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风-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杨副部长早就想好好抓一下科技干部的作风纪律问题,他从处长岗位提拔到副部长位置,主管试验部的行政管理、后勤工作快半年了,一直有种使不上劲的感觉。“天鹰一号”吹风试验和其它任务,一项接一项,几个试验室的作息时间都打乱了,吃饭睡觉都不正常,更别说出操、训练了。最近,终于有两个月机会了,他就布置机关要好好抓一抓。

国风 第九章(10)
星期一早晨,太阳尚未升起,按照杨副部长的要求,负责部队队务的杜参谋,佩戴着值班员袖标,拿着一个哨子走进几个试验室的单身宿舍。宿舍楼一楼门口后的小黑板上写着通知:“各试验室不加班和倒班的单身干部注意,明天出早操。”
  营院里的大喇叭吱吱啦啦响一阵后,响起起床号。号声刚落,杜参谋就吹响哨子,然后扯着大嗓门喊:“各试验室的同志注意了,都起床出早操了。”
  杜参谋喊完,拿着手里的一份花名册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敲门。
  敲到费聪房间,他迷迷糊糊咕哝一声,又翻身睡去。
  敲到纪春明房间,纪春明已经穿好衣服,他答了一声:“起来了。”
  杜参谋又去敲别的房间。
  敲完所有男科技干部的门,杜参谋又爬上女科技干部那一层敲没有亮灯的房间。
  所有的该敲的门都敲了一遍,杜参谋跑到楼下整队,几个室出操的人一共才站了两排,稀稀拉拉27个人。其中第一试验室只有纪春明一个人。
  杜参谋硬着头皮带着这27个人到操场,向杨副部长报告。杨副部长大怒,冲杜参谋发火道:“这才到了几个人?有这么出操的吗?糊弄洋鬼子啊。”
  杜参谋委屈地说:“我提前15分钟就去了,挨个敲了门——”
  杨副部长打断杜参谋:“不要说了,立即带到单身楼前面,一个一个点名,看他们能不能在被窝里答‘到’。我们就得让那些长期不出操的人,出出洋相!我看他们还能睡踏实不?”
  杜参谋在杨副部长的亲自监督下,把27个人带到试验室单身楼下,打开文件夹,说:“下面点名!纪春明。”
  纪春明立正回答:“到。”
  杜参谋继续点名:“李栋!”
  无人应答。
  杨副部长:“杜参谋,声音大点!慢一点,没来的,多点两次。”
  杜参谋提高声音:“是!李——栋!”
  队列里依然无人应答到。
  李栋迷迷糊糊中听到楼下的点名声,被吵醒了,正纳闷间,自己的名字又点了一次之后,点别的人了。李栋翻了一个身,听着楼下的点名声,再也无法睡着了。
  楼下的点名终于结束。
  杨副部长开始中气很足地训话:“我讲两句,请稍息。大家都看到了吧?应到105人,实到27人,这像什么话?啊,纪副主任,你看你们室,只到了你一个人,光杆啊!你们李主任呢?”
  纪春明不好说李栋不要求出早操,就编了个理由回答:“他,他昨晚可能加班了。”
  杨副部长生气地批评纪春明:“你还为他打掩护?你告诉我,他在哪里加班?啊?昨晚我带着杜参谋一座一座风洞去看过,没有吹风的。办公室、机房我们也一个一个查了,晚上十一点之后加班的人,我这儿都有数。没有一个你们室的。”
  李栋在床上一听就躺不住了,心想兄弟们累死累活这么长时间,少出几次操甚至不出操又咋的?他气呼呼地起床,穿上作训服,打开门下楼,决心给杨副部长一点脸色看,说心里话,他平常就没把杨副部长这样的领导放到眼里,认为他们除了戴着白手套训人,没别的本事。
  杨副部长仍然在训话:“有些人,仗着自己学历高,是骨干,三番五次违反纪律,不服从管理,吊儿郎当,拿规章制度当儿戏,别忘了,你首先是个军人,然后才是个科学家!你就是再有本事,也得遵守部队的规章制度!”
