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教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大教皇- 第2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既然是“二、人”,这两个人到底是谁?答案不言而喻,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男人和女人。是男人和女人共同铸造了一片天空。

    所以要让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实现男人和女人的和谐。这种和谐是一种平衡——尊严和权利的平衡。

    而实现这种和谐的基础,就是归还女性应有的权利。

    ……

    归结而言,这篇文章最核心的主张是在提倡男女平等,只有实现男女平等才能真正动员起举国之力,将所有国人拧成一股绳,形成超人意料的凝聚力。

    一个拥有如此凝聚力的国家,任何强敌在它面前都不堪一击。

    文章至此戛然而止,蔡琰足足看了三遍仍觉意犹未尽。不得不说,这篇《天》正对她的口味,字字句句直扣她的心门。同时,这篇文章也可称之为中华文明历史上第一篇强调女权的文章,在此之前蔡琰都不曾写过这样挑战传统的文字。仅凭这份勇气,也该给个高分。

    思及此处,蔡琰在这篇文字空白处,也写了个大大的优字。写完之后,恭恭敬敬将试卷折叠起来,轻轻放回试卷箱中,动作之小心似是捧着一支脆弱的琉璃瓶,生怕一个不小心将其捏碎。

    将试卷放回木箱,蔡琰眉头一皱,又从箱子里把之前那篇撰写民富国强论的试卷出来,在优字后面添了一笔——“良”。

417张榜

    自那篇《人》之后,接下来的百余篇试卷中虽也有作品让人眼前一亮,却再也没有出现过扣人心弦的大作。

    枯燥的阅卷一直持续了一天有半,在阅卷的最后一天,百无聊赖的蔡琰闲得发慌,正一边拨弄桌上的卷宗,一边轰赶着身边嗡嗡不休的苍蝇时,眼睛的余光却发现一名阅卷官脸上忽的露出狂喜的神采。

    蔡琰立刻意识到这名阅卷官必然是看到心仪的美文了,可是就在她想要索取文卷,也来一饱眼福之时却看到阅卷官的眉头又猛地皱了起来,先是露出痛恨的表情,恨不得将试卷撕碎,在愤怒到及至的边缘又呼的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表现出欣赏的神态。

    时至此刻,文章已经阅到结尾部分,在这个该给文章最终成绩的时刻,考官忽忧忽喜,忽而析疑忽而哀怨……跟疯了似的,一副阴晴不定,甚为纠结模样。提起笔来哆嗦许久,愣是半天没敢落笔。

    思量半天,仍旧举棋不定,只得将试卷捧到蔡琰面前,道:“尊敬的主考官。这章试卷辞藻之华美百年难遇,读起来亦是朗朗上口如歌似曲。只是其中言语太过犀利,观点亦是闻所未闻。下官甚是许久难以品评,还望主考官亲自过目给出最终答案。”

    方才阅卷官反复不定的心情已然勾起蔡琰浓浓的兴趣,毫不犹豫把试卷攒在手中,逐行阅读。

    眼前这篇大作,且不提别的,仅这手文字就足以让人拍案叫好。文字的字体乃是当下流行的飞白体,也就是蔡琰之父蔡邕蔡飞白一手创造的书写模式。但是与蔡邕手书不同,眼前这篇文字更大气、更豪迈,每一个文字都仿佛一只盘踞纸上的游龙,一副随时准备冲天而起的模样。而这才是飞白体的真正内涵。

    与之相对应的,栾奕作为蔡邕的徒弟平日也喜欢用飞白体。只不过他的飞白体更倾向于苍劲有力。每一笔都似有千斤重,仿佛泰山压顶一般,表现出一览众山小的气势。想来,栾奕乃是在长久率领千军万马,战场上厮杀不经意间这种气场融入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来的,随后又通过文字表现了出来。

    一笔一划中的气势之宏大,以至于飞白体这种文体都难以承载其中豪迈。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将飞白体比作一只麻袋,那么栾奕豪迈的情怀就是一支巨熊。麻袋装米可也,却装不下这只巨熊。如果将巨熊硬生生塞进麻袋,那么巨熊庞大的身躯必然将麻袋撑得千疮百孔,最终四分五裂。

