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庄子心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于丹庄子心得-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个姓石的木匠到齐国去,路上看到有一棵栎树。这棵栎树被这个地方人奉为社神来祭祀。

    这棵树有多大啊?庄子的形容往往很夸张。他说,这棵树的树阴可以遮蔽几千头牛在这树底下乘凉,量一量树干可以达到百尺粗,跟山一样高,多少丈以上才生枝干。

    这棵大树吸引了好多人来观赏,但石木匠看也不看一眼,就离开了。他的徒弟问师父:“这么好的木材为什么看都不看呢?”

    石木匠说:“这种树木是没用的散木,木质不好。用它做船,那船很快就沉;用它做棺材,这棺材很快会腐烂;用它做器物,这个器物很快就会折断;用它做门,这门会流污浆;用它做柱子,会被虫蛀。所以,这是‘不材之木’,做什么都不行。”
第一部分 庄子何其人(10)
    晚上,石木匠梦见这棵栎树来跟他说话。

    栎树说:“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你说我是一棵没用的树,如果我有用的话,不就早给你们砍掉了吗?我能活到今天这么大吗?

    这棵散木说,你看那些果树和瓜果,那是大家所认为的有用之材,每年硕果累累,大家对它赞不绝口,结果是大枝子全都被撅断了,小枝子全都被拉弯了,那上面结的果实,年年一熟了,人们就来剥夺它。因为它们有用,所以伤害了自己,早早就死了。我就是因为没用,所以才保全了自己。这正是我的大用啊。

    《人间世》篇里,庄子又借南伯子綦的口说:在宋国荆氏这地方,适合种植楸树、柏树和桑树。这个树木长到一握两握这么粗,想用它来拴猴子做桩子的人,就来砍树了;如果树木长到三围四围这么粗,想用它做房梁的人,就来把树砍走了;如果长得再大,有七围八围的树,那有富贵人家想做棺木,就来砍树了。

    这树木从小到大,不论长到哪个规格,总会有一种低廉的、有用的价值观来评价你,把你雕琢为某种器具。但是如果你长得超乎人的想像,成为百抱合围的大树,就能够保全自己的性命了。

    我在西藏的林芝地区,曾经看到过一颗大树。那是我所见过的最大的树,要二十来人手拉着手才能围住。长到那么大的树,就变成大家朝圣的对象了。谁去了都要去看一看它。大家在树底下唱歌跳舞,喝青稞酒。那个场景,和庄子描述的一模一样。大家以这样的心态来对待它的时候,还有谁会想把这棵树砍了,回去做个箱子、柜子呢?

    一棵树不能成为栋梁,但却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人们朝圣的对象。庄子的寓言对于我们现代社会中急功近利的追求不是一个提醒吗?

    当我们以世俗的小境界去观察事物时,常常会以眼前的有用和无用来进行判断。当你具有大境界时,才能够理解什么叫做“天生我材必有用”。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大境界呢?

    我们今天所谓的有用,可能都是一些局部的有用。而真正的有用,是一种用大眼界度过的大人生。

    苏东坡有一句诗:“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李白也一样,一辈子谑浪笑傲,一辈子不服权贵,到年老的时候,杜甫去看他,问他,还有什么遗憾的事?

    李白说,我就是求仙问道,炼丹还没炼好,想起晋代写《抱朴子》的葛洪葛神仙,我从心里觉得对不住他。杜甫听得瞠目结舌:一个上不愧皇帝、下不愧父母的诗仙,偏偏觉得自己对葛洪有愧。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啊!所以,杜甫为他写了一首绝句:

    秋来相顾尚漂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纵酒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李白一生奔波,到老年依然漂泊,“秋来”指人生晚秋,但他似乎毫不介意。这就是李白的人生:“纵酒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为谁雄”三个字问得好!在这个世界上,李白不为君主,不为青史,不为功名,他不需要留下一个封号,他为的只是自己的心。所以,他是一个无所羁绊的天地英雄。
第一部分 庄子何其人(11)
    这种天地英雄就是中唐李贺在诗中所说的:“世上英雄本无主。”我们不要老是觉得,那种效忠于君王的忠臣死士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是能够为自己的心做主的人。这样的一种由自己的心智而决定的人生,会给我们每个人开拓出不同的境界。这就是生命的觉悟。

    “觉悟”这个词是一个佛家语。大家可以看一看,“觉悟”这两个字的写法很有意思,“觉”字的下面有一个“见”,“悟”是左边一个竖心,右边一个吾。“悟”其实就是我的心。觉悟,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看见我的心”。

    我们问问自己,终其一生,有几个人看见了自己的心?你可以了解世界,你可以了解他人,只有看见自己的心,才是觉悟。

    觉悟在佛家禅宗的开悟中,被描述为两个阶段:

    觉是第一个阶段,比如说你听到了某种知识,有一个人跟你说了一句话,突然之间眼界通透,所谓醍醐灌顶,这叫有所觉。

    但是你在一生的长长的修为,遇到任何一个事情,要反观内心,去思考,去明白,日积月累,这个长长的、参化的过程叫做悟。

    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过程。把所有觉的瞬间,与长长一生的悟结合起来,你所到达的就是终于看见我的心。这是人生的大觉悟。

    《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但为什么从古至今,这个世界上总是充满了争斗?

