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岳飞--品南宋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看岳飞--品南宋中兴-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知难而退,避事休闲;岁月流逝,渐去芳华(1)
1141年4月,韩世忠同岳飞一样,都被调到机关工作,结束了 37年(公元1107至公元1141)的军旅生涯,也开始了真正的宦海沉浮。

  在“中兴四将”中,只有韩世忠和岳飞是意志最坚决的主战派,都极力反对赵老九打着民族大联欢旗号,将议和作为比计划生育还重要的基本国策。

  韩世忠甚至走得更远、更偏激,曾经非常过分地让手下士兵扮成“黑社会”,差一点把前来建交的金帝国大使给做了(既而伏兵洪泽镇,将杀金使,不克)。这个突发事件说明韩良臣存在两个政治盲点:

  备注:1138年底,宋、金双方签订“天眷议和”,宣告宋、金只间的战争告一段落。该议和遭到了以韩世忠为首的领兵大将们的强烈反对。为破坏议和,韩世忠于1139年初派兵假冒红巾军,在扬州附近的洪泽镇一带设伏,准备袭杀金使张通古等人。最终由于泄密而未果。

  第一,不了解宋高宗赵老九,没有看清这小子的真实面目。以战求和是赵老九的既定国策,战争仅仅是手段,议和才是终极目标。老韩以为杀掉几个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就可以改变赵老九的初衷,是政治幼稚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二,过高地估计了自己在朝廷的地位和所能发挥的能量:韩世忠是一员名将,但就算再有大功于朝廷,再有大恩于赵老九,也仅仅是皇帝佬手下一个任杀任剐的打工仔。1129年,韩良臣去杭州救驾,曾经享受到了“握世忠手动哭”的待遇。

  可那时候是皇权打折、赵老九点背的时候,但老韩还真拿笑脸当爱情了,以为“恩人”两个字可以是自己吃一辈子的饭票。说到底,此时的韩良臣还是对“皇帝”这两个字缺乏足够的认识。举个例子,皇帝杀一个人,可以说是草菅人命,也可以说是天威难测。这种随意性非常大,属于弹簧那伙的。因为“君”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法律是为“君”服务的。所以老韩的举动无疑为自己埋下了引火烧身的祸根。 txt小说上传分享

知难而退,避事休闲;岁月流逝,渐去芳华(2)
可最终韩世忠、岳飞两个人的结局却不可同日而语:岳飞身首异处,韩良臣反而独善其身,于1141年10月年安全退休,直至1151年终老,可谓是大相径庭、荣枯有别。韩世忠能够幸免于难,并得以善终,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拥立之情、勤王护驾之功:

  1)“劝进”:

  中国古代所谓的“劝进”,就是大家用非常婉转或者声嘶力竭的方式,去为一个既想当皇帝而又羞于启齿的人准备个冠冕堂皇的台阶,也就是俗称的“捧臭脚”。

  那么,韩世忠到底是何时是在何时投奔到构麾下呢?目前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1126年12月1日,康王赵构在河南安阳成立“兵马大元帅府”。“元帅府”于1126年12月16日转移至今天的河北大名后不久,当时任嘉州防御使的韩世忠率领所部千余人投奔其麾下。

  第二种说法在时间上则稍微靠后一些,地点也转移到了山东境内。该说法认为韩世忠投奔赵构的时间,是在1127年2月下旬,即元帅府转移至山东济宁(当时叫济州)后不久。

  随着北宋的灭亡,当时已经升任“河北大元帅府”前军统制的韩良臣,也制定了个“随风倒”工作计划,希望正在山东一带一边蹲点、一边偷着乐的赵老九,为了人民的幸福,别再装了,早日继承皇位。

知难而退,避事休闲;岁月流逝,渐去芳华(3)
2)*苗、刘兵变:

  1127年10月,初立的南宋政权从河南商丘转移到江苏扬州;1127年8月,金军第二次大举进攻南宋。其中:西路军主要进攻陕西、东路军主要进攻山东、江苏一带,而陕西北部的延安、宋高宗赵构的临时难民点——江苏扬州,则分别成为了西、东两路大军打击的重点目标。

