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井帝国在行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井帝国在行动-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次出现在国内显示器市场是在NESO诞生的时候,当初宝成集团联合精英集团、太平洋光电以及英群企业几家台湾赫赫有名的IT企业创办的NESO,并以 “索尼特丽珑显象管第二品牌”的姿态出现在市场上,显然与三井财团的索尼公司有密切关系。事实上,宝成集团目前组织架构以鞋业为主,采用维持鞋业与电子事业双轨策略。液晶显示器相关产业主要是以代工为主。
  2006年6月22日,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简称:上广电光电子)与台湾宝成集团的全资子公司“Mindtech”签署协议,双方在上海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内合资成立一家专业生产TFT…LCD模块的工厂——上海广电元盛电子有限公司。同时,上广电光电子对宝成集团子公司在昆山独资的模块工厂——元盛电子(昆山)有限公司增资入股。这两家模块工厂的总投资均为9500万美元,上广电光电子均占股60%。这两家工厂主要为中国大陆各液晶电视整机企业以及华东地区的OEM/ODM代工厂提供模块产品。
  此外,为在上海与昆山之间打通一条TFT…LCD完整的模块生产线,上海广电集团(简称:上广电)一口气与台湾宝成集团签下了三份协议,分别是:“上海广电元盛电子有限公司”和“广电元盛电子(昆山)有限公司”合资合同、章程;“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上广电光电子)和“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龙腾光电)战略合作意向书;上广电NEC、龙腾光电、上广电光电子、Mindtech四方“Cell买卖基本合同确认书”。
  上广电与台湾宝成集团全新合资设立的“上海广电元盛电子有限公司”,为同在上海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内的上广电NEC做上下游配套;而“广电元盛电子(昆山)有限公司”,则使上广电光电子成为龙腾光电的上下游配套。与此同时,上广电与台湾宝成集团在龙腾光电上的战略合作意向,将龙腾光电建设的一条第五代TFT…LCD面板生产线纳入到上广电液晶产业的阵营内,使上广电液晶阵营的产能迅速提升。

第四节  暗中的统合(3)
日本财团的大会师
  三井…住友财团通过相互协作,利用统合战略将上广电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来谋取在中国市场的长期战略利益。而且,意志坚定、行动周密、精于部署的三井…住友财团借助上广电不断向中国信息产业的更深和更广的方向延伸。在众多的业界联盟中都能看到上广电的身影。从行业协会到3C标准联盟,从中彩联到AVS联盟,上广电无处不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可以感受到来自上广电的巨大影响。
  面对日本财团扶植起来的韩国和台湾液晶产业的激烈竞争,以及无法实现技术突破的难题和已经付出了10亿美元的代价,位于上海的上广电已然势同骑虎。这种“被套牢”的局面,使得上广电NEC从投产开始就处于严重亏损状态,主要是因为从日本进口昂贵的设备折旧造成的。此时,位于北京的另一家拥有第5代TFT…LCD生产线的京东方正陷入巨额亏损之中,截止2006年三季度债务总额高达亿元。
  上广电原本以为借助三井…住友财团的支持可以获得平板产业的优势地位,但遗憾的是到最后才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日方在中国的大型配套加工厂。面对中国液晶产业发展的困境,2006年12月,上广电、龙腾光电和京东方三家宣布将各自旗下的第5代TFT…LCD生产线剥离出来,合并成立合资公司统一运营,重组的新公司名称暂定为中国光电显示总公司。显然,这是一次中国液晶产业的大洗牌。
  然而,本是三家中国本土企业在液晶显示屏产业上的联合,却感觉是三井、住友、丸红、NEC、索尼等日本财团企业的大会师。2007年9月28日晚,上广电旗下的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就国内薄膜晶体管显示屏(TFT…LCD)整合事宜,上广电、京东方、龙腾光电三方已就整合总体方案达成一致意见。三方拟以各方拥有的TFT…LCD业务,共同组建新的或选择目前已存在的公司为专业化公司,并成为各方之TFT…LCD业务的统一平台。
  此时,三井财团通过台湾奇美电子已经在中国成功开辟了第二条战线。有深厚的日本东芝和索尼技术背景的台湾奇美电子于2007年10月11日宣布,其在中国大陆海南省建立的液晶面板工厂即将投入正式生产,这是奇美电子继宁波工厂后在国内投产的第二个工厂。2007年底,奇美电子海南工厂就能实现单月20万块的产量,而到2008年,月产量将提升到100万块,全年的总产量将能突破1000万块,从而有望成为奇美电子在亚洲产值最大的液晶模块生产基地。
  不妨再来看一下三井物产旗下的三井信息电子公司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业务成果,主要客户:上海广电NEC液晶显示器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公司,昆山龙腾光电公司,联想集团公司、华新/东先进电子(台),中华映管(台)、奇美电子(台)、瀚宇彩晶(台)、广辉(台)。三井信息电子公司经营的液晶设备和材料种类包括:冲洗设备、UV照射/改质设备、清洁烧制炉、网版印刷机 、离子注入设备、激光加工系统、玻璃衬底检查设备、曝光设备、滤色片、光掩膜。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一节  挥起专利大棒(1)
游戏规则变了!