    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教我们要以大境界来看人生,所有的荣华富贵,是非纷争都是毫无意义的,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获得一个快乐的人生呢?

    这个世界上种种的争斗,看起来很残酷,但是在庄子的笔下又很可笑。

    庄子在《则阳》篇曾经讲到这样一个故事:

    两个国家,一个叫触氏,一个叫蛮氏,为了争夺土地而战。打得旷日持久,死亡惨重,血流漂橹,民不聊生。

    最后庄子告诉你,这两个国家争的是多大的土地呢?触氏跟蛮氏,一个住在蜗牛的左犄角里,一个住在蜗牛的右犄角里。

    这难道不可笑吗?

    大家去看《左传》,看先秦的史传散文,会发现一个观点,叫做“春秋无义战”。

    大家都在打着正义的旗号,其实在这种争斗中,谁都没有绝对正义可言。正义只不过是一个争杀的幌子而已。所以,当你明白他们可争的土地,最大也大不过一个蜗牛壳的时候,我们会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

    我们的生命都像电光石火一样转瞬即逝。在这么有限的生命里面,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贵,不论你度过什么样的人生,最不应该扔掉的是欢乐。

    如果谁斤斤计较,谁心胸不开,此生不能做到笑对人生,那么你这个人还有太多太多的痴迷,而没有看得通透。

    有人问佛祖:“什么叫做佛?”

    佛祖的回答是:“无忧是佛。”

    人生真正想要达到逍遥之境,需要打破我们的常规束缚,以一种逆向思维,把这个世间中看似天大的事,关于战争,关于政治,关于仇杀,关于恩怨,都把它看小了去,看作蜗牛壳里的纷争,看作电光石火的瞬间事。另一方面,把我们自主的灵魂放到无限之大。
第一部分 庄子何其人(12)
    我记得丰子恺先生曾经讲过,人的生活可以有三重境界,分别主真、主美、主善。

    我们的物质生活是主真的。每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有规则,有职业,要顺应很多很多的要求,但求真实而已。

    第二重生活是审美生活。这种审美是二三亲朋好友在一起听听音乐,品品诗词,完成一种文学的陶冶,艺术的享受。这一重生活是主美的,因为他完成了一个审美的过程。

    人生至高的境界是一种灵魂生活,这种灵魂生活是主善的。

    人生的境界有大小,而我们过往的生活,大体相同。

    重要的不在于客观上我们有什么样的寄寓,而在于主观上我们有什么样的胸怀;不在于客观提供给我们哪些机会,而在于我们的心智在有用与无用的判读上,主观确立了什么样的价值观。

    当我们过分急功近利的时候,我们失去了春花秋月,难道不惋惜吗?我们失去了与孩子、老人的天伦之乐,难道不遗憾吗?我们失去了很多逍遥游的机会,让自己的年华迅速老去,却积累了一大堆无用的事功,难道内心不愧疚吗?

    今天我们重新审视庄子,以觉悟的态度反观内心,目的就是让我们每一个人释放自己,尽可能达到一个逍遥游的境界。
第二部分 境界有大小(1)
    名利二字,是多少人一生的追求。但是,要想真正感悟庄子逍遥游的境界,就一定要能够超越名利。而有一个淡泊的心态,是超越名利的基础。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淡泊为大?怎样才能从庄子的故事中感悟世间的道理?怎样才能超越自我,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

    超越这个话题,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谈到。

    什么是真正的超越?超越基于现实世界的认知,辨别在纷杂的现实生活中,什么是恒定不变的,本质是什么。

    先说一个题外话。

    据说大清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在镇江金山寺,他问当时的高僧法磐:“长江中船只来来往往,这么繁华,一天到底要过多少条船啊?”

    法磐回答:“只有两条船。”¤米¤花¤书¤库¤ ;__

    乾隆问:“怎么会只有两条船呢?”

    法磐说:“一条为名,一条为利,整个长江中来往的无非就是这两条船。”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除了利,世人的心中最看重的就是名了。多少人辛苦奔波,名和利就是最基本的人生支点。

    那么,庄子对名和利是怎么看的呢?庄子在《逍遥游》里,讲到了这样一个“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尧被中国古人认定为圣人之首,是天下明君贤主的代称。许由呢?是一个传说中的高人隐士。

    庄子写道,尧很认真地对许由说:“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当光明永恒的太阳月亮都出现的时候,我们还打着火把,和日月比光明,不是太难了吗?及时的大雨落下来了,万物都已经受到甘霖的滋育,我们还挑水一点一点浇灌,对于禾苗来说,不是徒劳吗?

