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电工,被认为是泰豪科技在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举措。泰豪科技想借助日本财团企业,为其全力开拓中国建筑节能市场提供有力保障,也为投资方企业共同打造建筑节能产业的发展平台。
这个被称作“清华之子”的泰豪科技的第一大股东是###股份有限公司,有着深厚的人脉背景,从签字仪式到场的嘉宾中不难看出一二。在盛大的签约仪式上,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丁文武副司长、日本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堂之上先生、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节能中心刘前光副主任、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张伯旭主任出席会议,他们分别就目前我国在大力推广建筑节能工作的有关政策做了发言,并对公司的发展寄予了厚望。
再看三井物产和松下电工对合作伙伴“泰豪科技”有着多么高的期待。三井物产常务执行官、信息产业本部长小川真二郎、松下电工副社长野村淳二出席了签约仪式,并分别代表日本投资方介绍了各自公司的状况和产品,并针对此次签约进行发表。出席此次签约仪式的还有,三井物产驻中国总代表、兼三井(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副岛宏利、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北京事务所的气贺泽所长等。
北京市发改委节能中心副主任刘前光在签字仪式上介绍,我国政府就有关节能的10大重点项目,发布了照明、空调等方面的楼宇节能方针,并致力于楼宇能源管理系统的推广和普及。且不说新建筑的设计、材料、节能电气和其他节能设施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仅仅我国40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如果有三分之一需要进行节能改造,按照每平方米改造费用200元计算,就有26000亿元的市场。
三井物产常务执行官、信息产业本部长小川真二郎发言时说,“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我们需要从产品本身,另外还有构成产品的零部件以及生产零部件所使用的原料,都要坚持符合节能的要求。生产这样的节能产品,需要有相应的技术给予强有力的支撑。此次组建合资公司,三井将引进国外先进节能技术,这有助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显然,三井物产和松下电工的产品将会通过这个新成立的合资企业平台大批进入中国市场。
“此次组建完成的中日合资公司,将积极响应政府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指示,并依托泰豪在建筑电气节能设备和智能建筑系统集成领域的本土化优势、松下电工在节能技术领域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三井物产的资金优势和技术引进能力相结合,实现强强联合。从而为我国的建筑提供先进的节能控制系统,在解决我国建筑大能耗问题的同时,使合资公司在2010年成为我国建筑节能行业里的领头羊。” 泰豪科技总裁李春生的这番话完完全全说到了三井物产的心坎里。
泰豪科技对北京泰豪进行了增资重组,再由日方企业受让北京泰豪其他股东持有的部分股权。增资后,北京泰豪的注册资本从3000万元人民币增加至1亿元人民币,三井物产株式会社、三井物产(中国)有限公司、松下电工株式会社分别受让泰豪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北京清华泰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1000万股、1490万股、1490万股,最终形成泰豪科技的出资比率为%,松下电工和三井物产各为%的股本结构。
为了培育中国建筑智能化与节能市场,泰豪科技作为新组建合资公司的控股方事前已经进入该领域多年,并依托清华大学的技术实力,成长为国内智能建筑电气的行业龙头之一,先后承担人民大会堂智能化改造、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北京大学科技园等300余项项智能建筑与节能总包工程,近期又中标人民大会堂节能改造项目。在三井物产和松下电工的眼中,这个泰豪科技就是一个“当代的四通”。鸠占鹊巢、借壳生蛋的好戏又要重演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一节 重复“引进…再引进”的老路(1)
谁在打造“中国的索尼”?
