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在武侠小说中,有不少大人物死去;像岳不群,像陈近南;他们的死亡,或悲剧,或咎由自取,或重于泰山;但是,我今天去感悟的,却是小人物的死亡,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人的死亡。
这些人,或是大人物之间的牺牲品,或者是不知道怎么就死去了,足见生命的脆弱和生命价值的轻贱。汉景帝时,一次打猎活动中,一名后妃如厕时,野猪闯进了洗手间,汉景帝想去救,法家人士郅都表示:一个后妃死了,还有千万个后妃进宫来,皇上您身份贵重,要想着社稷江山和皇太后,不能去;每次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都会悲哀,可见,人的价值的确不是身份带来的。
本次写作,按照章回小说的习惯来罗列,看一看小人物是怎样消失在小说的视野。。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回
正如小说描述的那样,开场便是“北风如刀,满地冰霜”,给人以一幅萧瑟的场面。而第一批小人物便出场了,那就是明史一干人犯。按照小说的写法叫做“无辜株连”,的确如是,明史案株连甚广,刻书,藏书,买书者都脱不了干系,可见冤死人之众。
明史案其实并不复杂,尽管牵涉的人多如牛毛,斩首者,凌迟者比比皆是,充军后在死于途者,更是多;这些人都成为上层斗争下的政治牺牲品,不能不令人扼腕。
满族人想确立自己的统治,他们不仅要树立政治的统治,还要树立精神的统治,可是汉人的文化(应该是中原文化)过于先进,满族人挥之不去的自卑便映射在统治之中。四辅臣通过明史案,大大树立了满族官员的权威,打击了汉族地主,特别是江南汉族地主的势力,的确是政治高着。
但是这种打击的效果确是短期的,因为人民不会屈服于高压。
没有人是这场杀戮的赢家,不几年,辅臣势力驱逐殆尽,汉族地主登上历史的舞台,清王朝逐渐汉化,都嘲讽了这场杀戮。
第二批出场小人物便是瓜管带和他的属下,他们发现了谋逆事件,本想向鳌拜告发,但是被陈近南觉察,一应众人死在陈近南的剑下。
他们死的很痛苦,亲兵们往往骨折而死,而瓜管带却是被竹竿穿胸而死;其实站在他们的角度,他们没有必死的错误。按姓名来说,瓜管带应该是满族人,而他们的本职工作就是监视人民的行踪,他们向熬少保告发逆谋事件也是应该,无可厚非。只是运气不好,碰到了陈近南这等高手,不仅性命不保,荣华也化为乌有。
由此可见陈近南的狠和武功之高,对待敌人他的确很狠。
第二回
第二回首先倒在血泊里的是青帮大汉,他没有姓名,但是应该是一个搏击高手,小说中描绘他至少有200斤,应该是青帮所雇佣的打手。
青帮本来和天地会没有仇怨,但是天地会的贾老六却辱骂青帮,造成仇怨,从事情的起因来看,天地会还是挑起战火的一方;可能青帮为朝廷收编,天地会早有不满,青帮借此事打击天地会,没想到被仰慕天地会的茅十八所搅黄。
茅十八和韦小宝共同杀死大汉,其实大汉并不完全死于茅十八,但是却付出了生命,这名大汉实在是冤。可见在武林中,武功的确是实力的象征,弱肉强食,的确是武林的规则。
第二批倒在血泊中的是青帮的两位探子;他们尾随茅十八,想查到茅十八的所在,邀功请赏,却被韦小宝的计谋所害。
他们的死和瓜管带有些相似,都是被功劳蒙蔽了;其实与其说被功劳蒙蔽,还不如说是对对手的忽视,还是韦小宝太小,认为小孩子不会说谎,可是死在了韦小宝的谎言中。
可见,两名探子的死因是轻敌和利欲熏心,丧失了判断力。可是,杀人和被杀都不是一件好事,杀人者累积了罪恶,被杀者冤魂四散,虽然消失在世界上,却无限可怜,他们的妻儿呢,少了家中的顶梁柱,应该很悲惨吧!
