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与中国从地理上讲,有种天然的合作条件。而且首相也明白德国与法国在未来已经没有真正和解的余地,得罪一下法国也不可能让德国与法国的关系变得更糟糕。所以,首相就同意了。这件事在欧洲造成了不小的震动。
英国看到中国居然把手伸到了欧洲,自然警惕起来。而京张铁路的建成,让英国觉得中国建设铁路的速度有些快的离谱。两件事加起来,不得不让英国人觉得需要对中国更加重视一些。
第295章 经济危机(一)
中国铁路修的快,除了在引进英国技术方面花费大力气大价钱,以及专门组建铁道部以及铁路学院做专项研究和人员培育之外,技术原因上有个“小突破”,就是用了铝热剂。
铝粉和三氧化二铁混合,用镁条引燃,剧烈的反应之后会生成非常纯净的钢水。在这个时代,这种焊接的效果那是相当的好。轨道短,很多问题就出来了。火车车轮经过那些铁轨的接口处会对铁轨和枕木有不小的影响,这就需要从加固到紧密对接在内的大量针对性解决措施。这些措施提高了成本,浪费了资源。轨道够长,很多问题就被消灭了。制作长铁轨的成本极高,焊接长铁轨的成本就非常低廉。
此时的铝在欧洲是种奢侈品,市场非常小,中国的铝很容易就霸占了欧洲市场。英国人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用这种“贵金属”来搞焊接。中国这几年的保密意识与保密措施越来越强,铝热剂虽然只是个小技术,但是英国佬硬是没能弄清楚。
但是这并不重要,英国佬在意的是中国在北方大修铁路的目的。如果中国人是派遣了几万十几万骑兵到远东和俄国人大打出手,英国人只会非常高兴。但是普法战争刚结束,各国都在评价为何公认处于弱势的普鲁士居然轻松打败了欧洲第一陆军法国。铁路运兵被公认是德国获胜的几个主要因素之一。
英国领事馆人员乘坐了京张铁路,给出的报告中对京张铁路的修建水平赞不绝口。上千米的隧道,跨度极大的铁路桥。坡度很陡的上山路线,中国人竟然用人字形轨道交汇,采用前后两个车头的方式给解决了。这展现出了中国高超的铁路建造水平。
现在俄国远东地区军队使用的还是前装步枪,用这种步枪对抗中国后装金属壳步枪,怎么看俄国人都没有丝毫胜算。中国与德国勾勾搭搭,又大力向北修建铁路,难道中国付出如此巨大的成本,目的只是夺回尼布楚条约划定的中俄边界?英国人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
原本英国人希望直接能和韦泽谈论一下,可时间却不允许,中国的三会召开了。三会期间,只要不是突发事件,中国不与外国进行什么沟通,全力解决内部问题。这次三会还格外重要,牵扯全面的人事变动。
党五年一改选,党改选之后就是政府改选。这个时间放到五年计划第二年,韦泽也有自己的看法,就是要有种继往开来的意思在里面。两年时间足以证明上一任在两年中的执行能力,认识水平,如果不合适的赶紧换掉。下一任能否认真执行上一任留下来的计划,明显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这不能换了人之后就朝令夕改,这么搞也是绝不合适的。
四届一中全会还算团结,各省任务量不小,难度开始降低。制度的完善,科技队伍的增强,让很多得由领导拍脑袋的事情找到了专门承担的部门。除了两名权欲重到努力尝试把国家直属的部门控制在手里的省级干部,其他省委书记和省长都顺利得到了下一个任期的任命。
每个省都有一定进步,南方各省原本基础就好,他们的进步更多体会在制度的完善上。北方各省里面以辽宁的表现最为突出。移民得到了空前的成功。作奸犯科的移民也不是没有,这帮人被秉持着严打的立场给解决了。铲除了害群之马,辽宁已经开垦出来的一千万亩农田平均亩产超过了260斤,增长了差不多三成。机械化生产在开垦的时候固然很有效率,可这是投入产出比的效率。因为技术不过关,零部件的消耗太快,内燃机行业陷入了一个停顿期。即便日常无法得到内燃机的支持,中国农民精心伺候田地庄稼的能力被发挥出来之后,黑土地的亩产直线上升。
农闲时节大量农民投入铁路建设,铁路从北京出发,经过山海关直通沈阳。以及从旅顺直通沈阳的两条铁路都在1871年辽宁下第一场雪之前完工。这两条铁路明年正式通车之后,整个东北的局面就焕然一新。
1871年的三会,通过了继续向东北移民20万户的决定。从沈阳到长春,沈阳到海参崴,张家口到包头,包括这三条重要的铁路在内,中国还将在1872年修建总里程超过4000公里的铁路。这个里程和美国比起来都相差不多。
大部分省份此时都有了本省的铁路,铁路修通之后对于经济的影响力已经逐渐显现出来。城市通了铁路之后,经济自然而然的就会发展起来。哪怕是一个小县城都能热闹几分。处于交通枢纽的城市会更不一样。有些地方原本穷的叮当响,铁路一通,养牛养羊养猪,只要能运出去就是钱。别看铁路运输是要掏钱的,但是赶着牛走出去上百里,要花掉的钱远比铁路收费更贵。更关键的是,你赶出去了,人家不要。这可就亏大了。
4000公里看着不少,在各个省一摊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不少省份知道要求国家大力投资工业暂时是不现实的事情,他们提出的议案中都要求国家支持技术,各省自行投资修铁路。
韦泽当时就给否决了,四川保路运动的政治意义切不去说,但是这场运动的本质就是国家和地方一起投资搞铁路,最后国家出的修铁路的钱被地方给吞了。等国家准备接受这烂摊子,地方就开始反对。就现在各省对钱的渴望,韦泽实在是不敢肉投馁虎。这不是说出了事情之后韦泽撸一批人,依法惩处一批人的事情。这种坏头一开,后面就是祸患无穷。
另外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教育,韦泽做了公开讲话,“扫盲工作已经获得巨大的成功,未来十年中,我们要完成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这是一个国家强盛的真正基础,这是一个国家能自立于世界之林的真正基础。这是社会能够不断向前发展的真正基础。受教育是中国人民的权力,更是中国人民的义务。教育只存在讨论如何做的更好的空间,我们伟大的祖国不存在讨论要不要教育的空间!”