  当时任“平寇左将军”的韩世忠,驻扎在今天江苏省西北角徐州地区邳州市一带(当时叫“淮阳军”)。在金东路军主力完颜宗翰所部打击下,韩世忠被迫率军南撤。当撤退到今天江苏省北部宿迁地区沭阳县一带时,被金兵包围。在这场恶战中,老韩表现得非常“不优秀”,据史料记载竟“弃军走盐城”,落荒逃到了今天江苏省东部的盐城一带。

  1129年,差点在盐城“改行”的韩良臣又迎来了他人生中的一个春天。

  这一年3月,皇家警备队的两名高级军官苗傅、刘正彦发动了一场形如幼儿园大小班做游戏一样,政治目的不明确的军事政变,逼迫刚刚经历“扬州大溃败”的赵老九提前办理内退,哪凉快到哪呆着去。

  在这历史性关头,韩世忠表现得非常“棍”,竟然不顾家属的安危(苗傅闻韩世忠在秀州,取其妻梁氏及其子保义郎亮于军中以为质),强烈要求同“违法犯罪分子”一刀两断,拒绝和叛军再到一个单位上班,再去一个财务处领工资。

知难而退,避事休闲;岁月流逝,渐去芳华(4)
据《宋史》记载,面对苗傅等人的封官晋爵,“忠君模范”老韩不仅发表了“吾但知有“建炎”(宋高宗赵构的年号),岂知有“朋受”(叛军所立的赵构幼子的年号)?”的公开声明,而且“斩其使,焚其诏”。

  在三支“勤王”主力军中,也许韩世忠所部是此前最不为人所看好的一支。刚刚经历“沭阳惨败”,仅剩几千“散兵游勇”,最后还不得不从兄弟单位借调了两千人马“凑数”,勉强组成了一支不足万人的“生力军”。然而在老韩的率领下,这支军队成为了平叛的急先锋。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将战,世忠舣家属舟于岸下,率将士当前力战。张俊次之,刘光世又次之”。

  由于坚决拥护高宗赵构的领导,血腥*祸起萧墙的兵变(秋七月辛已,韩世忠军还,执苗傅、刘正彦、苗翊诣都堂审验毕,磔于建康市,枭其首),韩良臣成为了高宗赵构心目中政治素质过硬的好干部。当时年仅二十三岁的赵构,竟曾拉着分开没多长时间的韩世忠,恍如隔世般地失声恸哭,“爹。你怎么才来呀?”一副委屈得不得了的样子(上步至宫门,握世忠手恸哭)。

  在领导的鼓励下,老韩又在赵老九面前来了个即兴发挥,用“大力神功”将协犯吴湛的手骨捏碎(世忠诣湛与语,手折其中指,遂执以出)。

  虽然赵构是南宋历史上一个比较恶心的主角,但史料中用“恸哭”两个字来形容兵变被*后其“劫后余生”的心情,似乎并不为过,不应简单地看做是一场作秀活动,而应是两种真实感情的流露:第一种是悲伤;第二种是在无助中找到了希望。所以最起码这个时候在赵老九眼中,韩世忠不仅仅是自己手下的一个打工仔,同时也是一个恩人。

  起兵勤王、保护领导,使赵老九感激涕零:“皇权都开始打折了,实力派老韩和我还这么铁(还这么拿我当盘菜),的确是一个信得过的好干部啊!”

  从此,韩良臣被贴上了忠于领导的标签。

知难而退,避事休闲;岁月流逝,渐去芳华(5)
2。个人背景:

  南宋名将绝大部分是西北军户口,如:张俊、韩世盅、吴阶、吴麟、杨沂中等,都是从小吃夹肉泡膜、唱信天游长大的。更何况韩世忠和张俊还是双保险的庆家(韩世忠的两个儿子娶了张铁山的两个女儿),如果把老韩也来个“莫须有”给做了,虽然不至于牵一发而动全身,但却会起到非常不良的轰动效应。

  3。岳飞的仗义执言:

  1141年,岳飞与张铁山视察韩家军在楚州的防区后,将赵老九一伙企图构陷的阴谋及时给捅了出去,为老韩赢得了进行危机公关以求自救的黄金时间。韩良臣连夜赶往皇宫,跪在赵老九面前苦苦哀求,伸出那双仅余四个手指的双手,动之以当年救驾之情,总算逃过一劫。

知难而退,避事休闲;岁月流逝,渐去芳华(6)
4。委曲求全:

  虽然岳飞、韩世忠二人都是心怀嫉恶如仇的男子汉,但从为官之道的人生哲学来简析,韩世忠似乎略胜一筹。  

  韩良臣会对着高宗赵构,象哄小孩一样,将知识分子比作傻冒,以博得开怀一笑;曾视钱财如粪土(嗜义轻才,锡 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偏户等),却忽然发生变化,想方设法以低价收购政府没收的庄园,给人一种炒房团的感觉,意在向圣上明志:自己只希望做太平盛世一个有两闲钱的大款,足矣。

  5.低调:

  韩良臣被解除兵权后,与昔日的部下鲜有来往,如史料中所言:“平时将佐,罕得见其面”,最后连有呼朋引伴之嫌的生日宴会也给取消了。什么擒方腊、什么血战黄天荡,似乎都是《西游记》里杜撰出来的故事,与己无关(绝口不言兵)。

  当年横刀立马的名将,却象一个从未享受过厚禄高官的普通退休老头,以瘦驴代步,一、二个书偅随行,在西子湖畔买酒言欢、恬淡度日,貌似一副快乐的小资生活(自此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时跨驴携酒,从一二奚童,纵游西湖以自乐,平日将佐罕得见其面)。

  老韩晚年开始钻研起清静无为的释、老学说,并且参考康师傅冰红茶,给自己封了个“清凉居士”的光荣称号(晚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

同途而殊归的结局(1)
中兴四将中,韩世忠、岳飞之间的关系较为融洽。虽然岳飞与文臣赵鼎之间是否结下较为深厚的友谊,在史学界尚存争议。但韩、岳二人关系较“铁”,则称得上是铁板钉钉的史实。

  虽不能以另类而论,但却实属难得。众所周知,宋代是防范武将搞串联、拉帮结伙一个非常厉害的朝代,其敏感的程度大约仅次于明朝。在朝廷的猜忌、防范下,包括“中兴四将”在内的各个军事将领间基本属于“背靠背”的工作关系,私人关系也大多以淡如水兼朝不保夕而著称。

  然而,岳飞和韩世忠却在历尽百曲千折般的宦海沉浮后成为了难得的挚友。他们之间的友情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同途而殊归的结局(2)
第一,冰释前嫌期:

  韩世忠是“中兴四将”中出道最早、资历最老的将领。老韩1105年参加工作,并很快被提拔为不用每天都得去站岗的军官;1121年因擒方腊而名声大噪;1127年任御营司左军统制,开始接近于独立成军;1129年平定“苗、刘兵变”后被授予“节度使”军衔,而此时的岳飞还仅仅是东京留守杜充帐下的一员普通裨将。但资历尚属于“80后”的岳鹏举自1134年北伐成功收复襄阳六郡后,很快晋升为独当一方的名将。其升迁速度之快,不要说普通士兵、寻常将佐,即便是见识多广的老韩,似乎也找到了“目眩”、“头晕”的感觉。

  韩世忠也曾经对“火箭式”干部岳飞心怀不满,这大概缘于内向的中国男人一种习惯性的“捣蛋思维”,与已经被贴上民族英雄标签的韩世忠一惯保持的高、大、全革命形象稍有不符。

  但韩良臣毕竟是一个比较容易收买的好同志,岳鹏举仅仅用一只大船外加点唾沫星子就给搞定了。

同途而殊归的结局(3)
1135年夏,岳家军*洞庭湖杨幺义军之后,挑了一艘缴获的楼船送给韩世忠。

  这日,坐镇淮安的韩世忠正在小校场练兵,忽听得岳飞遣使来送礼。老韩的心中不觉感到有些诧异。想到自己与岳鹏举之间平日里很少走动,并无深交,且现在又不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何礼之有呢?