第三批倒在血泊中的“黑龙鞭”史松及其属下,这些人是辅臣势力的爪牙,武功也是相当不错的,他是在捉拿茅十八的过程中,被韦小宝一把石灰洒进了眼睛,最后无力回击,肚腹中刀而死。
我觉得史松是一个优秀的军官,至少,他不会无故牵连吴大鹏和王谭就是证明,他只想完成捉拿茅十八的使命。而且,他也会事先劝降,先礼后兵,可见他并不糊涂。
无论如何,史松没有必死的理由,他劝吴大鹏和王谭离开,体现了一定的度量,不然史松冒功,说两人也是叛逆,岂不功劳更大。
但是,史松死于石灰入眼,他是那样痛苦,我不禁同情他;从他的士兵叫他史大哥来看,史松应该是爱士兵的,史松的死是一件邪恶胜于正义的。
真因为如此,史松的悲剧才那样令人悲伤。
第三回
第三回中只有一个人死去,这个人就是真正的小桂子。
小桂子是一个奴才,按小说的情节来看,他应该服侍海大富不久。小桂子是一个老实人,他服侍患有痨疾的海大富极具耐心,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耐烦;在和别人赌博的时候,也只会踏踏实实,不会作弊出老千;此外,他应该不善于察言观色,具体表现在:
老太监道:“还不去叫轿子?你瞧我这等模样,还走得动吗?”小太监答应一声,飞奔出去。老太监伏在桌上,不停的咳嗽。
在这样的情况下,尚需海大富如此点拨,由此可见一老实人,可这样一个老实人,却在关心海大富的病情而无暇旁顾时,为为韦小宝所杀。
但是,小桂子并非一个完美的人,在宫中,他应该有依仗海大富权势而嚣张的时候,比如:
一路行去,他迷迷糊糊几乎要睡着了,忽然轿子停住,有人说道:“海公公要的人送到啦。”一个小孩声音道:“是了,海公公在休息,将人放在这里便是。”韦小宝听他声音,便是酒店中遇到的那小孩。只听先前那人道:“咱们回去禀告郑王爷,王爷必定派人来谢海老公。”那小孩道:“是了,你说海老公向王爷请安。”那人道:不敢当。
可见,海大富的权势或多或少的成为小桂子在宫中的保护伞。郑王爷都不敢得罪。小桂子死了,但是,小桂子的身份却由韦小宝来冒充。韦小宝比他幸运,幸运的多。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回
第四回却是难得的和谐,因为第四回讲述的是作为孩童的康熙皇帝和韦小宝相识并且相交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他们对对方的来历和真实身份并不清楚,因此感情最为纯洁。
这一回没有小人物死亡,但是却牵涉了一个案子,那就是苏克萨哈和鳌拜的*,这场*的结局是苏克萨哈落败,被杀;但是小说没有说,我也不再赘述。
看这一回是轻松而愉快的,少年的冲动与单纯在这一回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只是海大富,依然在完成他的使命。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五回
第五回是精彩的,在这一回中,鳌拜倒台了,鳌拜是当时的大人物,所以不论述他;这回,有鳌拜的党羽消逝在政治的舞台。
这些人的名字在小说中如此罗列:
康熙道:“原来鳌拜这厮做下了这许多坏事,你们拟了什么刑罚?”康亲王道:“鳌拜罪大恶极,本当凌迟处死,臣等体念皇上圣意宽仁,拟革职斩决。其同党必隆、班布尔善、阿思哈等一体斩决。”康熙沉吟道:“鳌拜虽然罪重,但他是顾命大臣,效力年久,可免其一死,革职拘禁,永不释放,抄没他的家产。所有同党,可照你们所议,一体斩决。”
康熙不愧是高明的政治家,将鳌拜的党羽一网打尽,从而加速了鳌拜集团的毁灭,皇族班布尔善、阿斯哈等就成了君权和相权争夺的牺牲。可是,我却没有同情或悲伤,只能说这些政客们站错了队伍,观不到风向。
我所悲悯的是阵亡的和鳌拜搏击而殒命的八名太监。
八名太监是被鳌拜以极其原始的方式处决的,处决的原因是鳌拜发现了康熙欲取他性命之后。鳌拜此时已经不是顾命大臣了,就像一头愤怒的狮子,表达他极度的悲伤。
八名太监转瞬间就生死两隔,而且死也不知道他们的死因,康熙不动声色,这些小太监可能连死的时候,都不明白他们所完成的使命。
康熙和12名太监说只是为了检验他们的培训成果,却冷不防的死在这场检验中,他们死的很有价值,因为他们的死,为康熙这个圣君的提供了展示政治才能的舞台,可惜,也许他们并不愿意。
我忽然感觉很悲伤,人生的命运如果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岂不是太卑微了!
