江南赈灾的使者,但是对于处理内政这方面并不在行。与其到了那里胡乱的指手画脚的去帮倒忙,还不如让他们这些个有经验又有能力的官员们去处理,而自己只要做一个合格的后勤保障官就可以了。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是后世才慢慢的传扬开来的,尤其是苏州那些个有名的园子,都是明清以后才建起来的。不过作为水乡江南的重镇苏州,自古以来就不缺少优美秀丽的自然景色,以及精美绝伦的经典建筑。

    作为江南道的治府所在地,苏州的繁华绝非升州这个饱受战火洗礼的城市所能媲美的。如果说升州还多少带有中原风俗习惯的话,那么苏州则是典型的江南风格,不论是语言、饮食习惯还是衣着打扮,都与中原地区有着差异。比起长江以北的人,江南人的身材要偏矮一些、瘦弱一些,但是容貌以及衣着的华丽却远超北方,就连说话的语气也是显得软绵绵的。

    李恪下榻的地点设在苏州城外,太湖边上的一座当地富豪的宅院之内。这座园内假山遍布,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漫步其中令人流连往返,仿佛置身仙境一般。

    李恪到达苏州的第二天,苏州刺史史通便把今夏苏州受灾的汇总材料递交上来。李恪可没有那个耐心仔细的查阅这厚厚的材料,让史通把大概的情况想自己做了个介绍,让自己大概齐了解了一下情况后,把这些材料交给随同自己一同前来的手下们进行查阅,并且根据上面列出的资料做出评估,最后把评估结果交到自己的手中进行最后的确认。

    接下来的日子,李恪带着李治和李明达两个人以及手下的亲卫,也不用苏州刺史派人陪伴,一边游山玩水,一边在四周的乡村了解民情。他所信奉的宗旨是:与其坐在房中去看那些无聊的汇总材料,不如到下面去实际考察一番。只有到达田间地头,听老百姓们亲口说出所遭受的灾害,才能真正的掌握到第一手的材料。

    非常抱歉,心思完全不在写作上面,所以根本就无法塌塌实实地写下去,所以还望大家能够予以谅解,体谅一下漫步的心情。明日回来后,好好的沉下心来编制一下接下来的故事情节。一直以来都想写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位曾经称帝的女皇帝,只不过这段时间以来,一直找不到一个好的切入点。用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做铺垫,终于要轮到她粉墨登场,还望大家多多捧场吧。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二十三章 陈硕贞

    第二十三章 陈硕贞

    睦州位于杭州的西面偏南,这里山高水深、河道纵横且物产丰丰富,平均的粮食亩产要比江南其他地区高出许多,所以自古以来这里便是江南的一大粮食主产区。

    睦州城西南雉山县有一官宦人家。家主林清廉原本是升州的长史,五年前任期到期之后并没有谋求继续留任,而是带着这些年来搜刮的财富回到了老家。原本林家就是当地的望族,拥有雉山县境内的大量上等土地,再加上他这些年来搜刮了大量财富,回到老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肆的强行购置了大量的土地,使得雉山县境内到处都有他的田产,几乎占据了雉山县近三成的土地田产。在职之时,林清廉为正六品下的中州长史,当地雉山县的县令只不过是个从七品上,两人间足足差出六个品级,现在虽说已经不在职,当地县令依然不敢拿他怎样,这也使得他在当地可谓是权势滔天。

    今年夏天的洪水,对睦州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土地完全被洪水淹没,造成颗粒无收的情况。雉山县整体的地势要低于睦州其它的县,所以这一次的洪灾,使得雉山县成为重灾区,除了种植在山坡之上的茶叶,在进入夏季之前便已经被采摘之外,当地的粮食可谓是颗粒无收。

    洪水退去之后,雉山县的县令倡议当地富绅放粮赈济当地灾民,作为当地最大的望族,林家不但没有响应县令的号召,反而坚持要让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必须按照往年的规矩缴纳税收。其他富绅见状也纷纷向他学习,使得当地县令的倡议根本就无人理睬。

    作为重灾区的雉山县,洪水来临之时,把县城的粮仓冲毁了大半,使得雉山县令即便是想在朝廷下旨开仓放赈之前,为当地百姓干一些实事也是有心无力。雉山县令无奈之余,只好登门拜访林清廉,希望他能够按照往年的价格,卖给县府一些粮食救济灾民。谁知林清廉根本就不买他的帐,根本就不接见他,更加过分的是,竟然趁机大肆提高粮价,比往年要高出四五倍的价格。

    当地农民,别说那些个租种土地的佃户们,即便是当地薄有田产的平民,在这场百年不遇,甚至可以说千年难得一遇的洪涝灾害面前,也由于准备不够充足,面临无米下锅的尴尬境地。这些个平民为了换取一些粮食,到最后只能靠出售自己的土地,来换取一些少得可怜的粮食救急。

