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的宫人:“她可有提到墨家三郎之事?”
旁边的宦官摇头回道:“没有,殿下一直在与她说宫中小事,墨六娘子只听着,没提自己的事情,偶尔答几句,都是些无关紧要的话。”
杨妃诧异,冷声道:“她倒识相,也算沉得住气。也好,本宫也不想废了一枚棋子。”
到门口时太医过来了,见到杨妃,他连忙行礼问安。杨妃玉手微抬,免了他的礼,轻移莲步,当先进了偏殿。
十二皇子看见杨妃进来,立即跑过去,仰头笑道:“母妃怎么来了?”
墨姝也急忙起身行礼,道:“民女恭请娘娘金安。”
杨妃携了十二皇子的手,微笑走过来,看向墨姝道:“既然身子不舒服,就不必这么多礼了。”
墨姝恭敬应了一声:“诺。”这才起身,心中却暗暗叫苦。
听这句话的语气,墨姝就知道刘雉儿为她传太医的事情惹杨妃不快了。
墨姝一边想着幸好没跟十二皇子说三哥的事,否则肯定让杨妃反感;一边不好意思的样子,说道:“其实民女真的没什么,不必劳动太医大人的。”
杨妃看了墨姝一眼,笑道:“你也无需这么小心,既然雉儿已叫了太医,就看看好了。劳烦余大人了。”
余太医看上去已有四十来许,须发有些斑白,相貌清瘦,平易近人。他又向杨妃行了一礼,才放下药箱,跪坐在一旁,拿出脉枕放在小几上,待墨姝微提袖口将手放了上去,便凝神给墨姝号脉。
少顷,余太医收回了手。
刘雉儿见状问:“怎么样?”
余太医不答反问,道:“小娘子之前是否曾落水受寒,今日又浸了凉水?”
墨姝点头,有些忐忑地问道:“有什么不妥吗?”
杨妃一听知道了墨姝是真不舒服,而并非见十二皇子年幼就相欺,这心里边才舒坦了一点,也看向了余太医,听他怎么说。
余太医颔首道:“这就是了,小娘子之前落水染了头风,还未大好,又浸了凉水,是以头疼。不过小娘子也不必太担心,这并不是什么大症候,吃几剂汤药,好生休息一段时日就好了。这段时间可不要再泡冷水了。”
墨姝有些不好意思地点头应是。
宫人送太医出去,开方抓药。十二皇子已经将墨姝视为自己人,听说墨姝是因为他才又犯了头疼的,有些心痛,让墨姝好好休息。
这时有宫人过来,说太极宫甘露殿那边圣上召十二殿下过去,刘雉儿只得走了。
杨妃送十二皇子到永华宫宫门,又吩咐了陪同的宫人几句,这才折返。
墨姝正想着三哥的事,见杨妃去而复返,慌忙起身见礼,杨妃抬手免了,又听到外边来报,淑嫔到访。
杨妃直接让人接到侧殿,当着墨姝的面寒暄了一番。
随后又陆续有几个妃嫔到访,杨妃都见了,还把墨姝介绍给众人认识,猜不准杨妃是什么意思。
而那些嫔妃也都不动声色地将墨姝打量了一番,意味不明。
但墨姝却有些急了,她一直记挂着三哥的事,实在等不起,然而有旁人在,却不能贸然开口说,这样被动的局面让她感觉有心无力,她干脆没有矫饰,就让情绪表露在外。
杨妃见墨姝脸色终于现出了焦急之色,心下满意。
待众嫔妃都告辞后,墨姝决定主动开口,杨妃却似不经意道:“听说墨家三郎如今在狱中?”
墨姝一听,当即离席跪到旁边,含泪道:“娘娘明鉴,民女三哥是无辜的。”
到如今墨姝岂会还不明白,杨妃早算好了她为此事焦急,一直等着用这事拿捏她呢。
只是不知杨妃到底在谋划什么。
杨妃示意旁边的大宫女玲珑将她扶起来,道:“墨六娘子只管放心,圣上定会明察秋毫的。”
这话就是说杨妃会跟刘楷提此事了,墨姝心中一定,低低道:“民女多谢娘娘垂怜宽慰,也笃信圣意昭昭,定能很快查明真相。只如今天气炎热,狱中浊气弥散,虫鼠横行,三哥身子孱弱,恐怕……”
杨妃轻轻一笑,婉言道:“墨六娘子不用这么担心,或许,你三哥明日就可以归家了呢?”