第六回
第六回“可知今日怜才意,即是当时种树心”。这一回海大富死去。
海大富是一个复杂的角色,他狠毒而忠诚,心思细密,武功高强,而又奴性十足。据小说推测来看,海大富的人生经历可以如此总结,出身贫苦,但也娶妻生子;可能妻子很早就逝世了,儿子也在八岁的时候因贫疾而逝世,他可能面临了多种生计上的困难,因此被迫当了太监;经过十几年的奋斗,他终于在太监群里站稳了脚跟,成为太监的领导层,也因此有了接触顺治皇帝的机会;可能顺治皇帝和董鄂妃给了他许多的关照,因此,他对顺治皇帝感恩戴德,成为顺治忠实的亲信。顺治出家后,康熙皇帝继位,但是海大富在宫中的权势似乎并未消减,依然如旧,他忍辱负重,想尽千方百计完成顺治皇帝交付的使命。
经过大约6、7年的时间,海大富并没有能够查明真相,反而由于韦小宝的到来,使扑朔迷离的事情有了转机;他不动声色,交给韦小宝功夫,以探寻对家路数,他最终成功,可惜,在得知部分真相后,恰恰是韦小宝要了他的性命。
他的使命,却由韦小宝来完成,因为,韦小宝不仅使康熙明白了真相,而且,戳穿了假太后毛东珠也就是神龙教的阴谋,可以说,海大富虽死犹生。
海大富是一个悲剧性的角色,他的悲剧和别人不同,来源于他对自己身份的决然清醒,他十分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这样的人活的十分辛苦。
但是海大富绝不善良,从他要茅十八的肢体和杀死韦小宝的手段来看,他对这个世界还是十分怨恨的,正如他的死一样,真气耗尽,他的确很可怜,问题是,他自愿这样做。
在这里,还有5名宫女,死在海大富手里,他们的用途是做化骨绵掌的实验。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七回
第七回权臣鳌拜终归尘土,他是在激烈的两派火并中,死于韦小宝的暗算。鳌拜的仇家似乎很多,汉人痛恨他,因为他实行满族利益至上的政策,推行高压统治;康熙痛恨他,达到不处死他无以解恨的程度;索额图等也痛恨他,因为鳌拜压抑了他们的仕途;鳌拜的危机十分之多,但这些都不是根源,根源的实质来源于君权和相权的博弈。在这场博弈中,康熙胜利了;辅臣势力消逝在历史的舞台,一个皇权顶峰的时代到来了。
鳌拜应该属于那个时代的大人物,本来不是本次论述的范围,但是,还是忍不住了,因为,我不得不感慨,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无法避免丧失立命之基的伤害,所以说,鳌拜是死在自己的手里。
在攻打康亲王府的战役中,天地会有一名青衣汉子,死在了鳌拜的手中;这名青衣汉子似乎擅使钢鞭,但是不敌已然服下毒药而致疯狂地鳌拜,他脑浆崩裂而死。他死于技术问题。但是勇气可嘉。
第八回
第八回是韦小宝脚踏两只船的开始,在这一回中,韦小宝加入天地会,成为陈近南的弟子。在陈近南收韦小宝为弟子的时候,曾经说道,他的三个弟子死与战争,其中两个死于与清廷的战争,一个死于光复台湾的战役。的确,很悲壮。
陈近南的确具有教育人某种气质,大义凛然而且愚忠,文化水平高,且武功卓绝,仿佛一个完美的人;这样的人天生就具备感染人以及影响人的气质连韦小宝这样的泼皮无赖见到陈近南都不敢放肆,可见他的人格魅力,正因为如此,他的人格感染了很多人,“为人不识陈近南,就称英雄也枉然”,可见陈近南的超人素质。他的弟子,应该也是正义人士所倾慕的对象,均死于民族战争;一方面是他们自身的环境使然,另一方面,也说明陈近南的教育有方。可以说,这三位弟子死得其所,死得非常有价值,回归了他们的宿命。
