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尚武精神的百年失落:大国无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尚武精神的百年失落:大国无兵-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项民族道义体系的重建工程或者刚刚奠基。
  这一切的必要条件是中国人不再重蹈狭隘的党派偏执及怯懦的功利冷酷。
  我们知道,张自忠将军牺牲后,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隆重召开了追悼大会,毛泽东题词,朱德、彭德怀挽联,董必武题诗,都给以极高评价。但迟至1982年,张自忠将军才被民政部追认“抗日革命烈士”。而李家钰将军更是迟至1984年才被追认为“抗日革命烈士”。
  被迟到追认的抗日烈士,著名的还有佟麟阁将军。他比较幸运,早在1979年8月16日,经邓小平关照,民政部追认他为“抗日革命烈士”。
  佟麟阁将军河北高阳人,满族,国民革命军第29军副军长。1937年7月28日,率部抵抗侵入北京南苑的日军而壮烈牺牲。他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佟麟阁作为冯玉祥的部将,担任过抗日同盟军第一军军长,代理察哈尔省主席,参加过1933年的长城抗战。因为1933年8月抗日同盟军解散,冯玉祥下野,佟麟阁亦解甲归田,在北京香山东麓的兰涧沟买地筑室,过起了种菜读书的生活。后来,日军侵华之势日益严重,宋哲元长29军,该军师长冯治安、赵登禹、张自忠、刘汝明联名相请,佟麟阁始再披战袍,出任29军副军长。
  “7?7”事变,37师吉星文打响抗日第一枪,就是佟麟阁的命令。此后北平战氛日浓,宋哲元劝佟麟阁将军退入城中指挥战斗,佟将军不应,坚持与132师师长赵登禹固守南苑一带。师团长们聚会南苑,佟麟阁慷慨陈言:“衅将不免,吾辈首当其冲。战死者荣,偷生者辱,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唯以死报国。”
  7月28日,日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以优势兵力大举进攻南苑,佟麟阁与赵登禹并肩指挥。守大红门,伤腿,不退,再战,牺牲。战士抢出将军遗体,送入北平东四十条四十号佟宅。高堂有双亲,膝下有二子四女,佟夫人怕老人受不起伤子之痛,故背着二老,匆匆给将军净身入殓,寄厝于雍和宫近旁之柏林寺,托名“胡先生之灵”(其外祖父胡姓)。寺中方丈,素敬将军,抗战八年,秘而不宣,直到抗日结束,将军灵柩才移葬香山兰涧沟。将军双亲逝世于1952年,生前,他们一直认为儿子还活着。?輧?輮?訛 此时,他们终于可以相见于九泉了。
  赵登禹将军,山东菏泽人。1933年春长城抗战时,他任29军37师109旅旅长,参加喜峰口保卫战。日军装备优良,气势嚣张,为了长我志气,灭敌威风,赵登禹第一个组织了大刀队,从3月9日夜起,连续深入敌后,突袭敌营。入夜,他带伤奔行60里,率大刀队袭击日军炮兵阵地,杀敌60多人,缴获大炮18门。一连多日,死于我军大刀队及突袭包抄战斗的日军达五千多人。迫于压力,日军一度退却数十里。日酋哀叹:“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荣誉尽丧喜峰口外。”?輧?輯?訛因功,赵登禹升任132师师长。赵登禹的名言是:“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

