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第一猛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初唐第一猛将-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近年来吐蕃不是和我大唐一直相安无事吗?为何此次突然间会大兵压境……”说到这里,李恪猛然间想起,史书中记载正是因为这一次的冲突,最终导致文成公主下嫁吐蕃的松赞干布。不过这时间上似乎有些对不上号,貌似这场战争应该发生在两年前才对。转念再一想,武则天都成了自己的小老婆,就充分的说明历史已经不再是按照原来的进程走。想到这里,也不等侯君集回答,便问道:“是不是因为什么所谓的进贡物品被地方官员扣押才引起的?”

    侯君集听后大奇道:“殿下消息好灵通啊,我等也是今日才从奏章上得知的消息,殿下居然早已经知道了!”

    侯君集的声音并不小,所以周围的人也就听到了他的话,纷纷的转过头来,把目光对准了李恪。

    “靠,居然敢玩儿我!”看到侯君集一副大惊小怪的神态,李恪不禁暗暗骂道:“别看你现在抱上了太子的大腿,你丫没几年活头了!”心里可以这么想,嘴上可不能这么说。“这倒不是本王事先就得到了消息,而是这不过是吐蕃一贯的手段罢了。进贡物品被扣不过是他们预先设好的圈套罢了,诸位不妨想想,从吐蕃的都城到达松州少说也要两千多里路,这其中还要翻越几道几千丈高的山梁,按照正常的情况来讲,从准备发兵到大军到达松州,少说也要三五个月的时间,如今他居然如此的迅速,只说明一个问题:早就有攻打我大唐的准备。”

    “这些我们都知道,所以我们正在这里讨论该如何发兵,才能尽快的把吐蕃该回老家去。”

    “吐蕃的军队貌似强大,实际上不过以一些土鸡瓦狗罢了,根本就不值得一提,困难的是剑南道南部的六诏叛乱,剑南南部山高林密,到处都是瘴气弥漫,要想平叛那里要比平叛吐蕃困难百倍。”

    “殿下可知,松州都督韩威的五万大军已经尽末,阔州、利州也已经相继失守,侯君集也曾经和吐蕃交过手,绝非殿下所说的土鸡瓦狗之辈,殿下莫要小看了他们。再说六诏不过几万人叛乱,届时只要我大唐军队一到,他们势必会土崩瓦解,根本就不足为虑。”

    李恪听后不屑的笑了笑,说道:“松州都督韩威不了解敌情便冒然出兵,哪有不败的道理。如果本王没有记错的话,阔州刺史别丛卧施、诺州刺史把利步利,都是党项族的首领吧!这些个民族都是墙头草,一旦看到对方势大便会投降。本王可以断言,只要我大唐军队击溃吐蕃,他们不用我大唐出动一兵一卒,立即便会归顺我大唐,就连他们的说辞本王现在都能知晓,侯尚书(吏部尚书)可敢与本王打赌?”

    “赌什么?”

    “当然是赌那些个墙头草归顺我大唐时会说些什么啊!”

    侯君集眼下的肌肉一阵抽搐,说道:“殿下说笑了。如今吐蕃二十万大军压境,敌军尚未击退,哪有闲情打赌。”

    李恪微微一笑,说道:“侯尚书说的也有道理。不如这样如何,我们换个赌法,本王和侯尚书各起五万大军出战,本王负责击溃吐蕃,侯尚书负责平叛六诏,到时看谁先取得胜利如何?”

    李世民看到两个人有斗起来的趋势,干咳了一声说道:“为德,军国大事岂能儿戏,在座之人哪一位不比你的参战经验丰富,哪里轮得到你在这里张狂。”

    “父皇,儿臣不敢。儿臣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儿臣有足够把握将吐蕃击溃,但是却无把握平叛六诏,正巧侯尚书认为他可以平定六昭叛乱,故而才有刚才的说法。”

    李世民刚要再说些什么,猛然间眼前一亮,像是想起了什么,于是不再劝阻李恪,反倒是把头转向了侯君集,问道:“陈国公(侯君集的封号)意下如何?”

    侯君集想不到李世民不但没有阻止李恪,反倒转而问自己,先是一愣,马上说道:“臣愿意领兵平叛六诏,只不过……”

    “侯尚书莫要害怕,本王不会占你便宜的。长安前往剑南南部路途遥远,只要侯尚书能够在本王击溃吐蕃后两个月内,可以平定六昭叛乱,本王便甘愿认输,届时本王甘愿奉上一年俸禄如何?”

    李恪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侯君集哪还有退路可言。咬咬牙说道:“就依辽王殿下所言,如果届时侯君集不能平定六诏叛乱,也甘愿奉上一年俸禄!”

