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养成计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雍正养成计划-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吃罢饭,待男方走时,要回奉物品,其中包括:文房四宝、面娃娃、糕塔(一

    种形似柱的馍馍,上面塑有10样果子)、10个面石榴、10包麸盐。文房四

    ①参见《民俗》1988年第2期、1989年第2期,李兆祥文《晋南婚嫁旧俗》。

    宝则象征着未来的女婿官运亨通、学识渊博。面娃娃、糕塔、面石榴都象征

    着多子多福。面石榴要让女婿先吃一个,其余9个切成片送给邻里,表示婚

    事已定。10包麸盐要撒在公婆、妯娌的头上,象征有缘(盐)分,有福(麸)

    分。

    送彩礼是第四步。

    定婚后,男方准备完婚时,要再给女家备120块银元,代表10分礼;

    同时还要给女方六至八身绸缎衣料、一对戒指、一对耳坠、一套头饰、一条

    勒子及数块各色内衣料。过完大礼后,女婿便要给女家送“知帖”,“知帖”

    中写着结婚的日子。若女方家里收下“知帖”,就说明女方同意,这样,结

    婚的日子也就算定下来了。

    踩花堂是第五步。

    结婚前一天夜晚,女方家里要差遣两人到男方家里踩花堂。这两个人,

    一个抱着瓷娃娃,打着红喜字的纱灯,另一个提着红布木箱,箱内放有一件

    成衣、一条系裤带、一件裙子、一双绣花鞋、一套头饰和麸盐红包及面石榴

    若干,最上面放着新娘的照面镜。二、三更时,到男方家门口,连放三炮,

    通知男方。女婿开门施礼,接过红箱后,把女方客人迎进洞房,红箱和瓷娃

    娃要放在炕头,女婿还要打开箱子,取镜照面,以示与新娘见面。女方客人

    要在瓷娃娃两腿间洒点水,象征贵子撒尿。到此,踩花堂全部结束。男方设

    宴招待;女方要取踩花堂钱。

    过嫁妆是第六步。

    结婚的当天上午,女方差人给男方送嫁妆。其中有:大立柜、帮柜、顶

    柜、箱子、被子、枕头、衣料、盆巾、首饰及化妆品等。还要在枕头里面装

    上筷子、核桃,在鞋内放上麸包,被子里缝上枣、花生,以象征女子出嫁后,

    能早生贵子,携带福气。送嫁妆时,女方还要遣一“小亲家”(小男孩)押

    妆随行。

    嫁娶是第七步,也是整个婚俗中最隆重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婚俗的核

    心。

    嫁妆过完后,新郎着长袍短褂,戴礼帽,披红插花,乘官轿迎新娘。同

    新郎随行的迎亲队伍分两行,浩浩荡荡几近百人。队伍中有抬花轿的,花轿

    是为新娘准备的,内放一盘,上面盛着五个面石榴,中插红筷子,筷子上系

    着一朵石榴花。

    迎亲队伍至女方门前,要鸣炮报信。

    女方家办事的听到炮声,要迎新郎入席,先吃“下马点心”及面食,然

    后引其至女方祖先堂祭祖,最后叩拜女方父母、亲友、邻里。

    行礼之后,新郎要吃“腰食”,即饺子。“腰食”由本家嫂子包捏,饺

    馅花样很多,若食了“子果”饺子(大饺子里面包了五个小饺子),则夸女

    婿有“五子”之福;若要吃了辣子或食盐饺,则开心地一笑以祝吉。吃完腰

    食开“正席”。

    而新娘此时要梳妆打扮,以做好上轿前的准备。为新娘梳妆打扮的人叫

    “全人”,这个人必须上有公婆,下有儿女。她要为新娘梳头、开面、清眉、

    搽胭脂、抹粉等等,然后戴凤冠,着霞帔和八幅绣花罗裙,脚穿红缎绣花鞋,

