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洲英雄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洲英雄志-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清扬没有客套,见礼之后便脚不点地朝院内飘去,上将军率众人紧追其后。再次来到内院,夏冕看见清扬道长眉头紧锁,手中拂尘隔空一挥,近处几具伏在地上的尸体就放佛活了一般稍稍挪动了几下,再一挥手,稍远处的几具尸体也动了起来。清扬越挥越快,双手之间竟然形成了一道强劲的气旋,在构造精美的内院之中横冲直撞。

    气旋之下天地忽然变色,原本万里的晴空阴云密布,寒风呼啸而来,吹着众将官的衣甲纷飞,花草拔根而起,假山上的巨石纷纷飞落,飞沙走石之间还夹杂着刺耳的嘶吼,如野兽幽鬼一般,而那些原本伏在地上的伏尸就随着狂风无声起舞,场面诡异,让人动容。

    内院里的所有尸体都动了起来,他们隐隐排出成了一个图案,随着清扬来回摆动的手晃动这自己机械的身子。顷刻之后,“喝”的一声,清扬双手下压,众人耳边的巨响骤然停歇,气旋凭空消失,寒风即至,阴云开裂向四周散去,阳光再次落下天际,翩然起舞的尸体直挺挺的躺在地上,之前的诡异像从未发生一般。

    夏冕揉了揉眼睛,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可已经被气旋摧毁的内院一片惨败,眼前的景象让他不得不相信刚才发生的一切,天地变色,飞沙走石,都是出自清扬之手。他用手按了按快要崩裂的胸口,转回头看,发现身边的同僚除了上将军外全部跪倒在地,双手上举,用一种膜拜的表情望着清扬。

    “是七星拘魂大阵,入此阵者绝无生还只之可能。”清扬长出了一口气,用衣袖擦去了额角的汗水,转身发现跪了一地的将军们。“诸位将军不可行此大礼,不可行此大礼!”

    清扬话毕,众位偏将才发现失态,于是纷纷从地上起来,但双膝上沾染的血污还是难以掩盖他们的尴尬。

    “七星拘魂阵?”上将军重复着清扬的话,“敢问夫子,这魔族的七星禁魂阵是何作用,单单为了杀人么?”

    “七星拘魂阵,拘魂为主,杀生为辅。此阵之内任何一名生人,都和阵外之人有依存关系,阵外之人须完成布阵之人的任务,方能保住阵内之人的性命。”

    “夫子所言,此阵拘魂为主,杀生为辅,可院落之内满目狼藉,并不生者,夫子何以断定此为七星拘魂之阵?”上将军脸色惨白,目光在尸体与清扬之间不断飘移。

    “上将军请看。”清扬抬手一指,之前院落内杂乱的伏尸首位相连,竟成北斗七星之状。“魔族布阵之时稍稍变阵,为的是怕有高人识破掩人耳目,七星散落是以杂乱无章,但小子识破之后恢复原样,七星便一览无遗了。”

    “这么说来,邺城军民死守不降,是为了阵中这数千孩童?”夏冕怒目而立,瞪着上将军的眼睛几乎要蹦出眼眶。“上将军竟然下了屠城令!”

    上将军无话可说,只是原本苍白的面色此时更加苍白了。他眉头紧蹙,抿着嘴唇,消瘦的脸庞透着说不清的悲伤,不知是为数万邺城百姓悲伤,还是为自己下错了命令,有毁中州名将之名悲伤。

    “夏将军,此事不能全怪上将军,身为参军天机,小子亦有责任。邺城军民毫不畏死,杀伤我卫国大军本与魔人无异,这七星拘魂阵一日不破,那数万邺城百姓便一日是魔人。不要说清扬,就是宫主亲自到此,连同一十二位长者一起,也未必能破这拘魂大阵。”清扬上前一步,“既然此阵即破,夏将军可速速传令下去,令兵士安顿,邺城百姓亦能尚有存活!”

    屠城还在进行,此时传令下去或许还能让一些百姓免于屠刀。清扬一句话点醒了夏冕,他收起了瞪着上将军的眼睛,抬腿便走。

    夏冕走的急,没有看到门外匆匆走进一人,两人随即撞了一个满怀。来人是上将军的一名亲卫,背擦鸟羽的飘羽卫。他从地上爬起,整了整衣衫朗声道:“禀上将军,邺城尚存魔人一万四千零六十一人尽数杀尽!”

