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西方有本很走红的书,书名叫《打死父亲》,当然,它并不是说肉体上消灭,而是指精神上、观念上的完全更新。其实,一代比一代先进,一代比一代幸福,也正是人类的理想。再有,父亲的旧观念虽被无情地“打死”,但如果没有这旧观念的铺垫,又何谈新观念的树立!一代一代的智慧都在积累,一代一代的父亲都会被“打死”,这便是历史的规律。
也许这就是代沟?在路上,我们时常能碰上一对面貌酷似的父子,然而他们头颅内的东西却大不一样,虽有爱在维系情感,但尖锐和敏感的差异却不容抹杀。
人就是这样从古老走向新鲜,走向美好,祖辈是这样,父辈是这样,我们也无一例外地是这样。
秦文君
第七章 曾经给女儿的信
亲爱的萦袅:
你很快就要满14周岁了,人生最富光华的一个阶段将为你——我可爱的孩子拉开序幕。说真的,亲眼目睹你一天天长大,从一个“小糖豆豆”演变成一个充满智性光芒、率真活泼的女孩,我真是惊喜交加,感谢上苍的恩赐,你是妈妈最珍贵的宝贝,我的希望。
关于人生的意义,我思索了数十年,现在还是没有一天敢于停止过,我觉得一个人能够“想”,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但是,这个思想,是应该豁达宽泛的,开放的,使自己越思索越明白,越思索越勇气陡生,越思索越富有学识和理性。总之,是走向开阔和透彻,而并非朝小家子气的方向去想,那只能禁锢自己的思想,束缚自己的手脚。
怎么衡量一个人是明白还是不明白,是通达还是狭隘呢?简而言之是看她是否有一颗能包容的心。世上的一切人,一切事,不可能按照某一个人的意志去改变的,所以,处事不惊很重要。遇到不顺利的事,挫折也好,灰心也罢,都可能,但不必想不开,要好好地探求对策,心平气和地去对待。所有的不顺都会过去的,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这就像坏天气,哪怕下十天的雨,哪怕两三个月的雨季,但天气总会放晴,日照当空。
当然,我并不是说要你这么被动地去应付世界,消极对付种种不如意,而是说,要尽力去做以下这些有意义的事:1。不断完善自己;2。报答你应该报答的人;3。帮助你能够帮助的人;4。力争把自己的才智和报效社会结合起来;5。一定安排好自己的生活;6。快乐些,更快乐些。
亲爱的萦袅,我相信你有着巨大的潜能,而且,你是勤奋而认真,又具有使命感的女孩。正因为你能做出一番事业,我才特别要告诉你,对人对事一定要辩证。你爸爸从美国发回来的电子邮件里也提及了这一点,请你去查一下这个词的确切意义。我觉得你自己找来的答案,比我们能告诉你的道理要更深刻。因为,辩证地看待世界,公正地对待他人和自己,不仅能遵循规律,还在于记住这个真理的人,才能真正获得真知、幸福和成功的喜悦。
我们送你一样小礼物,是你爸爸提议我附议的,并且赶在我赴美前去文化商店买来了。它是一个指北针(过去都是指南针),北的对面就是南。这个礼物并不贵重,似乎只是在旅途中有一点点小用处。可是,我们觉得重要的是载负在它之上的我们的美好寓意:人生恰似一场庄严的旅行,不论你漫步到何方,都必须得找到自己的坐标和方向,永不迷失,永不沉沦,永远坚定地走自己的理想之途。
