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岳飞--品南宋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看岳飞--品南宋中兴-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东线( 长江下游的淮东) :

  韩世忠的军队从今天的江苏淮安(当时叫楚州)出发,基本上是在江苏连云港一带徘徊。虽然又在江苏连云港与江苏徐州之间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并未按照原定军事计划去进攻金兵在河南开封外围设置的三大据点之一,位居开封东面的河南商丘,也就是没有紧密配合岳家军的中线突入。一些史书从舆论宣传角度,认为东线的韩家军虽然没有进兵河南地区,但是与中线的岳家军起到了遥相呼应的作用。笔者认为,这是在给人缘比较好的老韩涂金抹银,有夸大其词之嫌。造成韩家军没有继续扩大战果的主要原因,估计是由于兵力不足而捉襟见肘。韩家军虽然有八万军队,但是在抗金一线江苏淮安(当时叫楚州)的只有三万人左右,余者大部分驻扎在地域宽泛的淮东、淮南地区,基本处于一种守势。

  东、西两线的宋军虽然牵制了金军的部分兵力,但自身也无力再去支援岳家军在中原地区的反攻。 。。

第6节  偶然之结局?还是命运之使然?(3)
3.中线( 长江中游的湖南、湖北;长江中下游的淮西):

  1)张俊所部:淮西宣抚使张俊的人马是南宋在中线淮西地区的主力部队,在“顺昌之战”打响时,是最有可能成为被围的刘琦所部的一支外援劲旅。当时虽然张俊的大部分人马在长江以南,但是其属下左护军王德的军队驻扎在今天的安徽省中部的合肥(宋时叫“泸州”),距离顺昌仅四百余里地,估计用四天急行军足以赶到。但是据史料记载,王德的人马是在1140年6月25日,也就是在战后的第十三天(顺昌之战是在1140年6月12日结束)——黄花菜凉了的时候,才赶到案发现场,给人的感觉不象参战,倒更像是来参加收尸行动的。而张俊是在1140年5月26日,即在“顺昌之战”打响的第二天就已经接到了宋高宗下达的支援命令。其实即便没有接到上级的命令,驻扎在安徽合肥的王德人马也应对唇亡齿寒的刘琦所部速度来个“友情增援”,最起码应该作为嘉宾去捧捧场,活跃一下气氛,又岂能真来个隔山观虎!!! 

  造成这二位仁兄反应迟钝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张俊、王德等将为求保存本部人马实力而尽量避免与强敌“硬碰硬”,因此故意拖延时日,摆了一个“支”而不“援”的造型,坐视刘琦所部孤军苦战。一直到取得“顺昌大捷”十几天后,金军主力大部分撤到河南地区,张俊、王德的军队才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赶到硝烟已经散尽的顺昌,不久又乘势渡过淮河,于1140年6月底攻占了淮河以北的宿州、亳州。但是张铁山很快就班师南归,将军队撤到了淮河以南的安徽寿春。对于张俊人马的撤军原因目前有两种版本:

  一种观点认为张俊的人马是“奉诏班师”,班师的时间是在1140年7月8日之后,即岳家军与金兵主力进行郾城大战之后。

  一种观点认为张俊的人马是擅自退兵,班师的原因是由于遭遇到了暴雨,班师的时间是在1140年7月8日之前,即岳家军与金兵主力进行郾城大战之前。

第6节  偶然之结局?还是命运之使然?(4)
2)刘琦所部:刘琦所部在顺昌地区参战的军队大约有一万八千人左右,顺昌大战中损失惨重,无力乘胜追击、扩大战果,基本处于一种守势。

  1140年6月20日,岳家军攻克河南许昌地区后(当时叫颖昌府),岳家军主力部队不断向河南开封西南方向的颖昌、郾城一带集结,并准备以重兵常驻颖昌,作为继续北上的基地。1140年7月8日,金主将完颜宗弼在郾城败北后,又率地。1140年7月8日,金主将完颜宗弼在郾城败北后,又率领十二万大军插入颖昌与郾城之间的临颍县,妄图切断驻守在郾城的岳飞与驻守在颖昌王贵之间的联系,把集结了岳家军重兵的颖昌孤立起来,一网打尽。为解处于孤军作战的岳家军之急,刘琦派出了一支几千人的部队,大约于1140年7月中旬,赶至临颍与颖昌附近的太康县。