  这时,李栋出现在楼门口。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从杨副部长那儿转移开,望着李栋。 txt小说上传分享

国风 第九章(11)
李栋走到杨副部长前面,问:“杨副部长,我说两句行吧?”
  杨副部长见李栋来者不善,想他一个室主任,也跳不上天去,就说:“请讲!”
  李栋说:“按规定,加班到11点之后可以不出操。我是十点五十分睡的,但我躺在床上想试验的事,凌晨两、三点都没睡着。这怎么算?”
  队列里不少人轻声笑起来,都看出李栋是准备找杨副部长茬了。
  杨副部长以为李栋会说出什么过硬的理由,一听是这样强词夺理,立刻态度强硬地说:“李主任,我不管你躺床上想什么,啊?只要加班没超过11点,45岁以下单身在部队的干部,必须出操,这是基地的规定,10多年没变了!”
  李栋也不示弱,说:“10多年没变,现在情况变了,就不能变一变?我想问一下,到底出操重要,还是‘天鹰一号’重要?”
  杨副部长说:“你认为这个有矛盾吗?难道出操,就搞不出‘天鹰一号’?不出操,就能搞出?要是不出操能搞出,你们一辈子都可以不出操。我们的战机,早超过美国多少代了!”
  李栋也来气了,说:“你不要用这种口气说话,也不要制造这种逻辑混乱!告诉你杨副部长,只要我还当一室的主任,只要‘天鹰一号’还没成功,我这个室,以后出不出操,由我决定!除非你让基地把我这个破主任撤了,你来兼任!那就由你说了算。”
  李栋说完,转身上楼了。
  杨副部长没想到李栋这么张狂,这么不讲道理,这么没有一点上下级观念,他气得哆嗦,就冲杜参谋发火道:“还不解散,愣站着干什么?”
  杜参谋赶紧解散了部队。
  杨副部长却一不做,二不休,他直接去找了沈东山,气愤地向沈东山汇报了事情的经过,说:“沈总,情况就是这样。你们这个李栋,仗着自己是个博士,业务上有两下子,不把我这个领导放眼里不说,还胆敢蔑视基地的规章制度,真是太不像话了!”
  沈东山抽着烟,听杨副部长说完,他本来对杨副部长在行管上的一些生硬做法就看不惯,当初部里讨论把他从处长提拔为副部长时,沈东山就觉得他虽然工作努力,人也正派,但是文化低了点,文凭也就是个高中,还不怎么货真价实,对科研业务基本上可以说一窍不通,就持有保留意见。他觉得杨副部长这样的领导跟李栋这一批高学历年轻干部闹矛盾是必然的,不闹矛盾才怪了。只是此刻杨副部长正在气头上,而且这个事情李栋显然无理,就心平气和地对杨副部长说:“杨副部长,我得先纠正一下你刚才说的。你说——你们这个李栋——这话有误。李栋是我们的,不假!难道他同时不是你们的?不是基地的?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他又不是我沈东山个人财产,他犯了错误,违反了规定,顶撞上级,我劝你们,千万别客气!按纪律条令来,该批评批评,该处分处分,该撤职降级,就撸他!如果触犯了法律,就送他上军事法庭!对他一点都不要客气!这可以了吧?你们做什么,基地有什么决定,我沈东山坚决拥护,决不护犊子!这就是我鲜明的态度。”
  杨副部长听沈东山这么说,直后悔自己烧香找错了菩萨。他心想,你沈东山不管,我就不信找不到管的人。
  沈东山见杨副部长又气又急的样子,于心有些不忍,说:“杨副部长,喝口水,喝口水,我这茶叶是上好的碧螺春,别人来了,我还舍不得往外拿呢。”

国风 第九章(12)
杨副部长哪有心思喝什么碧螺春,他一肚子气憋着,离开沈东山办公室,要了个车直接去了基地,他要找基地领导评评理。
  基地主管副司令员不在,杨副部长见陈政委门开着,里面又没别的人,就心有委屈地找陈政委汇报思想,他汇报完事情经过,说:“陈政委,我强烈要求好好整顿一下这些科技干部,尤其是地方大学招来的,太稀拉了,哪像个军人?这样下去,再不好好管管,我们基地的作风纪律,就完了!”