    因此,栾奕的字总给人一种杀气腾腾的感觉,压得人喘不上气来。

    想到这儿,蔡琰再次将目光移到眼前的卷稿上。一笔一划收放自如,是那么的自然,仿佛涨了眼睛一样。就精神层面而言,作者的字比栾奕还漂亮。

    看完字体,蔡琰才开始关注文章的内容。文章的题目叫做《以公振国》。

    文如其题,在第一部分便开门见山,提出“只有维持国家稳定的基础是建立公平的社会制度”。

    随后,他又对这一理念进行详细阐述,表示所谓公正就是《圣母经》提到的,同为生母的子民,无论贫富富贵都应享有相同的权力。而实现这一前景的本源,便是真正实现人人遵守发令。

    看到这儿,蔡琰挑了挑眉毛。这还是她迄今为止看到的第一篇带有浓厚法家思想内涵的文字。

    在接下来的第二部分中,答题者又说道,让每个人都遵守发令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这需要整个大汉全体百姓,特别是国中手握大权的高层人士率先垂范。以他们为榜样,引领社会铸造出公平、公正的社会氛围。反之,则会上梁不正下梁歪,将整个国家推向堕落的深渊。

    当今大汉虽然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世道也呈现出一派公平。可事实是,仍有大量不公平事件存在,哪怕是英明神武的教主并非完全公平。就比如齐王的堂弟——栾遗,世人皆知其作恶多端。他所犯下的罪孽,斩首十次都难以偿还,却仍然逍遥法外。这便是教主断世不公的最佳体现。

    教主乃是天下表率,他若徇私枉法,世人必效仿之。时日一长,世风日下,国无法读,家无安宁,混乱的时代即将来临。

    在文章第二部分结尾部分,作者还不忘提醒栾奕,必须悬崖勒马,缉拿栾遗归案,还那些栾遗祸害过的百姓一公道,率先垂范,引领大汉重回公平、公正的道路。

    看到这儿,蔡琰终于知道刚才阅卷官为什么那样神情复杂了。在看到华美文字的那一刻,他先是欣喜。在看到文章的作者选用圣母教公平天下思想为主题的时候他又深深赞同。但是在发现作者竟然胆敢委婉指责教主处事不公的时候,这让对教主无比崇拜的阅卷官万分愤怒。

    然而,在看到作者以栾遗为典型做出范例之时,他又沉默了,觉得作者说的也不无道理。面目表情霎时挂上一片茫然,“难道教主在这件事上真的做错了?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教主英明神武。他所做的事情都是对的!没错,都是对的!”

    与那位阅卷官相对的,看到这份考卷,蔡琰没有一丝茫然和纠结。因为她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那名考生说的都是对的。长久以来,栾奕确实太过纵容栾遗了。

    这种纵容表面看起来是在关怀,实际却是害了栾遗。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不惩。正是因为栾遗在犯下小奸小恶时得不到应有的惩罚,才会养成现在无法无天、作恶多端的德行。

    在这方面,栾奕错了,错得离谱。虽然情有可原,但法不容情,本应以身作则的他,俨然成了负面典型。

    通篇文章蔡琰读了足足三遍,越看越有味道,她开始觉得,自己身为栾奕的妻子,齐王身边最亲近的人却未能及时劝阻栾奕继续纵容栾遗,害无数百姓因此受苦,害栾遗向罪恶沉沦。她罪莫大焉,在最后给文章评分的时候,她怀着浓浓的自责,毫不迟疑在试卷上写了大大的优。写完还不过瘾,又在“优”的后面,再加一“优”。

    阅卷官对此颇为不解,问蔡琰“主考官,此卷对教主多有诋毁之处,焉能得如此高分?”

    蔡琰想了想道:“你难道忘了教主最近提出的‘自由’思想吗?其中最核心的一点便是言论自由。而言论自由的根本就是对人评价自由。只要不是空穴来风,任何人都有谈论他人的权力。对教主同样如此。今天,我之所以给这篇文章高分,就是在鼓励大家言论自由啊!”

