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如果扩大化一些,这是明朝党争的延续;历史显示,明朝是党争最为严重的时代,唐桂之争,表明即使明朝灭亡,这种党争仍然没有结束,还在以可笑的方式延续,所以,白寒松其实就是这样的牺牲品,太不值得。
第九回中,还有一个胖掌柜和两个伙计丢掉了他们的性命,他们似乎没有门派;的确是天地会的牵连了他们。天地会租住了回春堂药店的房子作为据点,我觉得药铺掌柜不一定会知道他们的身份,在朝廷打非的举动中,他们被无辜牵连致死。
说得更清楚些就是徐天川得罪了朝廷“西选”命官卢一峰,卢一峰查到了徐天川的行踪,因此,动用职权掳走徐天川,为泄愤杀死房东。由上看来,唐桂之争又有了无辜的牺牲品。
但是写到这,想起一个现实问题,作为房东,租房子一定要谨慎,预防反朝廷分子啊!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回
第十回“尽有狂言容数子,每从高会侧诸公”。
这一回康亲王府一仆役死于暗算。但我觉得是大快我心。具体说来,齐元凯为得到四十二章经而成为康亲王府的武士,他重金买通王府的这名仆役,终于获得机密。在取四十二章经时,齐元凯设计将该名仆役杀死。这名仆役为金钱而背叛康亲王,出卖王府机密,的确有必死的理由,叛徒的死亡往往是不会获得同情的。
此外,齐元凯算尽机关终于未能获得《四十二章经》,似乎重申了金庸先生小说的主题:机关算尽往往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反而顺应自然会得到。 。。
第十一回
第十一回伤亡惨重。
首先被死神眷顾的是三名宫廷侍卫。假太后欲杀韦小宝灭口而不得手,继而在逃走的过程中,被这三名宫廷侍卫发觉,假太后为脱身,为保护自己,杀他们灭口。三名宫廷侍卫死于自己的职责,殊为可哀。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清廷的宫廷防卫是多么严密,要想行使行刺手段,断无成功的可能。
这三名侍卫,有一名并没有完全死亡,在看到韦小宝收留方怡时,企图阻止劝说,为韦小宝所杀;这名侍卫真是可悲,在这个时候,他如果装死,在黑夜中,韦小宝肯定记不清他的容貌,他只要不说话,就能避免死亡,可是他没能够,无论如何,这三名侍卫的死因是同样的,他们死于假太后和韦小宝之间的恩怨,而更深层次的就是死于神龙教阴谋。
其次就是沐王府的自杀式袭击。沐王府以极大的代价,派人入宫行刺皇帝,企图嫁祸吴三桂。可是这样,除了带来自我的牺牲,和数名御前侍卫的伤亡外,没有任何意义。此举,连陈近南都哀叹沐王府没有人才。首先,康熙帝即使不用任何人都去挑拨,都会剪灭三藩政权,因为三藩俨然独立王国,不听中央调遣,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康熙帝必然会消灭吴三桂的势力;其次,采取欲盖弥彰的的自杀式袭击,反而遗人笑柄。沐王府,为除掉吴三桂,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可谓悲壮。
在沐王府和清廷其实是和吴三桂的较量中,沐王府失败了,是策略上的失败;失败的结果,就是一大群小人物的死亡,小说中没有具体写他们的姓名,只有两名御前侍卫,留下了姓氏,那就是施老六和熊老二,应该属于低等侍卫,他们的死亡,没有任何价值,因为,沐王府没有达到嫁祸吴三桂的目标,还让康熙掌握了他们的情况;而宫中侍卫,也就是获得韦小宝代为申请的多发抚恤。