祝福你,亲爱的萦袅,找到自己的闪光的方向,并且去实现理想。
愿幸福和快乐永驻你心。你长大了, 我们对你的期盼和要求会有微妙的变化,但唯有一点,却是永恒不变的,那就是,我们永远爱你,为你而骄傲万分。
又及:忽然想起,你小时候,时常会夜啼,像一只受惊的小鸟,我把你抱在怀里,在小小的斗室里来回踱着,一边慰藉你,一边在心里默默地祈盼:小萦袅,快长大吧。今天,你真的长大了,多好呵!前些时候,我听你外婆讲起我小时候的事,我也是夜啼的孩子,当时,外婆也这么轻轻唤着我的名字,呵护和安慰我。一代一代,我们就是这么在温暖与爱之中渐渐成长的,爱是我们灵魂里的灯光,希望你心里永远有爱:友爱、仁爱、博爱……挚爱生活,挚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秦文君
第八章 大家都在PK
有一种观点长期被人们所接受:不想当将军的士兵绝不是好士兵。当然,如果从“人往高处走”的古训出发,或许有道理——有上进的动力,人才可能去奋斗,去发展,去一往无前。然而,如果往深一层去考虑,就不难发现,想当将军的士兵绝大多数仍然只能当士兵,就因为社会只能筛选出凤毛麟角的将军。而且,想当将军的士兵在幻想破灭之后,也未必人人都能成为好士兵,而不想当将军的士兵未必不能勤勤恳恳地当好士兵。
我们较多地谈论竞争的必要以及竞争的勇气和实力,却很少提到竞争的一种正常心态。可以说,在竞争中许多学生走入误区,陷入沼泽。
我曾在一所中学里做过调查。同学间为了争高分,相互封锁消息的情况实在太普遍。比如甲、乙是同桌,感情不错。一天,甲瞄到乙书包里有本新颖的数学参考书,也想买,就向乙打听何处有卖。乙吞吞吐吐,说了个地方,甲放学找到那地方,那儿的书店老板说,压根儿没进过这本书。甲买不到书,原想向乙借来翻一下,不料,那书从此销声匿迹,甲只得免开尊口。后来,乙生病住院,缺了课,想向甲借笔记抄,甲也借故推诿,不予出借。看呵,竞争变成了心计,变成了报复,有点战争的味道。
竞争的内涵在于双方尽力,发挥最佳的创造水平,是一种公平明朗的较量,而不是要将对方压下去的阴暗行为。
一所中学曾出过一件发人深省的事。有两个学习尖子在力争一个“少科站”培训的名额,两个中只能去一个。学校为示公允,准备出几道题让两个学生决一雌雄。考试前一天上体育课,一个尖子在参加赛跑,另一个尖子故意伸出腿将对方绊倒,摔个头破血流。他做这种缺德事,是为了阻拦对方参加第二天的考试。
这种不择手段地加害于对方的做法还能算竞争吗?这种狭隘自私甚至残酷的学生还值得去培养吗?让人不寒而栗。
竞争也好,输赢也罢,人生其实是一本厚书,特别对中学生来说,这本厚书才刚刚写到第一章。开头的一章固然重要,但书中间的高潮、精彩的篇章、扎实的内容、丰富的情感,以及宽广的人生境界都是决定这本厚书的分量的关键。只要兢兢业业地写下去,那将会引人入胜——有时,多一点挫折、磨难,多一点事违人愿,或许会使这本厚书更具力度、更完整。
美国有家机构对一百二十位世界杰出人才做过调查,发现这些伟人中间,在中小学时代就学习出类拔萃的只占百分之四十,而百分之六十的杰出人才在中小学只是平平常常的学生。还有,即使那些在百分之四十中的伟人,当年也未必就是前三名!
