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侧头,小三子站在他的斜后方,一贯面无表情的脸上是只有他才能看出的微微担忧,他突然笑了笑,是的,他是秦王殿下,是东厂的都督,拥有忠心耿耿的手下,拥有上十万的兵马,还有站在他背后无声支持他的镇西侯与边关军,他看向上方,二皇兄,准备好迎接一个与你想象中完全不同的现实了么?
大典结束之后,开顺帝身边的大太监程南开始宣读一系列的册封旨意,封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尊天元帝为太上皇,封皇后为太后,封他正妃王氏为皇后,宫权凤印交由她掌管。
天元帝原本的寝宫依旧属于他,开顺帝则搬入了乾清宫,不过天元帝原本处理朝政的外书房现在已经归他了。就在这个外书房,开顺帝在继位之后第一次见到了秦王。
他召秦王进来也是有事相商,他想追封自己的亲生母亲为太后,此事虽然让如今的太后程氏面上不好看,但是说真的,太后一贯在宫中不得天元帝喜欢,连宫权都在不在她手里,时间久了很多人也不把这个太后放在眼里了,包括现在的开顺帝。
秦王来的时候,门口伺候的是程南,他满脸谄笑的把秦王引了进去,与天元帝不同,开顺帝的外书房灯火通明,亮堂的很。
秦王躬身行礼,未曾跪下。他当然不会跪,如今的他也有这个底气,开顺帝忍住心中一时的不适,和颜悦色的开口道:“这一阵子辛苦九弟护卫宫中安危了。”
秦王挑眉,自顾自的在一旁坐了下来,道:“哪里,皇上过奖了。”开顺帝呵呵笑着,两人你来我往打了一会儿太极,秦王终于不耐烦了,他自打前世就是个不耐烦啰嗦的性子,但凡圆滑点也不至于落得个暴虐评价,这会儿自然也是如此。
“皇上召臣过来,所谓何事?”
开顺帝略显尴尬的笑笑,“朕前阵子做了个梦,梦见母妃在对朕笑,想来朕登基的事情她也知晓了。只是如今朕乃皇上,也不能眼睁睁看着母妃身后尊荣不够,想追封她为太后。”
秦王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看着他,却不答话,场面一时间竟然尴尬起来。
开顺帝不由得感到憋气,按说他是皇上,想追封母妃居然要和下臣商议,偏偏现在局面如此,朝中三方势力并起,他纵然是皇上,却不可否认是这三方势力中最弱的一方,一方面不得不委曲求全权衡做事,另一方面他有把柄在秦王手中,若是惹急了对方,真闹出点什么,要知道晋王可在一旁虎视眈眈呢。
秦王不开口,开顺帝也不好催促,只能掩饰般的喝着茶。过了一会儿,秦王终于开口打破局面,“皇上,您若想追封当年的皇贵妃,不如先回忆下您那传位诏书是怎么来的如何?”
皇上动作一顿,稳稳的将茶杯放到书案上,“九弟知道的可真多,有时候朕真怀疑九弟是否有些不为人知的能力,多少年前的秘辛都一清二楚。”
“只能说这天下没有藏不住的事情罢了,是吧皇上,这点您最清楚了。”
“说起那诏书,”开顺帝竭力装的若无其事,“朕已经继位,是否该还给朕了?”
秦王无赖的笑笑,“弟弟看那诏书上字迹如同看到从前的父皇一般,且容弟弟多看上阵子吧。”
开顺帝眯起眼睛,“罢了,夜已经深了,九弟还是回府休息去吧。朕就不多留了。”
秦王慢悠悠的起身,敷衍一般的行了礼转身离开了,徒留下开顺帝怒火暗生,端起手中茶杯欲砸,犹豫再三还是放下了。待他出了外书房,冷冰冰的告诉程南,“差人过来把外书房重新修饰一番,朕用不惯。”
程南难得见主子此等难看的脸色,喏喏的答应了。
秦王出宫的时候,小三子也跟了上来,他刚刚去处理了一些公务交代了一些事情,如今这宫中还是由东厂护卫的,点滴事情三公公还是一清二楚的,这会儿见了秦王,就想起下属报告他的关于开顺帝念叨过母妃的事情,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回府的马车上,秦王似乎还沉浸在当年的回忆中,倒是三公公提起了这个话头,“皇上是否想要追封当年的皇贵妃?”
