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爸爸的相处中,我总结出了这样一条真理,那就是:做得越多,挨的批评越多。例如,我看到爸爸经常会把报纸翻乱,于是便帮他把报纸订了起来,没想到爸爸却怪我“多手”。
后来,我找到了一个避免挨批评的好办法,那就是:少做事情,少在爸爸面前出现。
事情做得少了,出错的几率自然会低;不在爸爸面前出现,爸爸根本就想不起来我,所以更不会挨批评。
这个男孩说出了很多孩子的心声,因为生活中的大多数父亲对儿子所持的养育态度都是消极的。但这种消极的养育态度却很容易使男孩产生两种不好的倾向:一是消极地应对生活,就像上面那个男孩所说的,怕做错事情挨父亲批评,所以就干脆少做,或者根本就不去做;第二种倾向是逃避现实,为了避免挨父亲的批评,他们会故意躲避父亲,久而久之,这就会转化成男孩的一种不敢面对现实、喜欢逃避现实的特点。
当然,每位做父亲的都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会出现这些倾向,但要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父亲首先要了解儿子的心理需求。
大多数父亲都会这样说:“只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舒服的住所,给他足够的钱花,他应该不会再有别的心理需求了。”
持有这种观点的父亲就大错特错了。男孩是讲究“规则”的动物,他希望自己多与家庭规则的制定者——父亲多接触,在他们身上学习成为规则制定者的能力。
对此,一位心理学家对男孩的这种心理做了一次调查,被调查的大多数男孩都这样表示:
我喜欢父亲讲他小时候的故事给我听;
我想见父亲的朋友;
我想知道父亲是怎样挣钱的;
我喜欢父亲教我一些知识与技能,例如,如何钓鱼、如何制作小东西、如何修理家具等;
……
由此可见,男孩对父亲的要求不仅仅是钱和物,他们对父亲有更深层次的心理要求,而且这些心理需求并不是用钱就可以满足的。
因此,了解了这些,父亲们就应该知道如何才能避免自己成为“消极型”的父亲了。那就是:偶尔给孩子讲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带他去见自己的朋友;带他去自己的单位玩一玩,让他知道自己是如何赚钱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增进男孩与父亲之间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满足了男孩的心理需求,因为他正在与家庭规则的制定者——父亲,学习那些规则制定者必备的能力。
方法四:良师益友型的父亲→与男孩建立稳固而亲密的关系
所谓良师益友型的父亲,是指在与孩子相处时,父亲能够不断变化自己的角色。有时,他像老师那样为孩子指引道路;有时,他像朋友一样与孩子玩耍……总之,在不同的情况下,他总是以合适的角色出现在孩子面前。
一位很成功的父亲曾这样说过:
都说男孩不善表达情感,他们心里有事情不会轻易向我们说,但在很多时候,他们的心事会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因此,我会根据儿子的情绪变化,不断改变自己的角色。
养育男孩,父亲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11)
例如,当儿子放学回家后很愉快地跟我打招呼时,我就知道他今天在学校过得很开心,于是,我就像他的朋友一样跟他开笑,引导他把今天的快乐与我们一起分享;
但当他一声不响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我就能猜出,他要么是遇到了麻烦事,要么被老师批评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一般都会以过来人的身份,引导他走出这种情绪的误区;
……
这位父亲就属于很典型的良师益友型的父亲。其实,良师益友型的父亲并不一定很完美,但他们一般都很细心,对孩子的情感状况和情绪的变化非常敏感。就像上面那位父亲所说的,他只有通过判断儿子的情绪,才能了解儿子的处境,进而才知道用何种角色去面对儿子。
虽说男孩不善表达自己的情感,但他们很注重家长对他们的关注程度,尤其是家庭规则制定者——父亲对他的关注程度。
每个男孩都希望自己能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当然,在他们还没有具备成为规则制定者的能力之前,他们希望自己与规则的制定者建立亲密的关系,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学习经验,而且有利于他们培养自信心。
一位成年男士曾这样说过:
关于童年的记忆,最令我无法忘怀的是那些与父亲在一起的画面。
小时候,我觉得父亲就是一个“神人”,每当我需要他的时候,他总会及时地出现在我面前:我取得了成功,他像孩子一般为我高兴;我遇到了困难,他又耐心地引导我走出困境……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事业,然而父亲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但每当我的事业上出现问题时,我都会想起父亲,想起与父亲在一起的画面。
每当这时,我就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并坚信自己一定会渡过难关。我知道,这是父亲给我的力量。
其实,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看出,这位男士之所以与父亲有这么深的感情,不是因为父亲帮他们处理了很多事情,而是在处理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他与父亲所产生的情感共鸣。
是的,男孩不善表达自己的情感,但他也是渴望他人理解的。如果父亲能够理解他的情感,并与他产生情感共鸣,那男孩就会对父亲产生很强的信任感。当然,由于这种信任感,男孩会与父亲建立很稳固的关系。
国外的很多研究机构也都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那些与父亲关系好的男孩,即使是在情绪强烈波动的青春期,或者是在自己的事业跌入低谷的时候,他们仍然坚信自己能够渡过难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对此,心理学家给出的理由是:与家庭规则的制定者所建立的亲密关系,能促使男孩产生极大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安全感能使男孩时刻都保持理智,自信心能使男孩充满力量,有了理智和力量,再大的困难也无法把他们打倒。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父亲与男孩建立亲密关系是极其重要的,它能使男孩保持理智,使男孩充满信心地向困难挑战!
