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演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香港电影演义-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气氛罢了。这与之前香港的僵尸电影只顾胡乱抄袭和盲目嫁接,却从不理会西方吸血鬼与僵尸原来有本质不同的做法大相径庭,可称得上香港僵尸片向国际化靠拢的一次大胆尝试。
  五、僵尸片的绝境与变种
  尽管1990年香港僵尸电影的创作呈现出多元化格局,有的甚至完全放弃了本土茅山术的传统套路,但总的来讲,反映并不如人意。太多的粗制滥造使得观众对这类题材已经开始厌倦漠然,再加上王晶的赌片和稍后徐克的武侠片开始大行其道,电影片商闻风而动,都改拍赌片和武侠片去了,一时间当年极受欢迎的僵尸题材竟鲜有人再敢涉及。
  而事实上,此时僵尸电影确实已积重难返,可怜只剩下林正英独撑大局,虽然又拍出如《非洲和尚》这等集茅山法术、异域风俗、喜剧名片《上帝也疯狂》的非洲土著,以及善良的僵尸祖宗大战非洲巨人等诸多精彩桥段的创意之作,但最终无力回天。因此,这之后的作品无论是回归本土茅山僵尸片的《僵尸至尊》、《新僵尸先生》、《音乐僵尸》、《湘西尸王》,还是如《一咬OK》一样完全效仿西方吸血鬼电影的《一屋哨牙鬼》都不可避免的接连票房败北……待到1993年,港台跟风武侠片的热潮风起云涌之时,香港的僵尸片却彻底陷入绝境。 。 想看书来

“僵尸大时代”……香港僵尸电影漫谈(5)
不过,俗语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20世纪90年代中期,僵尸题材虽然在香港大银幕上几近绝迹,却在电视荧屏上继续“苟延残喘”,而这依然要归功于“僵尸道长”林正英的不离不弃。1995年至1997年,他与亚视合作拍摄的《僵尸道长》系列剧集,收视率非常理想,令他看到了体现本土民俗趣味的茅山僵尸片还是大有市场的。谁知就在林正英欲再接再厉、准备接拍《僵尸道长》第三部时,却因肝癌于1997年病逝。这位平时素来低调的“老实人”(蔡澜语)的死讯一公布,香港电影界皆惊,痛惜之余,不免哀叹香港自《僵尸先生》以来创立的只用土法特技及功夫杂技便可营造惊人视觉效果且具有黑色喜剧风格的茅山僵尸片,在林正英仙逝后恐怕真的要失传了。
  事实似乎正是如此,且看90年代末期至新世纪之初,香港银幕上倒是又出现了类似僵尸电影的《生化寿尸》(叶伟信导演)和《生化特警之丧尸任务》(郑伟文导演)等片,不过它们的主干情节模仿的皆是西方电子游戏《生化危机》,至于什么生化寿尸、丧尸也都是舶来品,主要是靠病毒感染,面目狰狞凶残吓人或可与中国本土僵尸有一拼,但严格来说,其实与本土传统僵尸片根本无甚关联。而在电视荧屏上,亚视在林正英死后,放弃制作传统民俗的《僵尸道长》,转而拍摄完全借鉴西方吸血僵尸家族体系的现代灵异剧《我和僵尸有个约会》,剧情则是中西合璧,主题较之以前完全娱乐性的僵尸片更有深意,讲爱与拯救,再加上制作精良,表演出色,结果大受欢迎,连亚视的死对头、无线电视台的老板邵逸夫都大度地夸《我和僵尸有个约会》拍得好看呢。但尽管如此,该剧拍到第二部便开始收视下滑,并且这股“西风东渐”的僵尸题材也并未因此延伸到大银幕上来。
  六、重整僵尸待重生