    考官一听,随即释然。于是乎《以公振国》的成绩就这样定下了——双优。阅卷流程也逐渐接近了尾声。

    张榜那日,围场周边接踵摩肩、人言鼎沸,都是前来查看成绩的考生。

    此时诸葛亮、黄月英和杨修便在人群之中,奋力向围场大门外侧的圣榜挤去。

    走了许久好不容易看到圣榜巨大的边框,又走数步,才看清黄底黑字的榜文。榜文第一列,手书八个大字,“一甲第一名诸葛亮。”

    看到“诸葛亮”三个大字,诸葛亮和黄月英终于把心放回肚子里,这就意味着杨修必然是“抢亲”赌局中的落败者。诸葛亮清楚,之所以自己可以在考试中独占鳌头,并不代表自己的文辞造诣比杨修强上多少。而是自己计谋得逞,借那篇《以公振国》吸引了阅卷官的眼球。

    如果这名阅卷官为人公正,必会被文章感动,给打个高分。反之,阅卷官若是维护齐王,则试卷很有可能直接被剔除,诸葛亮不但会因此落榜,还会失去青梅竹马的未婚妻。

    诸葛亮在赌,显然,他赌对了,成了最后的赢家。

    正当诸葛亮为之庆幸和暗喜的时候,身边忽然传来一阵惊叫,“明哥,我也中了。第二名……我是第二名。”

    诸葛亮定睛一瞧。可不!圣榜上仅排在他身后的不是别人,竟是黄月英,“月英,恭喜你!考了一甲第二名。”

    黄月英正是那篇《天》的作者。

    诸葛亮、黄月英嬉笑之余,恰见杨修一脸落寞的走了过来。这个时候,诸葛亮作为获胜者,摆出了应有的高姿态,“博彩者,游戏而已,杨兄莫要沮丧。相反的,此次大考杨兄三甲中位列第三,亦是成绩斐然,应当高兴才对。”

    杨修挤出一丝微笑,冲诸葛亮、黄月英诚心一礼,“修本以为有些才华。今日一考方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考核下来,不但输给了孔明,连月英一介女子都把我比了下去。实在……汗颜。吾必引以为戒,日后不可再狂妄自大,当自勉自立发奋图强。”

    诸葛亮一脸欣赏,道:“杨兄此间得此警世之悟将来必贵不可言。小弟亦愿仿效杨兄,自强不息。”

    “哈哈……”杨修豪迈大笑,“得孔明这样的对手吾三生有幸。正所谓‘不打不相识’,不知孔明、月英现在可有闲暇,我等去小酌几杯?”

    “恭敬不如从命。”诸葛亮回。

    “你不怕吃吃喝喝间,我把你的月英拐走?”杨修挑了挑眉,问。

    “不怕?”诸葛亮迎向杨修疑惑的目光,道:“能拐走的,就算锁在屋子里也留不下。拐不走的,就算你拿八头牛拉也拽不走,不是吗?”

    杨修立刻悟出诸葛亮这句话的精髓。道:“孔明此乃警世之言。”

418转战西凉

    一轮国考,诸葛亮先是高居榜首的成绩超越了因《自然百科全说》名动天下的杨修,并赚得黄月英这样才华横溢的姑娘为未婚妻,可谓名利双收。

    随后,他所撰写的《以公振国》一文也发挥了巨大的功用。阅卷时,蔡琰阅读过之后又拿回家呈给栾奕参阅。犀利的文笔,苦口婆心般的劝谏让栾奕哑口无言,汗颜不已。明白不再纵容栾遗继续祸害苍生,决心将其发配并州苦寒之地。

    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并州人烟稀少,民风彪悍,没了栾奕的庇佑,想必栾遗在那里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济南的百姓们在得知栾遗即将永远离开济南后,无不欢欣。更有甚者当夜鸣炮庆祝。他们在感念教主——栾奕恩德的同时,对《以公振国》的作者诸葛亮亦是感激万分。