那么,作为男孩的父亲,我们应该如何与男孩建立亲密关系呢?
一位父亲这样分享他的经验:
一天晚上,我发现儿子的情绪很不对劲,他从学校回到家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我摆在客厅里的新鲜水果都无动于衷。
本来,那天我有很多客户电话要打,但看到儿子这种情况,我只得先放下那些工作。在我的耐心引导下,儿子终于说出了他情绪低落的原因:班上竞选班干部,他落选了。
在很长时间内,儿子都不肯接受这个事实,我只得一直陪着他,听他说出自己的不满。然后,我又把自己上学时候的事情,以及现在单位的事情讲给他听。最后,儿子终于明白了,只要他肯努力,下一次还是有很大可能会被选中的。
过了几天,儿子好像已经忘了竞选班长这件事情,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情,儿子跟我越来越亲近了。
父亲与男孩建立亲密关系,在很多时候,需要父亲处理好事业与教育儿子之间的关系。是的,大多数的父亲都在以“工作忙”为理由而忽视儿子的存在,但作为家长,我们要了解这种教育态度的后果:很多成年男士总是与权威人物,或顶头上司发生冲突,这是为什么?心理学家表示:这就是对父亲不满的一种发泄,这是对父亲教育态度的一种报复。
所以,我相信,是事业重要,还是儿子的心理健康重要,父亲们应该能够正确地做出判断。
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安排得当,父亲们都能恰当地处理“忙事业”与“教育儿子”之间的关系。因为男孩的需求并不多,他们仅仅需要与父亲建立稳固而又亲密的关系即可。而这种亲密关系通过关注孩子、与孩子产生情感共鸣就可以建立。所以,对于一个工作很忙的父亲来说,这也是很轻易就可以做到的。
本节重点图示:父亲如何与男孩相处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母亲教育,决定男孩的一生(1)
二 母亲是儿子人生的总设计师——
开发其智力,塑造其性格
一个男孩从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对于他的成长来讲,母亲的教育意味着什么?
很多母亲都这样认为,男孩喜欢调皮和冒险,总会拿自己的生命去开玩笑,因此,母亲最主要的任务是保证安全。
是的,对于那些年龄尚小的男孩来讲,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判断对面正在向他行驶而来的车辆的速度。因此,在他们的直觉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之前,母亲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
但这绝对不是母亲的全部任务。心理学家表示,对于正在成长中的男孩来讲,母亲除了要保护他不受外界和自己的伤害之外,还有以下几点主要任务:
1。 让儿子感觉到被爱。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证明,小时候的男孩比女孩更加需要母亲的关注,如果他们感觉不到母亲在身旁,就会产生极强的不安全感,进而会用哭闹来提醒母亲。如果男孩长时间得不到母亲的关爱,这种不安全感就会伴随他的一生。
然而,大多数的母亲并不了解男孩的这种需求,当男孩出生不久后,她们就会以“工作需要”为理由把孩子交给保姆来照顾;有时,为了保持身材,她们甚至拒绝用母乳喂养孩子……
事实上,母亲的这些做法将极大地影响男孩的心理健康。当男婴在母亲体内时,母子之间是通过脐带联系在一起的。当男孩出生之后,尽管他的身体已经脱离了母体,但他们在心理上仍然认为自己与母亲是一体的。在这个时候,如果母亲对男孩撒手不管,那男孩就会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
在儿童成长心理学中,有这样的描述:
当婴儿出生后,虽然他与母体联系的脐带已经被剪断,但他在心理上并没有脱离母体,因此,他们需要母亲与他之间的肌肤接触。
由于人是哺乳动物,在母亲哺乳的过程中,他与母亲之间有亲密的肌肤接触,这可以使他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一年之后,即使孩子不再需要吃奶了,母亲也应该寸步不离地陪在他身边,因为他们仍然格外需要母亲的关注。直到孩子3岁左右,他与母亲之间的这种心理脐带才会自然脱落,这时候,他们的心理需求可以通过语言安抚得到满足。此时,他们才能被看做是完全独立于母亲的个体。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第一,对孩子进行母乳喂养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当男孩断奶后,就把它交给保姆或老人照顾,这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2。 开发儿子的智力。
教育学家们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3岁之前,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一关键期,家长没能及时地对孩子进行智力引导和开发,那孩子智力开发的潜能就会逐渐递减,甚至还会出现萎缩现象。心理学家们把这一现象总结为“智力递减定律”。
因此,对于孩子的智力开发来讲,婴儿时期的一年,绝非是普通意义上的一年,孩子在这一年内所开发的智力,甚至比此后十年所开发的智力还要多。
那么,母亲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中,又发挥着什么作用呢?