  说到近年的香港僵尸电影,倒有两部问世,一部是2001年梁鸿华导演的《赶尸先生》,另一部是徐克监制、钱升伟导演的《僵尸大时代》。这两部电影皆可称得上回归传统的茅山僵尸片。《赶尸先生》完全取材自湘西赶尸的传说,集巫术、茅山、下蛊等民俗怪谈于一身,连男女角色的服饰都取自湘西少数民族,追根溯源到如此境地,在港片中固然少见,但对观众而言,却也未觉有多新鲜。至于徐克的《僵尸大时代》,表面看来,清末背景、师徒斗趣、深宅斗法、尸变、师徒合力斗僵尸等情节皆是套自本土传统僵尸片,但实际上仍体现了徐克一贯的冷峻风格,人与人之间各怀鬼胎、尔虞我诈,为了面子传宗接代、为了利益谋财害命!暗冷的色调、惊魂的夜晚,儿女之情是如此苍白无力,有的只是对僵尸的恐惧,对这个世道的漠然。
  《蜀山传》之后的徐克没有再大玩电脑特技,而是注重写实的动作打斗,但剪接依然凌厉,视觉效果依然惊人。只可惜《僵尸大时代》空有徐克的意念,却没有良好的内容和细节基础,各方面都不对劲,让观众看得莫名其妙,仍不免沦为一部技术性电影。现今看来,体现民俗传统的茅山僵尸片似乎已走到尽头,少有观众捧场。而2003年的《千机变》则走了一条完全洋化的路子,影片完全借鉴西方吸血僵尸片(尤其是《刀锋战士》)的模式,僵尸圣典“Dayfornight”,陈冠希、黄秋生出身僵尸家族,郑伊健、钟欣桐身为僵尸猎人,僵尸王子与凡人女孩的爱情等等都似曾相识。
  不过,《千机变》整体虽是僵尸片格局,但情节却多以Twins这两个小女生的吵吵闹闹和爱情经历为主,蔡卓妍的两次恋爱,钟欣桐喜欢成熟的老大哥,仿佛一部灵幻动作版的《这个夏天有异性》,只有开篇和结尾两场斗僵尸的戏份才有点僵尸片的样子。看来即便是僵尸题材也不能压制Twins的青春活力,而林超贤只能将《千机变》拍成混合类型的电影,有动作打斗、有法术特技、有诙谐搞笑、有生死煽情、有轻松爱情,故事驳杂得颇具港片特色,只可惜情节难免松散,桥段老套,不见导演功力。至于《千机变》的特技,倒是很花哨,看得出来花了很多精力和时间进行制作,僵尸飞檐走壁的电脑特技像极了《蜘蛛侠》,其他如僵尸尸化、蝙蝠乱飞、教堂决战的特技画面虽然似模似样,不过却似曾相识,未见新奇,因此营造出的视觉奇观恐怕也不会有令人*的感觉。
  剧本的苍白和导演的失败注定了这部拥有明星阵容、动作特技等诸多卖点的《千机变》成为热闹一时的流星之作。强大的宣传攻势虽然令《千机变》的票房暂时收得,却对香港僵尸电影的复兴毫无用处。
  其实,相见不如怀念,纵然香港僵尸片真的风云再起,但世间已无“九叔林正英”,又有什么意思?
  也罢,香港电影的“僵尸大时代”只能是一个记忆了。所谓重掀热潮,不过是我等港片遗少的痴人说梦,偶尔无聊喟叹一下总可以吧。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附录:茅山僵尸片开山鼻祖 刘观伟聊鬼讲古(1)
茅山僵尸片是香港电影的独特类型,20年前曾风靡港台波及日本,名导如洪金宝、袁和平、刘镇伟、徐克、元奎都曾涉猎这一片种。若论茅山僵尸片始作俑者,自是刘观伟无疑。20世纪80年代最红时,他也是贵精不贵多,每年一部茅山僵尸片,《僵尸先生》、《僵尸家族》、《灵幻先生》、《僵尸叔叔》,部部票房过2000万。
  无可否认,近年香港电影及僵尸鬼片都进入低潮期,但市面上刘观伟、林正英的茅山僵尸片却长销不衰,且吸引不少80后90后成为拥趸,足以证明港片和京剧一样,纵然低谷,却永远不愁没观众捧场。刘观伟导演浸淫圈内多年,亲眼见证了香港电影的辉煌时代,听刘导演讲古,就像在听一篇港片残卷,引人入胜,百味陈杂……
  1。自小混片场,香港最年轻的摄影
  我从小就在邵氏片场混,因为我父亲是电影美工。那时邵氏还是父子公司,还没建清水湾那个大片厂,而是租了钻石山的大观片厂拍戏。
  我第一部做摄影的电影,是去台湾拍的《寻母十七年》,主演是恬妮。之前做摄影助理,拍过邓丽君的《再见十七岁》。当时应该是1973或1974年,我才二十出头,是电影圈最年轻的摄影师啦。