    系上裙铃、裤铃,盖上盖头,稍息后,由乐队迎往花轿前,供拜轿神。拜后,

    新郎新娘吃合婚饼。之后,新娘由两名伴娘搀扶上轿。新郎要到花轿前拜轿,

    拜罢,鸣炮三响,鸣锣开道,花轿在两名小舅的监押下起轿。

    花轿至男家大门口,轿身要朝向喜神方向落地。新娘下轿后要踩事先铺

    好的红毡,手抱辐条、瓷瓶、铜镜等(象征镇邪气,带来福气),由伴娘搀

    扶,在新郎“同心结”的牵引下,缓缓而行;到了大门口,要从火盆、马鞍

    上跳过去,以示避邪恶,保证婚后生活平安、红火。在新娘行走时,男方家

    有二人手端五谷杂粮,向新娘身上撒掷,名曰“撒五谷”。进院后,新娘要

    面朝喜神而坐。

    之后,举行拜天地仪式。拜前,由新郎用秤杆揭取新娘盖头,俗称“称

    心如意”。至此,新郎、新娘见面,对天地爷牌位三叩首,到祖先堂行四拜

    礼,然后回至院内,叩拜父母,行夫妇对拜礼。礼毕,新郎新娘入洞房。

    入洞房后,去掉镇物,行交杯酒。喝完酒,新郎新娘挽手上床,左转三

    圈,右转三圈,为之“踩四角”。踩时,旁人念道:“踩,踩,踩四角,四

    角娘娘保护着,娃多着,女少着,婆夫两人常好着。”踩完四角,新娘要脱

    去凤冠霞帔,换上红绸便装,怀抱秤、瓷瓶、箅筘,盘腿坐于炕角的斗上,

    名曰“坐帐”,象征新娘办事公平、周密,守口如瓶。

    新娘“坐帐”时,男方将设“十五圆”佳宴款待宾客。娘家人趁机看望

    一次新娘,从新娘那里得馒头一个。娘家人带回家扔进水缸里,象征发家。

    闹房是第八步。

    新婚之夜,新郎的好友定要闹房,闹房者不分大小。人们令新郎新娘说

    绕口令、唱民歌,做些相互亲昵的动作。新娘不从,可用扫帚责打新郎。闹

    完后,要设晚餐招待闹房者。深夜,以有人听房为吉,若无则放把扫帚以避

    邪。此活动要连搞三夜。

    回门是第九步。

    新婚后第二日,新婚夫妇要先行家礼,在祖先堂叩拜祖先,然后叩拜父

    母、亲戚。行罢家礼,新娘乘花轿回娘家,并要在天黑前赶回。

    至此,婚姻礼俗的全过程已基本完成。这一风俗特征,基本(蟹)能概括汉民

    族的婚俗特点,尽管各地略微有些区别,但大同小异,程序基本一致

    (二)清代宫廷婚姻习俗

    1。对满汉婚俗的继承和演变

    清宫婚姻制度是满族传统婚俗与汉族宫廷婚礼相结合的产物。它从满族

    建国开始,至入关后逐步完善。

    (1)包办婚的发展

    明末的满族婚姻实行包办婚。与汉族不同的是,它不是由父母包办,而

    是由部族首领包办。满族八旗制度形成后,八旗所属男女的婚配由旗中的首

    领贝勒或牛录章京指定,满人谓之“拴婚”。清太宗皇太极时期,这一习俗

    经皇帝的旨谕而制度化。据《清实录·太宗实录》卷二十三载,天聪九年(1635

    年)皇太极下旨:“今后,凡官员及官员兄弟、诸贝勒以下护卫、护军校、

    护军骁骑校等女子、寡妇,须赴(户)部报明,部中转问各该管诸贝勒方准

    嫁。若不报明而私嫁者,罪之。其小民女子、寡妇,须问明该管牛录章京方

    准嫁。”皇族宗室成员如皇子、皇女、王、贝勒、贝子、公及外戚等的婚嫁,

    则由皇帝或皇太后亲自指定,清制谓之“指婚”。指婚显然是从拴婚发展而

    来的。乾隆三年(1738年),由于宗室繁衍,人数太多,全由皇帝指婚很不

    方便。于是乾隆帝将过去宗室子女婚嫁一概候旨指配,改为近支宗室仍由皇

    帝亲指,远支宗室则自行婚嫁,皇帝不再过问。

    清宫指婚一般每年进行一次,具体事宜由宗人府负责。每年岁末,宗人

    府将宗室内皇帝叔伯辈贝勒以上子女、兄弟辈王以上子女中“及岁”(15岁)

