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立即意识到不对,一面派出快马向沈阳方面送信,一面向利源城方面派出斥候。到了第二日下午,斥候回来报告,高句丽方面的十余万大军正在从三面围攻利源城,攻势之猛烈远超过当日攻击襄平城。要知道当日进攻襄平城,高句丽可是只在东门外的一面城墙发动了进攻。如今攻打利源县城,却是三面齐攻,看来是想拼尽全力拿下利源县城。薛仁贵正在琢磨是否应该派出援兵支援利源县城,按说利源县城内有柴绍以及秦琼两名上将坐镇,而且城中的兵力并不比自己这里少,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他们毕竟不是辽王殿下麾下的将领,如若他们再出什么意外,自己这个大唐辽东地区的前线总指挥,总是难逃干系。
就在他为这件事纠结之时,意外的收到了沈阳方面的命令,命令他两日后率领一万士卒携带上十门神威大炮,赶往利源县城外东南六十里的地方设伏。另外两日内将会有一千枚地雷送到襄平城内,届时负责运送地雷的士卒将随同他一同前往设伏地点负责埋设地雷。另外,襄平城内的其余士卒,除留下一千名士卒负责守城以外,其余人马一律于两日内到达利源城外东北六十八里处的刘家寨待命。
看到这一指令,薛仁贵感觉到这是准备对高句丽进攻利源县城的十几万部队发动歼灭战,否则不会采取这样的进攻方式。但是他又有些纳闷儿,以目前的兵力来看,大唐方面已经拿不出足够的兵力与高句丽进行正面交战了。如果不是因为送信之人是李靖的亲兵队长,他甚至要怀疑,这是否是高句丽方面使出的计谋。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二十二章 反攻与纠结
第二十二章 反攻与纠结
尽管已经确认了这个命令不会有假,薛仁贵还是下意识的随口问了一句:“大将军(李靖)为何要选择这个时间与高句丽决战?”
那名李靖的亲卫队长也没有多想,随口说道:“是辽王殿下制定的作战计划。当时为了避免泄露机密,只有殿下和大将军以及我们两个亲卫队长在场。计划制定完毕以后,郝队长负责去给柴大将军送信,我则被派往了这里。”
“哦,原来是殿下亲自制定的计划,难怪……”薛仁贵随口应道。但是话刚说了一半,突然间反应过来:他说的是辽王殿下亲自指定的计划!心脏在这个时候突然间猛地一阵加速,心跳一瞬间超过一百二。用略带颤抖的声音问道:“你刚才说的是……殿下亲自制定的?难道说殿下他……殿下他安然无恙?!”
亲卫队长此时也意识到自己说顺了嘴了,不过想想眼前的这位在营州大都督府的地位,仅次于辽王殿下和大将军李靖,似乎也没有继续隐瞒下去的必要。于是说道:“这不过是辽王殿下的计谋罢了。当初辽王殿下断定高丽棒子已经有了退兵的打算,于是便借着生病设下这一计,目的就是把他们全部留在这里。”
薛仁贵以手抚胸说道:“殿下的这个计策可是把我们这些个做属下的吓得够呛啊!你是不知道,当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士卒们的士气有多么的低沉,就连这襄平城都差点失守。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后怕。”
亲卫队长听后微微一笑,说道:“将军有所不知,当时沈阳城内传出这个消息的时候,对于城内的百姓造成的恐慌有多么的眼中。只一天的时间,便有数千人争先恐后的逃离沈阳城。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果不这样的话,高丽棒子们也就不会相信了。”
薛仁贵点了点头,暗自想道:还真是这么回事!要想骗过对方,就首先要让自己都相信这件事是真的。好像很久以前,辽王殿下在一次演练的时候,就曾经这么说过。想不到今次他还真的这么做了!
