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就是:把我的血倒给他,把我的肾捐给他,哪怕少活十年,我都愿意啊!我处在深深的自责中:为什么不早点陪他看看?为什么早没发现呢?从来都是我们麻烦他,沾他的光,而作为医生的我,我的父亲从来没有沾过我的光啊!
即使在父亲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嘱咐我:当医生太辛苦,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别总到他这儿,多去忙工作。他还嘱咐我的哥哥、姐姐说:我的病不怨小三儿,她尽力了,医院也尽力了。
俗话说:忠孝不能两全。父亲的开朗、豁达永远是我的榜样。父亲虽然走了,但他永远活在我的心里。他是我最感到愧疚的人,却也是我最可敬、最值得学习的亲人。
大爷,谢谢您
时光如梭,我上班已经十五年了,看过的病人不能说不计其数,也为数不少。漫漫行医路上,有一位病人虽没有经过惊险的抢救,却一直让我记忆至今。
那是在我实习时,轮转到最后一个科室——心内科。我的老师是科室负责人,平时日常工作很忙,对待实习生可谓严格、严厉。不知是曾带过我的哪位老师在我现任老师面前替我美言过,所以当我第一天到了科里,老师问过名字后,露出了难得的微笑,特地为我多分了几张床位。老师要求我们实习生每天早晨7∶20以前准时到科室,为我们所分管的床位病人测血压、心率、脉搏等,了解当天的情况。这位病人是24床,心梗恢复期的病人。每日,我早早地吃过饭,就一路小跑直奔科室,拿上听诊器、血压计,开始了我的先行查房。因在其他科总是跟在老师身后,所以开始时我不知如何单独与患者交流,但24床的老人总是认真地听,安静地等着我询问,我渐渐地学会了如何询问、如何轻松地与病人进行交流。有时,好多老师没了解到的情况,居然也被我问出来了。
两周过去了,我们即将迎来毕业实际操作考试。24床的病人也将出院了。考试内容有门诊看病人、真实病人大查体等。在心内科想找个病情轻的还真不易,老师只得与准备出院的24床商量。老人非常痛快地答应了。还找到我说,先练练,免得上场紧张。
考试如期而至,虽然在下边已经练得很熟了,但当学校的六位老师围着你,不紧张那是假话。我竭力稳住急骤跳动的心,带着颤音边说边操作。终于,神经系统查完了,我悄悄地松了口气。对面的老师说:“大体还不错,有两个方面,一是忘了腹壁反射,另外毛细血管搏动征……”这时谁也没有料到,老人猛地从床上坐起,大声说:“你们可别难为这孩子,她天天那么早来,那么晚走,对我们那么细心、认真,你们没看到呀!”说着竟哽咽起来,眼泪也流出来了。我看到这,不知是委屈还是感动,眼泪也流出来了。老师们不知所措,急忙扶住老人:“大爷,您别激动,千万别激动,我们知道,我们知道……”
两天后成绩下来了,我得了最高分。十五年了,我治愈的病人很多,不知为什么,这件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而且,一直指导着我的工作。我们只要真心实意地付出了,绝大部分病人还是理解我们医生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建造一个理想和谐的医疗环境,对我们来说有多么重要呀!
天使之音
医生最好的老师是病人,有时他还是你的朋友!