秦王回过神,“嗯?”看了一眼旁边的小三子,不禁笑了笑,知道小三子是担心他是否在皇上那边受了责难,不由得起了心思想逗逗他,“的确若此,皇上态度倒是很坚决,本王不过提了几句反对之词就被打断了。”
眼看着三公公眉头越皱越紧,身上寒意越来越盛,秦王更是好笑,继续添油加醋,“你觉得此事如何是好?”
三公公干脆利索的道:“当年的皇贵妃身边的人,现在还有不少留在宫中的,想要问点什么出来是易如反掌,想必皇上很快就可以打消这个年头了。”
秦王不禁哈哈大笑,“不错不错,这法子颇得本王真传。”
三公公先是迷茫了下,转瞬间就清楚被主子逗了一遭,想怒又不想怒,只能泄愤似的端出了一碗药,这回轮到秦王皱眉了。前阵子宫中事情较多,秦王熬了几回夜,再加上他思虑过多,觉得不太舒服。孙妙给他把了脉,留下个调养的方子,那方子煎出的药酸苦的很,秦王十分憎恨。
不过不喝不行,府上的人都跟小三子一条阵线,走到哪里,那些人都能跟变戏法一样端出一碗药,躲的再多,一天也能喝够数量,着实让他讨厌。
开顺帝想要追封亲生母妃的事情就这样暂时不了了之,但是他面临的困难还有很多,不说别的,朝中他若是想安插一些人手也是个难题,那吏部尚书是晋王的岳丈,怎么想都是他一脉的人,他若是想做些什么,吏部尚书就是阻碍。
开顺帝决定,先从这个吏部尚书下手,然后徐徐图之。
☆、第40章
自那天之后,开顺帝又在朝中下旨,为了给太上皇祈福,他特意加开恩科,还封了德郡王为楚王,准他开府出宫。
这旨意下来的时候,秦王玩味的笑了笑,这怕是二皇兄也心虚了吧,看来对于当年的事情,他知道也不少。
开恩科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就是不知道皇上想从哪里下手了。
事情爆发的比想象中要快的多,着实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也让秦王见识到了,开顺帝到底是有些自己的底牌的。
有举人到了大理寺,状告常州府知府傅长青包庇冒名顶替的举子,知情不报让其去参加秋闱。
这位举人正是那冒名顶替者的同窗,姓黄,字周元。这黄周元道,他与那同窗何明同样是武进县人,关系匪浅,但是这何明却在今年一月得了一场风寒去了,他当时还为其写了祭文。
谁知今年增开恩科,他去南京备考的时候,却发现还有同样名叫何明的武进县举子,大感奇怪不由得上门拜访,却发现那何明根本就是原本何明的弟弟何悦!
他大怒之下指责对方冒名顶替,却被对方一口驳回,坚称自己就是何明,手上有一系列的户籍证明。
他拿不出证据来,只得上报给学政,学政经过查验也告知他对方一切证明都是齐全的,他根本拿不出证据来。
那何明虽然与他相识多年,但是因为身子骨不好,纵然天资聪颖却是个药罐子。即使这样他在告知提学学政之后也坚持考取了举人。直到今年一月一场风寒夺取了他的性命。
他与何明只见过几次,大多通过书信往来,但是同一个县城长大,他自然是见过何悦的,如何认不出来他?他一怒之下就赶来了帝都大理寺告了状。那何明明明已经逝世,为何身份户籍没有销掉,能够让他弟弟继续使用,这期间一定有问题。
此事被大理寺卿的周道有上奏的,秦王不动声色的打量了下对方,不知道二皇兄何时竟然收拢了这么一位。
果不其然,开顺帝大怒。这是他政事上的头一道旨意,却爆出了这么一件事情,他自然面子上过不去。
往日温和的老好人形象早已荡然无存,开顺帝一把将折子甩到了吏部尚书宋沐宋清林那里,“宋卿,给朕解释一下,朕可记得常州府知府去年的考评可是上上,他哪里来的上上!?”