028、条件
这话中之意如此明显,墨姝大喜,抑制住心中的激动,盈盈下拜:“民女谢过娘娘吉言,若心想事成,定不会忘记贵人大恩。”
杨妃微微一笑,眸光有些暗沉。看来这位墨家的六娘子还是有几分聪明的,与这样的人说话,省力不少。
原本杨妃还有点迟疑,是否将墨姝留在雉儿身边,多个能劝住他的人也好,如今反而下定了决心。
放在雉儿身边的话,墨姝过于聪明了。
墨姝低头跪坐在下首,见杨妃没说话,心中实在拿不准杨妃用放了三哥为饵,到底是要她干什么。
若说之前墨姝心底还存着一丝侥幸,想着众人都觉得她此趟入宫是好事,杨妃是感念她救了十二皇子,才召她进宫小住,抬举她的身份,以示恩赏;但在看出了杨妃故意拖着她,直到她流露出焦急之色才提起三哥之事后,墨姝就知道,她的直觉没有错,这次进宫不是什么好事,杨妃捏准了她的命脉,怕是想让她做什么事情。
至于是什么事,墨姝猜不出。
在墨姝看来,最坏的也不过于成为刘楷的三千后宫佳丽之一。而在她登上杨妃的马车时,不就已经作好了心理准备了吗?
想到方才那些嫔妃或羡或妒,又或不以为然的目光,墨姝猜测,或许也有不少人觉得,杨妃是想让她进宫为妃的吧?
墨姝的心锐利地疼,她到底还是有些不甘,也不明白,杨妃有什么理由往刘楷身边送人呢?
心思正千回百转,只听杨妃忽然轻叹,道:“饮水思源,贵人的恩德自然是不该忘记的,你能有这份心,也算本宫没看错人。待你三哥回家去,墨六娘子的心事应该也去了一半,只是本宫心中烦忧,却还不知何以排遣呢。”
正事来了。
听出杨妃话中敲打之意,还有后边一句透露出来的信息,墨姝知道杨妃马上会提及为三哥墨云说好话的条件,告知她进宫所为何事。
墨姝按下心中忐忑,主动开口:“民女虽笨拙,然但凡力所能及,愿为娘娘分忧。”
杨妃脸上现出了明媚的笑意,言辞十分恳切:“你能有这份心,自是极好。正巧这儿有一件事,本宫觉得,你去办的话,最让人放心。不知你是否愿意?”
开弓没有回头箭。墨姝知道自己没有拒绝的余地,于是恭谨应道:“娘娘只管吩咐,民女定当竭尽全力。”
杨妃遣退左右,转身含笑对墨姝说出一番话来。
墨姝听得瞠目结舌,好半天没回神,结结巴巴道:“民、民女身份低微,怕不能、不能担此重任……”
杨妃心中一哂:就是因为你如今的身份不再是高门贵女,这件事才好办。
当然,这话不能直接与墨姝说,那样不免太直白了。杨妃微笑道:“墨六姑娘不要妄自菲薄,你生得这样聪明美貌,就连本宫都忍不住要嫉妒你,旁人家世再好,又岂能与你相争?你只管放心好了。”
墨姝还在迟疑:“可是……”
杨妃见状,笑意微敛:“墨姑娘推三阻四,可是不想为本宫分忧?”
