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荀彧建言
、、、、、、、、、、
邺都皇宫内,一名身材瘦高,皮肤黝黑的宦官正低头步履匆匆而行,穿过一条长廊,正要走进内宫,不料里面正好走出一人,两人收脚不及,重重撞在一起,‘哎呦!’一声,从内宫出来的宦官被撞倒在地。【阅】
倒地的宦官长得白白胖胖,相貌俊美,像个女人一般,正是汉帝刘协的心腹宦官米应,他捂着胸口骂道:“是哪个不长眼的浑蛋,撞了咱家的胸,是谁?还不扶咱家起来。”
黑瘦宦官慌忙扶他起来,一连声道歉,“原来是马总管,失礼了,我向总管赔罪!”
米应认出了眼前的黑瘦宦官,是伏皇后的心腹宦官穆顺,也是和他争夺宫中大权的对手,他的脸顿时沉了下来,冷冷道:“哦!原来是穆总管,走得这么急干嘛呢?”
穆顺心中也不舒服,勉强笑了笑道:“伏老爷病倒了,皇后娘娘命我去探望皇丈,正急急赶回,没想到冲撞了米公公,很抱歉!”
他又施了一礼,表示道歉,米应干笑两声道:“我几天前才见到伏国丈,身体好好的,怎么就病倒了?”
“人有旦夕祸福,谁能料到呢?”
“原来如此,就不耽误穆总管了,请吧!”
穆顺向他拱手行一礼,带着几名小宦官匆匆向内宫去了,米应望着他的背影,心中有些疑惑,丞相不在邺都,伏完就病倒了,有这么巧吗?”
他给自己一名心腹小宦官使个眼色,低声道:“去打听一下消息,看看怎么回事?”
小宦官转身飞奔而去,米应这才向前宫的御书房走去
穆顺匆匆来到伏皇后的起居大殿,此时,伏皇后正站在鹦鹉架前喂食一只绿皮鹦鹉,这是她最心爱的宠物,已经伴随她十年,听见熟悉的脚步声,伏皇后蓦地回头,只见穆顺在她身后跪下。
“你们都出去!”
伏皇后冷冷地将宫女们都打发出去,这才紧张地问道:“有消息吗?”
穆顺摘下帽从发髻中抽出一张纸条,呈给了伏皇后,“国丈的话都在信中!”
伏皇后打开信看了看,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她将信贴身收好,向穆顺赞许地点点头,“你很忠诚,此事切不可有任何泄露。”
“老奴明白!”
伏皇后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出殿坐上了辇,向圣上的御书房而去,这是她和丈夫刘协密商,利用曹操出征关中的机会,悄悄扶植势力,主要利于伏皇后父亲,国丈伏完的关系。
伏完也不负女儿女婿的期待,已经私下拉拢了名地方实权守,连同他自己在庄园的部曲,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万军队,只是伏完在信中说,军队训练不足,尚需数月到一年的训练,等曹操下一次出征,便是动手的时机。
很快,伏皇后来到刘协的御书房,事实上,刘协没有任何实权,他可以看一些奏疏,但都是经过丞相府挑选,而且只是抄录的副本,奏疏中的事情已经执行了。
一些必须由皇帝批准的大事,他也只能根据丞相府的批示,依样画葫芦,同意或者不同意,如果他敢不同意,那么他的皇帝也就当到头,很快就会病亡,由曹操另立新帝。
所以伏皇后出现在皇帝的御书房也没有什么多不妥,只是一种礼仪上不适合,和干政无关。
走到书房前,伏皇后隐隐听见宦官米应那令人厌恶的尖笑声,她的脸一沉,她早有耳闻,丈夫和这个宦官关系过于亲密,有些令人恶心的事情发生,只是没有证据,而今天她亲耳听见米应居然敢在御书房内放肆尖笑,这说明了什么?
伏皇后心中顿时愤怒起来,但她还是忍住了怒火,只是重重哼了一声,对两名侍卫道:“去禀报圣上,我有要事见他。”
侍卫连忙走到门前高声禀报:“皇后娘娘觐见!”