那帮在争取投资上热情洋溢的家伙听了这话,明显兴趣有限。教育工作这些年投入已经很大,至于产出么,大家感觉很不怎么样。和那些看的到,摸得着,实打实的功劳与政绩一比,教育除了麻烦之外还是麻烦。
三会在1872年初结束之后,按照惯例在报纸上刊登了内容。中国人对这些会议内容其实不太在意,理解程度也非常有限。倒是英国上层对这些规划内容极为认真。英国伦敦的铁路股票第一反应就是升值。
历史上1865年至1875年,全世界铁路线从14。6万公里增加到29。6万公里,其中美国占一半以上。从1865年到1873年,美国铁路投资约20亿美元,其中在英国筹集的资金约占一半。如此大规模的铁路建设给英国重工业提供了强劲的需求,使英国经济走出了上一轮危机。
现在英国的局面与历史相比发生了一些改变。因为大烟贸易断绝,东印度公司的财政大大缩水。但是英国本土的重工业企业的局面就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中国加入了大造铁路的行列,进口了不少英国车头,使得英国铁路公司的销售暴增。从中国传来的政府文件中确定了中国会继续大造铁路,这是绝对的利多好消息。
单纯从东印度公司的角度来说,他们对中国相当的敌视。不过在伦敦,在伯明翰,在曼彻斯特,这些城市的重工业制造商在政府中都有深厚的影响力,两相抵消之后,英国整体对中国的敌视程度相对有限。
所以英国大使拜见韦泽的时候谈论的是中国对俄国的态度。过去的半年中,欧洲打得落花流水。不仅是普法战争,意大利也最终完成了自己的统一。
意大利的统一过程很有趣,他们自己固然有长期的统一斗争,不过收官行动竟然与德国统一战争关系莫逆。德国在普奥战争中打败了奥地利,和德国人站在一起的意大利虽然战败,却也得到了威尔斯。普法战争爆发,拿破仑三世把驻在罗马的军队调回本国,使得意大利王国的军队得以顺利开进罗马城,意大利的统一正式完成,而教宗被迫退居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宫中。以前韦泽真不知道意大利统一战争居然还有这么一个过程,现在他终于补充了历史知识。
英国大使人没有谈德国,也没有谈意大利,他提出了一个建议,“中国方面有没有考虑让英国来协调中国与俄国的领土冲突?”
听了这么一个建议,韦泽忍不住眨了眨眼睛,他没想到英国佬竟然如此直白。思忖了一下,韦泽问道:“我能问一下英国方面到底是准备从这场谈判中得到什么吗?”
英国大使见过韦泽多次,他也知道韦泽是个很率直的人,不过率直到这种地步也有点太难对付了。韦泽在这话里面表明了他的态度,那就是不肯放弃一丝一毫的主导权。
看英国大使暂时沉默不语,韦泽说道:“在我们中国看来,中国领土问题没有任何讨论的可能。我们正在努力备战,而且也开始收复一部分中国领土。如果英国方面希望能从战争中搭个便车,我不觉得意外。基于中国和英国到现在的友好关系,我也不会拒绝合理的请求。但是,不管怎么让其他国家搭便车,我们都会继续收复我国的领土,直到收回所有领土为止。我这讲的话,我想大使先生你能理解吧。”
听完了韦泽的话,英国大使暂时沉默了。英国方面其实是希望中国觉得打俄国太棘手,能让英国方面从里面搅几棍子,以减轻中国方面的压力,至少是心理上的压力。没想到韦泽的态度如此坚定,这无疑就让英国搅几棍的空间大大缩小了。
第296章 经济危机(二)
英国驻华大使最终得到了韦泽的保证,如果英国有什么具体需求,可以告知中国。中国方面会认真的与英国人对此进行讨论。
送走了英国大使,韦泽把此时通告了政治局。这几年政治局逐渐理解了一些世界局势,不过在大家看来洋鬼子都是一个长相,对于他们内部的纷争并不太清楚,其实也没多少兴趣。
韦泽稍微解释了两句,“英国与俄国是一个大国博弈!也就是说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并非是战争与和平,而是一个长期的斗争与合作的关系。在对付满清的时候,英国与俄国就有合作。一牵扯到两国之间的利益,他们就立刻斗争起来。”
“那我们中国怎么应对英国与俄国有可能针对中国的合作?”政治局里面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
韦泽从容答道:“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中国五亿人口,剩下全世界的工业国加起来也没有五亿人口。把我们建成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就算是全世界工业国联起手来,我们照样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更何况他们也不可能真正联手,大家能想象德国与法国诚心诚意的联合起来么?”