之后死去的就是瑞副总管。按小说的介绍,他号称铁掌无敌,武功高强,而且长期在外为假太后办事,办事能力应当非常好(从其取得四十二章经来看);但是,却死于韦小宝之手。不过,瑞副总管即使不死于韦小宝之手,也会死于假太后之手,因为他也是机密事件的处理者,虽然他并不知道机密,但是,难免为多疑而狠毒的假太后杀人灭口,这其间只是时间问题。
第十二回
第十二回倒是比较平静,只死了四名太监。精彩的打斗场面已然没有。
假太后派四名太监一皇帝的名义召见韦小宝,偏偏为韦小宝所察觉,韦小宝借御前侍卫之手以勾结刺客的罪名将他们斩杀,不可为不冤。这说明了清朝宫廷的一个现实,那就是宦官地位的低下。宦官的命运不仅掌握在他们的主子手里,连普通的御前侍卫都可以主宰,杀死他们也不用负责(尽管是皇太后身边的人)。我们也知道,韦小宝后面真正成为康熙的左右手,委以重任,也是他脱离太监身份以后,那时,他是康熙的臣子,而非小太监了。
第十三回
第十三回轻松而精彩。
除了韦小宝和方怡、沐剑屏的打情骂俏,感情进一步加深之外,韦小宝奉康熙之命放走刺客,以刺探敌情,是本回的重头戏。韦小宝用江湖上最为鄙视的蒙汗药迷倒众侍卫,并借机杀死假太后来传旨的太监,吴立身等三人终于脱身。
被杀死的太监中有一个人留下了姓名,那就是董金魁,董金魁等四个太监也是不明不白的死去,他们只是奉了假太后的命令,让韦小宝觐见的,可这样一个不好的时机,偏偏为韦小宝所杀;他们死的极其迅速,比起前回中同样以私通刺客的罪名宰杀的太监,他们不经意间为韦小宝所迷倒,继而没有痛苦的死去,可谓幸运一些。
我忽然想到,前回中,四名太监因为贪图韦小宝的钱而被韦小宝抓住把柄;而董金魁则是为酒所害,可见酒色财气害人不浅。
第十四回
第十四回把人带入了紧张的境地,先是沐王府和天地会首脑的第一次正式会晤,约定谁先除掉吴三桂,就为谁马首是瞻,这样的约定的确使双方得以妥协,这样的情况虽然使人觉得松了一口气,但是,却让沐王府和天地会陷入更糟糕的境地。因为政治的妥协是那样无奈。
后是神龙教的人物登场了,但是确实带来一股阴森森恐怖的气氛,先是不明就里的康熙带着韦小宝请安问罪,结果韦小宝为假太后所制,被迫去取《四十二章经》。韦小宝机智的逃脱,并杀死了柳燕,柳燕成为本回的第一个亡魂。第二个亡魂就是神龙教邓炳春。
但凡神龙教的人死去,我发现我的同情度是最低的,神龙教是一个彻底的邪教组织,招募少男少女,并以毒药控制人,企图在辽东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可惜没能实现,反而被康熙一围剿,就退出了范围。
神龙教的势力其实是微不足道的,施琅一出马,似乎没有经过波折,一举就拿下了,可见,神龙教的势力之弱小,而且神龙教内部并不团结,新旧党,五龙门之间,矛盾重重。这样一个教,是不能成事的。
柳燕是一个怎样的人,不好做评价,但是,他身材肥硕,而且狠毒,给人的感觉是肯定不愉快的,这样一个人,肯定为神龙教的教义熏陶的变态至极,除了杀戮还是杀戮;柳燕给人的感觉是没有美感的。
邓炳春是建宁公主的亲身父亲,也是假太后毛东珠的师兄,也是一个很辣的角色;由此看来,神龙教的人的确不是可以掌控天下的,他比不了宋江的梁山水泊,以义相交,故能创建地方势力;神龙教让我想起丁春秋的星宿派,反正就是阴森森、恐怖的一大群人;不过相比之下,神龙教还是好些,至少他的教主不会为阿谀奉承所迷倒到那种地步。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五回
第十五回康熙终于知道了假太后的阴谋,并派韦小宝到五台山寻找他的父亲,“已故”的顺治皇帝。这一回,伴随着韦小宝真实身份的展现和他脱离太监身份,以及终于携方、沐二人离开皇宫等等,都是一幕幕惊险的画面。