    事已至此,负责作战的两路人马的主帅已经确定,剩下的便是该如何调动当地人马配合作战。首先松州方面:李恪为此次行军大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右领军将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总领步骑兵五万人分三路进击吐蕃。而平定六昭叛乱方面:侯君集为行军大总管,嶲府都督高适为明布道行军总管,戎府都督仇世容为三前道行军总管,昆府都督赵宝山为西朗道行军总管钟灵步骑兵五万大军平定六诏。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四十六章 分析

    第四十六章 分析

    议事完毕,所有的官员都离开了御书房。御书房内仅剩下李世民父子两人。李世民吩咐内侍去准备些茶点上过来,忙碌了大半天还没有来得及吃午饭,这几乎是每一个打江山的皇帝的通病,什么时候都是以国事为主,对于吃饭倒不是十分的讲究。

    时间不长,内侍端来了差点,李世民在喝茶的时候,觉得今天的茶与往日不同,口味更加清淡一些,但是香气却令人的精神变得清爽。李恪见状说道:“这是儿臣带回的武夷山所产的茶叶,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不知父皇是否习惯这个味道。”

    李世民再次喝了一杯,仔细的品味了一番,说道:“这个茶很不错。”放下茶杯以后,看着李恪说道:“为德,今日之事似乎你是有所针对吧。依你的性格不该和他发生争执才对。是不是……”

    “父皇猜的不错,儿臣知道这一仗肯定是要打的,只不过比预期的要晚了两年。不过这样也好,也给了我大唐两年的休整时间。”

    “朕指的不是这个。朕原本准备让侯君集作为与吐蕃交手的总管的,要知道松州附近地形复杂,并不利于大规模作战,而侯君集曾经与吐蕃有过交战经验,是不二的人选。”

    “儿臣知道这些。儿臣之所以要和侯君集挣这个位子,实际上是有两方面的考虑。其一,侯君集年纪偏大,应该把这次机会留给年青一代磨练一番,而军校的学员们已经经过了一年的系统培训,是时候让他们实践一番了。其二,此次平定六诏势必会无功而返,是时候让他经历一番失败的经验教训了,否则的话只怕将来他会更加的傲慢、不可一世,届时将无人可以压制住他。”

    李恪的话令李世民为之一愣。“为德,你此番话作何解释?”

    “先来说说这次吐蕃的进犯。首先,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并没有下定决心与我大唐开战。他所率领的二十万吐蕃军队貌似气势汹汹,实际上他的底气并不足。他的想法不外乎是通过此番行动向我大唐示威,同时也想探探我大唐的底线。实际上这些都不是根本的原因,他最终目的是想通过此次军事行动来提醒我大唐,他是兵强马壮的,是有实力与我大唐一战的,所以如果大唐不想与他拼个你死我亡的话,就要答应他和亲的请求。”

    “混账东西!”李世民突然间勃然大怒。“真当我大唐软弱好欺不成,你这次去一定要给他们一个永生难忘的教训!……五万人马真的可以击败吐蕃吗?”

    “没问题!儿臣正要和父皇说这件事。吐蕃地处高原,那里一年有大半的时间处于冰天雪地之中,这个时节正是农民春耕、牲畜繁衍的时节。他这二十万大军可谓是尽起举国之青壮前来作战,军中士卒心思都不在作战之上,所以士气难免低迷,故而这一战并不难打。还有就是自青海湖往南几千里均为高原草原,中原的士卒到了那里不要说作战,就是走路都有困难。我大唐若要令吐蕃归附,首先就要建立一支可以在那里作战的队伍,这绝非三五年便可以做得到的。现在我大唐能够做到的只有在他们来进犯的时候,予以迎头痛击。但是这却治标不治本。未来的十内,恐怕要面临吐蕃无止境的骚扰。”

    “可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

    李恪叹了口气,说道:“有是有,只怕父皇听了以后不高兴。”

    “但说无妨。”

    “此番作战,不论输赢吐蕃都会再次提出和亲的请求,届时父皇不妨答应他,并且送他一份重礼。”

    “那我大唐的颜面岂不是荡然无存?即便是由此换来我大唐训练精锐士卒的时间,难道届时你让朕派兵去攻打你的妹夫不成!”

    “父皇。儿臣所说的重礼是有讲究的。譬如说,派遣高僧前往吐蕃宣扬佛法,并且携带大量的佛经供人免费阅读;再譬如送去酿酒师教会他们酿酒技能;还可以送给他们名贵的珠宝、擅长歌舞的才女、有名望的画师、能工巧匠等等等等。”

    李世民听完李恪的解释,低下头沉思起来。过了许久才像是自言自语的说道:“佛法可以使人向善,从而无心刀兵;酿酒可以大量消耗粮食;珠宝、美女可以使人心沉迷;能工巧匠可以使人心生攀比之心……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说到这里,李世民猛然间抬起头,目视着李恪,兴奋地说道:“为德,此计真乃妙计也!”

    “父皇,现在再说说平定六诏吧。那里号称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而且那里山势纵横,山间林木茂盛,蛇虫种类繁多。我大唐精锐士卒到了那里,根本就没有施展的余地。如果侯君集不贪功冒进的话,还可以把六诏诸部赶进山林,从而守住州县城池,取得一时安定的局面。如果想消灭叛军,一旦进入雨林之中,到处都是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根本就没有办法辨别方向,即便是几十万大军进入其中,一个不小心都很难全身而退。”

    “那你为何要让他去平叛六诏?”