    上将军身子一颤,话音颤抖:“全杀了?”

    “末将不敢保证。”飘羽卫一躬身,“邺城屋舍众多,难免有躲在暗处的漏网之鱼!”

    “漏网之鱼?”上将军嘴角泛起了苦笑,夏冕看见在这一瞬间上将军似乎苍老了许多,就连刀削一般的脸上那些曾经让他崇拜的坚毅,现在看来也满是时日的嘲笑。

    “传令下去,三军就此扎寨。至于那些魔人,若有漏网之鱼就由他们去吧!”夏冕知道这时的上将军已经不可能再说出什么话了,只好代为下令。

    飘羽卫得令离去,留下了一帮目瞪口呆的偏将看着站在他们面前的夏冕三人。

    “上将军不必太过自责,兵家有言——”想劝解上将军的清扬一张嘴,却发现自己并不了解兵事,只好摇摇头将话咽了下去。

    “五万人的邺城啊,五万人的邺城啊!”上将军一时失魂落魄,转过身去摇摇晃晃要走出庭院,却身子一歪险些摔倒,引的一帮偏将竞相上前搀扶。

    “或许,此时邺城尚有存活!”清扬的话引的上将军忍不住回头,“这七星拘魂阵,所拘魂魄全在阵眼之中,而阵眼则是在与此阵毫无干系的北辰星之上。”清扬转身一指不远处矮墙隔开的小楼道:“在那!”

    不待上将军开口,夏冕便直奔小楼而去,片刻后腰挟一人回到了上将军面前。被夏冕带回来的是一个年级不过十四五岁的男孩,紧闭着双眼像是睡着了,清秀的脸上还带着笑意。

    “因处于阵外,是七星拘魂阵所拘禁所有魂魄之所在,故此子并不受阵法干扰,此时微有睡意,实则并为睡去,而是万千魂魄压于一身之故。”清扬伸手在孩童头上三处穴位一探,“果然无事!”

    “夫子!”上将军转身长拜,“请夫子施法,救此小儿一命!”

    “此子身负万千阴魂,倘若心智被噬,就连清扬自己也不敢想象后果。”清扬回礼,“况且邺城之大,尚有存活也不一定,中州百姓寄厚望与上将军,断不可做一念之事啊!”

    “夫子——”上将军再拜,却被夏冕打断:“卫国赤旅天下闻名,令行禁止,刀锋之下定不会有所侥幸,这一点我这个带兵之人比夫子更清楚。”他一指脚边的孩子,“这个孩子,是邺城五万人最后的血脉,夏冕恳求夫子施法将他救活。夏冕保证他不会干下错事,倘若此子长大以后成魔成妖为祸人间,夏冕定先取他狗头,再割下自己的脑袋以谢天下苍生与夫子!”

    “上将军,这——”清扬有些为难。

    “请夫子施法。”上将军躬身长拜,“我以夏氏一族百年为誓,定让这孩童在犬子庇护下成长!”

    “罢了!这一切都是宿命啊,只求他将来平平安安,一生无灾无祸!”清扬一声长叹,伸出双掌,翻手成云,覆手成雨,天地再次黯然失色。

    后世《安书·人皇》上曾这样写到:魔族作乱,天地重为炼炉,万物皆熔于其中。后,帝初出世,风云变作,依三尺青钢剑,铸万世之功业。



………【少年时,3】………

    卫国都城,听雨轩。

    细雨纷纷扬扬洒落下来,打在听雨轩上翘的散水上,水珠汇成细线,沿着浅黄色的琉璃瓦流向檐角小石狮子,然后又从石狮子微微张开的口中流下,飞落而下的水线构成了一道天然的水帘,把轩内轩外隔成了两个世界。

    六月的季节,正值中洲南方的梅雨季节,在气候干燥的北方卫国属地,这个时令下雨却是不多见。卫王安崇厚见这雨水来的及时,幻想着秋收时忙碌的场景甚是高兴,于是带着一班文臣武将到听雨轩观雨。