闻言,墨姝忙摇头:“民女惶恐。能为娘娘办事,是民女的福分。”
“那就是了。”杨妃立即转怒为笑,笑得意味深长,明艳无比,“本宫会尽快给你安排好的。”
“诺。”
墨姝只得垂首答应,露出莹白细腻的脖颈。
杨妃目光轻闪,含笑又补上了一句,道:“你放宽心在宫中住下,想来你三堂哥很快就能回家支应门庭,本宫也会让人照应墨家,让你能安心办事。”
墨姝见杨妃不忘提醒自己三哥的事情还须仰仗她,而这所谓照应墨家,更有明显敲打之意,当下不敢怠慢,感激道:“娘娘的宽厚仁德,民女无以为报,自当尽心尽力,将事情办好。”
杨妃满意点头,又状似不经意问:“如今你和家人还都住在宋国公府?”她转头看向墨姝,发间华钗轻晃,浮光迷离。
墨姝低低应答道:“回娘娘的话,正是。”
杨妃唇角含笑,素手拈起一枚黄澄澄的杏脯,放到墨姝跟前小几的白瓷碟内,拿起凤穿牡丹的锦帕拭了一下指尖,将锦帕放到一边,道:“待事成之后,你家里人就该回陵北去了。”
墨姝蓦然抬头,虽明知杨妃此举是打一巴掌,给个甜枣,还是露出了惊喜之色。
杨妃微微一笑问:“怎么,可是你家人并不想回去?”
墨姝起身离席而跪,深深一礼:“娘娘大恩,民女铭感五内,此番定然不辜负娘娘所托。”
不得不说,杨妃久居上位,果然深谙恩威并施之道。
陵北墨氏顾名思义,墨姝家祖地本就在中州陵北,之所以墨家嫡支众人都留在京城,全是因为梁帝刘楷的缘故,并非不想回去。
若皇帝松口,墨家人自然是乐意返乡的,即使回去是吃糠咽菜,穿粗布麻衣,也乐在其中。
所以墨姝此次真要尽力去完成杨妃交代之事了,不管是为了墨家人在京城的安宁,还是这点回陵北的希望。
但愿杨妃不要出尔反尔。
墨姝这么想着,话里多了一丝诚恳和坚定。
杨妃微微欠身亲手将墨姝扶了起来,笑道:“既如此,你明日回去收拾一下,先进宫住些时日吧。”
墨姝低头恭敬应诺。
晚间,十二皇子知道墨姝起码会在宫中住一段时间,表现得很高兴,他如今还随杨妃住在永华宫,意味着这些日子可以朝夕见到墨姝了。
但墨姝却知道,杨妃并不喜她与刘雉儿亲近,所以表现得也没怎么热络,无奈刘雉儿不知何故却仍总是不离左右,她既不能得罪了小混世魔王,也不能不顾杨妃的脸色,突然觉得那些左右逢迎还如鱼得水的人,实在太不容易了。
当晚墨姝住在华美的宫室里,却难以入眠,她觉得她应该高兴才是,毕竟她终于如愿以偿把三哥救出来了,改变了前世的命运,如今家人还多了一个回陵北的机会,墨家前世的惨烈结局完全有机会改写。但也许是因为身处陌生的宫殿,也许是夜晚太过于安静,她躺在床上,泪水却忽然从眼角滑出,渗入双鬓,又落在枕上。
这突如其来的脆弱只是片刻而已,事已至此,如今的结果已经比预想中好得多,墨姝觉得自己实在过于矫情,很快收了眼泪,转移注意力去想下一步该怎么办。
029、见面
清早起来,墨姝就听到了杨妃特意转告的消息,三哥墨云昨夜已经回到家了。
墨姝很久不见三哥墨云,忽然有些迫不及待,由宫女服侍着净面梳妆之后,换过衣裳,向杨妃请安打了招呼,出宫回家。
这次墨姝没有从宋国公府的角门进去,而是走了小道,从自家住的院子单独辟出的门回了家。
因为事先杨氏等人并不知情,直到墨姝进了院子,得到通传的杨氏这才匆匆忙忙出来,刚见到女儿,眼眶就红了:
“姝儿!”
