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下三国-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辏浜笥谑澜绲慕拱桑?/p》千年,而落后于世界的进展吧!
  辏浜笥谑澜绲慕拱桑?/p》年,而落后于世界的进展吧!
  辏浜笥谑澜绲慕拱桑?/p》,而落后于世界的进展吧!
  浜笥谑澜绲慕拱桑?/p》而落后于世界的进展吧!
  浜笥谑澜绲慕拱桑?/p》落后于世界的进展吧!
  浜笥谑澜绲慕拱桑?/p》后于世界的进展吧!
  笥谑澜绲慕拱桑?/p》于世界的进展吧!
  谑澜绲慕拱桑?/p》世界的进展吧!
  澜绲慕拱桑?/p》界的进展吧!
  绲慕拱桑?/p》的进展吧!
  慕拱桑?/p》进展吧!
  拱桑?/p》展吧!
  拱桑?/p》吧!
  桑?/p》!
  ?/p》

蔡邕与董卓(1)
提到蔡邕的死,必然要涉及两个人,也就是《三国演义》开始时就出现的董卓和王允。这两位,一为武将,一为文臣,一为丘八,一为书生。按道理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蔡伯喈有一百个理由应当死在董卓手里,他也有过要杀他的意思。然而,杀人如毛的军爷,却对这位大师,表示出一个大老粗干部,对于知识的莫大尊敬和言听计从;相反,同是知识阶层,同是文化精英,却被女人般的嫉妒心所控制,对比他强许多的同行,略无顾惜,毫不怜悯,本人央求也不行,大家说情也不行,连眼皮也不眨一下,就推下去杀了。
  在非正常死亡的中国文人中间,如果说投江的屈原,算作领衔人物,杀头的蔡邕,也该排在死鬼榜的前列。世事难料,应该杀他,而且精于杀人之道的董卓,没有杀他;不应该杀他,而且说实在也不大精于杀人的王允,却下令将其处死。由此可见,文人要狠起来,有时候比武人更杀气腾腾。
  按说,王允和蔡邕有着较多的共同经历,都为反过宦官干政而战斗过,都因为斗不倒阉竖而饱受陷害过,都被迫逃亡在江湖间流浪过,都有一颗爱国爱民的拳拳之心,应该能找到一些共同语言。可是,性格上的差异:王允,较偏执,认死理,心胸狭隘;蔡邕,较豁达,不拘泥,思路开阔。王允,只有小圈子的来往,颇冷清;蔡邕则有过往密切的文人朋友,如桥玄,马日,王朗,卢植,曹操,很热闹。王允,“刚棱疾恶”,大概活得比较累;蔡邕,会“大叫欢喜,若对数十人”,这种多血质的性格,估计活得要比较轻松些……
  或许这就是两位知识分子素不相能,形同水火的原因,而气量较小的王允,对这样一位风头太足的人物,肯定是会在心底里骂娘的,这种同类间由歧异生出的嫉妒,那是很可怕的。“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假设董卓也有一点文艺细胞,能写得几句歪诗,几笔孬字,还自费出版过一两本小册子之类,就怕也会像王允这样鼠肚鸡肠了。
  来了,就放手使用,这倒显出粗人的可爱了。“到,署祭酒,甚见敬重。举高第,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迁尚书。三日之间,周历三台。迁巴郡太守,复留为侍中”。老实讲,外行领导内行,固然弊端多多,但似懂非懂而装懂,略知皮毛硬充行家里手,门窍不通却非常敢想敢干,甚到敢于蛮干的半瓶醋的顶头上司,那好像麻烦更多。
  董卓,大老粗,知道自己知识不起来,但不装知识分子,既不到中关村买张假文凭,也不到外国什么野鸡大学混个假学位,更不捣腾一些洋垃圾到国内来装新左派,而是找一个现成的大知识分子,来装点他的门面。开始,蔡邕拒绝了,董卓威胁他:蔡先生,你要不来给我做事,“我力能族人”。什么叫“族”,就是满门抄斩。他一下腿软了,雇了一辆牛车,慌不迭地从杞县赶往洛阳报到。牛屁股被鞭子打得皮开肉绽,总算没误期限,战战兢兢地上班以后,想不到颇受重用。居然,这个杀人如毛的军阀,有时,还把蔡邕的话当话。“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䜩,辄令邕鼓琴赞事。”
