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医文化随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时代中医文化随笔-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大意是说,百病皆起于风雨、寒暑、清湿等外在的邪气和喜怒等内在情绪的波动。喜怒不节伤害五脏,风雨伤害人的上部,清湿则容易伤害人的下部。

  那么如何使五脏保持健康呢?

  《黄帝内经灵枢·本藏》:“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大意是说,志意平和那么精神就专一安稳,“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不良情绪就不会发生,五脏就不会受到邪气的侵犯。

  什么是志意呢?《黄帝内经灵枢·本藏》:“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大意是说,志意就是我们的主观能动性,由此,我们主动地调御(驭)精神,摄收魂魄,与寒暑等外在气候情况相适应,积极稳定中和我们的情绪。

  什么是魂魄呢?《黄帝内经灵枢·本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肺藏魄,肝藏魂……”可见,中医认为,魂魄就是伴随着精与神的往来出入的精神性物质,其中随神(精神)往来的是魂,与精出入的是魄,肺藏魄,肝藏魂。

  《黄帝内经素问·五藏别论》:“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所以,为了使五脏强壮,合理饮食也是应该的,但不要对饮食有所贪著或偏重于某种味道,那样反倒会伤害相应的脏器(参见《中医文化随笔01·饮食》)。

  2006年10月21日于北京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3·养心
中医文化随笔13·养心

  
  中医认为,在五脏中,心脏是君主之官,能够产生精神活动。《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为什么说心脏是君主之官呢?《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大意是说,心是生命的根本,主宰着人的精神变化。

  《黄帝内经灵枢·口问》:“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黄帝内经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大意是说,心脏是五脏六腑的大主,精神所主宰的地方。如果它健康“坚固”,邪气就不能侵犯。否则心脏就会受到伤害,心脏受到伤害了精神就会离去,精神离去就会导致死亡。

  心主五脏六腑有些表现,例如《黄帝内经灵枢·口问》:“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是说悲哀愁忧使心脏“坚固”状态发生动摇,所以五脏六腑也随之发生动摇。可见心脏的重要性。

  既然心脏如此重要,我们如何养心呢?

  《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喜伤心,恐胜喜。”所以,我们应该注意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心态的沉稳,不要大喜过望,也不要狂妄自大。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大意是说,受到惊吓则定不住心神,思虑也定不下来,所以导致气乱。因此,要想养心,也要注意主动保持心态的稳定,即便是受到惊吓时,也要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

  “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这提醒我们也要注意良性的心理暗示,主动化解悲哀愁忧,也要保持心态的稳定。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是说味道过于咸,则伤害心气。所以要注意饮食要清淡些。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了一些养心的方法。列举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1、“精神内守”,“不妄作劳”。尽量节省精神,不执著于妄念和相应的劳作。

  2、“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情志闲逸而名利等欲望很少,内心安祥而没有得失的恐惧,努力劳作而不感到疲倦(因为不是执著于妄念和相应的劳作),情绪稳定而真气顺从。

  3、“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眼睛不贪图有“色”(形象)的事物,淫欲之邪也不能迷惑自己的内心。

  4、“独立守神,肌肉若一……”体察并守持自身与外界的整体性。

  5、“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保持“阴平阳秘”的中道状态,并与四季保持和谐稳定。

  6、“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主动放松自己,保持洒脱和快乐的心态。

  
  2006年10月21日于北京 txt小说上传分享

14·养肾
中医文化随笔14·养肾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大意是说,肾脏是人体的封藏之本,“精”所处之处。所以,养肾要注意人体的封藏功能,并要积累精气,避免精气的耗损。《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肾藏志。”大意是说,志存在于人的肾脏中。

  养肾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自制,保持精神的平和稳定。《黄帝内经素问·疏五过论》:“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大意是说,暴乐暴苦,都伤害人体内的精气。《黄帝内经素问·疏五过论》:“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大意是说,过于恐惧会伤害人体内的阴精,精伤则骨就会酸软萎弱气逆,精经常自下(遗精)。

  2、要注意树立远大而高尚的志向。《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大意是说,人体的志意与人体内的骨骼相连混化而成为身形和五脏。所以保持志意的和畅很重要。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大意是说,盛怒不止就会伤害人的“志”,志伤就会忘掉以前说过的话。因此,要注意不要发怒,发怒可能会使记忆力降低,特别是处于更年期的朋友更要注意。

  3、节制欲望。《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营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大意是说,人的欲望无穷,就会患得患失,忧患不止,导致精气不断耗损,营卫不断衰竭,神就难以营养而不稳,疾病就很难痊愈。要注意保精,参见《中医文化随笔06·保精》。

  4、注意行为端正。《黄帝内经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正气不乱,精气不转。”《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大意是说,人体内的正气不乱,精气就不会横逆混乱。上古之人之所以能够长寿到百岁而动作依然很灵活,就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很圆满,很难对身心健康造成危害。所以,做人要端正行为,一身正气。

  5、不要饮酒。《黄帝内经素问·厥论》:“夫酒气盛而慓悍,肾气有衰。”大意是说,酒气慓悍,容易伤害人的肾气。

  6、效仿肾脏的封藏、“谦虚”性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论》:“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极)夺。”大意是说:冬天的三个月是封藏之月。在这个季节里,水、地都已经结冻,所以我们要节省阳气……使自己的志向似乎有所藏匿,好像有所私意,好像自己有所得(不是自私,不是骄傲)。避免寒冷,趋就温暖,不要让寒气袭击自己的皮肤而伤害身体。

  
  2006年10月23日于北京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5·养脾
中医文化随笔15·养脾

  
  关于养脾,我们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注意“饮食有节”,“谨和五味”。这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适量甜食(甘)有利于脾脏,但是过量甜食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dān,热)。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大意%