2006年5月30日,日本三井物产驻中国总代表副岛利宏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三井物产是一家贸易类公司,其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多为负责‘推销’。三井物产在全球贸易上的优势可以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三井物产已与上海广电集团(简称:上广电)签订战略协议,目标是将它打造成中国的索尼。”上世纪60年代,索尼公司正是依靠包括东芝在内的三井财团企业群的支持,借助欧美市场发展壮大的一家日本消费电子类制造企业。
三井物产通过发达的商业网络时刻关注着全球信息产业的变化,为日本财团企业的扩张提供坚实的基础。仔细查看三井物产旗下的“三井信息电子公司”(原MBK Microtek公司)的80多位交易客户,就会发现很多熟悉的名字,其中包括:东芝、索尼、NEC、富士通、松下、三菱电机、佳能、三洋电机、夏普、日本IBM、富士胶片、中华映管 (台)、三星(韩)、LG(韩)、上广电NEC(中)、京东方(中)、联想(中)、龙腾光电 (中)、英特尔(美)、苹果(美)、德州仪器(美)、西门子。
追溯历史可以发现,在整个上世纪80年代,上广电和日本财团的合作都仅限于生产设备的引进。1978年,国家批准上海电视机厂(上广电的前身)从日本富士财团的日立公司引进全国第一条彩电生产线,1982年10月份正式竣工投产,生产出第一台“金星牌”彩电。1987年,三井物产携手其财团旗下的东芝公司,帮助上广电成立了投资额达27亿元的“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公司”,其设备全部从东芝公司引进,项目完成后成为1992年的上海市1号工程。
在当时,27亿元的投资是相当巨大的,但是三井财团没有参与投资,三井物产只是将东芝的设备卖给了中方。此后,“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公司”由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永新彩管(香港)有限公司、上海上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久事公司和上海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经营。但是,围绕“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公司”这个钱箱,许许多多的中外合资零部件企业相继发展起来,其中最典型的是中日合资的“上海新芝电子有限公司”。
1993年2月,“上海新芝电子有限公司”(简称:新芝电子)正式成立,由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公司、三井物产、东芝公司、东芝(中国)有限公司合资经营,投资比例分别为65%、、、。合资公司一、二期总投资7;983万美元,注册资本3;万美元,引进了东芝公司荫罩生产线成套设备及技术,采用先进的光化刻蚀方法,主要生产和销售彩色显像管用平板荫罩。新芝电子生产的平板荫罩是彩色显像管的关键部件。
三井财团的一贯做法就是在这样的关键零部件企业中进行投资,可以用很少的资金投入渗透到产业链上下游的很多环节,同时建立起与当地众多相关制造企业的联系,及时把握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新芝品牌的荫罩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三分之一,先后与咸阳彩虹、天津三星、上海永新、长沙LG、东莞福地、深圳三星和深圳赛格日立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与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印度、德国等国建立了全新的销售渠道及供货关系。
除了“新芝电子”以外,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公司还先后投资成立了另外几家配套企业,如上海永新爱奇电子有限公司、上海永新灵奇电子有限公司、上海新李园电子玻璃有限公司等,分别提供彩管用电子枪、金属零件和与显示器件相关的产品。其中,上海永新爱奇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为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股份有限公司配套生产电子枪,有多条日本东芝、三菱和韩国LG的流水线。
紧跟三井财团的步伐
1993年9月,索尼公司作为三井财团的重要关联企业,与上广电旗下的上海广电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建立了“上海索广电子有限公司”(简称:索广电子),注册资金1000万美元,总投资额2500万美元。这也是索尼公司在华的首家合资工厂。目前,索广电子是以生产制造8mm摄录放一体机、DV摄像机、数码相机、DVD、组合音响、Play Station(游戏机)用的光学拾音头和与此配套机芯等为主,同时导入组合音响等制造工作,又逐步向DVD、DV摄像机等数字化家庭影视系列产品拓展。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一节 重复“引进…再引进”的老路(2)
索尼(Sony)数码摄像机2002年在中国的年销量约15万台,已占有中国市场约50%的份额。为此,索尼(中国)有限公司秘密制定了一个“长城计划”,其核心内容就是要通过数码摄像机的本地化生产,降低产品成本和售价,将专业摄录机产品向专业用途以外的消费者推广。 然而,2002年初时,索尼公司把由上海索广电子负责生产的8mm摄像机等产品,迁回日本国内的幸田制造厂和美浓加茂制造厂生产。有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是为防止相关核心技术被中方企业获取。
借助“索广电子”这家组装企业平台的支撑,索尼公司先后在中国成立了产业配套和产业延伸的几家企业。如,1994年4月,索尼化学株式会社设立了独资企业“索尼凯美高电子(苏州)有限公司”,生产挠性印制线路板,扁平电缆、异向性导电膜等产品;1995年10月,索尼与北京邮电学院、北京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成立了“北京索鸿电子有限公司”,生产GSM数字移动电话、电视台用数字摄录放机、锂离子电池等;1995年11月,索尼成立了独资企业“索尼精密部件(惠州)有限公司”,生产光学拾音头、机芯、马达等精密光学电子部件。