吏部尚书宋清林,正是晋王妃的父亲,他脸色苍白的出列跪下,声音不大却很坚决:“启奏皇上,臣与常州知府傅长青乃多年同窗好友,知之甚深。臣相信他是做不出来这种事情的,还请皇上明察。”
开顺帝反问了一句,“那是朕不明是非了么?”
宋清林还想再说,却被秦王打断了,他出列道:“皇上,此事不过是那举子片面之词,其中疑点颇多,不如先行查明如何?”
开顺帝勉强忍了回去,“秦王此话何意?”
秦王微笑了笑,特意扫了一眼旁边的晋王与曹大人,然后才道:“此事事关重大,东厂一直有监察百官的义务,为弟愿意亲自去查个明白,给皇上一个交代。”
话音未落,就被晋王打断,他皱着眉头道:“多大点小事就要跑到常州去,让常州府知府上个折子自辩不是更好。”
晋王似乎对皇上并没有该有的敬意,也难怪,要知道这会皇上的位置还不稳当,说不定什么时候这位置也能轮到他呢。
皇上似乎平复了心情,还是未登基之前那副老好人的模样,他给自家两个兄弟打了个圆场,“好了好了,老五老九不要吵。朕看此事也先用不到九弟出马,就让那傅长青上个折子自辩吧,把这事解释清楚。”
宋清林一口答应,在他看来,此事甚为简单,至多不过是好友失察,辨个清楚也就罢了。
谁知道七日后,传来的并不是傅长青的折子,而是他畏罪自尽的消息。
这下子朝堂上的氛围就诡异了,按说此时的宋清林应该自惭自己信错人,但是这位却依旧在朝堂上上了折子,历数傅长青上任以来的种种利民举措,种种政绩,坚称好友不是这等不负责任之人,好友定然不会畏罪自杀。
这下子连皇上的哑然了,他之前倒是有听说吏部尚书是难得的清廉之人,在清流中十分受到敬重。但是他在朝中多年,见多了道貌岸然之人,以为这位也是如此。谁知,这竟难得是一位清流呢?
但是,宋尚书再无辜,他也不愿破坏自己的计划,吏部尚书这个职位太重要了,他必须拿到手。大不了,听说这位有个儿子,大不了以后补偿一下罢了。
想到这里,开顺帝无视跪在地上不断祈求的宋尚书,拂袖离去。
秦王府。书房外。
如今天气渐暖,石榴已经开了花,秦王干脆下了帖子给德郡王,哦不应该是楚王殿下过府赏花。
若是天暖,楚王也是愿意活动一下,不过之前一直在宫中出不来,如今算是自由了。
楚王膝盖不好,当年那一场罚跪让他从此膝盖受伤,多是侍卫抬着软轿进出,如今出入秦王府自然不好如此,还好秦王替他准备了。
楚王机那里的时候,秦王在半躺在属下的榻上,姿势颇为豪放,旁边是小三子正在一条案前泡茶。秦王爱喝茶,小三子也不知道从哪里学了一手好的泡茶技术。
见楚王进来,小三子起身行礼,秦王放下架在额头上的手,见到是他,也没动,不过是随意打了声招呼,按说这种怠慢的态度一般人都会生气,偏偏楚王却觉得很是亲切。
小三子早就备好另外一张软榻,还仔细的备好了防寒的褥子软垫与毯子,楚王会心的笑了笑,在自己的侍卫帮助下舒服的靠了上去,不禁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
结果小三子送上来的茶,楚王不禁感叹,“九弟这日子未免过的太悠闲了一些。”
秦王笑,“人生苦短,当及时行乐。”
楚王目光放空,轻声符合了一句,“谁说不是呢。”
二人一时间没有说话,微风徐徐,只有小三子泡茶时的水流声不绝于耳,让人心情舒畅。
不过如此舒适的场景中,两个人准备谈的话题却并不简单的。
秦王敲着手指,问道:“如何,大皇兄,可清楚了?”