三、站在哪里,死在哪里(4)
1937年7月28日,赵登禹与佟麟阁并肩守南苑。日军出动30架飞机狂轰中方阵地,官兵伤亡惨重。赵登禹临危不惧,率30名卫兵,持刀与敌人肉搏。伤重,不退,对卫士说:“不要管我,你去告诉北平城里的我的老母,她的儿子为国死了,也算对得起国家,请她老人家放心吧!”从赵将军的临终嘱托,我们知道他有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牺牲后,赵登禹将军被追认为上将。
  一炷香接一炷香,焚燃起上接云霞的烟霭,透过香烟,我们依稀辨认当年。英雄的业绩,是一个无尽的话题,打住无尽的话题,心中只留住无尽的相思——给予那些有名、无名的英烈。
  张自忠,佟麟阁将军等,并不是“特殊的”牺牲者。对生命而言,牺牲一样沉重;对亲人而言,牺牲一样伤情;所不同的,仅仅是因为地位悬殊而造成的震撼力和影响力强弱有别。我赞成从“生命的等价”来评价“牺牲的等价”。
  所以,后人对在抗日斗争中牺牲的将士,有名或无名,职高或位卑,应给予同样的崇敬与感恩。如果有所差别,那也是应对大量的无名英雄给予更为深切的痛惜与同情。在这一理解的基线上,我们才有资格站在南岳忠烈祠前,站在喜峰口长城抗战纪念碑前,站在七七卢沟桥抗战纪念碑前,站在台儿庄大战纪念碑前,站在中国将士为了抗击日本人侵略而洒下热血的一切地方,深鞠一躬,道一声迟到的告慰。
  铺展这一节文字时,我的重点已经不是叹息“尚武精神”的失落,因为惊异于抗日战争的惨烈,惊异于中国军人赴死的无畏,绝处逢生,我分明看到了“尚武精神”正以失败的、流血的代价,显示它扼杀不了的生机。
  抗日战争的惨烈,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中国军人为国而做的牺牲,亦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因为失败连连,失地连连,抗日之战的初期与中期,曾被中国人当作“失败”接受与承认。加上东北出了个溥仪的“满洲国”,绥远出了个德王(德穆楚克栋鲁普)的“蒙古联合自治政府”,北平出了个王克敏的“临时政府”,南京出了个梁鸿志的“维新政府”,最后王、德、梁、汪合流又出了个冒牌的南京“中华民国政府”,汉奸与汉奸现象,让人怀疑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流是否还能经受住内忧外患的双重侵蚀。此时,严重的形势已经不是“尚武精神”的失落了,在一个巨大的国土扇面上,因为承受不了异族入侵者的威胁利诱,一大批风云人物早已放弃了最基本的民族信念,数典忘祖,认敌作父,将历史上层出不穷的卖国主义发展到了极致——这便是死不要脸面,明明“卖国”,还要宣传为“曲线救国”。有这种惊人的上层背叛、上层卖国相比照,我对胆小一些、怯懦一些、甚至当了逃兵的人生发了宽容;这些人总是与媚颜事敌、为虎作伥者不在一个“质”的层面上。基于这一对比,本节既然不将“卖国主义”作为一个批判重点,当然也应该减缓对“尚武精神失落”的批评,转而从积极的方面,对坚持抗日的中国军人与中国平民给予充分肯定。
  绕了一个圈,为本书的重心转移作些解释,也为本书接近抗日英烈的人性真实作些铺垫。
  上一段,我用两个“绝无仅有”形容抗战惨烈和牺牲巨大。抗战胜利六十多年后,中国人还在传递并放大着对日本人凶残的恐怖。有一种比较,即苏联人打败了德国法西斯,胜利了的苏联人中间并未反弹出一种“恐德症”;中国人战胜了日本法西斯,胜利了的中国人中间总是拂不去“恐日症”的旧梦。这是为什么呢?
