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看看周围的景致是那么地和谐而又美好,是那么地迎合我的心境,心情豁然开朗!这不就在我们和他们真的要告一段落的微妙时候,一首隐藏在我内心里的无名小诗悄然间已现形,恨不得脱口而出,其诗如是:
虚怀纳天地,
赤心燃风云。
痴情寒岁月,
幽梦渐浮生。
最后师父望着他们远去的身影,感慨的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考定终生,一眼成永恒。
我听上去感觉像是有诸如什么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意味。
小师妹动情的还在那说:俊驰真是一个可爱的好宝宝!
我意欲化腐朽为神奇,悄悄地对她言语:晨璐小师妹不要羡慕了,你以后会有的……你所向往的一切。
小师妹直言不讳言为心声:这还用你说!
我不想再去揣摩小师妹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只好讳莫如深身藏不漏,不再言语。
师父似笑非笑,心胸开阔,坐怀不乱,此时看上去神情是那么地从容而淡定,胡子是那么地坚挺而飘逸——完全不似往日之情形。想必师父那“待得来日霜鬓垂肩乱,回头看,不见来时伴”的惆怅一扫而光。
以前我们这帮自命不凡的门生常常惹得书院里的好几位上了年纪的师父吹胡子瞪眼的,我们只好假戏真做,那些师父们自然不和我们一般见识,以无动于衷应对我们的万变不离其宗——不像百姓四处流浪颠沛流离时那样的涣散,神态萎靡不振。
融合在此等情景中,我依稀慨叹:莫道生前壮怀激烈,身后荣辱沉浮。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5.
看着小师妹有着日渐迷人的曼妙身段,我脑海里只溢出一个词汇,春光乍泻。当然这必须是要加引号的,而且不加是万万不行的,不然我会心有不安,不能心安理得,会很怅然若失的。
我真是一个恶少!无可救药的孟浪!真是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心境如春,春心荡漾。
突然,脑海里又涌现出其他的同门师兄弟们的音容笑貌,最有趣的当属从前,一群涉世未深的不谙世事的天真无邪的憧憬无限的富家子弟兼无知少年,对着一堆奇形怪状从后山山脚下捡回来的足以令人疯狂的石头,恨不能点石成金,恨不得直抒胸臆,抒发情怀,由此入题,借题发挥,开门见山,欣然写出一部“石头记”,以飨读者,赢得好评如潮,成为经典名著,以传后世,经久不衰。
就是在那次集体活动中,我有所感悟:所谓书法,只是心里达到意境合一的笔法,而不是手中动静结合的笔画;所谓写法,是既遵循章法而又恰好大显身手的自由表达。
又过了一宿之后,紧接着我便是觉悟到,身在如此闻名的岳秀书院,如果没有刻苦读书的态度,便只会有拼命抄书的痛苦。
然而更大的痛苦并不在于无知时的一时疏忽,而是全然不顾时的某个变数,因为这恰恰体现了一个人做人做事成败与否的天赋。
这使人感觉自己飘忽不定和被逼无奈。
难怪人们往往在形容一件琢磨不透,耐人寻味的事情时,总是喜欢添加诸如好景不长,夜长梦多来加以修饰,可见其中韵味和意境是多么地深远悠长,前因后果的说法是多么地不能令人信服!