  一种版本认为,这支部队与岳家军配合,共同打退了临颍地区的金兵;

  另一种版本认为,这支军队抵达太康县时,没有遇到一个金兵,无功而返。目前史学界倾向于后一个版本。

  其实无论哪一种版本成立,都没有证据说明刘琦的援军对处于河南开封附近孤军作战的岳家军而言,起到了雪中送炭的策应作用。可就是这样一次并不影响大局的军事援助,却是岳家军此次北伐中原中,从友军那里得到的唯一一次军事援助。。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6节  偶然之结局?还是命运之使然?(5)
3)岳家军所部:岳家军在1135年平定洞庭湖杨幺农民军后,扩编至十万人左右,以后基本维持在这一数字。1140年北伐时,一半留守,一半远征。所以,参战的人数大约在五万左右。历经一个多月(1140年6月初至1140年7月21日)的浴血奋战,岳家军攻占了河南的大部分地区,尤其对金兵在中原地区的大本营——河南开封,基本形成了合围之势。但是战线过长,又不得不分兵留守,造成了严重的兵力分散。岳家军兵力不足在1140年7月份后,显得极为明显。堰城、颖昌、小商河几场恶战,都是来不及合兵而仓促对敌,从而险中求胜。如:

  1140年7月8日的郾城大战;1140年7月14日的颖昌大战,这两场此次北伐中规模较大,而且非常关键性的决战,岳家军都是面临数倍于己的敌人,最终以少胜多。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1140年7月10日傍晚北伐军主帅岳飞在郾城县北一个叫五里店的地方,率领警卫连竟亲自披挂上阵。

  而反观金兵,则利用南宋东、西两线无力支援,中线的张俊所部南归、刘琦所部基本按兵不动,充分发挥内线作战的优势,集中兵力对处于分散状态的岳家军进行反包围式的进攻。例如:

  金主将完颜宗弼,在1140年7月8日郾城战败后,竟又集中了十二万兵力直扑郾城与河南许昌(当时叫颖昌)之间的临颍县。颖昌战役中的凶险使得岳家军宿将王贵几乎顶不住(岳飞事后知道差点斩了二品将官王贵),多亏少帅岳云反复冲阵,最后以“人为血人,马为血马”的代价经过一天的鏖战才最终克敌,终于挽回了危局。

第6节  偶然之结局?还是命运使然?(6)
第三,后勤补给:

  岳家军几万人的北伐大军,远离长江中游的两湖 (湖南、湖北)根据地,无法做到“因粮于敌”或“自力更生” 粮食补给主要依靠长江以南的漕运。一旦抗旨不尊,便很容易面临“断炊”的危险。

  综上所述,岳飞最终放弃北伐,选择班师回朝,是一种被迫而为之的无奈之举,绝非愚忠表现。

  然而,此次北伐,虽然以岳家军的被迫班师而告终,但南宋军队在各个战场都取得了或大或小的胜利。而反观金兵,在这次大举南侵中,准备不可谓不充分,气势不可谓不恢宏,领衔的主演更是女真人中的民族英雄,“一哥”——完颜宗弼。然而,如此豪华的阵容,不仅未立寸土之功,反而损将折兵,贻笑于大大方。主要败因,除了遭遇岳家军为首的南宋军队强劲、有力的反攻,还缘于其自身的几个弱点: 。。

第6节  偶然之结局?还是命运使然?(7)
第一,内耗:金廷内部各派政治势力经历了几次令人毛骨悚然的血腥政变,虽然最后以改革派胜出而终于分出了大、小王,但是完颜宗翰、*等当世之良将却云散烟消于历史的长空。

  第二,兵力分散,主攻方向不明确,给人一种贪多嚼不烂之嫌:

  金兵此次南侵,采取的是四路并进、全面进攻的军事策略。愿望是好的,要达到使南宋军队首尾难以相顾、分进合击的目的。这种军事部署产生的震慑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兵力分散,却使自己本身的攻击力也大打折扣,势散而力分,往往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效果。一百余年后的蒙古集中优势兵力,猛攻长江中游,最后灭亡南宋,恰恰就是吸取了金军数次分兵南下,事半而功倍的历史教训。

  第三,轻敌:

  举“顺昌之战”为例,此战是金兵在这次南侵中遭遇的第一次大败,主将完颜宗弼不仅非常点背地遇到了曾经在太行山区令女真军一筹莫展的“八字军”,还受到谍报人员的误导,错误地将骁将刘琦当成了浮夸、无用、浪得虚名的公子哥,轻敌到了连当时用于攻城破池最先进的重型武器——鹅蛋车都懒得带了,企图来个以肉身搏击钢筋水泥的城防

  第四:完颜宗弼身为四路大军的统帅,忽视了对全局的战略指导,不切实际地幻想着遇坚必摧、非破即降,面对并不是不能绕过的要隘——顺昌,却顿重兵于坚城之下,结果屡攻不下,不仅士气受到重挫,而且贻误了战机,不得不退守河南开封,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守、由外线作战转为内线作战。

  第五,听惯了羌笛、马嘶的荒凉,看腻了以长烟、落日、高寒等冷色调为主体的塞外风情,少数民族同胞在接受令他们耳目一新的儒家文化的同时,也陶醉于锦衣玉食的现代都市生活,逐渐地消磨了曾经为生存而战的壮志豪情。 。 想看书来

第6节  偶然之结局?还是命运使然?(8)
人的一生机会不多,机遇就更难求了。然而,有些机会原本就不是真正的机会,看似难得,实际上只是给了你一个“机不可失”的假象而已。而且,很可能早就已经埋下了无疾而终的种子。

  岳鹏举梦寐以求的北伐,是建立在赵构以战求和的土壤上。因此,还我河山、迎二帝只能作为形势上的口号,而不大可能付诸于实际行动。所以,岳家军在兵临城下之际,却踏上了班师的旅程,绝非偶然之结局,而是命运之使然。

  虽然岳鹏举具有着“男儿到死心如铁”的执着精神,非要来个“看试手,补天裂”,但,天既然裂了,岂是你一个凡人能补的。 虽然收复失地、直捣黄龙,是岳飞为之奋斗一生的梦想。但,在不可抗力面前,任何人都只能发出“空悲切”或“唤之奈何”之类的无奈感言。

第 1节  驰援淮西(1)
1140年5月金兵南侵,虽然经历了顺昌、颖昌、郾城等几次惨败,但是却也让南宋要兵不血刃收复黄河以南中原地区的战略企图(指1139年正月宋、金双方签订《天眷议和》,根据和议规定,金廷将原傀儡政权伪齐统治下的黄河以南的河南、陕西之地交还给赵构政权),彻底变成了画饼充饥、望梅止渴的一纸空文。随着1140年7月21日岳家军在郾城被迫“奉诏班师”,宋、金双方的军事对持又重新回到了金攻宋守的起跑线上。

  1141年正月,金兵再次习惯性地不宣而战,渡过淮河攻占了南岸的安徽省寿县,拉开了淮西之战的序幕……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1节  驰援淮西(2)
早在此次淮西战役打响的前夕,岳飞就已经从“风闻”中嗅到了即将开战的火药味。针对金兵喜欢倾巢出动、顾头不顾腚的特点,岳鹏举提出了要直捣中原的建议。这原本是一条“绿色无公害”的策略,不仅见效快,而且无毒副作用。用得好可以趁敌人老窝空虚的机会,多掏他几个鸡蛋;用得不好也可以逼金兵回撤,以解燃眉之急。但,一心想用面包换和平的高宗赵构能否接受这个建议呢?