  可能是宣传出了毛病。挖掘“大屠杀”的物证,固然有利于不忘国耻;但回避“抗战”的战场较量,将“抗日战争”省略为一场日本人的“大屠杀”,却是有意无意在抹杀中国将士的英雄业绩和英雄精神——而这才是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真正教材。
  让我们再一次回复抗日战争“惨烈性”的话题。
  一般史书,都承认或接近如下概述:
  八年抗日之战,大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多次,各种抗日战斗不下20万次。
  战争中,中国一度丧失26个省、1500个县市的600万平方公里土地。受战争之害者达2亿人。中国军队伤亡331万人(其中死亡130万人),中国百姓伤亡842万人。因为战争,中国直接经济损失达313亿美元,间接损失204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台湾与海外华侨的损失,也不包括亿美元的抗日军费。如果计算间接损失,八年抗战,中国伤亡了3500万人,损失了5600亿美元资产。?輧?輰?訛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站在哪里,死在哪里(5)
最后的胜利也是巨大的:八年间,中国抗日武装歼灭日本侵略军150万,歼灭伪军118万,受降日军128万、伪军146万。
  一方侵略,处于进攻态势;一方反侵略,处于防守态势。攻守相当,这才有激战与恶战。对中国人而言惨烈的会战与战役,对日本人同样也是死亡陷井。因而,本文要正告国人的是:抗日战争的惨绝寰宇,正是中国军民在颓势、弱势背景下的绝地反击,正是中国军民用超限的牺牲对武器劣势、战备缺项的弥补,正是中国军民至败不退、至死不降的尚武精神的复苏。
  有一个对比面,被中国人自己忽略了,那就是“九一八”事变。中国人说“九一八”,唱“九一八”,却忘了是中国人放弃抵抗、将东三省拱手送给日本人。大片领土,朝夕丧失,但那个过程,一丁点儿也不惨烈。一打就跑,不打早跑,双方不见面,还要流什么血?死什么人?
  中国人真正大规模的抗日,是从上海的“一?二八”抗战开始的。接下来,长城抗战、卢沟桥抗战、“八一三”淞沪会战、徐州会战……虽然打一场退一场,但在恒退恒战的对抗中,日本人速战速决(有三个月战胜中国的设想)的美梦破灭了。中国国内的战争体制建构起来了,中国国内的抗日力量亦整合起来了。武汉会战进行中,检讨抗战15个月的成绩,毛泽东曾托周恩来致函蒋介石,赞曰:“先生领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革命战争,凡在国人,无不崇仰。十五个月之抗战,愈挫愈奋,再接再厉,虽顽寇尚未戢其凶锋,然胜利之始基,业已奠定,前途之光明、希望无穷。”所谓“愈挫愈奋”,其实是数十万中华健儿在用生命之躯阻滞着日本侵略者的战车推进。
  明知敌强我弱,明知胜算很少,明知牺牲很大,甚至明知风吹易水,一去不返,但中国的抗日将士依然慷慨悲歌,义无反顾,冲上两军阵前,熔在战火里,化在战火里,一命抵一命,两命抵一命,三命抵一命,也不让侵略者进一步。
  “八一三”淞沪会战之初,日本人在掌握了绝对制空权、制海权的有利条件下,只派了###千人的部队,强攻中国守军,以为一战可胜。中国守军寸土不让,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日本人只好增兵,很快增加到陆军包括九个师团、两个支队、一个华北第五师团的分遣队,海军两个舰队,包括四艘航母、一百多艘军舰,空军三千架飞机,共二十五万兵力,大有把上海炸平之势。中国针锋相对,急调全国正规陆军三分之一的兵力,计七十八个师、七个独立旅、三个暂编旅、七个炮团、一个宪兵团、外加税警总团、军校教导总队、上海保安总团及江苏四个保安团等,空军则出动八个大队、一个暂编大队共二百五十架飞机,总兵力达七十五万人(一说七十万人)。?輧?輲?訛
  中方兵多,但兵器落后(如一个连,仅三挺机枪、五十支汉阳造);日方兵少,但战具精良。一交手,中方便屡屡吃亏。战争,是一场生命绞杀。中国将士的伟大在于,至死不后退一步。
  战斗激烈到这样的程度:
  ——78师467团一个连队冲上战场,十分钟全部战死。
  ——88师,一万五千人进入阵地,三小时,牺牲一半,五小时牺牲了五分之三。当日撤下,仅余三分之一。该师262旅524团八百勇士在团长谢晋元率领下据守苏州河北四行仓库。四周全被日军占领,他们不退不降,顽强抗敌,坚守四昼夜,最后奉命撤入英租界。