此情此景之于我,犹如秋日私语,欲言又止。
过了很长一段时日之后,我依稀又觉得小师妹在我心里形容越来越美好,日久生情,宛如渐渐塑造成一个非常女人的完美形象。
这个想法,让我觉得我很反叛,不由自主地冷不丁的有一股寒风吹过的片刻清醒。这种幻觉有如梦里花落知多少一般,还有一种被遗忘的落寞。这种落寞比有些人要多,比有些人想象的还要多,不是多一点,况且就算有些时候只要多出那么一点点那也还是多。
在岳秀书院里,我姑且自认为是自作多情,我把唯一的女生晨璐小师妹当成是我心中的一点红,青春匆匆醉红颜,而不是如其他师哥所梦想的有朝一日和自己心仪已久的漂亮姑娘缠绵床榻之上产生的一片红,也许那一片红并不是如大家想象的那般龌龊。
小师妹是我的点缀,她是我的同窗,而我则是书院的陪衬,一切都只是顺应天命和顾全大局,只是恰好能聚集到一起舞文弄墨,这种局面势必有一天会曲终人散,我隐约觉得。
虽然岳秀书院没有带给我此地不宜久留的紧迫感。
我有时真恨不得拿出佛家经书给那帮傻师弟们洗脑,让他们至少明白什么叫“传灯”,什么是“醍醐灌顶”。凭我的心智和胆识,我能让他们感觉自己毫无反击能力,败得一败涂地,从而一下转变思想,扭转看法和改变观点。
后来又一想,何必呢,同是天涯读书人,迈进书院同一门,随他们去好了。我于心不忍,所以平日里自然是常常放他们好几个一马,然而他们毫不觉悟,而且更可爱的是还不领我孟浪的同窗情,想到这儿,越发觉得他们的可爱是毫无心计的,是单纯的,是天性的自然流露。
这正是我朝万千黔首百姓所向往的那种理想和信念的初级,我朝百姓追求的是比可爱更可爱。我只怪他们不解风情!没办法,谁让我是我们这一茬弟子中的大师哥呢,况且师父曾经又告诫过我,不能妄自尊大,我只有暂且隐忍心中的那些所谓的偏激的想法和做法。
忍让和顺从自然不在话下,反思自己,又觉得自己心狠手辣,失却做一个阳光少年的天真烂漫,缺乏对别人最起码的仁慈和热情,缺乏对人们所推崇所热爱的事物的热忱,不像一个谦谦君子或是性情中人。
有时我又耻笑自己连“性情”与“性能”都还不能完全的分辨开来,就想象着有朝一日要纵横驰骋去追寻我的梦想和释放流露我的真性情,我真是黔驴技穷,自取其辱,有辱师门。
这跟师弟们讲我江郎才尽有很大的不同,这自然不好相提并论,我只觉得这个朝代人心不古,江河日下,也许是受到诗书的浸染和熏陶,我有了更好地考证我朝人文现象的洞察力。
左手诗书,右手大椽,我心中真正的大儒在哪里?
我看着一些贪官污吏作威作福人模狗样的活着,我只好不屑一顾的大模大样,可是颇为遗憾的是尚不完全具备或是早已丧失了师父常常教诲我们的要有经得起大起大落的魄力和意志。师父是说在我朝百姓滚滚洪流之中,不随波逐流,要经得起沉浮吧?我心中正是有这样的疑问,朗朗乾坤,谁主沉浮?
我在世人的眼里,八成只是一个小丑,是个不入流的角色,依他们的思维推断,我这一生自然与荣华富贵无缘注定要落魄才是,是难以登上大雅之堂的,反之就是大谬不然。
招人憎恨的贪官他们自然是越贪越可怕,我只觉得自己是越来越强大,他们怎么比我还自以为是,比我还苟活于世,比我还消极,比我更不济,我只推崇“大气磅礴”和“激情澎湃”。
我知道达到理想不容易,可是没有人能够真正阻挡我前进的脚步,除非我徘徊不前,故步自封,我还想力所能及的为我朝纯朴善良的黎民百姓积德行善的,尽管有时他们却是那么不着调的积非成是。
我身在书院,故纸堆里风情依旧,貌似少年不识愁滋味!