御书房中米应的笑声嘎然而止,片刻,只见米应慌慌张张走出来,上前行一礼,谄笑道:“皇后娘娘很少来御书房啊!今天怎么有空了……”
话没说完,伏皇后早已怒不可遏,狠狠给了他一记耳光,“混蛋!这是一个宫奴对本宫说话的态吗?”
米应被打懵了,他半响才反应过来,跪下来啪啪地抽自己耳光,“老奴无礼,老奴该死!”
伏皇后怎憎恨地瞪了他一眼,“给我滚!”
米应吓得连滚带爬地向外跑去,伏皇后这才怒气冲冲进了丈夫的御书房。
走廊尽头,一根大圆柱后露出了米应一双恶毒的目光,他一阵咬牙切齿,低声自言自语道:“贱女人,我要让你死在我的手中!”
。。。。。。。。
御书房内,刘协神情有些尴尬,他没有想到皇后居然亲自来御书房,他勉强笑道:“皇后今天怎么会来朕的御书房?”
伏皇后没有在丈夫面前翻脸,她在御书房里走了几步,看了一眼旁边的几名小宦官,回头目视刘协,“圣上忘记了吗?前几天我们说的事情。”
刘协心念一转,顿时恍然大悟,连忙对几名小宦官摆摆手,“你们都退下!”
几名小宦官退了下去,伏皇后这才取出父亲的信,递给了刘协,“这是国丈的信,上面有陛下关心的内容。”
刘协心中激动,几乎是一把抢过信,坐在桌前仔细阅读,他一连看了遍,上面的每一个字他都不想放过,最后他心中激动得坐不住,拿着信在房间里来回疾走,又停下来忍不住看了看信,伏完在信中说已掌握了上万士兵。
这是刘协从未有过的实力,让他怎么能不欣喜若狂,就在不久前,他得到一个消息,曹操在赤壁大战时竟然许诺让刘璟登基称帝,尽管这只是一种诱惑,但曹操这种表态还是让刘协感到无比震惊。
这说明曹操心中已有废他之意,就算没有刘璟,曹操也会扶持其他年幼皇登基,那时他连傀儡皇帝都当不成了。
正是前所未有的危机逼得刘协不得不谋划自保,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铲除曹操,让他亲掌大权,可惜朝中大臣都以曹操的心腹居多,一些稍为拥戴皇室的大臣也因惧怕曹操淫威而不敢吭声。
刘协只能求助了皇亲,在他的再恳求之下,伏皇后最终说服了父亲伏完帮忙,他和伏完为了军队之事已经商量过几次,没想到这么快就有答复了,居然拥有了一万军队,这让刘协激动得有些失态了。
伏皇后见丈夫有些失态,心中不免有些担忧,便小声提醒道:“圣上,此事事关重大,只能你我二人知晓,切不可泄露给其他近侍。”
伏皇后其实就是在指米应,丈夫和他的关系亲密,宫中上下都知道,曹操焉能不知,如果曹操利用米应来监视丈夫,后果不堪设想,但伏皇后也知道现在没有证据,指责米应反而会惹怒丈夫,她只能含蓄地提醒。
刘协脸上微微一热,他听出了皇后的意思,便干笑两声道:“皇后放心吧!朕会把握分寸。”
这时,有侍卫在门外禀报:“荀侍中求见圣上!”
伏皇后和刘协都不由一怔,少有大臣来宫中觐见,荀彧怎么来了?伏皇后连忙道:“那臣妾告退!”
刘协点点头,“皇后去吧!晚上我们再具体商议。”
伏皇后走了,刘协坐回自己的位,令道:“宣荀侍中觐见!”
“圣上有旨,宣荀侍中觐见!”
侍卫高声传达旨意下去,不多时,身着紫袍,头戴平冠的荀彧匆匆走进了御书房,荀彧已经从曹操幕僚转为朝廷大臣,官封侍中,位居公之列,荀彧为官清廉,正直无私,颇得朝廷赞誉。
更重要是,荀彧是保皇派,忠诚于汉室,曹操封魏公、受九锡时,荀彧便强烈反对,他认为曹操已经僭越的人臣之伦,在曹操之前受九锡者唯有王莽,曹操这是以王莽自比了,这让荀彧为痛心。
荀彧跪下磕头,“臣荀彧参见吾皇陛下,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荀爱卿免礼平身!”
