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中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世中华- 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臣遵旨。”

    ——————————————————

    就像瑞典一样,曾经的丹麦也是一个辉煌的帝国,而且是比古斯塔夫二世时期的瑞典更加强盛,比眼下的沙俄更加有实力的帝国。

    他们同维京海盗一样发迹,中世纪以前就常南下罗马帝国以琥珀、燧石等换取谷物和其他用具。

    西历871年丹麦海盗占领伦敦。878年英格兰国王阿尔弗烈德大帝和丹麦海盗媾和,双方平分英格兰,丹麦移民在英格兰东北部建立“丹麦区”。1016年丹麦国王克努特大帝攻占英格兰全境,并建立了版图包括挪威、英格兰、苏格兰大部和瑞典南部的“北海大帝国”。

    四百年后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一世建立的卡尔马联盟更是几近统一了当时的北欧。只是随着十六世纪瑞典的**和崛起,丹麦一步步削弱和衰退。

    北方七年战争、卡尔马战争等丹麦都以失败告终,致使疆土日蹙。三十年战争期间,丹麦情况更为不利,西历1657年全境为瑞典所占领。其后,在斯堪尼亚战争和1709年~1720年北方战争中也败于瑞典。

    随后的几十年中由于国力削弱巨大,丹麦避免卷入当时欧洲大陆的混乱纷争。在七年战争和英法战争以及法国大**初期丹麦都始终保持中立或避免介入。

    丹麦航运业和海外贸易十分发达,商船队仅次于英国居欧洲第二位,并拥有一支规模可观的舰队。向英国、荷兰一样,丹麦也成立了自己的东印度公司,但是方向却搞错了,丹麦没有在远东存下立足之地,却在加勒比海的西印度群岛和非洲几内亚、加纳拥有了成型的殖民地。英法战争中丹麦同俄国、瑞典组成立了“武装中立同盟”,在美国**战争期间也独善其身,法国大**初期丹麦再次中立,那次那连上了普鲁士。

    但是这种行为是英国所不允许的,为了让丹麦卷入战争,英国禁止丹麦商船进入法国和法属领地港口,甚至将丹麦商船连人带货都扣押起来。

    当时还是王储的弗雷德里克反映强烈,英国随即就便不宣而战,于西历1801年发动了哥本哈根之战,也是那一年丹麦断绝了远东贸易。又于1807年派遣名将霍雷肖。纳尔逊率领的舰队炮轰哥本哈根,丹麦海军全部覆灭。

    英国让丹麦卷入战争的企图达到了,丹麦王国转而支持了拿破仑,同法国缔订结盟对抗英国至今。

    格尔森。道克瑞斯是带着重大的使命前来中国的。作为新任国王弗雷德里克六世的亲信侍从,格尔森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和出色的才能他完全可以老老实实的待在丹麦,过自己的舒服日子。

    但是为了真正的出人头地,为了给国王分忧解难以此跃居高位,格尔森毅然踏上了东去的航船,以一名丹麦裔英国商人的名义坐上了一艘英国开往印度的商船。

    连年的战乱使丹麦经济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尤其是农业。王国政府不得不进行农业改革,限制地主贵族的特权。丹麦本土在西历1799年、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在1804年,先后将农民的义务劳役制改变为佃赋制,从而结束了丹麦自中世纪以来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但是这些改革并不能对缓解财政困难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丹麦现在还需要对英国宣战,还好俄国人在拿破仑的军队下连战败北,普鲁士人更是被切割成了碎片,丹麦现在的境地骤然间好转了许多,必须要直接应对的只有瑞典——古斯塔夫四世。阿道夫那个傻蛋,一个国家。

    但是财政问题不加以解决,丹麦就始终不会稳定下来。而在四面皆是强敌的情况下,丹麦王国内部若是再无法稳定下来,那实在是太危险了。

    弗雷德里克六世从拿破仑的一系列举动中得到了灵感,他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东方。