  陈浩说:“完了?不至于吧?杨炳业,你小看我们的科技干部了。我们是科研部队,不是步兵、坦克兵,我们现在科研任务这么重,第一要务是完成任务!如果科研试验任务完成不好,你那早操出得再好,队列走得再整齐,口号喊得再响,又有什么用?还不是花架子!你得明白,我们科研部队和一般部队不同,必须遵循我们自身的现实规律,不能跟别的部队比出操,比站队走路。要比,就要和外国的同类研究机构比成果,看谁站在世界空气动力学发展的前列!你以后一定要记住,这是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杨副部长听出陈政委批评的意思,联想到沈东山的态度,惊出一身冷汗。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占理的,现在才明白,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很可能他过多地从自己行政管理工作出发,“得罪”了沈东山他们搞科研的同志。冷静想一想,自己对考虑如何有利于完成科研试验任务确实太少,本位主义色彩过重。要不是跟陈政委这一谈,他一条道走到黑,说不定丢了乌纱帽都不知道是为什么?
  陈浩知道杨炳业听懂了他的意思。就叮嘱道:“杨炳业,你现在管理科研部队,要注意摸索和总结适合科研部队的管理方法,要多听听科技干部的呼声,对李栋这样高学历的年轻干部,要充分尊重他们合理的意见,宽容他们某些暂时的缺点,允许他们有一个认识和改进的过程,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像你这次锣对锣鼓对鼓出他的洋相。当然,也不能完全迁就,该坚持的原则必须坚持,该纠正的问题必须纠正,你懂了吧?”
  杨副部长听出陈政委对他还是信任的、关心的,心里就有暖意涌过。他站起来,诚恳地表态:“谢谢政委,我懂了。我会按照您的指示,改进工作方法,搞好我的工作。”
  陈浩说:“明白了就好。记住,该怎么要求,还得怎么要求,要掌握好尺度,不能全放了羊!”
  杨副部长这一下心里完全有数了,就笑着答:“是!”
  124
  时令进入1992年初冬。“天鹰一号”选型吹风试验接近尾声,如果顺利,年底之前,就可以完成任务了。
  这时,李栋接到通知,要求他到北京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
  李栋因为“天鹰一号”D型吹风试验正在比较关键的阶段,而且,这一年多来,自己一天到晚都呆在风洞里,也没写什么论文需要去交流,就不大想去。但是,沈东山专门给他打了个电话,让他一定要去,没有别的,主要是去学习,了解一下国内外空气动力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同时叮嘱他不能在会上跟任何人透露“天鹰一号”的信息。陆雅蕾也劝他去。李栋这才答应了。
  会议在北京的首都国际酒店举行。
  酒店门外显著位置,挂着巨大幅中、英文对照的横幅,:“热烈欢迎参加空气动力学国际学术会议的各国代表。”

国风 第九章(13)
门前广场上,还布置有氢气球、彩旗、标语等,从营造的气氛,可以看出这次会议的高规格和高档次。
  李栋当时还不知道,梁冬也应邀参加这次会议,而且将在会议上发表他的最新研究成果。
  梁冬比李栋早到一天,因为他的身份是国际知名的华裔美国青年科学家,给他安排的是一个带会客室的大套间,套间茶几上还摆放着鲜花、水果和饮料。梁冬相貌、气质与离开基地时相比已经变了许多。梁冬从主办方提供的参加会议名单上,知道李栋会来,所以,他没事就站在自己房间的窗前,往楼下的广场张望,希望早一点看到老朋友。
  梁冬的美国同事,一起来参加会议的卡尔端着咖啡来到梁冬房间。
  卡尔从住进这个酒店开始,就注意到梁冬一有空就看着窗外的景色,感兴趣地问梁冬:“梁先生,这次故地重游,是不是很有感触啊?”