我在想将来有一天,家慈是希望我衣锦还乡呢,还是愿我一生无忧?我是在做一厢情愿的事情吗?我在信笺上可以力透纸背一泻千里,我的心境里可以玩世不恭一叶知秋,我是应该一往情深地看待过往,还是一笑置之或者功成身退?我在心里谢谢你的爱,我的家慈。我只能在心里这样对自己说:因为爱所以爱。
应运而生出的许多事物,有时会是一物降一物。在平凡的日子里,我竟然对小师妹产生依依之感。
我俩在莘莘学子羡慕的目光里情不自禁地折射出的是一副“金童*”的偶像组合的完美形象和独特气质,魅力无限,惹人垂涎,犹如势不可挡的趋势和求之不得的追求,正向着“才子佳人”的方向愈演愈烈,前途无量,莫非这也是与人心向背毫不相干的大势所趋?
家庭教养与学术修养如果真正能够相互融会贯通水乳交融的话,奉为圭臬的儒教的神韵势必会对一个学子的求学时代产生深远影响的,至少会有一些看似忧国忧民实质未必不是祸国殃民的仁人志士会深信不疑这一观点,并力求转化成深入人心的人文观念。
何谓人文?为人行文实至名归,修身养性名副其实,徒有其表言过其实,浪得虚名名不副实。总之一句话,“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既是禁忌,也是真谛。倘若逼实就虚,那就演变成一种故弄玄虚的理念。
其实此刻的我没有如此辛苦的思考和反复的认识,我的认知便是国富民强盛世太平便是最真实最伟大最无懈可击最颠扑不破的人文!
我顾及师生情,我更念同窗意,我会牢记师父的嘉言懿行的,天不成全我,我自己成全我自己。
师父对我厚爱有加,耳提面命,一针见血的对我讲:日后断不能徇情,更不能殉情!
我深感师父此话言之有理,遂把它藏在心里奉为圭臬,遂心如意。
由此又联想到从前的一幕,转念一想《金刚经》是怎样的一种诸如《皇帝内经》,或是诸如《诗经》,抑或是犹比女子月经一般气贯长虹的佛经和大作,之前的我是千真万确的不知其中精髓和内涵,才疏学浅可见一斑,朦胧只闻其名,懵懂不晓其宗。一切有为法,皆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之人,实乃有健将之气度风范。经史子集流传至今,皆有其可取之处,闪光点熠熠生辉,光彩照人,也算是经受住了流芳千古的历练,取长补短,查漏补缺,发扬光大,昭然若揭。
于是乎我只有触景生情的,有感而发的,有的放矢的,犹如手到擒来的写下:
叶落惊秋一岁寒,
云淡风轻天地宽。
萧萧乍起袅袅升,
光景如斯心未然。
相比之下,我更渴望神来之笔,呆在书院里,无论我以前是怎样一副玩世不恭的好似灵童之态还是壮志难酬的宛如神童之貌,我都没有完全为自己定下一种坚实的基调和成熟的风格,一切尽在真情实感,融合阅历,抵触惆怅,没有为闲适而奔波,也没有为意境而遁世,没有俗世的惊涛骇浪,少于民间的爱恨交织。
书院历久弥新,闲情逸致寓情于景。置身于此,日闻所未闻,日见所未见,如痴如醉,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心无结怨,口无烦言,此话若是再发散思维不免过犹不及,只是书院弟子纵然各怀鬼胎,然而也绝非等闲之辈,处身涉世,放达不羁。
年长于我的其它的那些看作是高级弟子的,总是本着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特色,恨不能免除一切的繁文缛节,在求学的道路上运用着只可智取不可强攻的技战术。
身处岳秀书院,久而久之,弟子们便都体会的到光阴快乐而短暂犹如一日三秋,岁月忧伤而悠长仿佛度日如年,我倒宁可认为这不是我独立自主的真实的写照。
心驰神往者自然神往之,驰心旁骛者自然旁骛之,博古通今者自然通今之,志存高远者自然高远之,浩然正气者自然正气之。守望着钟灵毓秀吐纳英华的百年学府,此可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师父近来常常劝言:旁观者清,看世间百态,品人生精彩,光影流音,张弛有度。