    拿破仑一千五百万美元卖掉了广袤的路易斯安那,稳定了美国人也收入了一笔不算小的款项。接着又用荷兰人的东印度群岛和西班牙人的菲律宾群岛送给了庞大的东方帝国,唆使着强大的中国人去打俄国。然后如同一头北极熊一样强壮的沙俄,现在就已经变得岌岌可危了。

    刚跟法国人在欧洲战罢,现在就又跟中国人在亚洲厮杀,可怜的俄罗斯悲哀的俄罗斯

    即便是英国也无法承受这样巨大的压力。格尔森知道,为了应对中国人的进攻,亚历山大一世在自己出发之前就已经把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近卫军、禁卫军都派上了战场。

    这是需要在多危急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事情啊

    “但愿国王的意愿能够得到实现。希望中国人会对美洲和非洲感兴趣,还有印度……”格尔森盘算着丹麦现今的家底,心中暗自神伤。

    在中国,卖掉祖产、田地都算是败家子和不孝子孙。推而广之,把这个概念放到国家身上,割让领土和买卖土地,这也绝对是一种国家的耻辱。只是眼下丹麦财政情况这般危急,不把殖民地卖了,如何理顺国内财政,抚平危机??

    ps:弗雷德里克六世(frederik6。,1768年1月28日-1839年12月3日)是1808至1839年间的丹麦国王,和1808至1814年间的挪威国王。他父亲克里斯蒂安七世精神有问题,在1784至1808年之间弗雷德里克六世以父亲之名担任丹麦执政。

四百八十八章 在南洋的中国式殖民

    四百八十八章在南洋的中国式殖民

    非洲的加纳和几内亚湾,西印度群岛中的圣托马斯岛、圣约翰岛和圣克洛伊岛等,印度的特兰奎巴、赛伦坡,印度洋上的尼科巴群岛,以及锡兰沿海的几个港口。(百度搜索,《》)这就是丹麦现今剩下的全部家底。

    格尔森心中叹息着,如果有一丝可能他真的会向国王提议收回成命的。有了尼科巴群岛和锡兰岛上的几个港口作为驻足地,今后大战平息后丹麦就能有足够的空间和条件去经营远东贸易。

    但是现在这些代表着王国未来利益的殖民地却需要放在桌盘上任由中国人挑拣。格尔森事实上明白,无论是非洲还是西印度群岛距离自己东方帝国都太过遥远,这两个地方只不过是衬托,丹麦在这一场交易中真正拿得出手的只有印度和印度洋上的那些领地。

    尼科巴群岛虽然气候恶劣也没有优良的港口,但是地理条件优越,它位于印度洋的东北部,和印度半岛距离相当近,介于安达曼群岛和东印度群岛的苏门答腊岛之间。二十个小岛组成了的尼科巴群岛陆地面积也相当有料。落在中国人手中这将是一个他们探入印度洋领域的优良桥头堡

    而锡兰上的几个港口虽然都是沿海小港,上不得真正的台面,地理位置也不是多好。但是,现在占领锡兰的是荷兰人,是虚弱到极点的荷兰人。中国舰队只要绕着锡兰岛航行一圈,上面的荷兰人就会像他们在巴达维亚的同胞一样乖乖的举起双手

    至于在印度本土的特兰奎巴和赛伦坡两座城市,虽然不临海,还深处内地,但它们足够往北,位置在加尔各答的更北边。

    英国人是不会允许中国人拿到那样的要害位置的,事实上他们也不可能让丹麦一直攥具着那两块地方。眼下欧洲战局紧张,难保各国殖民地之间不再爆发战争,虽然自从英国人跃居欧洲第一殖民地强国之后,不管欧洲本土打的再热闹,各国的殖民地军之间已经很少发生摩擦和冲突,即使英国人曾经占据了菲律宾群岛在欧洲战争平息之后也老老实实归还了西班牙。

