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老板脸上一付我了解的神情,笑了笑,可是却在轻微的摇头,他不紧不慢的接着道:“可是老阎,你们这字轴要真是大开门的老物件,标这样的价码也正常,毕竟那几幅真迹都被炒到了几千万。哪怕你们就算是开出一百四十万的底价,我觉得都合理,但这个嘛。。。。。。呵呵看起来有点玄啊。。。。。。”。
叶欢通过眼睛中的灵气观察,已经确认这字幅是件“老货”。但他以前没有注意到黄道周的书法,把握不住这字幅到底是他的真迹,亦或是当时有人临摹他的字迹。另外,这幅字轴主办方开价这么高,就算是真迹,自己弄到手之后,具体能赚多少银子,也是个问题。
这当他为这个问题纠结的时候,场中已经有人在那里发着牢骚道:“老阎,你们到最后就拿出这么个似是而非的物件来?有没有其他好东西了?要是没有的话,看来咱们今天可就要告辞了啊。。。。。。”。
不用这位老兄语带胁迫了,老阎看出场中众人早已经对这幅字轴表现的十分冷淡。其实老阎也没有办法,这件物品是别人拿来给他们拍卖的,价格是对方早已经定好的,老阎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去改动客户定下来的价格。现在场中众人表现的对这字轴一点不感兴趣的样子,他也是毫无办法,心里多少有点责怪原本拥有这幅字轴的那个物主乱定价。
一般参与地下黑市文物交易的买主儿对主办方的货源其实并不了解,众人虽然心里多少有点猜测,但并不知道这些物件的来龙去脉。买卖古玩物件本身就是打着擦边球的生意,买主儿一般只要能把握住买到的不是那烫手的“贼货”就行了,其他的问题到不是很大,众人到也并不在意。
但其实作为地下黑市文物交易的主办方,每隔一段时间就举办这样的一次交易,货品物件的来源并不都是他们自己得来的。他们除了有自己本身的货品来源渠道,还通过江湖上其他朋友,将他们从各种渠道中得到的,捂在手中没有脱手的物件拿过来拍卖。
主办方通过这些物品的拍卖一是抽取高额的佣金,再就是古玩物件多了的话,也可以给他们主办方聚集到不少的人气。因为地下黑市文物交易的主办方说白了还是在做生意,他们要是长时间没有弄到一些好物件来招揽顾客的话,那他们这生意过一段时间基本上就可以关门打烊了。
“各位老板,不要急嘛,这样吧,我们这里还有一块笏板,一枚官印,原本这两个物件是想等下一场的,现在我们将这三样物件一起打包出手,各位现在可以再上来验货。。。。。。”。
老阎看着众人无奈的说道。
他们主办方原本是想将这后两件物品拿出来卖个高价,老阎现在看场中的这情况有点不妙,只好变通了一下。他作为地下文物黑市交易的一名重要成员,知道这三件物品都是一个主顾拿出来的物品,场中这点随机应变的权力他还是有的。
他刚一落音,手下马仔已经端着两件物品来到了台子前面。叶欢瞅着场中这拍卖,觉得到是越来越有趣了。
叶欢原本对那幅字轴其实有点动心,那确实是件上了年头的老物件,他一时犹豫的是,要不要拿出点银子来和对方赌一把。就算吃亏买到件仿造的赝品,看那字轴的模样,也能值点银子,亏也亏不了太多就是。
他自从第一次花了极少的银子成功的捡了一次的漏,到现在心里一直有点转不过弯来。总想着以小搏大,成功捡漏才是王道。
其实这是他对古玩收藏的认识不深,爱好收藏古玩的那些真正的圈内人,固然都喜欢捡漏。但不一定都是对那银子感兴趣,很多人其实享受的是那种别人不识货,被自己看穿的人弃我取的乐趣。到不是象叶欢这样,完全以能赚多少银子为衡量古董收藏是否值得出手。
“笏板与官印的底价各是五万元为底价,三样物品加起来底价是八十万起价。。。。。。”。
老阎退在一旁手里拿着麦克风,感觉有点提不起精神似得,懒洋洋的喊道:“各位老板们可以仔细看一下,这两件物品的品相很好,保存的十分完善。。。。。。”。
“官印啊?呵呵这玩意不错,要是买到手,拿回家给我家里那老爷子瞅瞅,说不定他老人家会喜欢这物件。。。。。。”。
刘梅生在叶欢身旁嘿嘿笑道:“要是老爷子发善心,让我也买一辆象你那样的迈巴赫齐柏林就好了。。。。。。”。
叶欢笑着摇了摇头,这喜欢玩古董的主儿各有各的喜好。自己是为了赚银子,有些资深的骨灰级玩家是单纯为了兴趣,象刘梅生这种看起来是四不像,也不知道这家伙是不是附庸风雅才想起玩这东西的。。。。。。
随意的与对方东拉西扯着,叶欢的眼睛其实一直围绕紧盯着那块笏板与官印的身上打转。他掩饰的很好,没有人能看出来这时叶欢的心里其实已经是泛起了滔天巨*般的在翻腾不休。
对历史稍微了解一点的人都知道笏板与官印这两样小玩意的用途,收藏古玩的人一般对这两样东西都不陌生,但真正能掌握清楚它们来历的主儿却不是很多。
