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金属-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是序言的序
不是序言的序

  《重金属》这是一部写于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前后的小说,是我当时还在部队服兵役的时候挥就完成的。

  在部队的时候,它本可以发表的,只是因为我工作的关系,不便过多参与其中,我只好婉言推辞,所以仅限于在部队内部作为内部刊物小范围的免费阅读。

  后来我便将其尘封了一段时间……现在又将它重见天日,希望它可以带给一部分的读者片刻的宁静和恬淡。

  小说的故事背景我将它设置在古代,其实实话讲这个发生在古代的故事并没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故事情节可言,与其说它是小说,倒不如说它是“随笔”或者是“散文”,因为我在动笔写它的时候是本着自由散漫的心境,这样写起来对我而言更为畅快一些,对此我并没有十分清晰的定位,我更多的着笔似乎更倾向于一段段的“童年记忆”,所以有些地方是有硬伤的且伤痕累累。即便是这样,我也没有在以后的日子里着重加以修改,简而言之,它对我来讲已经是过去时,就是这样。

  小说里面自然而然是有我的影子存在的,也包含着对5·12汶川特大地震的片面影射,我没有深入细致的去特意刻画描写,更谈不上什么深入浅出,在写到地震时为避免雷同我尽量转变了自己的笔触,不至于看起来显得过分沉重。  

  通过某些片段,我传达的中心意思便是不管是那些经历过这场浩劫和天灾的幸存者,还是其他遇到挫折坎坷和重创的人们都首先应该正视现实,都要坚强的活下去,没有什么比乐观地活着更有说服力,没有什么比伟大的抗震精神更有感染力,没有什么比坚强的中华民族更有凝聚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奋斗”自然要包括迎难而上的毅力和奋勇前行的动力以及乐观坦然的心境。

  作为一个80后,义务兵两年,我之前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73101部队服兵役的。在这两年的军营时光里,部队生活对我产生了一些积极的作用,这些对我而言也许一生受用。我在部队里,在各个岗位上发挥出了自己的作用,也体现出了自身的价值,作为地地道道的山东人,我没有丢掉山东人的那份勤劳和朴实,我更看重的还是那段经历和其中的历练,以及潜移默化之中得到的诸多启示。

  如果有某一部著作和某一篇文章能够给人更多的启迪和熏陶的话,我想它还是值得一读的。

  我在此姑且献芹,请大家笑纳! 

  最后;再多说一句;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同时祝作家笔耕不辍;妙笔生花;谢谢!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滚滚红尘,春梦如烟花璀璨。
滚滚红尘,春梦如烟花璀璨。大爱无边,佳期同硝烟弥漫。伊人甜美,亦如此撩拨心弦。赤胆忠心,岂又为扬名立万?飘然于世,又怎能与世无争?胸怀坦荡,真性情谁与争锋!侠肝义胆,竟难泯壮志凌云。儿女情长当不绝青丝万缕,情思悠悠。

  1

  从前,有道是不平凡的事迹都会伴随着和应运而生出更加不平凡的生机,我视其为机缘。

  家慈怀胎十月,瓜熟蒂落,顺其自然。时逢立秋,混沌朦胧之中,我安静地降生于人世间,默默地跟周围的一片沉寂——并非一阵惊喜——相融,我被裹在襁褓之中竟然超凡脱俗的没有啼哭,而不是呱呱坠地,一石激起千层浪,这让看在眼中的家严内心里一片挣扎很是着急,一声叹息,万分无奈,哀莫大于心死,以为我即将夭折,不治身亡,意随无事适,风逐自然清的胸怀自然被我眼下的这般境遇给近乎一下子泯灭。家慈见此状,了然于心,割舍不下骨肉亲情,已然声嘶力竭,欲哭无泪,身心俱疲,牵连着的却是随之而来的分娩的痛苦,似有不可避免的困扰和苦恼。就连守在旁边的接生婆也被“乳臭未干”的我一时怔住了,颇感意外,手足无措。

  难道我的降生对我的整个家族而言是一种难以名状的象征或者预示,时乖运蹇,这是一个多事之秋,而我只是生不逢时?