    可是特兰奎巴和赛伦坡这两个地方握在手中,丹麦依旧心惊肉跳,感觉如烫手的山芋一样。

    之前欧洲各国形成了不成文的潜在默契,英国人也一直遵守规矩。但是拿破仑跟英国以前遇到的敌人不相同,对比起来英国人此次受到的挑战更为严峻,拿破仑的军队太强势了弱小的丹麦当然要担心‘潜在规矩’的被破坏

    格尔森就这么一路想着、思考着坐船从加尔各答来到了槟榔屿,这个英帝国在远东的最前哨阵地。

    格尔森非常吃惊,自己的眼睛看到了什么?从港口开始延伸到岛屿的中央,中国式建筑触目可见,三五成群的中国人也不时的在他身边经过。若不是看到港口上飘扬的米字旗帜,和两艘英国轻型军舰外,格尔森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踏上了中国人的港口。

    “先生,咱们应该找一位导游。”格尔森的一名随从提醒道。他们这一行十几人中并不乏会说汉语的人在,丹麦与中国做了那么长一段时间的生意,汉语再难学他们中也有人会。

    可是丹麦止步远东已经八年时间了。对于国家来说这八年时间是很短暂的一瞬间,但是对于形势变化和发展来说,八年已经足够翻天覆地改变一切的了。

    格尔森的随从中四个人是当初丹麦东印度公司驻中国的员工,三个人通晓汉语,其中一个说的还甚是流利。可要他们依靠八年前的印象来给格尔森指路引路,那纯粹就是扯淡。

    格尔森并没有属于自己的一艘货船,他是搭船从英国抵达印度的,然后又联合他人一起租船运货从加尔各答送到槟榔屿的。一些行事都很符合一名普通的英国小商人的作为。可是要在冬季从南洋航海到中国,就必须乘坐小型海船。东方传统的海船正合适,而大型的西方商船和货船则绝对不行。

    海上强劲的冬季风足以把大型的西方远洋商船一直吹过赤道线。

    九月中,就在南洋的军情局和政府部门的国安局积极忙碌起来的时候,他们的目标——丹麦密使格尔森却还慢悠悠的荡在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是中国人的马六甲”沿途的一路观察让格尔森发出了如此感叹,与船老大宋阿宝的交流更是让他坚定了自己的观点。

    头尾绵延一千多公里长的马六甲海峡,除了槟榔屿一个重要港口控制在英国人手中外,余下的尽落在中国人的掌控中。

    苏门答腊岛是中国人的地盘,马来大小的苏丹们也尽数俯首在了中国人的脚下。那些穿着打扮、精神面貌和当地土著截然不同的中国人充斥在了马六甲海峡的两岸。就连英国人的槟榔屿上也遍布着一身傲气和一脸和气的中国商人。

    他们从内心里散发着一种民族优越感,可是表面上却是和和气气,即便是对低贱的土著也不见几分凌人。

    格尔森对此感到惊讶,他很快发现中国人的名声在当地土著心中是相当好的,至少要比白种人好的多。这就更让他为中国的民族特性和文明精神感到震惊。

    “格尔森先生,那就是马六甲港”宋阿宝是广东籍菲律宾人,会说西班牙语,不会说英语。但是格尔森作为丹麦贵族子弟中的精英,会说的可不仅仅是丹麦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和德意志语,他会说四种外语。所以两人间的沟通并不需要翻译来参与。

    宋阿宝指着远处隐隐可以望见的一个灯塔尖峰叫道,把手中的千里镜递给了格尔森。

    马六甲城建于西元1403年,曾是满刺加王国的都城。建城两年后,明朝三保太监郑和率领远航船队,乘着强劲的东北季风抵达此处。四百年过去,当地仍然保留有“三保山”,山下还有一口“三保井”。南面还有“三保亭”,此亭里供着三保公泥塑像。

    自从建立起城池之后,马六甲城就扼据着马六甲海峡的东岸,此地处海上交通要冲,是当时南洋一带的海上贸易中心之一。只是近年来,由于河口淤塞的厉害,加之中西贸易才是主线,当地生产的手杖、藤器等完全不入欧洲人眼,以及新加坡港的修建,城市商业日趋衰落。