    者,查明三代履历、本身官衔、年岁生辰、姓氏、嫡庶所出等等,造册报知

    宗人府管理大臣;数名管理大臣共同商议后,将所报名单中人按条件分为

    一、二、三等,预为选配;再将名单缮写在“黄单”上,呈皇帝御览。如皇

    帝阅后无异议,由宗人府管理大臣带领所选男性面见皇帝,皇帝满意即行指

    婚,传旨:赐某女婚某男。自嘉庆时起,受汉族婚俗影响,近支宗室及岁之

    女指婚前,还要将她们和预选额驸(满语,驸马之意)的生辰八字交钦天监

    一一验看,再由管理大臣将八字相合的男女预订婚配。

    皇帝的子女则属“特旨指婚者”,不统一指婚。

    (2)满蒙通婚与满汉通婚

    满族婚姻特重民族高下,一般男女婚嫁多以本族人为对象。由于满洲与

    蒙古接壤,满蒙两族久有接触,互相婚嫁者亦为数不少。清皇室从政治需要

    出发,为在夺取全国**和实现北部边疆的安定巩固中得到蒙古贵族的支

    持,更加重视与蒙古贵族的婚姻联盟,所娶女子中,蒙古族占有相当大的比

    重。仅据不完全统计,清初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玄烨四帝娶的蒙古族

    后妃就有14人。而乾隆十年(1751年)以前的清宫制度,皇室近支宗室的

    未婚女性(公主、郡主、王公格格等)须全部指配给蒙古贵族子弟为妻。乾

    隆十六年(1757年)以后,虽然将在京八旗勋旧世家子孙也列为宗室格格(满

    语,小姐之意)指选额驸的人选范围,但皇帝指婚时仍要优先考虑蒙古贵族

    子弟。即使在年龄条件不甚般配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如《大清会典事例》载,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颙琰见当年指选的额驸均为在京八旗子弟,十分

    不满,下旨曰:“我朝国初创建定制,近派及岁宗室之女,将年岁相当之蒙

    古世族子嗣选指额驸。此次以蒙古内无年岁相当之子,备选额驸均未报出,

    殊失结亲本意。凡指额驸著不必拘泥同岁,或年长三、四岁,年幼三、四岁

    均可选指。嗣后每遇指选额驸,著将年长五岁、年幼五岁蒙古子嗣拣选报部。

    倘有及岁隐匿不报者,一经查出,定行治罪。”可见满蒙联姻是一项带有强

    制性的制度。

    皇家及近支男性宗室则娶在京八旗勋旧世家的女子为妻。其方法:一是

    由宫廷每三年在八旗中统一选一次“秀女”(即少女),选八旗官员之女年

    13至16岁,面目姣好、身体健康者,以备皇帝选妃或为皇子、皇孙、亲郡

    王及其子孙等近支宗室指婚;一是由近支宗室与八旗人家议定婚事,报皇帝

    批准后再行结婚。

    由于最初满洲汉人多为战俘、奴隶,地位极其低下,满清立国之初禁止

    满汉通婚。如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二人,共娶过27位后妃,均为

    满蒙女姓。满族入关后,由于其统治地域的扩大和笼络汉族的需要,很快便

    改变了禁止满汉通婚的规定。《清实录·太宗实录》载,清世祖福临于顺治

    五年(1648年)下谕:“方今天下一家,满汉官民皆朕赤子,**其各相亲睦,

    莫如缔结婚姻。自后满汉官民有**连姻者听之。”福临本人所娶19位嫔妃

    中也有4位属汉族。到康熙时,玄烨所娶39名妃嫔中汉族女性更增至13名,

    但居中宫主位的皇后仍必须由满蒙女性担任。即使在清末,官民满汉通婚已

    十分普遍的情况下,皇室婚姻以满蒙为主、汉族为辅仍是不可动摇的家法。

    (3)收继婚的废止与婚礼的汉化

    清初,皇室婚姻中还保留有满族早期婚嫁不论辈份,“父死子妻其母”