那是在读研二的时候,我分管的病床上来了一名慢性扁桃体炎的病人,寻求手术。患者19岁,从外地农村来青岛打工,在饭店找了一份工作,但由于扁桃体炎产生口臭,所以寻求手术。导师见患者手术条件很好,就安排我主刀,并派一名副主任医师指导。
这是我第一次主刀做扁桃体剥离术,比较紧张。虽然看过无数次这样的手术,手术步骤已经烂熟于胸,但我还是紧张!在做准备时丢三落四,更要命的是患者好像看出了端倪。但事已至此,只能硬上。这时患者突然开口了:“你是不是第一次做手术?”当时我想完了,只好如实回答。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患者继续说道:“没关系,我也是第一次,我会尽量配合你。”说完,还笑了一笑。这话语犹如天使之音,听到这番话,我的心逐渐镇定下来。带教老师脸上也露出了诧异的神色。我静下心来,按部就班地做好准备工作。
手术开始了,带教老师也一反往常的做法,一边讲解,一边指导。而平常老师都是耳边小声指导,唯恐患者知道真相,因为一般说来患者不会同意没有手术经验的年轻医师为自己手术。打麻药、切口、剥离到最后完整摘除,我终于完成了手术。真没想到会这么顺利。术中我也能感觉到患者的紧张,最后她甚至用左手将自己的衣角扯开了。带教老师当场对患者表示感谢。术后患者安全返回病房,很快痊愈出院。事后,大家都说我第一次手术能遇见这样的患者真是幸运!
现在我还经常回想起这件事,后悔当时没留下病人的联系方式!那“天使之音”至今仍会时时激励我,以仁行医。
你是我的第一
刚认识他时,我还是个毛头实习小医师,刚进临床,对什么都充满好奇与热情,对他也不例外。他是我的第一个病人,他手中至今还保留着我写的第一份出院小结。生活中充满意外和惊喜,而他没有惊喜,只有意外:意外发现蛋白尿,意外发现肾功能不全,意外地成了我的病人。
他是个健谈的人,慢慢地我们成了好朋友。在他做肾脏穿刺的前一天晚上,我知道了他的故事。他大学毕业三年,在一家外企做着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有个爱他的女朋友。一次体检时发现他肾脏异常,没多久肾穿报告出来,大量的肾小球硬化,为数不多的非硬化肾小球中,一半有新月体。凭着我大学时的功底,知道这个结果意味着什么,短期内可能会进展为尿毒症,直至透析治疗。两周的肾脏科实习结束了,我没有再和他多说关于他的那张报告,也许也没有人愿意让他再想起在他看来并不光明的未来…… 我去了其他科室轮转后,再也没有听到他的消息了。
一年半后我毕业了,留在了这家培养我成长的三甲医院。我再次回到了肾脏科,打听曾经让我牵挂的一个老朋友。他做血透了,我从老师口中得到了答案。在肾脏科轮转的三个月中,没有碰到他。一晃又过了三年,我成为了肾脏科医师,真正回到了我所热爱的这个专业。
终于又遇到了他,此时的他血透瘘管闭塞,伴有癫痫大发作,呼吸暂停。经过心肺复苏,他终于闯过了一关。这次,他又睡在我分管的床位上,多么熟悉的病人,只是不见了当年的神情。我们加上了抗癫痫药,并积极地做头颅MRI、脑电图等等以明确病情,结果都是正常。考虑代谢性脑病引起的脑病,于是加强透析。但是命运又和他开了个玩笑,在做透析时,他又一次癫痫发作,牙关紧闭,两眼上翻,口吐白沫。他的爸爸是个和我父亲同年龄的人,满脸沧桑的他虽然痛苦,但没有说一句话,只是默默地看着我们抢救。神经内科主任会诊后决定再加上苯妥英钠,患者的癫痫控制住了,不再频繁地发作了,但是他却出现了嗜睡,渐渐地进入了昏迷。
我们的肩膀顿时像压了五指山一样沉重,一个病人就在我们眼皮底下进入了昏迷。他的爸爸就像20多年前抱着还是婴儿的他一样,细心地给他擦着身。他骶尾部出现了褥疮,他爸爸就每两小时给他翻身一次,每天呼唤他的名字。每当我们查房后,老先生都会说,谢谢医生了,给你们添麻烦了。顿时,我们感到责任更加重了,家属的理解是给予我们的最大鼓励。我们考虑由于苯妥英纳血浆结合率高,不宜从血透中透出,血浆浓度过高会引起昏迷,故停用了本妥英纳。渐渐地他醒了,可以自己进食了。医护人员和他爸爸都很开心!考虑到他的癫痫,我们决定以后给他做腹透,他爸爸再次给予了我们极大的信任和鼓励。