这段话的最后一个例子实在是太贴切了,政治局里面响起了一阵理解的笑声。
德国与法国当然不可能真正和平,俾斯麦首相非常清楚这件事。英国人号称对欧洲大陆别无所求,只希望欧洲大陆的局面能够保持平衡。这也就意味着英国佬希望各国之间互相牵制,让英国能够以超然世外的有利姿态施加巨大的影响。英国的态度既然如此,俾斯麦首相就暂时不担心英国和法国勾结起来。法国想干翻德国,真正能够依靠的强国就只剩下了俄国与奥匈帝国。首相立刻开始展开外交活动,希望能够与俄国和奥匈帝国结成同盟。一旦三国结盟,法国就失去了所有打倒德国的机会,只能咬着手指舔伤口。
1872年2月9日是春节,依照传统,高丽要派出使团在春节向中国皇帝贺岁。今年高丽使节想谈的问题还是一个,中**队既然已经清除了在高丽的湘军残部,那准备什么时候从高丽撤兵。
如果现在中国不存在财政问题,估计光复军的主流态度是干脆把高丽给吞并。可现在局面并没有这么乐观,所以完全控制高丽的想法占据了主流。这时候让高丽割块地,也实在是没意义。
中国外交部向高丽提出了一个条件,中国愿意租用巨文岛三十年,用来建设中国的海军基地。巨文岛被欧洲称为东方直布罗陀。其实韦泽自己并不清楚这件事,这是外交部在欧洲搜集的情报。北海舰队把母港放到了海参崴,可海参崴每年有冰冻期。到了冬天,北海舰队就返回了旅顺港。1871年回来的时候还调查了一下巨文岛。
巨文岛由西岛、东岛和古岛组成,又被称作三山岛或三岛,三岛鼎足而立,中间形成一个可以停泊大型军舰的天然港湾,终年不冻。巨文岛处于高丽半岛和日本列岛之间,不仅是朝日两国的海路通道,也是俄国南下的要路,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就中国现在的实力,韦泽并不相信短时间内真的能够独吞俄国的土地。
韦泽本来还想着怎么都得从高丽身上捞点地盘上的好处,得知了这个情报,他就确定了巨文岛就是这个好处。
高丽使者当然不敢自己拍板,他确定了中国的条件之后返回了高丽。到了3月初,高丽使者再次抵达南京。表示只要中国退出高丽,他们就愿意把巨文岛租给中国。
这件事说容易也容易,中国驻军高丽也是要花钱的,在高丽的部队很快就撤回了国内。在1872年4月,中国的国旗就插上了巨文岛。北海舰队终于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海港。
有了这个良好开端,中国与高丽经过商议,签署了《中国高丽安全保障条约》,也就是后世说的《汉城条约》。条约规定,中国有义务保障高丽的国土不受外国入侵,同时,高丽也有义务在中国保障高丽安全的时候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包括允许中国在高丽建设铁路,兴办企业,开采矿藏。中国支持高丽建立起一支新式武器装备的军队,战时这支军队要服从中国高丽联合军事指挥部的指挥。
韦泽当然知道高丽是不会真的让自己的军队服从中国的指挥,不过在这个野兽横行的时代,特别是在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的时代,高丽人有了一支比较现代化的军队,未来就有非常多的变数。韦泽其实不相信高丽有了这么一支军队之后就会老老实实的用来防御,主动和日本发生战争的几率并不小。
协议签署之后,这件事也就撂在这里。中国与高丽之间开始就边界进行再次厘清,其实双方边界早就有过测量,中国只是借此禁止高丽人进入中国东北。
中国对高丽还算是温和,对于北方的俄罗斯就没有这个态度。新移民20万户的计划执行的很顺利,长春到沈阳之间有巨大的可开发土地。此时也已经开发出来一部分,容纳移民还够用。
1871年光复军前锋终于抵达了距离齐齐哈尔200里远的地方,经过了一个冬天的锻炼,部队在五月开始向齐齐哈尔进发。
齐齐哈尔城外此时立起了十几个堡垒,外型一看就是欧洲的样式。这两年光复军没有打过去,俄国人却也没有闲着。他们拼命的修理着城防系统,希望能用把光复军挡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