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吴为果然如愿又见到了她,却是巧遇在大街上。时隔一年以后。再见到的她已经是素衣素面,他还是一眼就认出她来,另有一番清丽脱俗的俊雅韵致,为她不由得感到由衷的喜悦。在她的眼中,他虽然看上去依然意气风发,却难掩似有若无的焦虑和忧伤。
她平和地微笑道,你总说随便捡拾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可以成为修持净化的对象,主要是至诚,诚则灵。我已皈依佛门,没有你那修持本事,以乐业为修持之道,坚持在世俗中修持净化,达到人生巅峰,我曾经努力向你学习,却终觉得缺乏那种定力。我这也是无奈之举,渐渐地变得豁然开朗了。
他笑道,佛门有法喜,我冒昧猜测,恕请谅解,免得冒犯佛门重地之嫌,你是不是领略到了法喜?
她微笑道,难怪你有惊人的领悟能力,我的确感悟到法喜带给我的无上喜悦,法喜不同于世俗之喜,得而复失,陷入轮回之苦难以自拔,聚喜离悲,再聚再喜再离再悲何时是了啊。我也明白,我说了这番话,不会再伤害你的。我也猜到我们一定会见面的。这可能就是佛缘吧。我愿意同你一起分享法喜,说不定你会从法喜中参悟到什么呢。
他体验到一语中的,难怪说她有慧根,其实从自己与她相处以来的每一次对话,仔细回忆推敲,她似乎都带有佛思佛悟,可谓是佛根深种,有人说自己未尝不是有佛缘的人,自感也是有佛缘,只是把这种佛缘融入乐业之道中,自己也是道中人。两人之间,可谓大道无形,殊途同归。
于是他道,你这个猜测,同我分享的想法,是否属于牵挂?
她笑道,你这是在以世俗之念猜测我心,此刻的我已经无牵无挂只有无限的喜乐。你不是总想纾解纠结?我心中了无纠结,无所求无所不求,何来纠结。
他联想到乐业的至高法门,就是只做无求,才能真正领会乐业的无上喜悦。
她又笑道,我是借助于佛门修持才达到了这样无上喜乐的境界,我也想象,你从你的乐业之道,也许会领略到类似的意境吧。
他的脑海中忽然闪现出神交的概念。可是,这样的心意面对她已经不便说出,只能意会不便言传。
她似乎猜透了他的心思,微笑道,我们佛门里讲同门之谊叫同修,不象世俗在同一学校为同学,一起共事的称作同事,抱有共同的志向叫同志,我就联想起我和你,虽然所修道路方法不同,志向却是相通的,是为了不断净化提升自己,心里已经把你视作我的同修,只是称谓不同而已。
他从她看似淡然的话语中,忽然有了一种崭新的体验,从未有过的体验,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语言,用纯爱、意爱都很难形容,是妙到毫巅上的那种微末感受,感觉似乎是虚无缥缈,若有若无,却在那一瞬间彼此感知到了。
两人不约而同地意识到,看似偶然的巧遇却有什么东西隐藏在里面,都感到此地似曾来过,一打量竟然是两人相会过的南悦酒吧门前。
他情不自禁冲口而出道,同缘。
说这话的他与听这话的她,彼此心领神会。
两人相视会心一笑。(未完待续)
第三一九章 娇妹的启发
自创收发自如心性**的吴为,达到想发即发、想收即收、无发无收、心净自然的境界,不会再因发心收心受阻形成心障,实现了心性自由,再反观乐业一见即明。
乐本来是人的心性,人之乐乃人之天性,人性自有,并不是人性之外的业所固有的。业只是介质、媒介、载体,人的乐性与业的结合,成为乐业,乐性也可以同其它介质、媒介结合,我乐花天酒地、我乐重权在握、我乐钱财济济、我乐身边美女如云,也是乐性的释放。厌业苦业恶业,皆因发心不当遇阻难收所至。
心性有自我加强的作用。自我认定为坏人,往往是往坏人处想,自我认定为好人,则往好人处想。自我认定起到自我暗示、自我引导的作用,自我认定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吴为发心能使娇妹回心转意,心中大喜大乐,鼓舞和激励他发大心宏愿,使那些厌业苦业恶业毁业者收烦恼心仇恨心,转化成乐业者,清除心障。
娇妹也很理解他的一番苦心,感慨道,我原是一个乱性乱为的女子,有幸与你相遇,得悟正心正道做了一番事情。如今感觉你对乐业发了极重的心,又投入了极大的心力心血,我都受感动了,以你的善于发心收心却惟独对乐业难以收心放心,我很理解。你是把乐业当做宗教与世俗沟通的桥梁,又把乐业看成永恒的成功之道、人间常乐之道、不朽的人生之路,这是你的亲身所悟所得所行,许多职场中人难有此悟此得此行。现在的从业环境复杂了,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只是要看心态。还有资质资格能力要求,看人能不能胜任,能不能成功应对复杂的形势。这段时间我总听佛教宣讲。现代职场充满了竞争,我对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有新的理解。有时放下屠刀,就不是成佛而是成了懦夫甚至会成鬼。从你讲的收发心自如角度看,有厌业苦业恶业倾向的人,发的是钱财心、功名心,见钱眼开见提拔机会就上心,改变不了所发的心,其他一切都是妄然。就算你给他发足了钱官职也提到了位,他的心思如果向别处想。早就该给提职提薪,嫌来的晚了;就算一时自足自满了,无奈攀比心太盛太炽,再看别人职位薪酬比自己高,他这么一想心里还能高兴么。你可能会说我这是现代唯心主义,依我看,业要分等论级,人也要分类分层,对于乐业,讲不讲在你。听不听信不信行不行在人,对职业各人有各人的遭际命运,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态度。不可能一致也不可能一致,你那么推崇精神胜利法的人,对乐业遇到的噪音怎么反而想不开呢?