    尧很诚恳地对许由说:先生,我看到你就知道,我来治理天下就好像是火炬遇到了阳光,好像是一桶水遇到了天降甘霖一样,我是不称职的,所以我请求把天下让给你。

    大家看看,这辞让的可不是小官位啊,这是尧要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又怎么说的呢?

    许由淡淡地回答:你治理天下已经治理得这么好了,那么,我还要天下干什么?我代替你,难道就图个名吗?“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名实相比,实是主人,而名是宾客,难道我就为了这个宾客而来吗?还是算了吧。

    许由接着说了一个很经典的比喻:“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他说,一个小小的鸟在森林里面,即使有广袤的森林让它栖息,它能筑巢的也只有一根树枝。一只小小的偃鼠在河里饮水,即使有一条汤汤大河让它畅饮,它顶多喝满了它的小肚子而已。

    我们想一想,人生有涯,一个人这一辈子能吃多少饭呢?能占多大的面积呢?人往床上一躺,你睡觉的地方也就这么大,不管你住的是300平方米的豪宅,还是1000平方米的别墅,你实际需要的空间跟别人都一样。

    淡泊为大。许由这样的一种宁静致远的淡泊心智,可以连天下都辞让出去,就是一种博大的境界和情怀。

    黎巴嫩著名的诗人纪伯伦曾经感叹:“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第二部分 境界有大小(2)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人有一天想要往墙上挂一幅画,就忙忙叨叨地找来锤子和钉子。当他把钉子钉进墙后,却发现这个钉子根本挂不住这幅画。怎么办呢?他说,那就只能往墙里■一个小木楔子,然后再钉钉子。

    他去找木头。找到木头发现太大,又去找斧子。找到斧子,发现对付木头不顺手,又去找锯子。锯子有了,又发现锯条断了,又去找锯条。这样一件一件东西找下来,等到他把所有的东西都凑齐了,他已经不知道要干什么了。他早就忘记了那幅画了。

    其实这很像我们今天的生活。我们在行走,我们在奔波,我们终日忙忙碌碌,但是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很多时候,我们会置身于这样的茫然中。所以,人需要看清自己的目的,看清自己的方向,看清眼前的权衡。

    生活的大道理,人生的大境界,有的时候,都是从生活中的最细微处去发现、去感悟的。

    那么,怎么样才能从细微处见出大境界呢?

    有的时候,大境界是从眼前的小物件上看出来的。也就是说,要看到大境界,在于我们有没有安静的心灵,有没有智慧的眼睛。只要我们可以让心静下来,真正拥有了空灵之境,让我们眼睛敏锐起来,我们就会看到在不经意处,有很多至极的道理。

    世界著名的男高音帕瓦罗蒂在年轻的时候,刚刚开始在音乐界声名远扬,整个人一直非常紧张,而且他觉得他用来唱歌的嗓子不堪重负。

    有一次,他在全世界巡回演出,非常疲惫。晚上他在一个酒店里面翻来覆去睡不着,生怕自己再唱下去,嗓子会支撑不住。

    这个时候,隔壁的那个客房里有个小婴儿在不停地哭闹。显然,这孩子是个哭夜郎,一直在一声接一声地哭。帕瓦罗蒂烦恼极了。他越睡不着觉,就越烦,就越睡不着觉。突然,帕瓦罗蒂想到一个问题:这个小婴儿哭了几个小时了,为什么声音还那么洪亮?他已经不想睡了,认真地听,细细地想。后来他终于发现了,由于小婴儿一切都没有发育,他是不会单独用嗓子的,婴儿的哭声用的是丹田之气,所以嗓子不会嘶哑。

    帕瓦罗蒂想明白了:我们成年人的身体的各个部位可以独立运用,唱歌时独立运用的是嗓子,唱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嘶哑。如果我们学会用丹田运气的话,也许就会省了嗓子。

    帕瓦罗蒂得到这个启发,就开始学着练习运用丹田气唱歌,这使得他的歌唱艺术得到了飞跃。不仅这一次巡回演出大获成功,而且奠定了他在世界歌剧舞台上崇高的地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人们可以从不经意的地方,从最小的细微处,看出精妙的大道理。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用心,是不是能够从这些个细节里面,真正获得你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感悟。

    我们有什么样的眼睛,就有什么样的生活。

    有很多人一生追逐成功,渴望辉煌。不是说辞让天下了,连一个小位置,甚至一个小小的兼职机会都不肯放弃。因为我们耐不住寂寞,我们需要这种外在的辉煌,来证明我们自己的能力。

    有这样一句话:在真正的比赛中,冠军永远跑在掌声之前。
第二部分 境界有大小(3)
    这句话很耐人寻味。大家想一想,一个跑步比赛,不管是一百米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