    卫国尚红,下至贩夫走卒,上至王公大臣都喜红色。此时卫王着一身玄红立于护栏处,放眼望着轩外雨中都城的大街小巷,身后站满了穿着浅红色的王公大臣们,把小小的听雨轩挤得满当当的。

    “果真是好雨知时节,天佑我卫国!”卫王高叹一声,面带喜色的转回了身。

    身后的大臣们都知道卫王的意思,这次魔族侵扰,东部沿海一带已成一片焦土,再加上军费庞大的开销,让并不像南方淳、吴等国一样富庶的卫国微微有些吃不消。如果不是这场及时雨,谁也不能保证战后的卫国能不能及时恢复元气。

    “魔患已除,再加上这场大雨,百姓定能安居乐业。”卫王巡视了一圈站在身后王公大臣,最后将目光停在了夏承的身上。“能有你们这样一班能臣干吏,孤王心头甚慰啊!要赏,每个人都要赏!”

    一班大臣面露喜色,卫王出手阔绰在整个中洲所有的诸侯中是出了名的,别说是像今天这样赤旅凯旋,又偏逢天降甘露,就是平时朝堂进谏令卫王高兴,也能赏赐大臣们一些灵丹仙药的东西。虽然大臣们不像天机宫的道士或其他一些修道者痴迷升仙之道,但灵丹仙药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诱惑也是不能抵挡的。

    “国主太过赞誉,国主为民之情感动上天降下甘露,上将军武定乾坤摒除魔患,该居功之一二,吾等只不过是做些分内之事,国主之赏吾等受之有愧啊!”为首一名老臣躬身,身后的大臣齐道“受之有愧”。

    “如果天可怜见,那魔族也不能隔三差五为祸中洲。所以孤王和众位爱卿一样,不敢将这功劳归于自己。”卫王看了一眼夏承,“上将军夏承带兵荡平魔患该居首功,众位爱卿意下如何啊?”

    “甚是,甚是。首功当属夏将军!”大臣们纷纷点头。

    “夏承听封!”卫王突然提高嗓音,将大臣们的嘈杂压了下去。“进上将军夏承为定安侯,食邑七千户,赐玄红卫风衣一件,玄天宝剑一把,黄金千两,转灵仙丹二十枚,另赐佩剑上朝,殿前走马之权!”

    如此大的手笔让站立在一侧的大臣们忍不住窃窃私语,先不论佩剑上朝,殿前走马的特权,单单是加封的七千食邑,就让许多大臣心跳不已。上将军夏冕之前就食邑超过五千户,当属卫国第一,这次加封的七千食邑让他成为了真正的万户侯。不过卫王封赏的这些在大臣们看来也无可厚非,不单是夏承的确是卫国的支柱,更是因为卫国夏氏与国主安氏之间的关系。

    卫王安氏一族本姓夏,与如今武贯中州的卫国赤旅统领夏氏乃属同宗,夏氏祖上源起草莽,后因武功晋升殿前金吾卫,被皇帝赐姓安,随后分封卫国。国名与姓氏同取一意,为的是保卫中州永世安宁。虽然已过百世,血缘早已淡化,但夏氏还是因为同宗为安氏出力,而安氏也给予了夏氏在卫国无人可比的权力。

    与一旁大臣不同,卫王安崇厚的赏赐不但没让夏承高兴,反而让跪在地上的他心里七上八下,琢磨着可能又要出大事了。果然,待他站起身卫王让大臣们离开,命内侍搬来了两把椅子,两人面对面的坐了下来后,卫王开了腔:“庭植,婶娘近日可好?”

    “上了岁数,身子不如从前了,但还算硬朗。”

    “哦。”安崇厚轻轻的点了下头,“如果没记错夏冕今年已经三十八岁了吧,前些日子婶娘进宫还和我说起过他,听内臣们说他统领赤旅先锋营,令行禁止,很有你当年的模样!”

    “回王爷,这场雨下过了就是三十九了!老人想念长孙这是自然,更何况她老人家也没有别的孙子可想了。”夏承声音低沉,多年来的魔族作乱让他五个儿子只剩下了长子夏冕。

    “卫国欠你的太多了。”安崇厚看了一眼夏承,“什么王爷不王爷的,这里又没有外人,你就还叫我公辅!”