16·养肝
中医文化随笔16·养肝

  
  关于养肝,要注意以下内容:

  1、调节情绪,不要发怒。

  《黄帝内经素问·本病论》:“人或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也。”是说人发怒,气会向上走伤肝。《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怒伤肝,悲胜怒……”大意是说,怒会伤害肝脏,如果有同情心、换位思考等“悲”的情绪能够帮助制怒。

  另外,《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达之。”是说,当一个人表现为肝气郁结(如心事难以解开而引起的不思饮食、上腹胀满等症状)和肝阳上亢(如发怒等引起的血压升高、头晕等症状)时,应该注意疏达肝气,开阔心胸,以大度平和的心态待人接物。

  2、效仿少(shào)阳生发之性。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大意是说,春天三月,是发陈的季节,万物从陈旧中开始醒发。天地万物逐渐走向繁荣……这个季节,应该使人生“志”,生养、给予(奉献)和鼓励(奖赏)万物,这与春天的特性相应,是养生之道,违背这个道理的做法则伤肝。

  其实,不仅仅是春天如此,如果随时都保持一颗生发的心,随缘长养、利益他人,本身也是在合于春天的特性,即是养肝。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大意是说,违背春天的特性,少阳生发之性就不会发生,肝气就会受到伤害而内变。

  3、效仿“木德”。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木德周行……其气端,其性随,其用曲直……”大意是说,木德其气端正,其性随和,其用曲折中前进向上。

  肝,五行中通于木。所以,养肝应该注意端正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性情要注意随和,克服性情刚直的习气,在委婉、和谐和适当的工作与处事方法中不断前进、向上。

  4、清楚肝病病机。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大意是说,诸风症、摇动和眩晕等症状,都属于肝病。那么什么是风症呢?《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暴强直,皆属于风。”也就是说,突然表现为身体强直一类疾病的,都是风症。

  《黄帝内经灵枢·五阅五使》:“肝病者,眦青。”肝开窍于目,眼角发青的为肝病。《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盳(máng,盲)盳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所以,肝实的,好发怒,两胁下疼痛牵引到小腹不适的为肝病;肝气虚,眼睛好像看不清,耳朵好像听不清,经常莫名地恐惧,好像被人追捕一样,应该补肝气。

  清楚肝病病机,我们能够很好地养生,也能够对肝病在药物等方法治疗的同时,调节情绪,效仿“木德”和少阳生发之性,补养肝脏或促进肝脏功能恢复正常,从而帮助肝脏早日康复。

  
  2006年10月24日于北京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7·养肺
中医文化随笔17·养肺

  
  关于养肺,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节情绪,乐观而不要悲伤。

  《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忧伤肺,喜胜忧。”大意是说,忧悲伤肺,而乐观或良性心理暗示可以帮助解决忧愁的问题。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大意是说:对于肺脏,喜乐没有限度就会伤魄,魄伤就会发狂,狂者意念中没有别的人。所以,这提示我们喜乐要有限度,例如在进行一些娱乐活动时,都要有一定限度,而不要玩到歇斯底里的程度才罢休。

  2、效仿“金德”。

  肺在五行中归于“金”。所以,可以通过效仿“金德”而养肺脏。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其气洁,其性刚……其类金……”所以,我们可以保持内心的纯洁和刚强的特性来养肺。刚强的特性可以帮助克服多愁善感、哭哭啼啼的忧伤习气,从而帮助避免“忧伤肺”。

  《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其德为清,其用为固……”“德清用固”与“气洁性刚”的含义应该是一致的。

  3、宁志无外。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使志安宁……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大意是说,秋天三个月,我们应该使自己的志向安宁而不外露,使肺气清纯,这样可以应秋天之性,是养收之道;反之则伤害肺脏。

  其实,除了秋天的三个月,我们平时也应该保持志向的安宁而不故意张扬自己,因为只要努力,离自己的理想就会近一步。这实际上也应该是在养肺。

  4、培养气魄。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 大意是说,肺是身体中气的根本和魄所在之处。

  所以,树立远大志向,涵(含)而不露,培养伟大的气魄而不显示、不傲慢,也符合“德清用固”的特性,所以也应该是在养肺。

  “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由于肺是身体气的根本,所以,通过“德清用固”和“气洁性刚”很好地养肺,能够帮助调节体内的气机,从而帮助预防和治疗疾病,有益于身体的康复。

  5、清楚肺病病机。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气膹(fèn)郁,皆属于肺。” 何谓膹郁?《内经知要》卷下:“膹者,喘急上逆,郁者,否塞不通。”气机喘急上逆、否塞不通等病症都属于肺脏的病症。

  《黄帝内经灵枢·五邪》:“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上述症状都属于肺病。

  通过了解肺病病机,我们可以更好地在药物等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调节情绪、效仿“金德”、宁志无外、培养气魄等方法帮助肺部疾病的康复。

  
  2006年10月24日于北京 txt小说上传分享

18·辨药
中医文化随笔18·辨药

  
  一些同学在学习和记忆中药时,往往对中药的功效等方面觉得很复杂,没有规律可循。另外,我们为了使药效更好,也为了避免错误用药和假药,有必要了解一下辨药的内容。

  关于辨药,在清·李延罡(gāng)所著的《补撰药品化义》中讲得比较详细些,我们对此进行一下简单的介绍。

  《补撰药品化义》提出了“辨药八法”,即:每药一种,均用八法来区别。

  一是药体。药的体质不同,功用也不同。万物相通,中药表现尤为突出:

  根(苗)主升;梢(尾)主降;头(身)主补;茎主通利;枝达四肢,主表散;叶属阳,发生,主散;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