  台湾电影不景气,技术方面也落后香港,我返港发展,又从摄影助理做起。后来在师兄华山(后来也做了导演)的介绍下,在《石破天惊》中重新担正摄影。
  2。结识洪金宝,初做导演并不成功
  与洪金宝相识,是通过陈会毅认识的。当时洪金宝和麦嘉成立嘉宝公司,拍《搏命单刀夺命枪》,我在片场经常听他们讨论剧本,开始对做导演发生兴趣。
  后来黎应就找我做导演,我跟大哥(洪金宝)打过招呼,拍了《无招胜有招》,当时我是不懂做导演的,只要镜头连贯不要跳就好。不久大哥又让我拍了《甩牙老虎》,也不是很成功,我就跟大哥说,我还是做回摄影好了。
  3。创作《僵尸先生》经历一波三折
  拍《提防小手》时,我又想做导演,就私底下弄一个关于僵尸的剧本,筹划了一年,请了黄炳耀、司徒卓汉和黄鹰一起来搞剧本。因为我伯伯是茅山师傅,小时候我听了很多关于茅山法术的故事。据说茅山师傅不是绝前就是绝后,绝后就是没有后代,绝前就是死的时候很痛苦,生前捉的镇的鬼会来找他。叔叔说,我伯伯临终就很惨。还有,当时大哥拍的《鬼打鬼》、《人吓人》都很卖座,我就想拍一个不一样的鬼片,于是就想到僵尸。
  《僵尸先生》的成本是450万,也就是个中等制作,断断续续拍了120天才完成。期间不断追加投资,最后整整花了850万。老板(何冠昌)和大哥(洪金宝)预测这部影片至多也就能卖600万,要亏200万!我听完很失意,以为自己的导演生涯就此终结,盘算干回老本行做摄影。
  峰回路转,《僵尸先生》先在台湾公映,我被那边的老板请去西门町(此地影院集中),居然看到很多人排队买票,现场则是又笑又哭又叫又鼓掌,我偷偷用录音机都录下来,回来放给大哥听,他很惊:有没有这么离谱?
  《僵尸先生》不久在香港上映,票房超过2000万。很多人都跟风,陈会毅拍了一部《僵尸翻生》很卖钱。当时很多公司找我出去(嘉禾),真的150万现金放在面前,但我没走,做人不能忘本。

附录:茅山僵尸片开山鼻祖 刘观伟聊鬼讲古(2)
从1985年开始,我以每年一部的速度拍了《僵尸家族》、《灵幻先生》、《僵尸叔叔》,期间还导演了一部时装警匪片《霹雳大喇叭》。这部戏本来是陈欣健在拍,不久德宝成立他去帮忙,我补上,相当于重拍,当时我刚拍完《僵尸先生》,很累,还没有恢复过来。
  我的茅山僵尸片,男主角就是“九叔”林正英,他是一个很用功的人,拍戏从来不用替身。他不怎么说话,做事很认真。得病之后,他把家里一切都安排好,送女儿移民到美国。当时我在泰国,闻讯也赶回香港送他一程。林正英的葬礼用佛教仪式,作法事的众和尚中,有一个是袁振洋,就是袁家班的那个,导演过《波牛》和《达摩》。
  4。趣谈刘镇伟,笑忆“宝禾”时代
  刘镇伟提及当年之所以做导演,曾回忆:“我和王家卫坐在一家咖啡馆里聊天,那时我们两个人都是穷编剧。我说:“我有机会当导演了。”他说:“我也有机会了。”然后王家卫问我拍什么戏,当什么导演,我说什么戏都没关系,只要不太困难就可以了。听了我这么说,他很迷惑,不知道我说的什么意思。我就从旁边把垫在下面的餐桌纸拿过来,在反面写上当时全香港最著名的导演的名字。动作片有洪金宝、刘家良等一辈人,我拍不过他们;文艺片导演有许鞍华、徐克等一帮人,我拍不过他们;喜剧片导演更多,许冠文、黄百鸣等,我也拍不过他们;最后有一个人叫刘观伟,是拍鬼片《僵尸先生》系列的,那我就拍鬼片。因为只有一个人嘛,比较好“打”,那我就跟他对打,结果证明我的方法是对的。其实我不是特别喜欢拍鬼片,但我是一个懒惰的人,我不要跟很多人打,我就打一个人。另外还有浑水摸鱼的感觉,“刘镇伟”和“刘观伟”,人家还以为我是他呢。