“给母亲请安。”墨姝也眼眶发涩,才要行礼,却已经被杨氏搂进了怀里。
杨氏抱住女儿,忍不住道:“又瘦了。”
墨姝虽然心底伤感,还是给她逗笑了:“母亲又哄我,这才一日多不见,怎会这么快就瘦了呢。”
两人分开,杨氏仍拉着墨姝的手不舍得放。墨姝之前如何,杨氏作为母亲怎么会不清楚?然而一场她落水的噩梦,反而让女儿改了原来的性子。她原本只希望女儿不给家里添乱就好了,然而女儿却悄无声息办成了家里最棘手的事。
只要想想,杨氏就心疼不已。她的姝儿,原本应该是让家人捧在手心里享尽宠爱的。而不是这么小的年纪,就去担负起家里的重任。
杨氏在心疼,而墨姝抬起头,看见一家人几乎都到齐了。
即使穿越重生之后是第一次见到这些家人,但墨姝依然毫无阻碍地将二伯母白氏、三哥墨云、大姐墨好、九妹妹墨婉、还有最小的十一弟墨川,一个不落全认了出来。
墨氏嫡支余下的亲人,除了长房大伯父的易姨娘以及四姐墨芷柔不在,都在这儿了。
看着就这么几个人,墨姝鼻子发酸,差点忍不住眼泪又要落下来。
二伯母白氏转过头,抹了下眼睛,才转头回来,笑道:“三弟妹,外头日头大,进屋说话吧。”
杨氏这才想起,牵了墨姝,在众人簇拥下进屋。
墨姝又一一与二伯母及各位堂兄弟姐妹见过,这才各自归座说话。
白氏出身范阳白氏,生得端庄大方,原本也是个美人,墨家出了变故之后,她丧夫丧子,一夜之间老了十几岁,如今又才经历了三哥墨云之事,看上去更憔悴了许多,但世家的良好教养,却让她举手投足仍有着大家风范。
三哥墨云坐在二伯母白氏下首,今年已有二十三岁,五官俊朗,身姿挺拔,比印象中还沉稳几分。想是经此一事,更加稳重了。靖安八年时,他才娶了陇西裴氏的嫡女不久,新婚燕尔。若非因有志立业外出游学,他原本应该陪在娇妻身边的,回来时却已经天人永隔。而且,在出事时,嫂子裴氏已有两个多月身孕。
想到这里,墨姝心中一阵钻心的疼,移开目光不忍再看。
三哥与嫂子情深甚笃,嫂子去后,他哀恸欲绝,一直独身至今。但是,墨姝出宫回来时就已决定,今日怕是不能不去揭其伤疤。
墨姝收回心思,众人寒暄几句之后,杨氏就问起了昨日之事。白氏、墨云,还有墨家诸人其实都知道,墨姝才救了落水的十二皇子,随杨妃进了宫,随后墨云就放回来了,肯定是她的功劳,只是不知道其中详细情形。
关于十二皇子落水,墨姝只说了众所周知的事情,如何救的也只一带而过。
想来碧萝也知道此事的轻重,并没有将墨姝先是抓住了十二皇子的手,却又松开的过程告诉杨氏,而是依十二皇子所言而言,旁人自然也都不知晓。
杨氏记着墨姝之前落水生病之事,忍不住责怪道:“姝儿你还是太鲁莽了,以前都不知道你会水性,初学就去救人,万一有什么意外……救不回殿下不说,你自己可怎么办?”
墨姝低头乖巧道:“我知错了,以后定不会了。”
白氏已猜到墨姝救人,应该是为了得杨妃和十二皇子的好感,好为墨云求情,忍不住从旁道:“姝儿此次是为了她三哥犯险,我……”
这时杨氏才想起,自悔失言:“二嫂,我不是这个意思。”
墨姝抬头道:“都是一家人,彼此都能体谅,二伯母也不要说什么感谢的话,当初若不是大伯母和二姐姐护着我……”
一语未尽,泪如雨下。
杨氏想起了过世的丈夫和失踪的小女儿,眼眶红了;白氏及墨云、墨好等人也都记起了往事,厅内响起一片低泣。
墨姝忙用帕子拭了眼泪,强笑道:“都怪我不好,好好的提什么过去的事。”
白氏也极快从失态中回过神来,道:“不说这些事了,今日姝儿回来,我先去让厨房多准备些好菜。”
说着起身出门,裙裾扬起,急匆匆好似有人在后边追赶。
墨姝心中很是内疚,她一不小心勾起了大家的伤心事。
这其中或许只有墨婉和墨川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