利源县城内,柴绍也接到了来自沈阳城的最新指令,要求他们伺机退出利源县城,并且在两天内抵达指定地点等候进一步的命令。在接到这个命令以后。柴绍和秦琼的第一反应是疑惑不解,若非送信之人是郝童的话,只怕他们会直接下令将之擒下,一通严刑逼问是不可避免的。在郝童的解释下,两个人才知道原来李恪并没有死。和薛仁贵刚得到消息时的反应一样,两个人一下子也愣住了。当郝童告诉他们,李恪不但没有死而且现在还活蹦乱跳的,这个作战计划就是他和李靖一同制定的的时候,他们这才算缓了过来。两个人不约而同的互相看了一眼:这家伙真是吓死人不偿命!这么出格的想法都能用得出来。不过由不得不佩服他的聪明才智,如果不是他想出这么个计策来的话,只怕此刻高句丽早就已经撤兵了。
既然是他制定的作战方案,他们二人自然不会提出疑问和反对意见,只管照着执行便可以了。
利源县城内的百姓,早在双方交战之初,就已经按照李恪的安排,撤出了这里,搬迁到西面更加靠近营州的县城。此时的利源县城内只有大唐的官兵,以及一千多名自愿留下来协助官兵守城的青壮。没有拖老携幼的百姓一同撤离,此番的撤离行动便变得简单了许多。第二天黄昏时分,趁着高句丽攻打城池一天未果,收兵回营的空隙,柴绍吩咐士卒在城头安排好用于迷惑对方的草人后,率领队伍人衔枚、马上嚼的悄悄从北门撤离。
第二天上午,当高句丽再度发起进攻时,这才发现利源城居然已经成为了一座空城。这一发现不仅没有令刚刚不费一兵一卒,便占领了利源城的高句丽主将高兴,反倒气得他暴跳如雷。煮熟了的鸭子,居然就这么让他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溜走了,这能不令他暴跳如雷吗。要知道当初他可是为了降低守城的大唐官兵的抵抗意志,才故意制定出围三缺一的计策的,原本的计划是让对方在感觉到难以守住利源城的时候会选择撤兵。而高句丽方面则可以乘机尾随追杀。谁知道对方居然在自己的鼻子底下悄无声息的便溜走了,而自己一方却没有任何察觉。最为令人气恼的是,自己一方居然还像个傻子一般的,大张旗鼓的进行攻城战,白白的浪费了那么多的弓箭和投石车专用的石材。这要是让人知道了,还不活活的笑掉大牙!这可是他从军十几年来,从来都没有遇到过的事情。
在手下将领的百般劝组织下,他这才放弃了率队追赶上去消灭对方的念头。但是他仍旧在下令处死了失职的几名斥候以后,心里才多多少少的减少了一份怒气。
回到自己的房中,高句丽的主将开始思考下一步的动向。虽说已经拿下了利源城,但是他并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清楚地知道,利源城并非他打下来的,而是对方主动让出来的。如果对方选择坚守城池的话,即便是自己拼尽全力,也休想在短时间内拿下这座县城。
可是对方为什么会突然间选择放弃守城呢?虽说自己一方攻城非常猛烈,但是就前三天的效果来看,十分的不理想。基本上就没有给对方造成多大的伤亡,倒是自己这一方损失比较严重,连续两天的攻城,使自己失去了将近六千士卒。原本自己还想着要打一场持久战呢,想不到对方居然这么无耻的逃跑了。这还是传言中无敌的大唐军队吗?他们这么做一定是有什么自己并不知道的原因的!一定是这个样子的!可是会是什么原因呢?忽然间眼前一亮:有了!他们守城最为犀利的装备,就是那种会发出巨响的投石车。自己曾经仔细的看过伤亡在这种投石车下的士卒们的伤口,都是被铁器划伤的。他们的投石车用的不是普通的石材,而是用铁器制造出来的球型。这是多么奢侈的行为啊!三天的攻城战,他们至少投掷了上千颗这种铁制投石,这可是上万斤的铁啊!足以令自己手下的士卒们换一遍装备了。难道说大唐的铁已经多到用不完的地步了吗?!……一定是他们消耗光了这种铁制的投石,这才选择退兵的!肯定是这样!
现在自己该如何做出抉择呢?通往沈阳城的通道已经打开,只要三天自己的十万大军便可以抵达沈阳城下,多么诱人的想法啊!唉……区区一座利源县城,就令自己的十万大军无可奈何,沈阳城这种更加坚固的城墙势必会比这里更加的难以攻克。而沈阳城外还有数股大唐的军队在虎视眈眈的盯着自己,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会被他们咬上一口啊!
反过头来继续攻打襄平城?逐一的把除掉沈阳城外的各个城池以后,再兵合一处攻打沈阳?如果真的如此的话,只怕是大唐会从内部派出大量的援兵来了。唉……真后悔当初听信了部下的话,分兵同时攻打五座城池。如果当初兵合一处的话,只怕是现在的沈阳城都已经落到了自己的手中……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二十三章 破敌 一
第二十三章 破敌 一
在无限纠结中,高句丽的主将度过了两天的时间。也彻底的浪费了两天时间,浪费了原本可以让他以及手下十万将士平安撤离的两天。虽说他在这两天的时间里,也曾经多次派出前往沈阳方面探听消息的斥候,但是这些个斥候全部都是有来无回。对此正处于无限纠结中的他,并没有对此事产生足够重视。在他看来,大唐方面虽然没有足够的兵力发动反攻,但是连起码的拦截自己一方的斥候探听消息都做不到的话,那才是真正的不正常。
两天过后,他终于艰难的做出了一项决定,那就是派出一支五千人的先锋队伍,去了解一下沈阳方面的情况。如果没有可乘之机,便转头去攻打襄平城。只要把利源和襄平两座城池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这一次出征就不算是白来一趟。