  这是前言。

  须臾之间,忽然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划破周遭,父母双亲闻讯之后,仿佛看到了无限希望,情不自禁的破涕为笑,灵光也好像不停地在厅堂周围闪耀。就连站在一旁围观的丫鬟和伺候的下人也长长舒了一口气。这一片刻那注定是我的童言无忌,余音袅袅,不绝于耳,仿佛迫不得已实乃迫不及待在向整个朝代宣告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究竟是怎样一种感慨,终究是一个未解之谜,权当属于命中注定,只能听天由命。

  承蒙家严教诲,此乃后话。

  平心而论,我所处的这个朝代究竟是展现长治久安,还是滋生离愁别绪?恰逢孩提之龄,于我无心问津,只是我所懵懂而知的家庭环境多是深宅大院,朱门青垣,家学深厚,达官贵人,往来不断。我世事不谙,却是童趣释然。一切既是不知为何,也是纯属巧合。

  很多年之后,在我脑海里一直留存着八个大字“知易行难,静观其变”。这是治学严谨,博涉经史,饱读圣贤诗书的师父对我的教化,有如沐春风之感,妙不可言。可是师父直言不讳,也说过真正心领神会做到此则,心境定会非凡,念其中,触类旁通乃是精髓和升华之始。当初我想入非非自己营造给师父的感觉,也只是一种感觉,那便是众弟子中跑的快的没我跳的高,跳的高的没我跑的快,跑的又快跳的又高的,结果是没我有文采,然而在师父看来很是一个文才的我最终却输掉了姿态。这便是闻名以久的《小雅》诗中所言的:

  心浮气躁腹中空,

  诗书风雅皆附庸。

  物是人非今昔叹,

  桃李芬芳不苟同。

  只怪自己当年年幼无知,才疏学浅,执着的咬定拿文采博未来,乃一大悲哀,宁静中鄙视捉刀代笔之人的从容,然而意念里都是集大成者的风采,有品德不贱,有学问不贫。

  回望今朝,文人墨客数不胜数,前仆后继,我何以独立于尘世?

  我姑且自吹自擂的认为,我是一个扑朔迷离的异数,异数自然不会亦步亦趋,是异数只得是义无返顾。与其择善而执的叛逆,不如与生俱来的坚持!

  才以气雄,品由心定。就是这样,很多时候好些事情,在他人没有做之前,谁都不知道怎么做,一旦他人做过之后,却又幸灾乐祸的认为谁都可以做。此话看似暗藏玄机,话中有话。

  只是我徒生感慨,当朝之人往往多是书呆子和伪君子,大同小异,凸显异彩纷呈之态势。读书虽好,好书遂读,当融会贯通,应学以致用。在我幼小心灵里,家严灌输于我的中心思想便是:读书当求知,做学问;读书亦悟道,学做人。

  我在岳秀书院独善其身日渐丰富学识,终于感悟出求知要做到钻研,积淀,提炼,升华;悟道要做到洗礼,修身,养性,善行。读书对我而言,无非是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有所成。而对于诗人和士人热议和羡慕的功名利禄,我视如草芥,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这样的情怀留给其它弟子不以为然的感觉便成了我这是置身事外,而且有着另类的执迷不悟。这样的感悟日后使我情不自禁地感觉,书院和寺院有相通之处,僧人和文人有相尽之性。师父那时时常点拨我,还在我的札记中郑重写下“眼界”、“胸襟”四字,并谆谆教诲我要心恒,心善,心诚,心意,更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当以心*,无玩物丧志也。

  岳秀书院施教大小并举,学风宽严相济,在相当长的一段岁月如歌的光阴里,我学习诗词歌赋兴趣盎然,阅览史书赏心悦目,大有看我兴风作浪,看谁翻云覆雨之趋势。这样的趋势显而易见的诱导我在任何时候,我的内心里都有一个清楚的想法和做法,我不会妄自菲薄,你不要妄自尊大。