其实,这一回方怡离开皇宫有一段描述,那就是:
方怡出得宫来,走出十余丈后,回头向宫门望了一眼,百感交集,真似隔世为人。
其实对于方怡、沐剑屏和韦小宝都可以说是隔世为人,只是方怡的表现更为深沉,更加惹人怜爱。从离开皇宫的这一刻起,三人的身份有了极大的不同,具体说来:
韦小宝完成了从小人物到大人物的转变,此时,他已经不是小太监,而是御前侍卫副总管,兼黄马褂,真正成为康熙近臣,处理机要事件;方怡则为了大义而成熟,毅然决然离开倾慕的恋人刘一舟,此时,他尚不知韦小宝假太监的身份,却做出如此牺牲,不得不叹服;至于沐剑屏,小说没有写,但是,可见他开始了*的旅程,成为女人了。
可谓小人物的死亡,而大人物之旅开始了。
但是精神的死亡值得讨论,肉体的死亡更是论述的重点,本回中,不幸遇难的就是追踪韦小宝行程的三人,他们已经是假太后阴谋下的又一牺牲品;其实,陶红英不应该那样做,将他们打到就行了,何必取他们的性命,真是狠毒。他们也是不明就里啊。
此外,本回中神龙教有一次被提及,并大肆渲染神龙教的武功和厉害之处,小说中说道:
他权力自然没皇帝大。不过你得罪了皇帝,逃去躲藏起来,皇帝不一定捉得到你;得罪了神龙教教主,却是海角天涯,再无容身之地。
如此可怕的神龙教,不知多少冤魂;但是,假太后是神龙教的,神龙教是不是也运用了康熙的权势,或者大清的皇权,大概会是,否则,如此不堪的神龙教,那会被施琅一举攻破,落得丧家之犬的境地呢?
第十六回
本回无伤亡,故不论。
第十七回
其实,第十七回也没有人真正死去,但是却不得不论,因为庄家三少奶奶迈入了我的视野。
相对于正常人而言,庄三少奶奶和众寡妇已然不具备社会人的性质了,他们虽然活着,但是和鬼没有区别,所以本回想论述一下他们。因为明史案,庄家这样的富户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无论生者还是死者,都面临了浩劫;这是一个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
正是这样,庄三少奶奶也深受其害;在封建株连制的法律中,罪人的妻子往往更可怜,罪人一死,万事皆休,但是,活着的人往往陷入更加惨烈的状况;像妻子,往往发配给功臣家或是王公贵族家为奴,这就意味着任人践踏和摆布的命运,一旦陷入贱籍,子孙后代都想无法摆脱;所以,庄三少奶奶即使不被处死,在一路上,不仅会遭受遣送士兵的凌辱,还会遭受发配人家的践踏;以我的估计,庄三少奶奶应该是正房,而以庄家的家财和文化底蕴,庄三少奶奶也应该出身大族,至少也是具有家世背景的女子,如果真陷入如此境地,必将生不如死。
庄三少奶奶他们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时代的悲剧他们不可能避免,但是避免了更大的伤害;尽管如此,他们也彻底脱离社会了,虽然很想复仇,但是,没有实际的办法可以实现,实际上他们已经成为孤魂野鬼;带着怨恨和无奈生活着。
相对于社会人的庄三少奶奶死去,作为怨灵的庄三少奶奶走入我的视野,她依然强悍,因为,他需要为多个孤魂野鬼的生计而继续如行尸走肉般的活着,支撑她的,应该唯有仇恨了吧,不然还有什么?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八回
第十八回走入幽冥世界的是冒犯清凉寺的几个喇嘛,他们的死,是为宗教的死,也是冤死。
他们死于原御前侍卫总管现为行颠和尚的黄金忤下,黄金忤是一个很具象征意义的东西,珍贵,但杀伤力大,其实和宗教一样,的确是高尚美好的事物,但实际上主宰人的心灵,而使人沉沦。小喇嘛们或许不知道他们冒犯了的是大清原顺治皇帝,重量级的政治人物,恰恰以为请的人是活佛,这就说明他们的热切。