  平日里身体倍棒的岳飞因忧心忡忡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再加上偶感风寒,忽然于1141年正月20日左右卧病在床,而且居然一连几天不见好转。

  这天,岳鹏举正昏昏沉沉地半卧半坐在床上,妻子李娃坐在旁边轻轻地摇着蒲扇。这位普通农妇出身的贵妇人,虽然没有瓷肌女郎般的凝肤雪脂、美丽的让人心颤的面孔,甚至没有给过岳飞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但却在点点滴滴中都透着温暖可人。

第1节  驰援淮西(3)
忽然竹帘一挑,大将王贵走了进来。看到岳飞闭目养神的样子,老王也不拿自己当外人,大咧咧地将手探了过去,半开玩笑地说道:“喝!这头再烧点就快成烤地瓜了。”

  看到李娃素着脸,没好气地白了自己一眼,而岳飞也没有想和自己打趣的意思,王贵不敢再耍活宝,赶紧收起了鬼脸:“启禀岳相公,金酋号称十五万,已由寿春府入寇淮西。”

  “哦!”岳飞睁开双眼,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一副如负重释的样子。然后,吃力地走下床,在方厅里踱起步来。许久,才喃喃低语道:“该来的,终究是躲不过的。也好,也好……”

  不久,岳鹏举接到了赵构的亲笔御书。果然否定了直捣中原、围魏救赵的军事计划,而令其直接前往淮西救援。没办法,久经战阵的岳飞只能按照从未接受过军事训练的小赵那“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策略——时刻准备驰援淮西。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1节  驰援淮西(4)
就在临行的前夜,岳鹏举独自一人站在自家花园里怔怔地看着荷塘。听着蛙声细语、欣赏着皎洁月色,极力地排解着心中的烦闷。看着、看着,竟入了神。妻子李娃走到自己身边轻咳一声后,这才如梦初醒。

  看着丈夫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将头转向自己,还适意地伸了一下身子,李娃知道这是岳鹏举在强压着心中的不快而故作轻松,禁不住问道:“相公,有何忧虑?难道连妾身也要隐瞒吗?”

  岳飞知道瞒是瞒不住了,连忙收起了刚刚强装出来的笑容,叹了口气,正欲回屋歇息。但,面对着妻子那殷切的目光,一向惜言如金的岳鹏举竟忽然产生了倾诉的欲望,于是居然如孩子般将心中的疑虑、不快统统地倒了出来:“金军倒并不足令本帅忧虑,但朝廷始终战和不定、朝立夕改,枉送了许多将士的性命。此次不敢令我军直取中原、围魏救赵,明显为抱残守缺、只图半壁江山之举。若败了固然忧,但胜了又何喜之有?”

  顿了顿,岳飞又言道:“淮西守臣张宣抚,不仅怯战,而且嫉贤妒能,此次淮西之战,如何和睦相处、共御强敌?”

  “张俊?”李娃一脸疑惑地问道:“你们的关系不是挺铁的吗?”

  “哎!想当年我在张宣抚手下平李成、抚张用、安曹成,那是何等的威风、何等的惬意。老张对我也的确是很朋友,否则,也很难有我岳某的今天。可如今这许多年过去了,真不知是他变了?还是我变了?”岳飞不无忧虑地说道……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1节  驰援淮西(5)
次日清晨,校兵场上,上万名衣甲鲜明的将士列成几个方阵,正整装待发。随着三声闷雷般的炮响,号角声也呜呜作响。然而,这催人奋进的炮声、号角声虽依然雄壮,却夹杂着些许凄凉;上万名将士虽齐声高呼“奋勇杀敌、还我河山”,却明显给人一种底气不足的感觉。也难怪,自从1140年奉诏班师、北伐无疾而终后,收复失地的军心民意都已大不如从前,士气也开始出现了打折现象。

  只见岳鹏举迈着箭步走向点将台,用庄严的目光扫视着诸将。他们中的许多人从半大小子时就跟随者自己东征西杀、南征北讨,转眼间,十几年竟如白驹过隙般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看着当年的少年大都已度过了不惑之年,又怎能不令人感慨、悯怀。

  “哎!人生太短,浪费不起啊!”岳鹏举暗自低语。

  在激动之余,岳飞稍稍缓了缓神,擦了擦从额头上不断冒出的虚汗,随即强忍着病痛向诸位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