  然而众多同门在书院里看似志不同道不合,他们每天领悟知足则为乐,喜盈却是悲之类,所有的感悟也无非是与人为善,则举世皆善之言。

  我听得常言道,文无第一,武没第二,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纵观我朝,文人敢言文冠天下者何其多,谁又武功盖世?一切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遥想莘莘学子俯首自问,孜孜不倦,以求折桂;感叹谦谦君子向隅苦读,昂首向天,志存高远。

云开见山高,木落知风劲。
2

  云开见山高,木落知风劲。一岁那年,暮春三月,我随家人前往通灵寺拜谒慧能方丈,请大师指点迷津。其间家人受到大师点化;让我抓周,结果我是令人惊喜的大展身手,一手抓笔,一手抓玉。佛家高僧真是神通广大,竟然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参破如此玄机,称此乃珠联璧合,将来必是荣华富贵之躯,金玉满堂之景,胸怀纵横捭阖之才,口悬左右逢源之智。

  家严听罢欣欣然,家慈闻之满心欢喜,望子成龙之愿望的实现似乎已是计日程功,指日可待。

  诚然伊始我不知所云,想必心诚则灵。此等逸闻皆是由我后来听爹娘无意中说起,然而家严口中的讲述比我笔下的叙述更加生动传神。

  只是从此我对天机不可泄露这一说法态度有变,充满轻视。

  还有多年以后,我对我的姓名——孟浪一直心存芥蒂,耿耿于怀,有道是一名天下响,功名无限量。我私自认为名字中大江东去,浪涛尽,徒显颓势,虽不俗亦不雅,没有豪气也不大气更不响亮,我固执地认为无水之“良”字更妥帖,若不成“朗”字也罢,“壮”、“亮”、“扬”尚可,“畅”字也好,“想”字想来更是无可挑剔。

  家严悉心褒奖,一语中的,宣扬一个人的姓名犹比性命,终其一生,随之而去,亘古不变。又听家严细细说来,我方才明白过来,“浪”乃家严诤友慧云大师所赐,以心为法乃告诫我心境要保持轻微淡远,断不可孟浪,也寓意在激流汹涌的纷繁复杂的尘世之中能够劈波斩浪,意义在此。你当铭记于心,慎之才是。

  春华秋实,以后我无可争议的成为了芸芸众生眼里的“孟浪”,哪怕我并非心甘情愿的,乐见其成的。上善若水,弱水三千,侠骨柔情,忠肝义胆,这便是家严言简意赅的“姓名说”。好在我也不负众望,天资聪慧,启蒙甚早,多亏家严指教,小小书童,书山学海,游刃有余。

  我三岁那年便能读懂家严往昔快慰之作《念心》,大意如是:

  凤求凰,人之常,月生痕,悠悠。雅琴弹来,风情难解。菡萏初绽,翰墨留情。海阔天空,瀚海无垠,意境无穷。烟雨朦胧,光影丛丛,点点滴滴,含情带笑,江风疾驰,承载几何?语重心长,思绪如云,漫漫。

  只是我不慎已然忽略和忘却了两岁那年的境况具体如何,我想我应该是依恋慈母,常在家慈怀里撒娇不止和啼笑皆非才是,她应当有慈母心肠和风范,相夫教子之美德和举案齐眉之美名,不出所料我应当是快乐的好孩子,无忧无虑,茁壮成长,长势良好。好事多磨,以致待到多年以后,阿娇才会发自肺腑的写下:

  君常到万千气象尽收眼底,又念无穷变化齐涌笔端,妾岂不知,骑马涉水,流星赶月,爬雪卧冰,敛迹潜踪却非乐陶陶也?柳暗花明去,盼花好月圆。鸿雁传书炼字,屏气息影喃喃,紫薇恋慕合欢,心意赧然缱绻。因缘际会,老成练达青衿,芝兰眷顾妖娆,念前尘,如隔世,风情在,春风度,当属翘楚。妾切!妾切!妾切!