我忽然想到,顺治皇帝的确是万恶之源,哪怕他脱下了皇帝的身份,也是矛盾的焦点。这就是一日称皇帝,便是皇帝,想摆脱而不能。而顺治皇帝也不是实体,他背后的就是各政治势力的争夺。青海、青藏要他,也不过是威胁康熙,获取更多的政治宗教利益;康熙想保护他,除了孝道外,还有更深层次的政治考虑。神龙教的人肯定也是想要他。。。。。。所以顺治才麻烦,顺治即使做了僧人,也无法摆脱他后面激烈的政治利益的攫取。顺治毕竟最终为康熙所控制,无论是韦小宝还是后面的察尔珠,都是监视和保护他的,他并没有摆脱实质上的帝王身份。
综上所述,众喇嘛仿佛不是为宗教而死的,而是那数不清的政治利益,而他们无法从之获利,反而命陨黄泉。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九回
跳过
第二十回
第二十回独论白龙使钟志灵,因为他的死具有极强烈的悲剧色彩,他的死亡,也标志着神龙教事业不能取得成功。
白龙使钟志灵是神龙教创教的*,在数年的征伐中,渐渐占据了神龙教高层管理的位置,也有了自己的地位;但终于因为功高而为洪安通所猜忌,死在七名小孩的手中。神龙教的野心是吞并辽东,进而进取中国,但是,洪安通占据小岛之后就似乎没有了斗志,取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妻子之后,就更加在后宫中打转了;但是,如此看洪安通那就错了,他并不是沉迷于后宫,他还是继续练功,可以说是深藏不漏,表面不动声色,内地使用新人排挤功臣,洪安通的神龙教俨然一个小朝廷。白龙使钟志灵属于旧派,应该属于洪安通猜忌的范围;他早有怨恨,精密部署,终于找理由将钟志灵剪灭,真是可怕;但是可怕归可怕,我决不觉得他聪明,只觉得洪安通的政治智慧大打折扣。
从中国历史上成功的君王来看,开创基业时一定要忍耐,懂得包容,如刘邦对韩信;只有基业成功后。经过深谋远虑,才开始剪除功臣,如朱元璋,使用胡惟庸案、蓝玉党案,打击功臣势力。
洪安通显然不具备该种才能,首先,刚刚盘踞小岛,就开始剪除功臣;大收少男少女,制衡老字辈;挑起党政,伤了神龙教元气;对老字辈,全无恩德仁义,全凭暴胎易筋丸控制属下,属下虽然畏惧,但并不倾服;神龙教俨然一个白色恐怖基地;钟志灵的选择并没有错,但是,和洪安通这样的主子,他很倒霉。
可见和什么人交往很重要,钟志灵的可悲之处,就在于他所跟随的神龙教,一切痛苦的根源就在于此,他死的很迅速,却也讽刺了神龙教,神龙教将更迅速的消灭在历史的尘埃;邪教势力不存,康熙的政权进一步稳固。
第二十一回
不论此回,跳过
第二十二回
第二十二回,河北省王屋山王屋派出现了,他们一出现,御前侍卫葛通的小命可就没了。
和大多数小人物一样,葛通也是无知觉的情况下被割了脑袋,葛通这个名字,用方言念出来,就像是割头,果然头就被割下来了。
韦小宝赴少林寺公干,为了活跃军中气氛,开始赌牌玩骰子,当然即使如此,军中也要有人值班守夜站岗,这天晚上,当大多数侍卫陪着皇帝红人赌牌玩骰子的时候,葛通却在外边值夜,也就是这样的安排,他被杀了。
说起来,葛通不像海大富,海大富有很多的篇幅去描写,我们可以深刻的感觉到这样一个五品太监的性格:忠臣而狠毒,心机深沉而悲伤涟涟。
所以葛通除了名字外,没有留下任何可供我们猜测的事迹,好端端的一次朝廷公干的游山玩水,却让他的血洒在了河北这片土地,尽管我知道,他肯定不乐意。
值得肯定的是,韦小宝应该为他申请了烈士抚恤金,他的内人和孩子能够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