在孩子的智力开发方面,母亲的作用是极其重大的。如果在孩子生命的头几年,母亲没有在旁边呵护其成长,那孩子的智力发展将会遇到很大的问题。
当然,这一结论是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通过实地考察和研究而得出的: 。。
母亲教育,决定男孩的一生(2)
在美国,有一个时期内,孤儿院里婴儿的死亡率很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心理学家对两所孤儿院进行了认真调查。
结果,他发现,在其中一所孤儿院,医疗和其他设备都非常完善,只是护士配备不足,即每10个婴儿由一名护士照看,因此这个孤儿院婴儿的死亡率极高。而存活下来的大多数婴儿都呈现出明显的自闭症特征,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但最重要的还是,他们的智力发展都存在严重的问题。例如,他们之中的大多数孩子到了2岁,还不会走路;到了3岁时,还不会说话;有些孩子甚至连大小便都不能自理……
但在另一所孤儿院,情况却完全相反。这所孤儿院虽然物质和文化条件都非常恶劣,但护士却非常多。一名护士照顾2个婴儿,她们就像母亲一样照顾婴儿。因此,这些婴儿几乎都很健康,他们对疾病的抵抗力很强,死亡率极低……最重要的是,到了一定年龄,他们很快就学会了走路、说话、自己穿衣服等。
由这次调查研究,心理学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母亲的关注和爱护,是婴幼儿身心健康发育以及智力发展的基础。如果在孩子生命的早期,母亲就忽视他们,或者常常使他们感觉到不舒服,那孩子的智力发展就很可能会出现障碍。
3。 赋予儿子心灵的力量。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父爱和母爱,但父爱与母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爱,它们是不能互相代替的。
其实,不管是正在成长的小男孩,还是已经成家立业的男人,或者是已经年过半百的中年人,母亲的存在都会带给他们十足的安全感,母亲永远是他们心灵停泊的港湾。
一位成年男士曾这样说过:
我的老母亲去世时已经九十多岁了,那时我都已经有孙子了。但母亲去世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做噩梦,梦到我小时候被恶人追打。即使是在白天,我心里也总是空落落的,而且总是会出现一阵阵害怕的感觉。
母爱是神奇的,即使是那些年过半百的中年男人都会对它迷恋。其实,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那位男士对母爱的那种追随并不是迷恋,而是寻求一种精神的寄托和心理的支持,而这种力量的给予者只能是母亲。
为了验证母爱的伟大以及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心理学家曾用猴子做了这样一个试验:
他把小猴和母猴隔离,在小猴子独自生活的过程中,心理学家发现,遇到可怕的事物,如心理学家戴着老虎或狮子的面具出现在它面前,小猴就会吓得浑身哆嗦,然后蹲下来抱住自己的头。但如果把一个假的母猴放在它身旁,它会抱住“母亲”,然后就像有了靠山似的,不断冲着“老虎”、“猴子”龇牙咧嘴,甚至还会走过去向它们挑战。
由这个试验,心理学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母爱是孩子的强心剂,它会给予孩子十足的安全感,促使孩子去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
4。 塑造儿子的性格。
行为学家通过对一些少年犯的研究,发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犯有偷窃罪的男孩,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没有母亲,或者不与母亲生活在一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呢?行为学家给出的解释是,盗窃犯罪多半是由于在情感上对别人的财产和所有权缺少应有的尊重而引起的。确切来说,是由于他们缺少“爱”的性格而引起的。在小的时候,他们没有得到过母亲的爱和尊重,他们自己也不会尊重别人,更不会爱别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母亲教育,决定男孩的一生(3)
由此可见,母爱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
在一般男孩的家庭里,每位母亲都会细心地照顾儿子的生活,关注儿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