1995年12月,索尼与上广电旗下的上海广电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现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立了视像产品合资企业“上海索广映像有限公司”(简称:索广映像)。合资公司总投资为亿美元,注册资金1亿美元。投资比例为:中方投资30%(其中上海广电股份有限公司出资20%,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0%),日方索尼公司出资70%。公司主要产品:彩色电视机、高分辩显示器、彩色显像管、高分辩显示管及相关的关键件。
索广映像是国内率先生产平板彩电,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生产彩色显像管和彩色电视机的制造商。1998年以来,索广映像陆续推出了多种尺寸和款式的索尼贵翔平面特丽珑彩色电视机;2004年以来,开始导入平板显示和高清电视产品。2007年起,索广映像开始专业生产“BRAVIA博大晶深”高清晰度液晶彩色电视机和数字液晶彩色背投电视机。此外,索广映像还从事专业用视像类产品的生产:液晶前投影机、网络摄像机、电视会议系统等。
人们通常认为,索尼与上广电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是制造型企业,而实质上它们是组装企业。更确切地说,“索广电子”和“索广映像”这两家合资企业是日本索尼公司在中国的销售企业。在日方看来,合资公司的主要目的是借助合资伙伴的本土势力,并以本土品牌为壳,将日本产品推销到当地市场。这种合资企业的明显特征是原始投资额相对不大,而营业额却非常惊人。事实上,“SVA”(上广电品牌)和“BRAVIA”(索尼品牌)都出自于上海索广映像有限公司的组装线,主要零部件全部来自日本财团的关联企业群。
1996年11月,紧随三井财团的东芝和索尼,富士财团的丸红商事、三菱财团的旭硝子(株)与上广电旗下的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上海久事公司四方投资建设的生产彩色阴极射线管用玻壳的大型企业“上海旭电子玻璃有限公司”建成开业。该合资公司总投资亿元人民币,其中日方投资65%(旭硝子40%、丸红25%)、中方上广电投资35%,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由日方委派),引进日本全套设备和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旭电子玻璃有限公司”这家合资公司中投资的丸红商事(简称:丸红)是与三井物产类似的日本大型综合商社,属于富士财团。人们所熟悉的日产汽车(NISSAN)、日立制作所(HITACH)、佳能(CANON)与丸红商事一起都是富士财团的重要成员。其实,早在1993年11月,丸红商事、共荣商事、旭硝子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已经成立了“北京旭硝子电子玻璃有限公司”。
全力投入到“新事业”中
受到中国国内经济调整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财团在1997年后的5年间收敛了在中国市场的扩张势头。1999年10月14日,住友财团的住友银行和三井财团的樱花银行透露,双方正在考虑结盟。这一时期,住友财团的松下公司和上广电于2000年10月合资成立了一家“上海松下等离子显示器有限公司”,上广电与上海工业投资银行合计持股49%,松下持股51%。合资公司以等离子面板至整机的生产为主,成为拥有中国国内第一条等离子面板生产线的企业。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节 重复“引进…再引进”的老路(3)
谁也想不到,如今的上广电还在重复着“引进…再引进”的老路,又开始在液晶显示屏产业上烧钱。2004年10月8日,投资总额达10亿美元,从日本引进的国内首条第5代薄膜液晶屏(TFT…LCD)生产线在上广电与日本NEC合资的公司试验投产。实际上,液晶屏生产线的投资规模都相当巨大,被业界人士戏称为“大钱坑”。作为高投入、高风险的大投入项目,液晶屏生产线只有不断扩大投入和规模,才能产生效益。此时,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已经提高了中国企业赢利的门槛。
回顾上广电的繁荣,离不开电子信息产业的两次大规模的引进。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的电子工业部斥资200多亿美元大规模引进和模仿日本的彩电工业,相比1980年时7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样的举动堪称是倾全国之力。1987年,上广电从三井财团东芝公司引进彩色显像管生产线,成立“上海永新彩色现象管公司”。然而时至2005年,上海永新这家 “中国最大彩管生产厂商”在彩管业务上一年亏损了亿元,此时它已经花巨资引进了五条彩管生产线。
2005年11月27日, 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发出公告,决定转让控股子公司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公司45%的股权和上广电电器分公司、管理分公司的全部资产给大股东“上海广电集团”(上广电),由此变相地将彩管亏损的包袱甩给了上海市政府,进而全力投入到液晶屏产业的“新事业”中。作为上广电的大股东,上海市国资委和上汽集团早在2005年1月对上广电进行了增资和股权结构调整,表现出全力支持的态度。
来到21世纪,在三井物产这家日本综合商社的带领下,上广电这一次又要走在了国内同行的前面。此时,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在电子信息产业上的投入越来越大,上广电又是作为这个区域的龙头,自然会当仁不让,成为这一战略实施的主要承担者和受益者。单就电子信息产业来说,上广电几乎就是长三角地区的代名词。
在三井物产信息产业本部官方网状站的“显示器事业部”一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