日益柔情似水妩媚多姿的小师妹充分挖掘着得天独厚的岳秀书院里的诗词歌赋,典籍珍藏,平日里已是常常小有斩获,著作独出心裁已颇显唯美抒情,幽怨哀伤之文风,这种独创自然是旁人无法比拟和难以企及的。
师父讲学有道和独具只眼,依然不满足于晨璐小师妹的进步,心平气和之余,宁神静气一番,气定神闲之后,神游四海归来,说到:阿娇,不说远的,相比眼下,你哪有你孟浪师哥这般天赋异秉,你平日里的那些自认为是独具匠心的力作其实也无非是一些轻描淡写,信手涂鸦,充其量只能算作是即兴创作的儿童文学,且尚属新锐,放眼望去,既输文采,又逊*。古书之中尚有言语,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足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听罢此言,不出意料的是小师妹的樱桃小嘴又是一撅,硬是给我们留下一个环环相扣的悬念,我倒好一时看不出师父的破绽,师父自有师父的风范,正如我们虽为弟子,偶尔也会有我们的*,有了*大声喊,这都是需要自己用心去领会的。
我心里想着的却是日后无论如何不能成为斗方名士,哪怕自己是高不成低不就。
师父不也在公开场合与众位门生讲过,但凡世间文字断无句句着题,句句不着题之理,其法在于离合相生,这犹如开阔眼界,博观约取,难者不会。
就是这样,练武也并非只是将一连串的动作练娴熟,读书也并非全是精彩连连看,有时还会有能玩文字游戏的气势和魄力,纵观天下诗词佳句,无一不是玩文字游戏之后的杰作。何谓玩文字游戏,字斟句酌咬文嚼字也。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孤云在天际,回首若有情。
6.
十二岁那年,阳春三月。孤云在天际,回首若有情。
书院之内,笛声悠扬,琴声阵阵,响彻长空。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我们一帮弟子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正是细心揣摩丝竹,勤加练习音律之时。
娇小玲珑的小师妹从自己的闺房中匆匆跑到我们中间凑热闹,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然后又悄悄来到我的身边,满面春风的轻声细语的对着我的耳朵一阵窃窃私语:孟浪大师哥,我们一起去偷欢吧?
听罢小师妹好大的口气,我脸色一沉,心中一惊,我原本流于形式的抚琴弹奏,突然被小师妹的巧立名目打乱了节奏,一时方寸大乱,心胸狭隘,而后不知所措。——难道真的会有纵然不是岳秀书院的弟子也会是其它书院的弟子认为,书册埋头了无日,不如抛却去寻春,然后由此生出错误的认识,做出出格的行为和酿成难堪的后果?
我一下子陷入了迷茫之中,我用近乎迷离的眼神迷茫地看着小师妹的满面红光和仪态万方。
我周围早已是弥漫着儒雅俊朗,风度翩翩的同窗们嫉妒的眼神以及透过眼神释放出来的诸多猜想。
我心中自然是充满诱人心魄欲罢不能的迷惑。
我心中的真实感觉究竟是窃喜还是惬意,已经分辨不清,完全超越了我当时的心境和年龄,我就在想年纪和阅历到底算是怎么一回事,我只能反馈给小师妹一个更加迷离的眼神,哑口无言,静静等候她的心理反应。
她好似尘埃落定,神情定在那里,不断眨巴眼睛,眉目传情,暗送秋波。
我只好故作深沉一番故弄玄虚之后小心试问:地点你安排在哪里?
小师妹诡异地笑而不答,硬是秘而不宣,只说:你猜?
我一时茫然无助,想象力顿时全无,还有旁边的诸多师弟在不时的打岔和瞎起哄,我自然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好敷衍着轻轻地说:我猜不好。
然后我搜索枯肠和绞尽脑汁,思来想去,苦思冥想一番我也没有想到一个什么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