利源城北门外不到十里的地方,有一座不算太高的土坡,名为乱石岗,充气量也就有个七八丈高,土坡上林木茂盛,一直向四面延伸下去。在那个时代,人口相对稀少,到处都是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利源通往沈阳的官道便从土坡中比较低的地方穿过。这种地形对于伸出辽东的高句丽士卒来说,到处都可以看到,再说这里的地势一点也不险峻,所以他们根本就没太在意。只是派出在前面探路的斥候,向林中射去几支响箭,惊起一群正在林内歇息的飞鸟,便继续向前探索。
此刻的乱石岗内,正埋伏着大量的唐军。其中一部分唐军的手中,正拿着装有飞鸟的鸟笼,听到响箭在附近响起,便打开鸟笼放出里面的飞鸟,以此来混淆对方探路斥候的视听。
穿过这片树林,探路的斥候三人继续前行,一人原路返回通知后面的大部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可以放心通过。
眼看便要穿过乱石岗的时候,走在前面的高句丽士卒,突然间调入到一个巨大的陷阱之中。唐军当初设计这个陷阱的时候,动了一番心思,陷阱上面的覆盖物要达到至少三十人以上同时踩在上面,才会产生作用。所以这个长八丈,宽超过五丈,深三丈的巨大陷阱。布满了削尖的巨木的陷阱,一下子便使得至少四十名以上的高句丽士卒落入其中,后面的士卒在措不及防之下,一时刹不住脚或者是已经及时停住,却被后面不了解情况的人生生的给挤下去的人大有人在。
前面的突发状况,使得士卒们一时间显得有些慌乱。还不等后面的军官赶过来,两旁的山林里突然间人头攒动,紧接着便是漫天的箭雨袭来,顷刻间尚处于混乱状态的高句丽士卒便倒下了一大片。剩下的士卒则四处乱窜,想找个可以躲藏的地方。可是两旁就是说高不高,一下子又爬不上去的个小斜坡,而官道上更是连个能藏下脑袋的石头都见不到。
这时唐军暂时停止了箭袭,开始喊话,只要放下武器并且把手高高的举过头顶,便可以活命。否则的话,五息过后将再次遭受箭雨袭击。眼见着逃无可逃,一些个士卒开始放下手中的武器,乖乖的把手举过头顶。走在队伍后列的高句丽士卒见到情况不对,转身便向往回跑。就在这时,刚刚经过的路面上突然间出现几根粗声,随着粗绳的升起,一个丝毫不小于队伍前面的陷阱,呈现在了高句丽士卒的面前。跑在队伍前面的士卒们由于事出突然,当发现不对的时候,想收脚已经来不及,尖叫着落尽满地都是削尖了头的木桩的坑底。一阵下饺子般的掉进去上百人以后,后面的人这才算是止住了脚步。
前后两头被堵,左右两方又是不停地弓箭袭击。在损失了大半人马以后,剩下的高句丽士卒只有无奈的选择了投降。当唐军的士卒前来抓俘虏的时候,才得知对方的主将已经在眼见没有挽回的余地的时候,拔出腰间的佩剑自刎身亡。
整场战斗从高句丽士卒掉进陷阱到所有人投降,乃至擒获所有俘虏,一共历时不过半个多时辰。这一役共歼敌两千三百余人,擒获俘虏两千六百余人,只有三位在前面探路的斥候,由于距离大部队较远,已经出了唐军设伏的范围,在见到大部队遇袭后,更是在第一时间远远地跑开,这才算免于当场被擒的命运。
把高句丽所有的阵亡士卒都投入两个陷阱之内,并且把陷阱填埋平整以后,大唐的士卒再一次隐没于山林之中。如果不是亲眼目睹的话,很难令人相信此前这里刚刚发生过一场上万人的交战。
利源县城内,高句丽的主将有些坐立不安。整整的一天了,不但派出去的五千先锋没有任何消息传回,就连游弋在县城周围五十里以内的大量斥候,也是一个返回的都没有。出现这种情况,通常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自己一方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对方重重包围。不过有一点他始终没有搞明白,整个辽东地区,大唐的部队一共不过区区的八到九万人,除去一些必须要守卫的关隘以外,可以调用的人马绝对不超过六万,再减去正在和自己一方对峙的两座城池内的至少一万人马,就只剩下五万左右的人马了,他们怎么就敢用这么点人马来围困自己的十万大军呢!?而且根据细作的情报,距离辽东最近的大唐的都督府……河间府,根本就没有任何调兵的举动。这就更加的令他难以琢磨透对方到底有何打算。
在日落时分还没有探马回来的时候,他就想下令全军趁着夜色开拔,返回到之前设在襄平城外的大营,又怕大唐方面会趁着夜色对自己发动袭击,只好放弃了这一打算。说实话,在没有和大唐主力进行一场面对面的正面交锋之前,他实在是不甘心就这么退兵。如果这话要是传到京城去,那些个从来没有上过战场打过仗的文官们,指不定会怎么刁难自己呢。自己从军十几年来,这还是第一次遇到胜也彷徨,进退维谷,难以下定决心的情况。也许是这些年来一直在外征战,身心俱疲的具体表现吧。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高句丽的主将尚在睡眠之中,一名低级军官急匆匆的跑进来报告:利源城四周都发现有大量的唐军身影,由于天色尚暗,还无法确定对方有多少人围城。
原本还有些犯迷糊的高句丽主将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翻身从床上爬了起来,一把揪住对方的领口,厉声问道:“你是否看错?!如果敢在这里谎报军情,当心我砍掉你的脑袋!”
“小的所说句句是真,大将军若是不信,可以到城头观看!”
一炷香后,在手下众将领的陪同下,高句丽的主将登上了难免的城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