  在1999年DVD第一次走进中国后,中国一跃成为DVD生产大国和世界最大的DVD市场,而且还成为DVD出口大国,1999年,DVD影碟机出口105万台。与此同时,三井财团东芝公司为首的6C联盟于1999年6月向全球发表了关于“DVD专利联合许可”的联合声明,规定DVD厂家应将DVD视频播放机、DVD-ROM播放器净售价的4%或每台4美元以及解码器净售价的4%或每台1美元缴纳给6C联盟的企业。DVD光盘的专利费为每碟美分。
  2002年1月10日,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CAIA)与6C联盟就DVD专利联合许可的多次谈判破裂。春节刚过,欧盟成员国海关扣押了中国12000多台DVD产品。而此次扣押事件是由三井财团索尼公司为首的3C联盟发起,由其成员飞利蒲公司执行的,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未缴纳专利费的DVD产品。以日本财团为首的跨国公司由此开始向中国DVD生产企业擎起“知识产权保护”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正田紘在2002年2月28日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就中国DVD被扣事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发生这样的事我也很遗憾,DVD专利技术关系到国际知识产权和法律方面的问题,所有人都应尊重知识产权,中国也不应该是例外。每一个国家都应遵守国际规则,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特别是中国已经加入了WTO,各方面都应遵守游戏规则。”此时,中国2001年全年的DVD出口达到了1000万台。
  6C和3C联盟在此时提出向中国DVD厂商征收专利费的目的是为日本财团将推向市场的新型专利产品“蓝光DVD”扫清市场障碍。蓝光DVD主攻的方向将是欧美地区市场,但是当时普通DVD是占据该市场的主流产品,而其中产自中国的DVD产品已拥有近5成的市场份额。日本财团当然不会同意中国的DVD在欧美市场“自由”销售。其实,日本财团早就知道他们的DVD专利在中国遭到了侵权,居然等到今天才突然“翻脸”,答案恐怕在于中国已经加入了世贸组织(WTO),游戏规则变了!
  以前早期的光碟视频和音频压缩格式MPEG…1、和等标准虽然吸纳了专利技术,当时由专利持有人各自负责自己的专利授权,成本很高。而后来,一个名叫Baryn Futa的人于1996年出资300万美元在美国成立了美国MPEG专利技术管理公司(简称:MPEG LA公司),负责管理由索尼、富士通、三菱、飞利浦、科学亚特兰大、通用仪器公司和哥伦比亚大###合组建的MPEG…2专利池。
  1997年10月20日,以三井财团东芝公司为首,还包括日立、松下、三菱、JVC、时代华纳,共6家企业组成6C联盟。自1999年6月开始,对6家成员公司所拥有的用于视频播放器、刻录机、驱动器、视频光盘、可刻录光盘等DVD规格核心专利,6C联盟在全世界范围内以“一站式购买的方式”进行联合许可。2002年,IBM加入6C联盟,成为第七位成员。2005年4月,三洋电机和夏普作为许可方成员公司,也正式加入6C联盟。
  6C联盟成立的第二年,即1998年,三井财团索尼公司联合飞利浦、先锋成立了3C联盟,全称为3C DVD专利使用权联盟。值得注意的是,3C联盟把专利池许可协议拿到美国司法部备案时,美国司法部同时申述了3C联盟必须遵循的3个基本原则:专利联合许可价格要在产品生产成本中占较小比例、不得无端拒绝许可,以及专利池只能包含必要专利等。2003年8月,LG电子加入了3C联盟,在10年内可以分享3C联盟征收的专利特许使用收入。
  面对“最后通牒”的无奈与妥协
  由于中国DVD产品的价格优势,对以日本财团企业为主的6C联盟和3C联盟专利权人的DVD产品造成一定的冲击。所以,6C联盟等专利权人急不可待向中国企业索要专利费,一方面可获得高额收入,另一方面以此来打压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多数国内厂家承认专利费收取的合理性,但是对于专利费用过高表示无法接受,希望每台DVD收取专利费2美元至3美元,最多不超过5美元至6美元,但这与6C联盟要求的20美元相差太远。

第一节  挥起专利大棒(2)
然而,2002年3月8日,以东芝为首的6C联盟急不可待地向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CAIA)的100多家中国DVD企业发出最后通牒:中国厂家务必在3月31日前就专利使用费与6C联盟达成协议,否则6C联盟将向法院提出诉讼。6C联盟开出的条件是专利使用费按产品单价的20%收取,每台约20美元。显然,若将20美元的专利成本计入出口海外市场的产品供货价格中,中国产的DVD也就肯定失尽了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
  由于中国企业DVD核心技术的专利占有率几乎为零,关键的零部件均为国外直接进口,中国企业仅提供诸如电阻、电容、遥控器、普通电路板以及包装等边缘性生产,对专利直接使用率几乎为零。因此,有部分中国企业认为,中国进口相应的核心零部件时已经向国外企业支付相关产品的费用,专利使用费不应再向终端用户收取,否则整机企业将会出现对专利两次付费的情况。中国企业希望由官方背景的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CAIA)来坚持这一立场,争取应有的权益。