不过,反观之,韦小宝能成为陈近南的关门弟子,也有韦小宝个人的魅力;韦小宝也以自己的方式实现了“义”,虽然,韦小宝的“义”要狭隘得多。
第八回中仍然见到天地会会中的伤亡,具体表现在与吴三桂的仇恨中,玄水堂堂主林永超描述派人行刺吴三桂,接连死去了79人,这样的人数,表明天地会损失之大。
采取行刺的方式,在春秋时的确奏效,但是,对于官僚集团已经成熟的封建社会末期,丧失了他的功效,对此,陈近南是清醒的,陈近南说道“骂他是骂不死的,行刺也不是办法”;可是,满汉畛域使人盲目仇恨吴三桂,非要采取行刺的方式,手刃仇人才痛快,这也进一步解释了吴三桂三番之乱的失败原因。
满人在进取江山时,采取了暴力手段,因此人民产生仇恨;而满人是吴三桂引进中原的,所以一切的错误就是吴三桂的,所有的痛苦都是吴三桂带来,这就造成人民对于吴三桂的痛恨大大超过了所谓的满族人。连沐王府都以杀吴三桂来作为政治妥协的条件,吴三桂民怨极大。
多少人死于行刺吴三桂,或间接为吴三桂而死,在今天看来可笑的事情,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却显得多么的可贵,一个真理:谁伤害了人民,人民就永远痛恨他! 。 想看书来
第九回
第九回沐王府走到了小说的前台,虽然第二回就有沐王府的出现,但是是侧面的,只是通过茅十八的和韦小宝的侧面讲述,突出了沐王府的历史来由和在江湖的地位。
沐王府本是朝廷的贵族,在明朝建国初期,以军功起家,从而坐镇云南;可见,沐王府的命运和大明王朝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换言之,沐王府是大明王朝在云南的屏障;明王朝灭亡后,大清入关后,对于江山的统一战争消弭了沐王府的势力,沐王府遭到灭顶之灾,只因几个忠智之士,沐王府才得以延续血脉。
可惜,赵氏孤儿的剧目在大清没有上演,虽然在江湖中得到崇高的威望,但是没有形成真正的政治势力,足以对抗朝廷的政治势力,所以,沦落江湖。
沐王府的悲剧就是没有能及时观风向,仍忠诚于奄奄一息的明王朝,没有注意大时代的变化,其实,以沐王府的地位,如果投降清朝,将获得更大的政治利益,可惜,沐王府不是吴三桂,毅然选择了和明王朝共存亡,所以,这种自杀式的方式不得不令人敬重,就像死也解不开的政治纽带,大明和沐王府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只留下星星点点的无关痛痒的反抗。
沐王府在这一回中,牺牲了一个家臣,就是白寒松,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名家将死于政治口角,其实谈不上政治口角,仅仅出于道不同不相与谋的意气之争。用一个可笑的类比,就像孩子们打架,只是他们打架的主题却要严肃的多,那是有关政治的正统问题——唐桂之争。
其实,如果扩大化一些,这是明朝党争的延续;历史显示,明朝是党争最为严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