“谢陛下。”
荀彧坐直了身,今天他之所以来进见刘协,是因为最近朝廷中有一种传闻,圣上欲借这次刘璟北征之事做章,下旨剥夺刘璟的爵位,如果圣上这样做,丞相未必会反对,可能会成真。
但荀彧心中却非常焦虑,他知道圣上这样做其实是出于一种私心,感觉到刘璟威胁到了他的皇位,但这样一来,必将大损害圣上在士族中的威信,反而会更加削弱已经日趋衰亡的汉室影响力。
这是荀彧不愿看到的后果,圣上显然不知道刘璟在北方士族中的影响力,现在连丞相都不敢轻言废除刘璟之爵,如果圣上要这样干,曹丞相自然是求之不得。
荀彧思量再,终于坐不住,他宁可冒着曹操对他不满的风险,也要劝说圣上看清形势,不要做出愚蠢之事。
“臣最近听到一个传闻,说圣上准备下旨削荆州牧刘璟的爵位,不知此事是否只是传言?”
刘协见荀彧说起刘璟,心中有些不悦,冷冷道:“刘璟未奉旨意,擅自出兵巴蜀,这本来就是大罪,不过他借口是因为益州内乱,出兵稳定益州局势,这也就罢了,但他北征关中又是怎么回事?关中是我大汉王朝的龙兴之地,他想擅自占领,又是什么意思?若他不给一个明确的说法,朕是要严惩他!”
第581章 视察荆南
、、、、、、、、、、
荀彧心中暗暗叹息,圣上显然是在深宫久居,一点不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也不知道外面的局势的变化,更不知道刘璟的影响力有多大了,想当然地要下旨严惩,这会出大事。【全文字阅读】
只是荀彧也不知道不能直劝,毕竟圣上对自己怀有戒心,劝得不好反而会弄巧成拙,只能用事实来说话,想到这,荀彧缓缓道:“陛下知不知道去年秋天荆州公开取士之事?”
刘协愕然,他不知道此事,他摇了摇头,“朕未听闻!”
荀彧叹了口气,“荆州取士影响大,满朝武,乃至天下人皆知,恐怕也只有圣上不知了。”
刘协有些沉不住气了,连忙道:“侍中能否给朕说一说。”
“荆州公开取士,名义是针对荆州,但实际上是面向天下,也不是举孝廉,而是公开考试,无论贫贱,择优录取,据确切消息,天下各地有超过十万士赴荆州参加考试,北至辽东、西至陇右,无论士庶弟皆赶赴襄阳,声势浩大,而且天下十五个大士族也纷纷派弟前去应试,最终录取余人,可以说这件事轰动朝野。”
刘协的心中为震惊,他压根不知道此事,更想象不到天下会有十万士赶赴襄阳应试,半晌,刘协心怀嫉恨声道:“襄阳就这么有吸引力?”
“陛下还不明白吗?”
荀彧有些焦急道:“刘璟已有天下名声,刘璟攻下益州,多少人要求丞相承认他为益州牧?这次刘璟北征关中,天下各大世家皆噤声无言,无一人指责,这中间的微妙,陛下想得到吗?”
刘协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又不是傻,怎么会不明白荀彧的意思,也就是说,刘璟已经渐渐得到了士族的支持,“哼!”刘协一声冷哼道:“荀家应该也派弟参加了所谓的公开取士吧!”
荀彧半晌才应道:“陛下,臣今天要说的事和荀家无关,臣只是想说,连丞相都不敢削刘璟的爵位,陛下为何要这样做?臣忠心可鉴,希望陛下明白臣的一番苦心。”
刘协冷冷道:“朕明白了,还有什么事吗?”
“其他就没有了,臣不打扰陛下,告退了!”