  梁冬说:“北京只是我的故地之一,我真正的故乡在中国东部的美丽省份浙江,我在故乡生活18年,在北京11年,然后又去了中国西南部的风洞基地,在那里3年,这三个地方,都是我的故地,也都是我的家乡。”
  卡尔充满好奇地问:“那你更喜欢哪一个呢?”
  梁冬说:“亲爱的卡尔,怎么对你说呢?就好比一栋80层高的房子,对我来说,故乡是1至18层,北京是19至29层,西南的基地是30至32层,每一层,都是重要的,都是改变我命运的地方。”
  卡尔哈哈大笑,边说边比划:“亲爱的梁,你这个比喻太有趣了,按你的说法,现在你在美国工作和生活,那么美国就是你的另一个故地。33层以上属于美国,可以说是美国使你变得越来越高了!”
  梁冬说:“可是,大楼再高,它也不是空中楼阁,地基,地基是它的根本。32层以下,就属于我的地基,我的根。我不管爬到上面多少层,我最终的根还是在中国,我说错了吗?”
  卡尔说:“不,不,你说出了哲理。你是对的。”
  梁冬此时又习惯性地向窗外望了一眼,他的目光被一辆驶向广场的军牌小轿车吸引了,他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终于出现了,李栋身着西服下车,一位身着军服的小战士帮助他拿着一个小行李箱,往酒店大门走。
  梁冬不再搭理卡尔,伏到窗台上,不转眼地看着李栋和小战士走进酒店,梁冬不知不觉,眼里有了泪光。他取下眼镜,轻轻擦拭。
  卡尔疑惑地来到窗前,望了一眼窗外,问:“亲爱的梁,怎么了?”
  梁冬恢复常态,拉卡尔坐回到沙发上,说:“没什么,没什么,我看到了一个朋友。他是我过去生活的见证人之一,好久不见,恍若隔世。”
  卡尔说:“那现在就去和他见见嘛。”
  梁冬犹豫一下,说:“下午开会就能见了,我想给他一个惊喜。”
  卡尔开玩笑说:“给我感觉,你们就像是同性恋人似的。”
  梁冬也不作解释,他跟李栋在清华园和风洞基地结下的友谊,美国人是不容易理解的。
  然而,下午开会时,梁冬并没有在第一时间与李栋见面。
  李栋也不知道会议名单上的约翰。梁就是梁冬。
  会议程序安排得紧凑而高效,没有各级官员的致词和客套,会议主持人简要介绍了会议的背景和主题,就宣布进行大会交流。主持人说:“下面,请美国冯?尼克奖金获得者、约翰?梁博士,宣读论文!约翰?梁博士,这几年研究成果比较多,深得美国空气动力学大师冯?尼克先生的喜爱。大家欢迎!”
  李栋礼节性地鼓掌,突然,他发现从屏风后面走出来的,竟然是梁冬!二人的目光相遇,似乎都有着千言万语。
  梁冬在热烈的掌声中,冲李栋点点头,走向主席台,走到麦克风前,开始发言。梁冬大约讲了二十分钟,他最后说:“世界空气动力学理论与实验技术,地位重要,发展迅猛,各个国家陆续把这项技术列入国家战略计划。可以预见,未来15到20年内,人类会借助这一技术,制造出更加先进、性能惊人的飞行器。说到底,要想使飞行器更加先进,提高风洞试验技术水平,是其基本的前提。目前看来,尽早破解FX现象和突破AR理论,是当务之急。这两者突破任何一个,都能使未来的飞行器性能提高一大步。愿与全世界的同行共勉,一起努力!谢谢!”
  梁冬结束发言,鞠躬致谢,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后面的发言李栋几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