吴为知她天资聪颖、悟性好,慧根深心性好,又对自己倾心相助。他反思自己所为,还是自己做的不到位。释迦摩尼**是身体力行,乐业也要现身说法,自己挣年薪又没有给收入低的平均分,收入低的自然会说你站在高处说风凉话。怨恨你说人家收入低是因为不乐业。如果人家说自己也发的是乐业心,你又会说乐业效应不灵验还是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是心不诚,发心不良。再说下去。你就会说,上帝安排财富分等、收入分级,命运使然,还是让人家去认命。说来说去,你是在为自己的乐业辩解,人家是在为人家的不乐业辩解,各讲各的理,各有各的应对态度。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习惯了吴为思维方式的娇妹,对他道,你总想另辟奇径,期盼达到人类精神的深处,透视隐秘所在,我看你这也是痴心。她没好意思直言不讳说痴心妄想,担心这样说会伤害他的自尊。她又接着道,人的心机之门薄若一层纸、厚如重重山。收入低的听你讲乐业,先就有了抵触情绪。
吴为道,换一种思维,假如收入低的人去给收入低的人群去讲乐业会怎样?
娇妹笑道,听者又会嘲笑他在误导人家,属于愚人之教,没资格讲乐业,嫌他收入低还乐业呢,是弱智。
吴为不解地问道,难道高低都不成?
娇妹想了想,笑道,让你这么一说,乐业岂不成了没法讲讲不通的话题了。我可没有这样的想法,这不等于给你泼冷水了?
吴为道,我遇到什么事情总是习惯从自己身上的不足找原因。你刚才说的心机之门薄若一层纸、厚若重重山,启发了我,要打开心机之门,恐怕只在日常言语之中。我过去讲乐业,用的开场白是,我没有薪酬资源给大家增加收入,也没有权力资源提高大家职级,但我拥有心性资源,帮助大家达到乐业境界。悟力不同的人听了这话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娇妹听了笑道,我估计,你这样说了以后,现场听众肯定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悟力好的渴望听你的下文,悟性差发心有误的再听下去,你这是来给我们吃开心丸的,是帮领导做我们工作来了,让我们收入低的心甘情愿去乐业,对这样想的人,任凭你弱水三千,我只一瓢饮,你纵然说的天花乱坠,我有一定之规,不信不服不听。心机之门先关闭了。
听她这么一说,吴为才意识到,自己这么一讲,的确有问题,自己先把自己放到人家的对立面上,又把自己当做高明的医生是在给人家看病,看的是精神病,等于把人家当成了病人,使对方的心智之门先关闭了,打开了就好办了。没想到,听自己这么一讲,有些人的心智之门反而关的更加严实了,对自己是完全的封锁,真是成了隔着厚厚的重重山。只怕还是自己的心性智慧疏浅,对乐业如何发心收心还是悟的不到位。
娇妹看他又陷入苦思之中,便有意开导道,其实你做的已经很不错了,有许多人还是听得进去的,受益良多。对佛教基督教听者可谓千千万,信者众多,但也有经过十听百听依然不开悟的,那只能怨他们自己慧根浅愿力不足。
娇妹的这番话却启发了吴为,他笑道,那些传教者为了让听众接受教义,苦心精心悟传道术,要想让人家接受你的东西,需要一整套教义教理教规教术,还要有教僧。佛教就讲佛法僧三宝。
娇妹笑道,等你的乐业**完善了,形成乐经,我就第一个报名当你的教僧。(未完待续)
第三二0章 自助式工作岗位
娇妹感念吴为苦心研究乐业心经,心想,这个人的心是至诚之心,发的也是良心善念,自己看中他的也恰是这点,只是看他为人太过实在朴实,明知不可为却偏为之,就连释迦摩尼转世、耶稣复活也难普世度人的事情,他依然执着而为,便一直想帮他指点迷津,苦无良策。她经过一番思索,对他道,我学佛悟佛,特别是悟心经,经里的开门见山说的就是观自在菩萨,我看你总是苦心思考你讲的乐业有些人听了却不自在,你知道他们不高兴你自己也不自在,我看了你这个样子也感觉不自在。听了心经,我想怎么能自在?我这些年经营服装公司,公司里面有那么多员工,怎么能让他们感觉自在?你也给他们讲过乐业,他们听了却很少有人能达到你说的乐业那个境界。工厂里有分工,许多人长期干一样的活,重复枯燥任谁都会生厌的,勤换岗位,技术含量低的工作还可以,对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智慧含量也高的,总换岗位就困难,公司还要付出培训成本,年龄大的有惰性,才智结构转型形成调整刚性。