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贝利和达安把入睡的原因比喻为两种简单的振荡模式。假定两种有不同振荡器产生的节律'30',一种节律由沙漏产生'31',另一种由钟摆产生。沙漏必须人为地调转方向,而钟摆则可以自动转换摇摆方向。沙漏两头的玻璃球容器就像〃睡眠压力〃——沙子逐渐地进入沙漏一头的玻璃球容器,正如睡意渐渐地变浓。如果〃沙子〃充满了整个容器,我们就睡着了。将沙漏倒置之后,沙子从一头的玻璃球容器流出,当〃沙子〃完全倒空之后,我们就醒过来了。下图所示的锯齿模型就表现了这种持续变换的过程。
到目前为止一切解释都很顺利。但是这个模型没能解释为什么我们在某些时候即使不累也能睡很久,但是在另外一些很累的时候却睡不着。这个模型也没能解释为什么我们多数人都或早或晚在同一时间(多半是在夜晚时间)睡觉。不过,这个图却可以表现这种情况:我们某一次超过了一定的时间还没睡觉(睡眠延迟),那么我们从此上床睡觉的时间就会变晚了(见下图)。
第14页:
这与我们的实际经验不符。尽管我们上床睡觉的时间有或多或少的变化,但是多数人在相对稳定的时间段内都会在同一时间入睡,这个入睡时间也是同一地区多数人睡觉的时间,是地球上这一地区的球面背离太阳的时候。
达安和博尔贝利的理论假设日常节律在睡眠压力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摆动。
现在这一模型能够解释,为什么我们某一次推迟睡眠也不会导致以后的入睡时间都推迟了:一旦我们睡足了觉,日常节律就会把睡眠时间〃推回〃以前习惯的时间。因此下面这个模型更接近我们日常生活经验。
现在既然读者朋友们了解了科学家对睡眠延迟的看法,让我们回到斯坦中士的例子上来。也许有些读者会认为那只是个例,但是个例不会让科学家决定终止实验。是因为实验的要求太严格了吗?不是的,毕竟参加实验的都是训练有素的士兵,他们能够承受严酷的工作。他们感觉从未有过的疲惫,是因为他们在实验里的〃一天〃或者叫做〃周期〃太短了,只有30分钟!前20分钟他们接受测验,然后汽笛响起,他们就必须迅速躺到床褥上,灯光熄灭,他们睡10分钟。如果睡眠只通过我们清醒的时间间隔来调控,那么士兵们不应该有抱怨。因为他们每30分钟就可以睡10分钟,那么他们应该得到了足够的睡眠。但事实上,他们从来没有那么强烈的睡眠压力。t米t花t书t库t ;http://www。7mihua。com
睡眠的调控是非常复杂的:实验的第一小时里,士兵们都睡不着,因为他们还未达到睡眠压力的最高点。在实验的后期,他们的睡眠需求达到了最高点,但是他们的睡眠不能维持8小时,而是每10分钟就被叫醒一次,然后接受20分钟给的测试。达安和博尔贝利的模式并没有表明的是,在一天24小时中,不管有多么累,我们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入睡。这一段时间通常持续一天(12小时),这就是斯坦中士在10分钟内不能入睡的原因。在一般条件下,他过一会儿就可以睡着,但是实验没有给他足够的时间。最后,士兵们都处于缺乏睡眠的状态,实验也就无法继续进行了。
有趣的是,我们体内时间的一天里,有一段时间是睡意最少的,这段时间与我们最困的时间之间的间隔很短。看起来似乎是睡眠禁区'32'。这一现象就是在上文案例的实验中被发现的。
睡眠减少也应用在严刑拷问之中。多数情况下,这一招确实很管用。缺点就是可能最后犯人会疲惫到失去意识或者开始承认他从未犯下的罪行。我还真的接到了一个警方审讯部门的电话,那位警官问我能否从时间生物学和睡眠研究者的角度给他提供一个方法,可以减弱嫌疑犯的防御意识。我回答(用礼貌的方式),他可以滚开或者给国际人权组织打电话。
第15页:
本章介绍了睡眠调控的多种因素。我们不会因为累极了就睡着。体内生物钟调节着我们的入睡时间和睡眠质量。然而这种生物钟究竟是什么,怎样发挥作用,具有怎样的重要性?第一个发现这种生物学重要基础之一的科学家又是谁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