  董卓,作为屠夫,罪该万死,在肚脐上插一支蜡烛,点天灯,是他应得的下场。但是,作为对蔡邕破格相待的上司,没有知识分子的忸怩拿捏,酸文假醋,尽显老粗本色,确是倾心相待,我想,蔡邕作为知遇之人,为这个坏蛋的结束,说几句纯系个人感念之语,也不至于要杀头弃市。他本可以不说,他要是聪明人的话,他要是了解王允那种寡妇心态的话。但他,就是那个真性情,毫不设防的蔡邕,还是把不说也可的话说了出来。没想到,“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
  好!这下子被抓住了话把。“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日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即收付廷尉治罪。”积怨多年,妒仇嫉恨,终于等到了这样一个得以报复的机会。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蔡邕与董卓(2)
其实,王允也很卖力地给董卓当差,“董卓迁都关中,允悉收敛兰台、石室图书秘纬要者以从。既至长安,皆分别条上。又集汉朝旧事所当施用者,一皆奏之。经籍具存,允有力焉。时董卓留洛阳,朝政大小,悉委之于允”。正因为他同样为这个几倾汉室的大贼,鞍前马后地服务过,所以,他在治蔡邕罪时,不提这一段,只是抠他不该因私恩而忘大节。
  可怜的大师只要求给他留条命,“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王允听都不听,拂袖而去。“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马日,一个在中国做了大官的外国人,实在看不过去,跑去对王允讲:“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无名,诛之无奈失人望乎?”王允说:“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受其讪议。”
  马日走出门来,仰天大叹:“王公其不长世乎!”果然,蔡邕被杀以后不久,王允也被董卓余部砍下了脑袋。这是发生在公元192年的事,一个妒人的小人,和一个被妒的大师,就这样匆匆谢幕,走下舞台。
  

董卓烧洛阳
董卓是一个地道的杀人不眨眼的屠夫。他被何进一纸公文招来东都洛阳,就注定这个城市的毁灭。有句成语,叫做“引狼入室”,就是这个意思了。国舅何进本意是想借助外力,来削除异己,但没想到连自己的小命,也保不住。
  在当时的军阀混战中,山东诸侯对于董卓来说,还是不可轻视的敌对力量。所以,李儒建议迁都洛阳,留一块骨头让那些诸侯们争夺,自己远避到长安去。这主意,一石二鸟,一拍即合,立刻采纳,西去长安。董卓自然不会把洛阳完整地留给他的敌人,在报复心理的恶性发作下,当“即差铁骑五千,遍行捉拿洛阳富户,共数千家,插旗头上,大书‘反臣贼党’,尽斩于城外,取其金赀。尽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前赴长安。每百姓一队,间军一队,互相拖押;死于沟壑者,不可胜数。卓临行,教诸门放火,焚烧居民房屋,并放火烧宗庙宫府。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廷,尽为焦土”。
  董卓火烧洛阳,汉王朝也就宣告寿终正寝了。
  等到孙坚逼进洛阳时,“遥望火焰冲天,黑烟铺地,二三百里,并无鸡犬人烟”。连后来曹操提起此事,还感伤不已的。“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东汉一国之都,蔚然王气的洛阳,只残留数百户人家,岂不哀哉!