    诸葛亮自此名声大噪,加之栾奕早就对他颇为看重。所以登科之后,一到教会履职,栾奕便将其设为重点对象予以培养,调到安民主教毛玠手下从头开始熟悉教内事物。

    熟悉圣母教权利结构的人立刻看出,诸葛亮将有一个辉煌的未来。因为上一个享有诸葛亮这般待遇的人——庞统,现在已经成为了圣母教十二红衣主教之一的营收主教。再过不久,也许三年也许五年,诸葛亮也会迎来红袍加身的那一天。

    ……

    在国考结束同时,栾奕在东莱和逍遥津修建船坞,在洞庭湖大肆训练水军的消息传到了孙策耳中。

    长久以来,长江天堑一直是孙策阻挡教会大军南下的最大屏障。被人不善水战,只要守住长江孙策便可保却江东安全。

    如今,栾奕筹建强大的水军,并在河边建起百余艘巨大楼船,江东大为震动。

    惊惧之余,孙策比谁都要清楚,自己的实力远逊于栾奕。论兵马江东加起来不过八万人,而江北教区却足足有着三十多万披甲之士,如果让教区训练出一支强大水军,攻占江东易如反掌。

    所以决不能坐以待毙,必须赶在圣母教会水军练成之前,给栾奕以重创。

    在这方面,江东一众臣子多数持支持意见。只不过应对方式有所不同。

    以程普、黄盖为首的鹰派建议孙策发动江东所有力量,对逍遥津港予以重创,借此焚毁教会船坞,将那些大型楼船在下水之前付诸一炬。

    对此,周瑜、鲁肃坚决反对。他们表示,栾奕可不是傻蛋,既然敢把船坞建在逍遥津,乃是因为逍遥津在关羽、张辽、贾诩重病把守下固若金汤。论水战,江东军自诩不怕教会卫士,可若攻打逍遥津,陆战在所难免,白白把优势让给了那些北方人。

    反过来说,就算能把逍遥津攻下来,将船舶焚毁。在江东军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之后,栾奕完全可以再换个港口,重新建立一座新的船坞,并在其中快速制造渡江船支。

    在这方面,栾奕有着充足的财力。到那个时候,江东军如果再次渡到江北放火,就等于陷入一场自我消耗的死循环。

    江东耗不起。

    所以,焚烧船坞乃是下下之策。

    “那公瑾可有妙计?”孙策问周瑜。

    周瑜答曰:“若保江东长久安宁,必须给栾奕以重创。”

    “可是以我军实力打不过栾奕啊!”孙策满脸纠结。

    “正所谓三人成虎……”鲁肃沉吟道:“我江东单战栾奕必是独木难支,为今之计唯有驱虎吞狼。”

    “虎在何处?”

    “西凉!”周瑜随即解释,“马腾、韩遂在西凉颇有兵马,主公可与他二人联合让他们攻打司州。听闻栾奕正在司州修建新洛阳城,韩遂马腾去攻,彼必遣大军营救。主公可静观其变,若韩遂、马腾在司州连战连胜,主公可趁机渡河攻伐逍遥津,并在江北夺下大片领土。如若韩遂马腾连战连败,则调转兵锋,攻打交州。也能开疆扩土,拓展实力。主公意下如何?”

    孙策大喜,“此上上之计也!何人愿去西凉,与马腾、韩遂商议联盟之事。”

    鲁肃出列答曰:“在下愿往。”

    “子敬亲往,大事必成!”

    ……

    正如孙策所言,鲁肃果然成事。大汉圣元十一年四月十三,马腾、韩遂集结十二万大军,外加羌族仆从军四万,自武威出发,经金城、天水、陈仓、扶风直扑长安而来。

    驻守长安的赵云探明敌情后,立刻派人八百里加急向济南求援。

    长安乃是大汉昔日的西都,同时也是司州的门户,不单军事地位至关重要,也蕴含着十足的政治意义。此外,它的得失直接关系到正在建设中洛阳城的进度。

    而,众所周知,洛阳城是栾奕依照“期房”模式筹集资金建设起来的,一旦工期延误便是违约,教会需要支付大笔违约金。所以,长安的得失还与栾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