  ——98师为中国精锐之师,守阵地十八天,伤亡4960人,占全师62%。营以下军官,牺牲二百人。
  ——第8师主要兵器为汉阳造步枪,御敌三星期,八千人的部队,仅余七百人。
  无怪何应钦回忆说,淞沪战场有如一个大熔炉,人冲进去,都被化掉了。
  即使化掉了,中国将士仍然前仆后继,视死如归。这让中国人振奋,让外国人惊奇。
  美国罗斯福总统的特使、海军陆战队的上尉军官埃文思?卡尔逊(Evans Carlson)目睹了“八一三”抗战,由衷赞叹:“我简直难以相信,中国人民在这样危机的时刻是那样齐心协力。就我在中国将近十年的观察,我从未见过中国人像今天这样团结,为共同的事业奋斗。”?輧?輳?訛

三、站在哪里,死在哪里(6)
“八一三”抗战坚持了三个月。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中国军队死伤万人(一说死伤近30万人,一说25万人),日军自己公布的死伤人数为四万多人(这个数大大缩水,一说九万人左右)。
  “八一三”抗战开创了一种同归于尽的焦土战模式。在以后的历次会战中,中国军队多有整营、整团、整旅、整师的壮烈殉国,这才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悲剧。
  1937年秋天的忻口会战。196旅防守原平。兵团命令:“虽剩一兵一卒,也得在原平死守七天。”从10月1日起,该旅且战且退,从外围退守原平。第七天,城破,中国守军与日军隔街对射。此时,上级又令:“再守三天。”旅长姜玉贞回电:“誓死抗战,无令不离斯土。”战至10月8日,城内大部街区为敌占领,五千人的196旅仅剩二三百人。10月10日,奉命突围,姜玉贞战死,全旅几乎全部阵亡。
  同月,同一场会战,第9军、第21军参与反击。中央兵团总指挥、第9军军长郝梦麟的战前动员是:“我死国活,国活我死。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他临阵写下的八个大字是:“站在哪里,死在哪里。”战斗打响,郝梦麟将军端枪冲在阵前,中弹牺牲,年仅39岁。刘家祺师长身先士卒,亦同时牺牲。毛泽东在延安悼念阵亡将士,称赞郝梦麟为“崇高伟大的模范”。
  1938年春天,徐州会战,第22集团军41军122师的川军将士据守滕县,阻滞沿津浦铁路南下之敌。师长王铭璋给家中的电报这样表白:“决以死拼以报国家。”苦战十七日,伤亡惨重,弹尽粮绝,但寸土不失。最后,城破,王铭璋与所部二千人全部殉国。
  1938年秋天,武汉会战。中国海军面对日方海空优势,英勇抵抗,击沉日舰十三艘、击伤七艘。中山舰在十五架日本飞机的轮番轰炸下用舰炮反击。舰长萨师俊腿被炸断,血流如注,仍紧抱船舷指挥战斗。全舰官兵26人,坚守战位,随舰下沉,全部殉国。
  1943年秋天,常德保卫战,第74军57师矢志固守,日军进攻受阻,特敞开包围圈东南一角为“生路”,暗示中国守军可以由此安全撤离。这一处“生路”敞开###天,57师无一人从此撤出。他们要与常德共存亡。11月23日,57师有官兵8529人;战至28日,余2440人;战至30日,余1800人;战至12月2日,仅余不足300人,而且被压缩在中央银行数百米的阵地上。日军施放毒气,守军高呼:“誓死不当亡国奴!”投入最后拼杀。师长余万程向军部发出最后一份电报:“城破,弹尽,援绝,人无……职率余部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中国万岁,第74军万岁。”电发,拔枪自杀,为部下夺枪救下。169团团长柴意新强行派一百名士兵,用绑架式,护余万程师长夜渡沅江突围,自率二百士兵,有人甚至手执木棍,向敌人发起反冲锋,以掩护师长突围。除随余师长突围数十人生还外,57师八千子弟全部牺牲。
  柴意新,四川人,结婚七天上前线,义无反顾,为国捐躯。他是中国百万军中惟一一个积军功而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团长。牺牲后,他又被追认为中将。
  1944年夏季的衡阳会战,方先觉部第10军所辖第3师及预10师共17600人(战斗兵源14000人,约有一个半师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