  恶是一种很容易流行起来的社会病,尤其在一种官方提倡的情势下,所谓“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恶就变得不可遏止,益发猖獗。希特勒统治的第三帝国时期,对于犹太人,从开始的歧视、迫害、虐杀,后来演变到集中营、焚尸炉,到成千上万的大屠杀,到灭绝整个民族的法西斯兽行,参与种族灭绝的刽子手,固然是那些罪恶滔天的战争罪犯,穷凶极恶的党卫军。但德意志民族就不负一点责任吗?那些被鼓噪起来的群众,那些狂热蜂拥的青年,那些向犹太人的铺子扔石头,砸玻璃的居民,那些检举密报,给涂上黄星的犹太人施虐的街坊,不也起到大屠杀的帮凶作用吗?
  当整个社会处于恶的流行病中,并不特别具有恶棍性质的普通人,也难免要受到传染的一面。如果大家都清醒,董卓一个人是烧不掉洛阳的,以此类推的话,许多付出沉痛代价的后果,那么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本色曹操
在中国,一提奸雄,必定马上想到曹操。如果看过京剧,立刻就会在脑海里浮现出那张大白脸,这是《三国演义》塑造出来的曹操。其实,奸,只是曹操的一个侧面,雄,却是他在历史上的全部。李卓吾在《藏书》中对其评价极高:“操芟夷群丑,其行军用师,大较依孙武子兵法,而用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若神。自作兵书十余万言,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与虏对阵,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而决机而乘,气势盈溢,故每战必克。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里说:“曹操父见杀而兴兵报之,是也;坑杀男女数十万人于泗水,遍屠城邑,则惨毒不仁,恶滔天矣。虽然,陶谦实有以致之也。”说实在的,就光明磊落这点,我是赞成曹操的,他不是鲁迅先生讽刺的“又想做婊子,又要立牌坊”的人。也不像时下一些先生们,台上握手,台下踢脚,当面称兄道弟,背后落井下石。搂得你挺紧,可捅进你腰里的一刀,也挺深。他当年行刺董卓不成,亡命流窜,行到###地方,被陈宫捉了,因曹是个反董义士,不但释放了他,陈还挂金封印,随同他一块干革命去。途中借宿旧交吕伯奢庄上,因猜疑,便做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杀人灭口之事,从此留下恶名。现如今,陶谦劫杀其父老全家,他还有什么犹豫,不去兴师问罪,大动干戈呢?“恶滔天矣”又如何,他就是要在徐州这一带大开杀戒,还有什么好顾忌的?
  细想起来,曹操这样想,这样说,这样做,不也光明坦荡,心口如一,不失英雄本色吗?比之那些实际上如此行事,偏又做出一番假张致,满嘴仁义道德,高喊革命口号,甚至还流出两滴鳄鱼泪者,要大气得多。
  王夫之对陶谦评价极低,说他很差劲,说他也颇不是东西。“盖谦之为谦也,贪利赖宠,规眉睫而祸福者也。然则曹嵩之辎重,谦固垂涎而假手于别将耳。”老先生总结曰:“吮锋端之蜜,祸及生灵者数十万人,贪人之毒,可畏也夫!”所以,什么谦谦君子,什么长者风度,什么见贤思齐,什么温良恭让,这些表面上看到的,书本上写着的,是当真不得的。姑妄听之,可以,竟然信之,那就不必了,这也是生活教给我们的聪明。
  人,为什么要长一个脑袋,而且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脑袋,就是要让你用这个脑袋来独立思考的。
   。。

公款喝酒考
公款喝酒,始于何时,如何制度,史无记载,但李白斗酒诗百篇,陶潜种不种谷,阮籍饮酒步兵厨,一直上溯到给汉高祖出主意的高阳酒徒审食其,他们喝酒,看来都有占公家便宜的嫌疑。所以,凡能够坐到主宾席的中国人,都有资格喝不用自己付款的酒,大概是具有悠久历史的酒文化,或约定俗成的酒传统了。
  休看中国仍是初级阶段,不过稍微温饱,但在用支票埋单的花销上,早就全面小康了。