手术台上,我们常规给予安定10mg和杜冷丁100mg,由于术中患者疼痛难忍,又加用一支安定,手术很顺利。但是问题又出现了,术后发现患者再次进入嗜睡状态,立即测血糖、血压、心电图等等,都正常。但是我们的心再一次被他的状况吊了起来。他躺在床上,闭着眼睡觉,是多么的安详,他爸爸依旧守在他的枕边,一步不离,而这已经是他这次住院的第39天。3天后患者终于苏醒了,一周后患者可以自己进食了。我们给他做APD,后又教会他爸爸如何做腹透,第52天,他出院了。回忆起当年我还是实习医师时的情景,我们感觉生活是那么的奇妙。
和谐是建立在互相理解与信任的基础之上的,他是我的第一个病人,是最信任我的一个病人,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病人,也是我最难忘的一个病人。因为,他曾经给予我信任,曾经给予我鼓励,在我们遇到困难时,他没有指责、没有埋怨、没有吵闹。信任是一座成功的桥梁,就像一条美丽的彩虹连接着你我的心。我们生活在这时时刻刻都充满崎岖的生活道路上,会遇到很多的坎坷,同行的我们,请相信彼此,共渡难关,一定会到达胜利的彼岸!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最念那宽容的你(1)
记得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我们掌握的还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并不是很高,说话做事的胆量也小,不知该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怎样去给患者更多的关爱和帮助。简单的操作模式最初让我们以为,评判护士好坏的标准只是为病人扎针的水平,尤其是能否为有慢性病常来住院的老人顺利地扎好点滴。如果你总能一次为病人扎好点滴,那么病人就会很愿意让你来操作,否则你不但会被拒绝还会被责怪。
谁都明白,本因生病而痛苦的病人,再被无故地多扎几下,更是痛上加痛。因此很多老病人一看到我们就会不客气地说:“我怕疼,你别拿我练手,还是叫老同志来吧!”我刚参加工作,本来就胆小、紧张,再遇到这样的病人,也就更没信心一次穿刺成功了。虽然遇到善解人意、肯让我们刚参加工作的新手来扎点滴的患者很是不易,但我还是有幸遇到了一位至今令我感念的最善解人意的病人。
那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先生,他已是这里的老病友了,因为有多年的支气管哮喘合并心脏病史,所以每到季节变换时,他的症状就会有所加重,需来住院治疗。疾病的折磨加上曾经的沧桑,使他显得很苍老。瘦弱背驼的他喘息着坐在病床上,看到我提着点滴液、端着托盘来到他的床边,急忙将外侧手臂的衣袖向上捋起,将他那只皮肤幽暗、瘦骨嶙峋的手伸到我面前。见他没有拒绝我的意思,而且手背的血管在皱薄的皮下清晰易辨,我心中窃喜,怎能错过这一练手的机会?我暗自为自己加油,一边核对他的名字,一边为他系好止血带。当我用手指触摸他的血管,选择进针位置时,我有些迟疑了。他的血管摸着很硬,不像别人那么有弹性,这种血管很容易被穿破渗液。见我看来看去迟疑着不消毒、拿针,老人似乎看破我的心思,温和地对我说:“我这老毛病了,血管不是那么好扎了,看你像新来的,有点胆小吧?来吧,一针扎不上不碍事!”他的话给了我些许信心,我稳定一下不安的心绪,决定一试。