    满刺加王国是南洋最早受到葡萄牙人、荷兰人统治的欧洲殖民地。惹兰叻参的红屋、圣地亚哥城门和圣保罗教堂都是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留下的痕迹。

    虽然中法密约的达成,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全部退出了南洋,梁纲当然也不会把马六甲城凭白的还给马来苏丹。这个地方摇身一变也就成了南洋三宝七港中的之一。且就规模和战略位置而言,在马六甲海峡这一处是仅次于新加坡港的。

    毗邻马六甲城有一处格尔森想要去的地方——吉隆坡。

    这座位于鹅麦河与巴生河交汇处的城市是一个新兴的矿业城市,城中建筑完全以中国风格建造,因为最初建设这座城市的人就是中国人。三年过去了,吉隆坡的矿场不断扩大规模,大批量的吸纳当地土著作为劳动力,但是中心地带——吉隆坡城,依旧有不下百分之六十的居民是纯种的汉人。可以说,在南洋要想真正的了解中国人,了解中国人的风俗面貌,去巴达维亚,去雅加达,甚至是去坤甸,都不如来吉隆坡。

    抵达了中国大陆,自然有最正宗的中国式城市等着格尔森来看。但是格尔森自己认为,想要透过表面了解中国的社会文明,去中国本土还不如到他们的海外殖民地看看。

    从槟榔屿一路行来,格尔森已经吃惊不小,而如果吉隆坡的中国人还能依旧保持着自己的作风,那中国人就真的太可怕了

    无论是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还是荷兰人、英国人和他们丹麦人,在海外建立殖民地首先需要的就是杀戮。靠杀戮来震慑当地土著,用杀戮来清理当地土著。除非己方实力太弱、太少而土著实力太强、太多,或是当地利用价值太低,这才会用怀柔手段。比如说英国人在印度,在澳大利亚。

    别看北美中西部的印第安人跟加拿大的英国人关系不错,那都是因为英国人杀人杀够了。还因为英国人需要一把捅美国人的枪,所以才转变了态度。

    自从欧洲人登陆美洲之后,数以千万计的印第安人死于非命,还有欧洲在非洲的所作所为。财富的积累渗透着太多的鲜血了。

    而似乎这也是殖民地开扩的必要手段和必须经过。如中国这般平和的进入土著社会,这种情况在格尔森意识中太匪夷所思了。

    老虎能跟羊群在一起吗?

    中国的殖民方式完全就是对欧洲方式的颠覆。格尔森由此才极度渴望去吉隆坡看一看,他希望能从这座中国人自己建立起的城市中找到一丝中欧之间的相同感。

    宋阿宝很快就在马六甲港泊好了船,办好了一应手续,格尔森等人就可以在岸上顺便走走逛逛了。这几天宋阿宝跟格尔森聊的甚是愉快,看着格尔森一惊一乍的神情,他心中有股说不出的自豪感就像是有了一样好东西,老想在外人面前炫一炫一样。格尔森和他的四个侍从一行进入内地去吉隆坡,都是宋阿宝主动提出带路的。

    吉隆坡在原先的时空中是马来西亚的首都。梁纲并不知道自己有意‘张冠李戴’的命名,实际上恰恰是‘歪打正着’。现在这座叫吉隆坡名字的城市,那就是原时空中后世建立起的那个马来西亚首都。

    此地因锡矿而立城。虽然大规模开发只有几年时间,却已经是帝国南洋乃至整个帝国东南半壁的锡料主要输出地。

    作为中国传统的五金之一,锡这种金属中国本土并不缺。几千年前青铜时代来临的时候,锡就已经被人们熟悉和熟知了。锡壶、锡杯、锡烛台等等之类的锡器在周朝时候就十分普遍。

    不过本土锡矿储量虽然巨多,但分布却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分布在云南南部、广西东北部和西北部。其次是广东、湖南和江西等省。在现在的时代技术之下,云南南部和广西境内的锡矿开采都有不便,尤其是云南南端境内的,运输条件太过艰辛。

    在那里大规模发掘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