悟心经,观自在,怎样才能观自在,我们经常去超市,自助银行,便想到从国外引进的大型仓储式超市,让消费者们大开眼界,改变了购物习惯和消费方式,走进超市看什么都感觉顺眼,这就是观自在。员工是志愿招聘来的,就是做些辅助性的工作,工作压力小了,可以在里面走来走去,消费者自选方便,拿着选中的商品去统一刷卡结账。我想象,公司里能不能普遍借鉴超市这个模式,让员工在各类岗位之间自由选择,设计超级atm,对各类岗位实行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设计,岗位任职资格、技术标准、责任要求、薪酬额度、工作量,一律标签化,人们可以刷卡进入,然后自选岗位,自我评估能够胜任并完成的,薪酬自动打入卡里。做到象在超市里选择货物一样选择岗位,公司派员提供辅助服务。这样的公司就实现了观自在,看上去自在、做起来自在、感觉起来也是自在,薪酬又是经过自选的,感觉自然也会自在。现在年轻人时兴跳槽,跳来跳去感觉对不起原单位,新单位又要接受复杂的选聘关,进出都有障碍,观不自在。各行各业各类各层级岗位都可以推广这样的自助式模式。现在的工作岗位,哪有什么高兴的事情,看什么都不自在,你想让他自在,他自己也想自在,可自在不起来啊。换脑,讲乐业,说服他们乐业,调整思维方式,用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你还不如让他们上网浏览倾听佛教视频,让他们自己去看去悟,网上的教育资源不就象一个巨大无比的超市,应有尽有,可他们上网了就能观自在吗?他们兴许不看则已,一看更闹心,他们感觉更加不自在,议论你指责你是想让他们去寺院当和尚,更受不了那份清苦,如果得知了你我之间的情事,更会骂你尽心尽情去享人间艳福。
吴为听了娇妹一番话,恍然大悟,一听即明,按照这样的超级设计思路发展下去,可以在如今已经实现的无纸化办公基础上,利用手机打造自助式工作平台,把职场人从写字楼办公楼中解放出来,一机在手走遍天下,职场人可以利用手机自由选择工作岗位并进行工作,可以自由决定工作时间。这样人们就会很容易达到乐业状态,心底深处萌发出异常轻松的感觉。
娇妹又惭愧道,过去我同你交谈,常常是发牢骚埋怨的多,有幸得到你的点拨,现在通过学佛悟佛,感觉明白了许多,只有借助佛智佛力才能对你主动说了这番话,也不知你听了是否自在受用,能不能对上你的心思。
吴为深知娇妹天资聪颖,悟性好,又熟悉自己的心性,总想相助,幸好慧根深又得佛缘,听了她这番话心底深处涌出大自在,体验到说不出的喜悦,由衷地感激道,没想到你学佛悟佛果然受益,而且真正度己度人,自助式工作岗位这个设计太奇妙了,再加上自助式教育、自助式岗前培训、岗上自助式辅导、自助式评价系统、自助式薪酬体系,真正解决了观自在,也根治了我多年的心病。你给他讲的天花乱坠,可他睁开眼睛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全都是不自在的景象,怎么能自在起来?佛讲观自在,直接听佛说的信众又有多少能当场开悟的啊。如你超级设计的那样,呈现在人们眼前的都是观自在,何来不自在啊。再也没有什么需要我去做的事情了,我可以放心去祖师那里了。
娇妹听了,脸上露出不易察觉的一丝笑容,故作奇怪道,怎么从来没有听你提起过祖师啊。
吴为故作神秘道,天机不可泄露。(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三二一章 羽化
吴为和暴娇妹两人一番曲折感情经历,又经过数度事关佛理乐理的超级对话,此刻会心相视一笑的命意何在,想来蕴含无穷的想象。兴许她和他都想到了吴为常说的,宗教与世俗,如同邻舍之间,自由轻松地过得来回得去、回得去过得来;两人又想到了亚当夏娃、牛郎织女、玄慈叶二娘,想到了两人若是结合会生出什么样的后代。不过,从两人相视一笑的瞬间,他却看到她的脸上倏忽间划过不易察觉的喜色,他呢,原有隐藏很深的焦虑和忧伤也消解的无影无踪,现出满面红光的神态。已经毫无任何纠结的两人,相视一笑的命意究竟何在,我们已无法深入他们的内心,恐怕只有天知天晓。
话说羽化了的吴为,顺利返回便急忙去见祖师。竟喜出望外地发现,清丽脱俗的娇妹就站在祖师身旁似乎在陪伴着祖师,正笑意盈盈地望着自己。他顿时恍然大悟,过去同娇妹看似处处巧遇,却原来出自祖师一手安排。不待祖师开口,他和她已手拉手齐齐给祖师拜倒,感激祖师的美意。
祖师笑道,弟子请起。说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