    从县城通往睦州的唯一道路也在洪水泛滥之时,被山上落下的泥石流给阻塞。大量失去土地,又没有粮食下锅的佃户以及为了换取粮食而失去土地的平民纷纷涌入雉山县城逃难。雉山县县令倾尽全身力气,也只能利用县府仅存的两座粮仓中的粮食,在县城的东西两个门口开设粥厂赈济灾民。只可惜,这一点粮食对于那些个失去土地的老百姓来讲,只不过是杯水车薪,根本就不能解决掉根本问题。

    雉山县县令见到县城的情况日益恶化,通往睦州的道路又迟迟不能挖通,再加上连日来不停地忙碌于处理灾后的诸多问题,以至于劳累过度病倒在床榻之上,没过几日便撒手人寰。

    原本就已经乱作一团的县城之内,由于失去了主官的控制,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最后县衙之人集体推举县丞暂时接替县令的职责,带领大家继续的进行灾后重建任务。

    县丞原本就是一个平庸之人,没有那么大的能力,现在所有的重任都压在了他的头上,使得他更加的无所适从,整日里除了唉声叹气外,就没有别的任何办法,能够帮助这些百姓摆脱目前的困境。

    林府之内有一个下人,名叫陈硕贞。她原本是升州人士,自幼父母双亡,和妹妹两个人相依为命。妹妹在八岁的时候被人家收养,她才有机会进入当时还是升州长史的林清廉府上做了一名丫鬟。

    自幼便是吃过无数苦的陈硕贞,在见到当地百姓的惨状时,不由得想到了自己年幼的时候,曾经也是依靠穷苦百姓们一家省下的一口吃的,她才得以存活下来。再看看现如今的这些个穷苦百姓们,已经到了易子而食的凄惨境地,虽说不是当初曾经帮助过自己的那些个乡亲,但是毕竟都是穷苦之人。心中一时不忍,便偷偷的带领那些吃不上饭的穷人们,偷偷地来到林清廉的一处较小的粮仓,打开大门让他们进去偷些粮食度过眼前的难关。

    谁知事情不知怎么的,事先便被林清廉所得知,于是带领一帮家丁前去驱赶那些穷人。这些个吃不上饭的穷人们,足足有六七百人的样子,而林家的家丁还不到一百人,原本应该不难对付才是。怎奈这些人都已经太多日子滴米未进,根本就没有力气去反抗。很快的这六七百人的穷苦之人便被林家的家丁打得四散而逃。

    由于偷放主人家的粮食,陈硕贞被林家的家丁抓到之后先是一顿毒打,直打得她浑身上下都见不到一点好的地方,这才被林家给送到了雉山县衙。

    雉山县的临时县令虽说暗自佩服这个年轻女子的勇气,但是碍于律法的规定,不得不把她投入到了大牢之中。但是暗地里,还是派出了一名医生为她治疗,使得她不至于因此而丧失生命。

    大牢之中的那些个犯人以及狱卒,在得知她的情况之后,也对她格外的照顾,使得生命垂危的她,又把这条命给捡了回来。

    等到她的病差不多养好以后,狱卒在外面偷偷地运回一具饿死的灾民尸首,然后谎报陈硕贞在狱中由于伤势过重而死亡,并且趁机把她给放了出去。至于林家,当初就没有认为这个陈硕贞能够继续活下来,之所以要把她送到衙门,不过是不想落人口是罢了,所以在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也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反应。

    对不起大家,昨晚太过于劳累,整宿都没有休息。漫步已经年近四十,身体也不复当年,以至于今日一整天都睁不开眼。为了不断更,这才勉强写了这么一点,还望大家莫要生气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二十四章 睦州危机

    第二十四章 睦州危机

    清溪,古地名,位于后世的淳安西面,也就是现在的新安江水库区内,举世闻名的千岛湖就包括原来的清溪境内的一些低矮的山峰,而隋唐时期的雉山县则已经完全淹没于新安江水库之中。

    李恪一行人离开杭州之后,一路向西。一路之上半是游山玩水,半是体察民情。越是往西走,这一行人的表情就越是沉重,一路之上到处可以看到一边行乞,一边四处流浪的灾民。道路两旁不时的还可以看到饿死的灾民,所有的尸体无一不是骨瘦如材,看得所有的人心情极其的难受。“哀鸿遍野”这个词李恪不论是在现在还是在后世,都只不过是从书中才看到过的一个名词,从未在现实当中真正的见到过。当一切都真实的呈现在他的眼前之时,他才真正的体会到其中的含义。他现在的心里非常之愤怒,非常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