这无非说明,今天的士兵明天未必不是将军,而今天的常胜将军,明天可能一蹶不振。理想与现实,今天和明天,往往会碰撞出奇迹。
脆弱,已成为当代少年的流行病。不断在报纸杂志看到某学生挨了父母的批评,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或是遭到同学讥笑、成绩不理想等一些原因就轻生。可是,人之所以称之为人,就决定了他不仅是个体的,同时又是社会的。人必须要适应人类社会的原则。而这些原则并非事事都遂心意。当然有些原则属于老朽和灰暗,甚至俗气,可是,你往往不得不委曲求全。应该说,我们的生活、生存环境远非完美,你可以立誓追求完美,可同时,首先要学会生存。只关心生存,那是一种庸俗,而没有生存能力,却是一种无能。
我曾有过一个忘年交,当时他念初二,是个智商极高但其他一切都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刚接触时,他没有向人敞开心扉的先例,对任何人都拘谨,像设了防。
他来找我,总是不说什么,而一离开,又会寄来厚厚的信。那时这个少年像个令人迷茫的梦。
他成绩平平,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同时又很敏感,生活在痛苦中。他写信给我谈他遭受的轻视和屈辱,包括被老师揶揄,被同班男生起外号,更有同桌的敌意、长辈的误解,等等。这些环境并不是红花绿草蓝色天空,而是令人反感,甚至愤恨。他受不了,几乎苦闷得要发疯。
幸亏他最终逃出怪圈,试着去学会忍耐,并且慢慢地抵抗,这样,他的脆弱的内心慢慢得到磨炼,有一种宝贵的有韧性的力量进入他的心底,于是他一天天强大起来。
如今我这位忘年交朋友已是成人,虽谈不上是什么尖端人才,但积极、健康,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社会栋梁。
依我看,“争第一”是主观的动力,如果真的努力去“争”,真的尽力了,那么,这个学生就是个应该被赞美的好学生。因为真正得第一,往往还需要机遇、天资等因素。
我们或许很难具备那种一呼百应的魅力,但我们除了具有独立的灵魂、独特的个性之外,还需要合群,需要友爱,需要众人的协助。
我很乐于做一个单纯的人,快乐、热情、自由,而且自信。因而,我从不像分析敌情一样分析周围人对我的态度,也从不把对我有意见的人的话层层琢磨。我信奉走自己的路,同时也信奉宽怀待人。在待人方面,我相信真诚是人们沟通心灵的最积极的态度。当然,有许多我喜欢的人,我乐于与他们建立友谊,彼此心心相印;也有一些我并不喜欢或他们并不喜欢我的人,我对他们保持着熟人式的友好。不做朋友就一定是敌人?我们可以相互包容,相互谅解,各自走自己的路。别轻易排斥别人,别轻易站在别人的对立面上去。那样做人,过于劳累,况且也过于浪费——把本该创造的时间用在猜度别人、诅咒别人上,那才是贻误自己。
无论是做将军还是做士兵。我都更期望小读者朋友们做个单纯的人:正直、坦然、自信和宽容。
秦文君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九章 向快乐出发
江苏常州有个名叫常欢的女孩,她没有家,没有亲人,在福利院长大,是个被父母遗弃的孩子。她没有双手,她不能触摸东西,不能与同伴握手,不能拿筷子、穿衣服,总之,无数个“不能”横亘在前。然而她却不相信命中注定,她渴望自立,渴望做个顶天立地的人。她积极行动起来,学会了用脚翻书,用脚下棋,与同伴在棋盘上较量,甚至她还会用脚钉纽扣、洗衣服。上帝没给她双手,但却剥夺不了她当强者的权利,她创造了奇迹。后来,常欢又用脚练书法,并且得了国际奖。试想,看到常欢身上焕发的这种进取心,谁还敢小觑她?