荀彧行一礼,缓缓退了出去,刘协也没有挽留,冷眼看着他退下,荀彧曾是曹操的四大谋士之一,他哪里肯相信荀彧是为自己着想,无非是受曹操的指使,前来试探自己的底细。
荀彧走出御书房,仰头长长出了一口气,这个皇帝着实让他有些失望了,就算不接受自己的一番好心,但也至少应该明白形势,他若这样糊涂下去,恐怕最后连皇位也保不住了。
荀彧摇了摇头,意兴萧地离开了皇宫……
时间渐渐到了五月,按照最初的计划,夏初之前,将军府还需再迁回襄阳,在襄阳过夏秋两季,但计划不如变化,汉军在北伐失利后重新开始了第二次北征准备,准备是在益州进行,这样计划就有了调整,今年将军暂时不迁回襄阳,待北伐成功后再迁回襄阳。
将军府虽然不迁回襄阳,但刘璟却必须出现在荆州,这其实也是一种平衡,固然需要强化对益州的控制,但荆州也不能冷落,刘璟在四月视察了荆南各郡,五月初,他在上千亲兵的护卫下抵达了零陵郡。
零陵郡可以说是荆南仅次于长沙郡的第二大郡,无论面积还是人口都位居荆南前列,这里也是很多汉人聚居之地,很多刘璟手下的高官,包括刘敏、周不疑、蒋琬等人,都是零陵郡人。
零陵郡守原本是刘,刘在去年秋天作为荆州皇族的代表去邺都定居,刘璟便任命其刘贤为零陵守,又封蒋琬叔父蒋敬为零陵郡丞。
但刘璟来零陵县视察并不仅仅是听取守和郡丞的汇报,他来零陵郡更重要的目的是去零陵县。
刘璟乘坐上艘五石的官船沿着湘江一逆水南下,守刘贤一陪同着他,远方山峦叠翠,森林茂密,湘水两岸却是大片稻田,江边矗立着一架架巨大的水车。
刘贤指着两边的大片稻田对刘璟笑道:“在十几年前,零陵一带地广人稀,土地充足,当地人种地都是用火耕水耨的方式,也不耕作,一亩地产粮只有斤左右,我和父亲这些年一直在改良当地人的耕作方式,从十年前开始积肥深耕,产粮逐年提高,现在一亩地也可以产粮五六斤,粮食增产,当地人的生活也开始富庶起来。”
刘璟望着在稻田里忙碌的农人,欣慰地点点头,“粮食问题始终是天大的事情,是国力强盛的基础,也是争夺天下的保证,这次北伐没有能成功,根本原因就是粮食不足,当然不是缺少粮食,而是运输粮食出了问题,不过下一次北征恐怕就会是粮食充足问题了,所以这次视察荆南,我对郡县官员们说:“让人民能吃饱饭,让士兵没有缺粮之忧,那就是一个好官,零陵郡能一直重视农业,着实令人欣慰。”
说到这,刘璟和刘贤对视一笑,很多话不用多说,刘璟已经足够表达了意思,粮食第一,只要零陵能变成产粮大郡,刘贤的提升将指日可待。
这时,刘贤又笑问道:“州牧特地去零陵县是为了灵渠吧!”
零陵县虽然县名和郡名一样,但实际它只是一座小县,而且位于比较偏僻的南方,在零陵郡并没有什么地位,但它境内却是灵渠的始发地,灵渠的另一端位于南面始兴县,灵渠沟通了湘水和漓水,是荆州通过交州的水上运输要道。
这时,一队由二十余货船组成迎面驶来,船头上插着江陵吴氏商行的旗帜,吃水线很深,满载着货物,刘璟注视着这支船队从自己对面驶过,这才对刘贤道:“我已经和刘备达成协议,将来放开荆州和交州的贸易,虽然湘水主要是流经长沙郡,但也有一部分流经零陵郡,希望零陵能抓住这个机会,把贸易发展起来。”
“微臣会抓住机会,只是上次州牧说,要严禁生铁、兵甲、铜器、粮食等战略物资运入交州,但从零陵去交州的道很多,我担心控制不住。”
刘璟笑了起来,“这种物资私运是不可能完全控制住,只能说官方要严禁,主要商行不准运送,加强水盘查,那么不会出现大规模的战略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