大家都知道,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拿在手中的器具。这物件又称手板,玉板或是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所以这物件又被现代人戏称为古代官员的笔记本。
《礼记》中记载:笏长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
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而现在叶欢看见台子前面摆放的这只却正是一块象牙笏,说明最少是五品官以上的人所持有过的。
官印较为复杂一些,印章属于金石学的一部分,由来已久。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
皇家御玺无疑是古代印章中最为名贵的一类,但对一般藏家来说可遇不可求。官印相对于御玺,收藏要容易得多。而根据使用的材质不同,古代官印又可分为:铜印,玉石印,木印等等。
印章传世的不少,但真正的官印却是难得一见。这与我国古代当时的律法有着极大的关系。
~~~~~~~~~~~~~~
PS:谢谢的打赏以及月票,感谢。。。。。。
'。。'
157 打包出手2
157打包出手2
我国历朝历代的律法对官印都有相对严格的规定,一般官员的升迁,告老,罢免,殉职等等,都必须将官印上缴。
所以历来官印这玩意就是极少出现的珍稀玩意,如果这一枚官印是真品的话,拿去拍卖,少说也值个上百万的银子。
唐朝开始,我国古代的官印多为用铜水直接浇筑而成,宋代沿袭了这种做法,但自元朝开始,估计是那些执政的皇帝攻打欧洲的原因,吸取了外面一些印章的工艺做工,元代到明代的时候,官印多有为玉石所造。
虽然材质上略有变化,但官印总体的风格没变。官印上方有一只鼻钮,鼻钮是官印的把手,钮上有一眼酷似人的鼻子,故称为鼻钮。另外没有变化的是,官印始终保持着是正方形模样的朱红印章,印上的文字是朱文小篆,所有的官印上必刻有之印两字。
唐,宋,明三朝的官印边长都是规定死的,均为5。6公分长度的正方形印章,元代略有不同,根据官员品级的大小,官印的大小也不尽相同。
叶欢刚才用灵气对这两件物品彻底的扫描了一遍,没问题,确确实实是两件大开门的好物件。这点姑且不论,最使叶欢惊异的是,这两件物品在自己眼中所表现的那金黄色光线竟然是如出一辙,丝毫差异都没有。
换句话说,这三样东西肯定是同一时代的产物,因为造假的手段可以蒙骗其他人,却不能蒙骗叶欢那神奇的灵气。
看见这么神奇的事情在自己眼前发生,叶欢心头当时就颤动了一下。他赶忙急着跑到桌子旁边,根本顾不上周围众人的白眼,硬是挤到里面,仔细的盯着那笏板与官印,慢慢的打量起来。。。。。。
这时,要不是叶欢一贯的性格比较沉稳,他真的会得意忘形,能高兴的一蹦三尺高,被众人当成疯子看待。
之前就说过,那笏板的功能就是官员的笔记本。而这块象牙笏上还密密麻麻的印有一些模糊的文字记录,反应的正是抗击清兵的一些事情。那枚侧面横卧的正方形官印上却是统军之印四个大字。
叶欢忍住心头的欢喜,不时的向着站在旁边的老阎脸上打量一下,想从对方的神情中发现一些端倪。他怀疑这地下黑市文物交易的主办方这些人,是不是将黄道周的墓葬给挖开了?怎么这几样物品感觉都是从一个墓坑里找到的。。。。。。
老阎脸上一付无精打采的神情,看不出什么。叶欢又将目光集中到了那几件物品的身上。他猜测那几件物品全部出自黄道周遗留的墓葬是有原因的,那象牙笏板的文字记录是一点,另外一点就是那统军的官印。
叶欢知道黄道周弘光又灭亡之后回到福州,被隆武帝封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那时南明已经基本上没有什么实力,他兼任兵部尚书的同时,就负责起了统领南明朝廷大军的重担。但当时因为郑芝龙作梗,他其实没有兵权。虽然有这枚统军官印,但是有名无实,是空架子。
从这枚官印的品相上来看,也是一枚出土的官印,它没有传世官印那般讲究。收藏玩家都知道印章很讲究品相,要求字图清晰,边饰无损,有裂缝,发霉,孔洞等残缺现象的印章在价值上就大为逊色。
此外,传世印章价值一般也要高于出土印章。传世印章上摩擦,把玩,使用的痕迹都会有所体现,而出土的古印则相对颜色均匀,死板,不自然。就象这枚统军官印上面,还留有极多古玉的沁色。
“好了,各位老板们请回座吧,下面我们开始对这三件物品的拍卖。。。。。。”。
就在叶欢还恋恋不舍的瞅着那几样物品,舍不得挪动脚步的时候,老阎那清亮的嗓音再次响起。随着他的说话,众人这才又回到各自的椅子上,却又都交头接耳的议论着。众人对那字轴把握不住,却都分得清那块笏板与官印确实是两件大开门的物件,心中一时有点难以取舍起来。。。。。。