  通观诗篇,*字体骨骼清秀而又遒劲有力,清冽而又优雅从容,令人赏心悦目。字如其人,心素如简,人淡如菊。

  我念叨的却是这段经历和过往在那时那种情境之下与阿娇有必然联系吗?那时我在干啥,她又有多大,一时谁都不知道谁的下落,谁也不是谁的谁。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只不过,如今我和她的既定事实已是鸾凤和鸣,比翼齐飞!

  亦是三岁那年春令时节,府上家严设宴款待各方宾客,贵客临门,福星高照。家严的一位远方友人特意造访,不远数百里来我家赴宴并随即演化“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的典故,好心赠送于我家一只小狗,正如他所言真的只是“略表存心之意”,并一语双关的对家严谦称这是狗尾续貂,友人对家严的才学和造诣赞不绝口,家严忙拿不绝于耳的过奖过奖作为挡箭牌。

  春兰秋菊,名声在外;一番寒暄,权当暖场。

  起初,家慈一目了然见此怪异状貌,面有不愠之色,早先在心里认定它日后必是脏乱不堪,不成大狗风范,徒有其表,一无是处。偶然经我过目,一览无余,见其壮硕结实肥胖可爱之状,甚是喜爱,先胆怯,后急切,胸怀在抱,拥入怀中,爱不释手,上下宾客左右仆人上下摸索衣襟左右为难,家慈亦奈何不得我,遂示意家严从中作梗。于是家教甚严的家严先看我一眼,盛情难却,又顾及我个人情趣,索性爽快收下。如果当面婉言谢绝这位友人的一片诚挚之心必定是却之不恭,然而领情并笑纳也未必是受之有愧。后来它就安置于我家,我得以天天见到它。之后在仆人每天的精心喂养下,它生长迅速,起初宅中之人看到它还是人见人爱,后来便是爱恨交织,苦不堪言,这其中的苦楚只有深受其害的那些下人才能通晓明白。

  它起初是被我奶声奶气的兼具口齿不清的唤作犬犬,等我日后回想到此事,料定是我当初咿呀学语之遗风,经我一番费劲口舌征得家严允诺,一改心声和童趣,遂将它欣然命名为“囡囡”。那年我七岁,岁岁平安。

  多年以来囡囡一直是作为我的宠物来受到格外关注和倍加呵护,在家里只与我形影不离,紧随我身后,家严家慈见其状,大有感慨,为我心生玩物丧志之忧虑,那些仆人又不好自作主张把这条狗命怎么着,打狗还得看主人。后来转念一想,念它也许会有护主之功,只好暂时的看重了它的好处,无奈的容忍了它的不足。它愈加得到好好照顾,大意是好让囡囡它使出看家本领来吧。它一时在我家上下几十口人面前风光无限,颇有风卷残云的架势,威风凛凛。事过境迁,我略长见识,破解了它的祖宗辈分和身世之谜,知道了此物种乃西域特产——藏獒,耐风寒,性凶猛,忠贞不渝,系属名贵犬种,善养大户人家,后来据说不是还有一位世外高人来着,还是性情中人或是圈中名人便将其冠以“苍猊”之名,名副其实,最终致使市场售价倍增,保守估计一两黄金开外。那时我还有过一次胡思乱想,若是我有朝一日我实在落魄了,我不再荣华富贵了,我便自圆其说忍痛割爱将它拿到市面上兜售,哪怕只换得一两黄金便心满意足。

  后来这个看似猥琐的想法终究没有或是注定不能得逞。

  再到后来不知为何,一看见囡囡,我脑海里便翻江倒海最后蒸腾出一个“洪水猛兽”的词汇出来,这让我免不了觉得,小人言虽可畏,狗形象更可畏。囡囡更是升华为我的护身宝物,忠心耿耿,惟命是从,不愧为犬中之王,也不亏为我的爱犬。

  我家管家福隆戏说它乃是一个“狗奴才”,留给我一时的错误理解和冲动想法倒是让他成了夫子自道。

  在我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细心调教下,这个别人眼中的畜生有了出人意料的灵性,健硕无比,实在难能可贵,更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