楚王握紧手中的茶杯,定定的看着茶杯中水波荡漾,过了许久,那水波平稳才道:“知道了,又如何呢?这么多年过去,也不知道能做什么了?”
秦王挑眉,示意小三子坐他旁边休息一会儿,才道:“大皇兄想必是不甘心的。”
楚王冷笑一声,说话不由得有些尖刻,“自然不甘心,不过为兄不过是个废人,连站起来都做不到,还能做什么?”
秦王沉默了,似乎想起了前世那困在宫中不甘死去的大皇兄,心情一时也不免郁郁,小三子轻轻碰了碰他的手指,“殿下,茶冷了,不如换一种茶试试?”
秦王不由得微笑,是的,现在情况已经不同,如何换不得另外一种方式,他看向楚王,“大皇兄,站不起来又如何,您难道还需要亲自去做什么事么?”
楚王温柔的笑了笑,他的长相随了如今的太上皇后,是真正的君子如竹,道:“听闻九弟向来是个不愿意卖关子的人,此时何必啰嗦呢,不如直说吧。”
秦王半直起身子,目光炯炯,“既然如此,那我们开门见山。弟弟作为东厂都督,若是一直待在帝都,那么这帝都的形势怕是会僵持下去,这样就太无趣了,所以弟弟需要一个能够坐镇帝都之人,让弟弟我能够出去活动一下。”
“那么为何是本王呢?”
秦王直言不讳,“一,大皇兄你与那双方都有仇;二,大皇兄你实力太弱,本王自信还不至于被反水。”
楚王一听,竟然笑了,“的确如此,本王似乎不答应都不合适了,毕竟势力太弱,若是哪天真出了事都保全不了自身。”
秦王低头,抓过小三子的手掰着他的手指玩,小三子面无表情的任他玩。
歇了一会儿,楚王又开口了,“那么秦王能给为兄我什么东西呢?”
秦王抬头,“大皇兄有何愿望?”
楚王抬头看着蓝天,半晌,才笑道:“本王一直有个心愿,能够去到边关,看看那边的天地,若是能埋骨边关则是最好不过了。”
秦王一瞬间瞪大了眼睛,但是很快又掩饰了过去,他思考了半晌,点头道:“一切结束之后,自然如皇兄之愿。”
二人彼此都心知肚明何为一切结束。
楚王又温柔的笑了笑,“不知道九弟如今想做什么?”
秦王继续玩着小三子的手指,不顾二人早就没茶喝了,道:“宋尚书的事情怕是没完,弟弟我怕是要跑一趟了。”
楚王颔首。
恰如秦王所说,此时的宋尚书依旧坚持希望皇上能够彻查武进县之事,皇上不理他的奏折,宋尚书就直接进宫跪在外书房求见皇上。
开顺帝不仅无视他,还下旨要求南京的官员取消掉何明此人的考试资格,使一切务必惊动众人,影响本次考试。
宋尚书的坚持,也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后果。首当其冲的就是晋王妃。
晋王早得了他舅舅的指示,得知那常州府之事有张家的手笔在,未免被皇上得知借机削弱世家势力,此时务必就此了结为好。偏偏那宋尚书不识相,
晋王妃正在房中给自家的儿子做针线,就见晋王怒气冲冲的进来,冷面坐下,还一时摸不着头脑。
就见晋王冷冰冰的道:“你回娘家探亲,告知你那父亲,要他务必要识时务者为俊杰,凡事点到为止。”
晋王妃心中一惊,待想问什么,晋王已经转身离开了。
☆、第41章
一头雾水的晋王妃还是回到了宋家,进门之后就被躺在床上,与记忆中相比几乎老了十岁的父亲震惊了,她不敢相信的看着旁边的弟弟宋雅,宋雅的气色也不是太好。
晋王妃的眼泪夺眶而出,“到底是怎么了啊?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