我还从另一个失明少女的身上看到生命和意志勃发的异彩。她叫牛晔,17岁。她从小是个爱花爱树喜欢画水彩画的明眼孩子,可是一场大病后,病魔无情地把她推进一个漆黑的世界,她再也看不到黄昏的夕阳、鸟儿美丽的羽毛。她流泪,哭闹,诅咒这命运的不公,可她终于明白,这一切都是无济于事的,她没有永远地沉沦在心灰意懒中。失明不久,她用一种惊人的毅力,插班到盲校发奋学习。普通盲生要用一学期才能学会盲文,而她仅用了几天就掌握了。她在拼搏中领悟到自己仍有激情,仍有能力和前途。她苦读英语,学得有滋有味,她的流利口语使老师也大为惊讶,学校甚至因她的影响开设了一个英语班,鼓励别的盲生也能学有所长,努力上进。牛晔找到了差点从手中滑掉的理想,从一个孤僻的盲童变成一个内心活跃的女孩。
并不是说,只有达到她们这样的成绩才算成功,我是想说,假如因为自己的不幸去厌恶世界,逃避现实,那么只会使自己的心灵蒙上阴影,变成个冷漠的毫无生气的人。
人很容易只看到自己的痛苦,而忽略人人都有痛苦这一事实。在这方面做“井底之蛙”的人并不是少数。人从降临人世就难免有“生老病死”的四个关口,时时受饥饿、灾难、病痛的威胁,做一个人,多不容易。不夭折,渐渐成长成熟已属不易,更何况人还有思想,有灵性,有情感要求,所以就更不容易。这是人生的痛苦,那么多的关卡演绎出多少曲折和磨难。另外,人一出世,便由个体的生命变成家庭的一员、社会的一员,种种羁绊,人生怎会风平浪静,万事如意?自身的成长、外界的束缚、自己心灵的搏斗,组成一系列的矛盾和痛苦,谁又能彻底躲开这些呢?
人生的苦,是一种可贵的财富。一个人如果毫无痛苦,那他不是麻木了就是弱智,要么就是过于幼稚浅薄,这也是为什么喜剧很容易让人忘却,而悲剧却往往会久久地震撼人的原因。人生明明有苦,而且人又有感觉到苦楚的灵敏本性,所以,感觉到人生有痛苦的人比比皆在,有痛苦简直是太正常了。我对人生的无穷尽的痛苦作了那么多的肯定,但我永远不会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尽管,痛苦是人精神上的财富,然而这种财富有时也会耽误人,让人走进怪圈,陷在痛苦中难以自拔。人应该找到快乐,而且人生也确实存在着快乐,与它失之交臂,人生是否太沉重,太缺乏辉煌的色彩?
人的快乐由各种渠道组成,像大自然的美,常常激发人,给人享受美的快乐。鸟的鸣叫、草地的清香芬芳,甚至燥热夏日中的一场大雨,都能让我快乐起来。同时,朋友的关心、家人的爱以及我对他们的爱,都能让我快乐。欣赏动人的音乐,或是品尝丰盛的饭菜,甚至做了一个好梦,都会让我快乐。至于取得一点进步,得到一点赞许,那更能让我快乐一阵。你呢,亲爱的小读者,静下心想一想,你会找到生活给你的点点滴滴的快乐:你在长高,你的头发变得柔软,你会写优美的诗……
快乐能给心灵充电,让你的灵魂闪闪发亮,所以,你得有发现美、感悟快乐的能力。试想,如果你三番两次让快乐溜走,那是多么可惜!
我不是个悲观主义者,但也不是个纯粹的乐观主义者。人生苦短,这不容否定,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迫切地向往快乐,积极寻找属于我们的快乐,这并不矛盾。
如何评价一个人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呢?有个中学生给我来信,他惊慌失措地写道:“我是否得了病?我一天快乐的时间只占一半,小时候,我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快乐。”我给他回信,说他不能太贪心,一天中有十二小时都快乐的人是令人嫉妒的。因为面对题海、竞争、单一的学习生活,学生们像戴了紧箍咒一样紧张,他能有一半的时间快乐,简直太潇洒了。长大了的人怎么能同幼稚无忧的孩子比呢?
坦率地说,我对这一天是否快乐的衡量标准是,一天中若有一刻是快乐的,这就能算是快乐的一天。这一刻可以是刹那间,也可以是几分钟或是几小时,反正,只要曾与快乐相遇,这一天就快乐了。因为快乐不是什么实用品,人手一份握住就得了,它的珍贵也就在于此。人有痛苦,亦有快乐,还有各式各样的情感、心绪,那才丰富呢。已是凌晨了,我的亲人发出酣畅的呼吸声,我悄悄拉开窗帘一角,看见天上清朗的启明星,当我遥望它时,心中却像夜空那样静谧安详,而且,我还发觉,此刻我是快乐的。
我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