  (我将这段古讲给刘观伟导演听,他嘿嘿一笑)拍僵尸片或鬼片的导演中,刘镇伟其实也是我的竞争目标。因为他拍的每部戏成本很低,也就三四百万,但票房都不错。他的电影,因为成本问题,画面质量等等很差,但就是好笑,这是他的本事。我拍《僵尸叔叔》时,有一场李丽珍、钱嘉乐被麦芽糖粘住的搞笑桥段,刘镇伟在午夜场看了跟我说,正好他的下一部戏也想了个类似的,我哈哈大笑:我拍了,你改吧。
  元奎与我都是宝禾(洪金宝)的一员,后来元奎与刘镇伟组成搭档,我一直觉得元奎的电影很大气,动作很漂亮,但电影票房就始终1000万左右,他不服气,与刘镇伟合作,正好文武结合,得其所哉。
  宝禾由洪金宝创立,初期成员有午马、钱升伟(洪金宝表弟)、黄炳耀和我。后来曾志伟加入,还带来了张坚庭和陈友。拍《富贵列车》时,同时有六组拍,我带一组,大哥带一组,曾志伟带一组,午马带一组,元奎带一组,张坚庭带一组。
  5。李赛凤及其他
  拍《五福星撞鬼》(1992)是因为有个姓洪的骑师,开了一家电影公司,我们就凑了这么一部电影。
  拍《新僵尸先生》(1992)就是为了罗维,他之前拍了部武侠片《一刀倾城》,成本花了1800万,结果赔了很多。我们就帮老人家一下,《新僵尸先生》的制作费很省,票房也有六七百万,总算赚了一点钱。
  我自己也投资拍过一部戏,叫《夜魔先生》(1990)。李赛凤和张坚庭主演,曹荣演大反派,不是很卖钱,但也没赔。拍完《夜魔先生》,我与李赛凤就分手了,意见不合嘛。有人以为拍《僵尸先生》时我们就开始拍拖,其实大家都是圈内人,没必要在工作期间谈啦。反而是拍完《僵尸家族》,她离开嘉禾才开始的。
  后来李赛凤出事,很多记者打电话问我,拜托,我们都分手十几年啦。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兴衰有数 风月无边……香港“III级片”大观(1)
“III级片”源起于1988年香港电检部门实行III级制。香港的III级片种亦绝不只是*的代名词那么简单。香港电检处对III级片的划分标准其实考虑了多方面因素。将张之亮的《笼民》(第1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定为III级,表面上是因为粗口过多,实际上却是当时港英政府十分忌讳该片对香港底层市民悲惨生活的揭露;扬名国际的《春光乍泄》(王家卫获戛纳影展最佳导演)之所以被列为III级,是因为题材敏感;而《古惑仔》系列自第四集《战无不胜》开始被列为III级,则是由于前三集对青少年有不良的社会导向,虽然它的暴力场面远及不上吴宇森的枪战片,但枪械毕竟不是任何人都能搞到的,水果刀却是家家都有的。
  “保护青少年不受污染,增加成年人选择的自由度”……恐怕各国实行电影分级制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此。在这方面,香港于后者做得较为成功,但“保护青少年”就比西方要差得多了,美国有成人店和X级影院制度,可以防止*任意扩散。香港不仅没有相应的配套条件,对III级片的宣传广告更会经常充斥各种大报,进而家喻户晓。如此明目张胆的登堂入室,不知会对电影人的创作心态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而对香港电影业的发展究竟是幸,抑或不幸呢?
  纵然被定为“III级”的电影也不乏突破题材禁忌或反映现实的佳作问世,但更多的却是情欲中纠缠着暴力、粗口与作呕齐飞、恐怖与诱惑并存的电影上映,此类影片又尤以渲染香艳*的作品泛滥成灾,进而为人所熟知。于是,久而久之,“III级片”在人们心中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