    “如若让他去与吐蕃交战,胜利自然是唾手可得,但是军校的学员们势必没有得到锻炼的机会,而这种机会又非常难得,纸上谈兵最终也难免长平一败,此乃其一。父皇可曾想过,二十年后,朝中还能带兵打仗之人还能有几人,功勋上能够与之相比的又有几人?如果其有李靖、李绩的豁达尚且罢了,然而……父皇,何时何地不能指望朝中一人支撑啊!”

    “为德,朕真没有想到,你居然想得如此的长远。你说的不错,朝中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不知不觉中朕以及和朕一同征战天下的武将们已经不再年轻,是应该让你们年轻的一辈多多的积累经验了。否则的话,老一辈难免会有功高震主之嫌。”

    “我大唐幅员辽阔,周边的地形异常复杂,没有任何一支精锐的部队,可以应付所有的作战环境。要根据不同的地势,相应的培养出适应不同环境的作战部队,才有可能维护我大唐的威严不容侵犯。”

    “难道说我大唐的士卒还有什么不足以征服的吗?”

    “父皇,儿臣当初训练的闪电部队如何?”

    “疾如闪电,千里奔袭指日可待,是我大唐不可多得的精锐。”

    “可是父皇有没有想过,如果把他们安排到岭南地区作战,他们是否可以发挥出这种战斗力?突厥、回纥的骑兵彪悍之极,可是让他们到了江南水乡,他们又能发挥出多少实力?我大唐的重步兵堪与突厥骑兵硬撼,可是到了山地只怕连山都上不去。任何一种兵种,都有其优点和缺点,要根据不同地区布置不同的兵种,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战能力。儿臣就是想通过十年或者更多的时间,根据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培养出相应的部队。这样一来,即便是士卒总数有所降低,也不会影响到作战实力。当然,首要任务是先行培养出善于在不同地理环境下作战的武官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也避免了某一位武将功勋过高,以至于朝廷封无可封的问题。”

    “如果真的如你所说,那我大唐部队岂不是要分成几十个兵种才行?实施起来岂不是非常之繁琐?”

    “没有父皇想得那样复杂,总体来说,还是可以简单的分为骑兵、步兵以及弓箭手三大主力兵种。只不过根据不同地区在细节上有所不同罢了。就比如说剑南南部的六诏,那里的士卒身披藤甲,手持藤牌,但是其防御力一点都不弱于皮甲、硬盾。而且这种装束可以就地取材,还不影响灵敏度,非常适宜在山地密林中作战。不管他叫做什么,终究还是属于步卒范围,只不过是步卒中的一个分支罢了。”

    “这个事你既然已经心中有数,只管在军校中放手去做便是,朕一定会支持你的。”

    “还望父皇能够下令从全国调动熟悉各种兵种作战的官员来军校任职,儿臣只擅长纸上谈兵,但是并非真正明白其作战真髓!”

    “好。等你击溃吐蕃回来之时,你所需要的人朕都给你调到军校供你驱使。”

    “谢父皇。儿臣这便去准备出征,争取早日得胜回朝。”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四十七章 男儿行

    第四十七章 男儿行

    离开皇宫,李恪家也不回,只是吩咐郝童回去报信,就说自己即将出征,如果有时间这两天就抽空回去一趟,没时间的话就直接带兵前往战场了。同时还让郝童把留在王府中的一百名亲卫们,除去留下二十人负责守护王府安全外,其余的人全部带到军校与自己汇合。

    刚刚进入军校的大门,李恪便下令出响了紧急集合的号角。等到他来到演武场的时候,全部二百四十名军校学生以及二十六位在校执教老师一个不落的全部到位。

    看到一直以来身体都不是很好的柴绍以及秦琼此刻也站在了台上,李恪连忙走到近前,说道:“两位将军身体不好,何苦要参加这紧急集合。”

    柴绍听后微微一笑,说道:“那孙真人的医术果然了得,不过才半个月的时间,那些个陈年旧伤居然大有起色,这一听到军号响起,整个人都不自觉跟着动了起来。”

    秦琼则要严肃的多,正色说道:“军号便是命令,只要一息尚存就要遵守军规,为将者更是要带头遵守才是。”

    李恪闻声正色说道:“两位将军实乃我等之楷模,李恪受教了。”说完后,李恪转过身面向着台下的学员们高声说道:“今日朝廷得到六百里加急,吐蕃松赞干布亲帅二十万大军进犯我大唐边境,日前正在松州与我大唐军队交战,你等有何看法?”

    台下的学员们听到后先是一愣,紧接着挥舞着手臂高声喊道:“进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

    李恪听后点了点头,说道:“好,很好。有我大唐军人的威风!但是,不能只是嘴上说说便算完,本王问你们,你们可敢随同本王前往松州与吐蕃大军血战到底?”

    “誓死追随教导主任,不破吐蕃绝不还朝!”

    “本王相信你们都将是我大唐未来的擎天巨柱。稍晚本王会将我军校的校歌发到你们手中,明日一天准备个人随行物品,后天辰时出发。记得临行前把家书交到本王的办公室。校歌务必于出发前所有人都要学会,本王届时会抽查的,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