  但是,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迫于来自入世(WTO)后的国际压力,与6C联盟在最后通牒日(2002年3月31日)作出了妥协,表示承认6C联盟收取专利费的合理性,尊重DVD专利权人的利益,在以后的生产中,把专利费用纳入产品成本核算中。从2003年年初开始,中国国产DVD每出口一台,都必须向6C和3C联盟分别交纳4美元和5美元的专利费用,而此时出口价格只有60美元到80美元;另外,内销DVD也被要求交纳专利费用。
  其实,6C、3C联盟的建立,向中国企业征讨DVD专利费等行动只是三井财团带头推进日本知识产权立国战略的重要一步。2002年10月4日,三井物产(三井财团的综合商社)成立了主要负责纳米业务知识产权的战略制定、管理与评估以及对外合作的子公司“INRI公司”。INRI公司录用的职员主要是精通知识产权的原研究人员,在业务方面还与专利事务所等外部机构的专家合作,到2003年4月扩编至大约100人的规模。
  就在三井物产成立知识产权战略公司不到两周,2002年10月16日,日本政府正式发表了旨在保护发明者专利和著作者权利的知识产权基本法案,并计划提交临时国会讨论通过后于当年内付诸实施,这标志着日本在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方面已迈出重要一步。保护知识产权正在变成日本全社会的行动,三井物产知识产权战略公司的成立表明日本保护知识产权在法律化、制度化和体系化的同时,社会化程度也很高。
  这次“最后通牒”引起的风波给中国DVD行业和生产企业敲响警钟,自主研发DVD核心技术,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掌握核心技术,成了DVD的致命伤。中国加入WTO以后,在国际贸易中,熟悉各国法律和国际规则已迫在眉睫,政府和相关行业也亟待对企业进行国际法方面的培训。鉴于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政府必须信守保护国外专利的承诺,DVD专利费事件显然让国家行业主管部门为难。
  变本加利,层层盘剥
  继2002年向DVD整机企业收取专利费告捷后,东芝为首的6C联盟一年后又将专利大棒转向更大规模的DVD、PC(个人电脑)产业。2003年9月5日,6C联盟通过其代理律师事务所宣布自9月1日起,开始对DVD音频及可刻录DVD产品的核心专利实施全球许可,并从2004年1月起开始征收专利费。6C联盟此次收费范围再次扩大,不仅面向中国国内PC厂商而且包括中国国内整个碟机产业,这是6C联盟继2002年向中国DVD厂商专利费后的进一步升级。
  2004年4月,在第95届广交会上, 6C联盟向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和大会投诉站提供了一份包括30余家被指侵犯其专利权的中国企业名单,给本已遭受重创的中国产DVD出口形势又是一阵刺痛。这些跨国公司追溯性的收费要求一次就收取了27亿元人民币。而接下来的日子里,在国内每卖掉一台DVD,中国的DVD生产商就要向专利权人“6C联盟”、“3C联盟”、“MPEG LA”等交纳13美元的专利费,如果是出口,要交纳美元。。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节  挥起专利大棒(3)
为了继续扩大战果,日本财团不断统合新的力量对中国DVD企业实施更大规模的暗中“围剿”。2005年4月15日,住友财团三洋电机和三和财团的夏普这2家公司正式被东芝为首的6C联盟列为新的成员单位,该机构成员单位扩大为9家。作为在中国收取DVD专利许可费用的众联盟之一,三洋电机和夏普的加入,为6C增加了更多可许可的专利,可能原先并非专利的技术获得了专利认可,中国DVD制造企业早晚得为之付费。
  正当中国DVD企业为生存而被6C和3C联盟压迫得喘不过气来之时,日本财团企业又借助美国MPEG专利技术管理公司(MPEG LA 公司)这个壳再次成功获得了更大利益。在2006年中国知识产权周期间, MPEG LA公司 于2006年4月26日与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CAIA)和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CCCME)签署了知识产权谅解备忘录。商务部经济运行司的官员作为受邀贵宾也出席了本次谅解备忘录签署仪式。
  按照谅解备忘录,中国电子音响协会60多家中方会员公司2006年7月1日之后生产的DVD,每台要向美国MPEG专业技术管理公司交纳美元的知识产权费。之前生产的DVD有三种追缴方式选择:一次性付清;厂家从生产第一台DVD起累计至2005年7月1日,按照实际的生产规模,每台收4美元,分期付款;按照2006年7月1日之后的生产规模,每台增加美元,3年交清,或者每台增加美元,5年交清。
  中国的众多新闻媒体称:“随着MPEG LA公司与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签署了‘MPEG…2专利联合许可’谅解备忘录,中美专利之争结束。”然而,实质上这是一场“中日之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