  但,有礼收毕竟不是一件坏事。老韩急匆匆地赶到了长江边,当看到那船身几丈高的“和州载”时,竟愣住了。调皮地伸了一下舌头,暗道:“乖乖!没想到竟是如此重礼!”

  略一思索, 韩良臣双掌一拍,很爽快地一叠连声道:“好!好!好!没想到无功竟受岳五郎如此厚礼,老韩受之有愧啊!” 接着,“哈哈哈”一阵爽朗的大笑:“承蒙美意!承蒙美意啊!” ……

  据《宋史》记载:“杨幺平,飞献俊、世忠楼船各一,兵械毕备,世忠大悦。”以后二人冰释前嫌,相约共同进步,为党的事业多做贡献。

  当时同时接受免费午餐的,还有老韩的那位双保险庆家——张铁山。韩世忠的表现是“大悦”,而张铁山则“更厌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西北汉子的人品大相径庭。嫉妒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但关键是用怎样的世界观,则是平判一个人人格的晴雨表。人格卑劣的人,往往会由嫉而生怨,由怨而致恨,张铁山就是此类族群中较为“杰出”的代表。

  而人格豁达的人,则比较容易共同化解其中没有原则性的矛盾。

一个藤上结出的苦瓜——升华期(1)
1141年5月,刚刚升任枢密副使的岳飞随同枢密使张俊前往楚州视察原韩世忠所部。 临行前,“独相”秦桧召二人议事。在一个小吏的指引下,张俊、岳飞来到了政事堂。只见张俊笑嘻嘻地跨进门来,向正襟危坐的老秦作了一个长揖:“秦相,您去年20,今年19,一年一个模样,越活越年轻啊!”

  看到自己曾经尊敬的“老首长”“老大哥”如此犯贱,岳飞忽然感到自己的后脊梁骨有一种直起鸡皮疙瘩的感觉,觉得是既好笑又好气。

  而原本态度还比较严肃的秦桧听到张俊在和自己打趣,一面快步迎了上去,一面皮笑肉不笑,满脸褶子乐开花似地说道:“你家都管你叫张铁山,看来应该叫张铁嘴啦!”

  看到岳飞有些手足无措的样子,秦桧不再打趣,招呼两个人坐下,然后一语切入正题:“二位刚到机关上班,连屁股还没坐稳,就又要北行,知道何事吗?”老秦一边说着,一边用嘴“嘘”着刚刚沏好的茶,似在等待着二人的回答。

  见两个人都默不作声,秦桧故意压低了声音、故作神秘地说道:“本相听说淮东原韩世忠所部军心不稳,而韩良臣居心叵测、党羽甚多,二位此去,可要小心、小心呢?”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个藤上结出的苦瓜——升华期(2)
听到老秦话里有话,岳飞心中有些不满:“韩枢相(指已经升任枢密使的韩世忠)早已将兵权交归国有,曾经的韩家军现在早已是朝廷控股,连公私合营都不是,何来党羽甚多、居心叵测?”

  见岳鹏举居然敢当着张俊的面抢白自己,秦桧不禁觑着眼瞧了瞧岳飞,冷冷地说道:“不瞒二位,现在已经有人告发韩世忠旧部欲迎老韩还军,重掌兵权。当然,我们并不能排除有人妄自猜测、打小报告、告黑状的可能,但却也不得不防。难道淮西兵变之旧事,二位忘了吗?岂可不虑?”

  见气氛有些紧张,张俊连忙赔着笑脸说道:“秦相言之有理,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不可无啊!”

  见张俊附和着自己说话,秦桧刚才那张紧绷的脸才稍稍松弛下来:“二位还是回去好好琢磨一下吧,睡不着觉的时候好好想想本官的肺腑之言,莫辜负了圣——意。”

  见老秦故意将最后“圣意”两个字拉长声说出来,似在提醒着什么,岳飞不再做声,简单寒暄两句后,悻悻而去……

  望着岳鹏举渐渐远去的背影,秦桧一边令小吏打一桶水来,将岳飞做过的座椅好好刷洗一遍;一边用牙齿紧咬着嘴唇,将手重重地拍在桌子上:“不是抬举的东西,我老秦也是你能教训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