  《三国演义》里,有两位堪称英雄的人物,也是因为喝这种公款酒,而栽了大跟头。这两人,一是张飞,一是吕布,是死对头,见面就要厮杀。张骂吕曰:“三姓家奴。”吕骂张曰:“环眼贼。”这时候,他们都未喝酒,头脑都很清醒,居然不忘揭对方的老底。可一端起杯子,从壶中倒出来的是公家免费提供的酒,两位英雄就要不免犯糊涂,以至于落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喝不用自己掏腰包的酒,也有其弊端,唯其免费,便无节制,唯其无节制,便要坏事。
  

历史的辩证法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汉末的事,那时天下大乱,诸侯蜂起,称霸争雄,但是,从西凉杀来洛阳的董卓,一个无恶不作的军阀,废了一个皇帝,又立了一个皇帝,自封相国,君临天下,实行残酷统治。于是各路诸侯对这个改变了游戏规则的董卓,当然要进行反抗。
  但是,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具有集团性质的联合体,不管打出来的是什么样子的招牌,通常是为了应付一种对抗势力才形成的,尼克松说,英国前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曾对他谈道:联盟的维系是靠恐惧而不是靠热爱。确实是由于董卓的血腥镇压,迫使诸侯们要团结起来对付这位暴君。
  曹操发起的这次###董卓的十八路诸侯联盟,四世三公之贵族袁绍,被众人推为主帅;可是,聚合在一起的大小野心家,义旗还未高举,内部开始不和,没有打上两仗,自家阵脚就先乱了起来。最后,董卓没有打倒,这帮诸侯倒进行了一场狗咬狗的游戏。当初他们誓师时那股不灭董贼,绝不朝食的慷慨激昂之心,全飞到九霄云外去了。这场宴会,甚至还未举起筷子,就已经散了。
  我们常常看见坐在一张饭桌上的人,觥筹交错,酒酣耳热,干杯频频,信誓旦旦,那简直像一奶同胞般的亲密,可是,未必见得席终人散后,那份称兄道弟的情谊仍在。因此,什么八拜之交,换帖之谊,该翻脸一样翻脸。什么至爱友朋,本家姻亲,照样反目成仇,六亲不认。
  其实,在人际关系中的任何一种形式的结合,都难逃脱由合而分,从聚到散的客观规律。有这份清醒,要比被表象蒙住,最后得到的是失望强些。而政治上,或者经济、军事上的联盟,这种权力,金钱,枪杆子的盛宴,这就更需一个冷静的头脑了。自古以来,这世界上,合纵也好,联横也好,从未有过永远的合作。再神圣的同盟,也是势所必然地由牢不可破,到分手再见。只有利益,大家能够坐在一起,也因为利益,最终还是要分道扬镳的。《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头一句脍炙人口的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应该说是我们中国人数千年看透世事的哲理结晶,若细细从历史和现实去品味的话,这八个字可以说是参透沧桑变化的精髓之语。
  人与人如此,国与国何尝又不是如此呢?烽火硝烟,种族屠杀,人肉炸弹,恐怖袭击……这都是每晚《 新闻联播 》里的常见的场面。如果时光倒流,几年之前,他们说不定还曾歃血为盟,穿一条裤子,互誓生死地拥抱在一起过呢?
  所以,悟透一些分合聚散的生活辩证法,对世间万象多一层理解,不也是件益智的好事么?
   。 想看书来

董卓进洛阳
公元188年,董卓进洛阳,“每夜入宫,奸宿龙床”;“卓所愿无极,语宾客曰:‘我相,贵无上也’”,然后烧掉洛阳,迁都长安。董卓死后,西凉兵痞和盗马贼之流的部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以及白波帅韩暹、李乐、胡才等原系黄巾余党,被招安的“山林啸聚之贼”,也“抢掠宫嫔彩女入营”,“趁势掳掠居民”,“连名保奏无徒、部曲、巫医、走卒二百余名,并为校尉、御史等官,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这与毛泽东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