    和“兄亡弟妻其嫂”的收继婚旧俗。如皇太极既娶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

    的哲哲(孝端皇后),又娶其侄女布木布泰(孝庄皇后)和海兰珠(宸妃);

    睿亲王多尔衮在迫死其侄肃亲王豪格后,将其妃纳为己有。与之相应,当时

    的婚娶礼仪亦较简朴,主要有奉迎礼和婚宴。所谓“奉迎”即民间的“接亲”,

    是新郎及亲友去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努尔哈赤娶后妃和其子代善、莽古尔

    泰、皇太极等成婚时,均举行了奉迎礼。据《清实录·太祖实录》卷九载,

    天命十年(1625年)皇太极娶蒙古科尔沁塞桑贝勒之女布木布泰时,亲至沈

    阳北岗奉迎并设筵宴款待;努尔哈赤亦率诸贝勒、后妃等出沈阳城10里迎

    接,并再次设宴款待,然后成其婚事。其后,皇太极在汉族封建伦理的影响

    下,于崇德元年(1636年)明令取缔了收继婚的陋俗。《清太宗实录稿本》

    载其令曰:“……既生为人,若娶族中妇女,与禽兽何异,……自今以后,

    凡娶继母、伯母、叔母、兄嫂、弟妇,永行禁止。凡女人若丧夫,……若**

    改嫁者,本家无人看管,任族中兄弟聘于异族之人。若不遵法,族中相娶者,

    与奸银y一例问罪”。

    满族入关后,受汉族婚俗影响更大,同姓不婚、讲求伦常的婚俗渐成定

    制。又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几朝的不断厘定,清宫最终形成了一套

    以汉族“六礼”为基础的婚嫁礼仪制度。原先奉迎礼中皇帝、皇子亲迎新娘

    的习俗也改为由皇帝派使者奉迎,以此体现皇家至高无上的地位。

    2。皇帝大婚

    皇帝结婚称“大婚”。清制,皇帝大婚的前后礼仪程序主要有议婚、纳

    采、大征、册迎、合卺、庆贺及赐宴等。

    (1)议婚

    清代皇帝娶谁为后,大都是由其母皇太后指定,或由皇太后与辅政大臣

    商议而定,故称“议婚”。皇后人选确定后,由皇太后下慈谕,命皇帝娶某

    女为后。

    议婚后由内阁(后改为翰林院)撰写册文、宝文,礼部监制金册、金宝,

    内务府准备彩礼诸事。再由钦天监选定纳采以下诸礼的吉日,按吉期行纳采

    以下诸礼。

    (2)纳采礼

    纳采礼即聘礼,是皇帝选定皇后之后首次向其家颁赐定婚礼品的礼仪。

    清制规定,皇帝大婚纳采礼品为:鞍辔具全的文马10匹、甲胄10副、缎100

    匹、布200匹。行纳采礼的当天早晨,内务府官员将装载礼品的文马、龙亭

    牵抬至太和殿前,于丹陛上下左右陈列;由皇帝指定的负责纳采的正副使在

    丹墀左等候。吉时到,由宣制官向正副使宣读皇帝制书,曰:“皇帝钦奉皇

    太后懿旨,纳某氏某女为后,命卿等持节行纳采礼”。读毕,正使受节,然

    后率副使前行,内务府官员率禁中校尉抬龙亭、牵文马跟随于后。至皇后府

    邸,皇后之父跪迎,正使向后父宣读制书并授礼,后父跪受。礼毕,正副使

    回宫复命,内务府官员等皆退,后父跪送于大门外。同日,皇家在皇后府邸

    设纳采宴,宴请皇后家人。特命公主和大臣命妇宴后母于内堂;命大臣、侍

    卫、八旗公侯以下、满汉二品以上官员宴后父于外厅。

    (3)大征礼

    大征即“六礼”中的“纳征”,是皇帝与皇后正式定婚后,由皇帝颁赐

    给皇后父母礼品的仪式。这次的礼品比纳采的数量要多,规格也更高。有:

    黄金200两、白银1万两、金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