我选好一处较粗的血管,开始消毒,然后左手绷紧他那褶皱的皮肤,尽量将血管固定绷直,右手拿起备好的输液针,瞄准血管缓缓扎进他的手背皮肤。不料,针尖触到血管后,并没能顺利进入血管、看到回血,血管硬硬地随着针尖的推动而移动着。紧张的我重新绷紧他手背的皮肤,将退出一部分的针再次瞄准血管扎进去,不料,这次血管又被穿透,老人的手背立刻鼓起一个血包。我赶紧将针拔出,还没等我想好怎么办,旁边病床上一直观望着的病人冲老爷子说道:“快别让她拿您练手了,多疼啊,让她去叫个老护士来吧!”此时我的脸上感到一股血涌的热。
尴尬的我正欲离开,老先生却笑笑说道:“没事,是我这血管不行,老肉皮不知道疼。”我不好意思地怯怯地低声说:“我去叫护士长来吧。”没等我迈步,老先生急忙气喘着说:“不用,今儿个就用你了,干什么都是从徒弟时练的,干多了就成了。”老先生说着又将另一只手伸过来,喘口气说道:“来吧,别着急,找个粗点的,大夫早说过我的血管硬化了不好扎,你要是能给我扎好,技术就练成了。”看老先生如此真诚而固执,我也就大胆地留下来,心里暗下决心:一定不要辜负老人给我的机会。
我拭了一下已被感动模糊了的双眼,轻声说了声“谢谢”,便开始了再次的穿刺。在老人的宽慰与鼓励下,我吸取了上一针的教训,改变了进针的方式,这一次我成功了。老人和我会心地一笑,我悬着的心安定下来。收拾好用物,为老人盖好被子,我一身轻松地离开了病房。
那时的我因为年轻还不懂如何用语言来表达对老人的敬意,但自那以后,只要老人来住院,我都会为他去扎针输液。尽管有时还不能一次扎好,可老人从没责怪过我,表现出的都是宽容和鼓励。每当我再走向病房准备为病人输液时,就会想起老人那宽容信任的笑容,就会多一份自信。老人家的善解人意与宽容一直激励我在工作中努力做得最好,用我丰富的知识和日渐娴熟的技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最念那宽容的你(2)
事过多年,在医患关系不太和谐的今天,我更加怀念过去,感念那位最善解人意与宽容的病人。希望今天的医患之间也多一份相互的理解、宽容与信任,医患携手做朋友,为驱除病魔、人人健康而和谐共处。
给天堂里奶奶的一封信
敬爱的奶奶:
您还好吗?
您的生日快到了,我又准备了一个特大的蛋糕,因为,平素您最喜欢我买的大蛋糕。可是,今年却看不到您慈祥的面孔,听不到您善意的唠叨。
奶奶,您还记得吗?那个十多年前的夏天,我因所谓的医疗事故而离岗培训。忍受着同事们冷漠的面孔和病人家属的不断纠缠,让我感觉仿佛天塌了一般。我曾无数次想放弃从医,甚至想放弃自己生活的希望。您知道后,并没有过多安慰我,但是,那一刻起,您每周雷打不动地来我的门诊,成了我忠实的病人。每次,您都是兴奋地告诉我,吃了我配的药,您的症状减轻得如何的快,您的化验指标恢复得又是如何的好。而且,也就是那个时候,咱们家的发病率也出奇的高,爷爷、叔叔、小姨……不断地找我看病,疗效也都是出奇的好。其实,我知道,那些所谓的症状,所谓的化验指标,都是您一手杜撰出来的。我并没有告诉您,因为我知道,您这样做,是希望我不要放弃医学这门神圣的职业,也希望我能尽快走出医疗事故的阴影。
奶奶,您还记得吗?您那生锈的血压计,您那已经卷边的《医疗手册》,是您用卖鸡蛋的钱一分一分积攒下来换得的,是您用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买来的。几乎文盲的您,竟然学会了量血压,学会了简单病的诊治,成了当地有名的赤脚医生。我每周回家,您都把无数的乡亲们介绍给我,让我给他们看病。其实,我也知道,那些乡亲们的就诊,都是您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我也没有告诉您,因为,我知道,您那样做,是为了让我感觉到我所从事的工作至少还有一份存在的意义。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