在古玩印章收藏中,由于皇家御玺的市场高位价格,使得一般藏家不易入手。那么,在渐趋火热的印章收藏市场上,官印的收藏正逐渐崭露头角。
原因在于印章收藏没有火热的时候,普通官印民间交易价格很低,一个都统之印大概也就一两万元,甚至几千元。此外,大型铜印章价位也很低,很多宋代,金代的官印都不超过10万元。
这种持续低价的现象一直到一方清朝康熙康熙御笔之宝蟠龙玺在法国图卢兹圣。乔治拍卖会上以560万欧元,时价约合600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并一举创下了此类拍品价格的世界纪录。
紧接着,香港苏富比举行“皇威万代——私人珍藏清宫瑰宝”专场拍卖会,来自法国吉美家族收藏的8件乾隆御制印玺全部被高价拍出。其中,乾隆帝御宝交龙钮“乾隆御笔”白玉玺成交价最高。这件预估价为5000万港元的玉玺,最终以6338万港元成交,并刷新了世界白玉拍卖纪录。
这两枚玉玺古玩印章接连拍出天价的时候,才一下子打破了古玩印章低价格的牢笼,自此一发不可收拾。连带着普通的官印以及姓名章,成语章,年号章,收藏章,斋馆章,谜语章等等,全部古玩印章的价格都呈现出一面急速上升的趋势。
之后在杭州举办的“西泠印社篆刻专场拍卖会方印章成交率高达拍卖总成交额超过4335万元。
其中张大千所用的“潇湘画楼”印章,以90万元的价格成交。另一方由吴昌硕刻的象牙闲章则拍出了78。1万元,齐白石刻的一枚青田石章也以万元成交。而古代官印因为数量稀少,在这其中具有极大的升值潜力,近年来一直更被古玩收藏界人士所看好。
“八十五万。。。。。。”。
叶欢看见场中众人一时没有什么反应,估计还是对那幅字轴有着疑虑,没有认识到它们的真正价值。他也顾不得其他人怎么考虑了,率先出价,打破了场中的这个僵局。
他现在几本上可以认定这三样物品全部是出自黄道周之手,要是能将这几件物品弄到手,这可真的是赚翻了。因为象这种出自同一人手笔的古玩,组合在一起殊为不易,是最为古玩收藏家所热衷的珍贵藏品了。
“唉兄弟,你可不够意思,怎么超我先了呢?。。。。。。”。
刘梅生坐在一旁笑着轻拍了叶欢一下,打趣道,接着,他又将头凑近过来,小声的询问道:“兄弟,那幅字轴我到现在可都看不出是什么玩意,你有没有这个把握啊?。。。。。。”。
叶欢撇嘴一笑,故作神秘的摇头道:“不管了,就冲着那块象牙笏板与那枚玉料的官印,我都得把它们给弄到手,就光是那两样小玩意,我反正不会吃什么亏。。。。。。”。
“嗯这到是。。。。。。”。
刘梅生看样子也是知道一些关于古代官印的市场行情的,他在一边嘀咕着道:“从那枚官印的品相来看,表面到是幽光沉静,看上去到也浆色厚实,一付滑熟可喜的模样,确实是见大开门的物件,但就是那旧气显得不够温润,色泽,雕工方面显得略微死板了一些,看上去不太讲究。。。。。。”。
“嗯三哥是行家啊,呵呵。。。。。。”。
叶欢侧头看了刘梅生一眼,口中笑着赞了一句,心里却是认可对方的评价。要知道这都是出土的物件,是有一些对方说的这种情况,这很自然。但那也没有办法,而且叶欢确实是冲着那成套的文物去的。要是这三件物品拆开来拍卖,价格也要相应降低不少,他还真的不一定有那么大的兴趣。
“哦?。。。。。。”。
老阎没想到叶欢居然是第一个率先喊价的,他登时来了精神,脸上泛起了一丝笑容,看着场中众人现在这位叶。。。。。。叶老板出价八十五万,八十五万,还有没有其他老板要加价的?。。。。。。”。
“八十七万。。。。。。”。
后面一位干瘦模样的人举了举手,虽然没有往上加了多大的幅度,但总让老阎感觉有了一些希望。他开始卖力的喊道:“赵总出价八十七万,还有其他老板加价的吗?在座的都是行家,应该看的出这几个物件都是大开门的上品好货色,价值方面就不用我这个半瓶醋多说了,要是各位老板当中还有喜欢这几样物件的话,请现在就开始加价吧,要不然,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呐。。。。。。”。
“我出一百万。。。。。。”。
叶欢再次举手示意了一下,他想起之前曹勇的做法,也不想太与这些人磨叽。在心里重新预估了一下这几样物品的价值,他一下子将价码抬高了一截,想试试看,能否让对方知难而退。
'。。'
159章 交易(完)
159章交易(完)
“恭喜恭喜三哥,叶老板,曹兄弟,以后希望多来光顾啊,照顾一下兄弟们这儿的小本买卖。。。。。。”。
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