    “臣不敢,倘若让其他臣子知道了臣不敬,上行下效,卫国可就——”

    夏承没有说下去,却听见耳边飘来了一丝叹息:“还记得小时候,你带我爬屋顶掏鸟窝,那会你就叫我公辅,我也叫你大哥,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我们却是国主与臣子的关系,放眼整个中州,我已经没有可以说贴心话的人了。”

    “王爷是有什么心事?”从小相处,安崇厚心里有事还是没能逃过夏承的眼睛。

    安崇厚点了点头:“连年来魔族作乱,各国诸侯或为自保,或为平乱,实力已经大大超出了皇室的控制范围。皇室之中那些达官显贵子弟组成的金吾卫和御林军,连山中的小毛贼都对付不了,更何况是各国诸侯手中的大军?”

    “王爷是在担心皇室?”

    安崇厚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我卫国之所以取卫字立国,就是为了保卫皇室,自卫建国起无论是内忧还是外患,都替皇室冲在了最前面,好比卫国是你赤旅的先锋营,诸侯是其它营,皇室是中军大帐。倘若其它营强大了,想要摆脱中军大帐的控制,作为整个赤旅的统领来说,你该怎么办?”

    “这个好办,把其它营的统领换上自己可以控制的。”夏承随便敷衍了一句,心里在琢磨安崇厚的话外音。

    “可如果换不掉呢?”

    “那就抓住他们在意的东西。”夏冕想了想,“至少控制整个赤旅中战力最强的先锋营,相互牵制,让其它几营不敢轻举妄动!”

    “所有人都这样想,包括紫金殿上的皇帝。”安崇厚从宽大的袖子中取出一封信,交到夏承手中:“长治城传来了皇帝的手谕,说为了维护中州安定,命各诸侯送长子前往帝都长治,学习治国安邦之策。理由有些勉强,但却没有办法拒绝。”

    “是有些勉强!”夏承打开信看了一眼,又将信交还了安崇厚。

    “你知道自安氏到我这里,已经是五代单传了,可偏偏我又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女儿。让牡丹去吧,她们年纪相仿,没有人会察觉出来。”安崇厚带着乞求的神色“我知道你也只有这一个孙女,但冕儿还年轻,让他担任殿前指挥使,不用上战场拼杀,以后多生几个孩子,如果生出男孩咱们就结亲,让安夏两家成为一家。”

    “这是国主的命令?”夏承声音低的吓人。

    “不,是身为父亲的请求!”安崇厚把接过来的信又重重按在了夏承的手中,突然躬身拜了一拜。“这是进入长治的通行证。”

    夏承把信紧紧的握在手中,“刚才说各营都想摆脱中军大帐的控制,卫国这个先锋营打算如何?”

    “我不知道长治紫金殿上的人会怎么想,就算是我想做受控制的先锋营,也不一定有人乐意让我做。”安崇厚重重的叹了口气。

    “何时出发?”

    “三日之后!”

    “乱世之中,比魔族修罗更可怕的是人心啊!”夏承的眼飘向了轩外的雨中,雨越下越大,整个都城早已陷入了一片芒白。



………【少年时,4】………

    夏承回到府中时,雨已经停了,堂屋外的长廊檐上还在不住的往下滴水。满园的牡丹花得到了雨水的浇灌,开的分外妖娆。卫国的花匠们都说牡丹生的娇贵,天生就是让人宠爱的种,可上将军府邸中的大红牡丹却像野花一样,被随意种植在庭院的各个角落,开的不雍容也不华贵,有的只是一种任何名花都无法比拟的生气。

    夏承唯一的孙女牡丹扎着朝天髻正像个男孩一样,盘着双腿坐在长廊里,鼓着腮帮子生闷气,在她一边坐着一个年纪相仿,长相清秀的小男孩。男孩一双瑰红色的眸子看上去说不出的诡异,但此时这双眸子正盯着从廊檐上滑落的雨水发呆。

    “你个木头,我问你话,不答也到罢了,难道连点头摇头都不会吗?”牡丹抬头看了看檐上滑落的雨水,想找出男孩一直盯着的原因。“你要是再不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