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用户投诉,并最终带来业务主管机关的处罚——停止新业务申报半年,停业整顿一个月等等。当时,我的计划是正好利用停业一个月的机会,没有了维持日常业务流量上的压力,公司的技术平台改造加班完成。这样恢复业务后,就能完全弥补原先的漏洞,在新平台上放心地推广业务,组织几次大规模推广活动,把损失补回来。
  但这时,小华要求辞职,理由是他还是觉得应该去做自己的软件公司。我努力加以挽留,劝他说:“先不说你现在离开会给公司带来的损失和被动;就说公司的情况和你来前没有实质变化,你自己除了带了两个月的人外,管理经验也没有更多的积累;这时去做个人公司,你认为你当初选择这里是错了吗?”他说他现在更感觉到时间的可贵和创业冲动的难得。
  在叹息他的心理不够稳重成熟之后,我知道留人不留心的后果,只好让行政按规定给他办理了离职手续。据说,离职后半年多,他一直在家联系创业的事情,但始终没什么进展,到后来就再没他的消息了。
   。。

给他邮箱发一个上市大集团面试通知
名字里带个“华”字的小华,说起来我一直很后悔录用他。当时公司里有大量的年轻人,吸取了上一个公司租集体宿舍的一些弊端后,这个公司没有集体宿舍,员工都是自己租房的。由于业务繁忙,公司的文化生活很少,即使从公司员工稳定性上考虑,我也希望通过组织一些活动,让员工多增加交流机会,包括与同写字楼里无业务联系的公司组织些联谊活动。于是我让行政留意这样有活动组织能力的市场人员。很快,行政就找到了小华。
  那时小华刚从上海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学的是人力资源管理,在学校时就非常活跃;毕业后一直在选择工作,据说在几轮筛选之后,剩下的是在北京的我这家公司和海南航空。大概是我催行政找人给他们带来了错觉,加上小华面试时带的微软、国家认证等等一大堆资格证书太唬人了吧,行政给小华定的工资偏高,这给日后带来了隐患。
  小华进公司后,在市场工作方面组织的几次活动效果一般。有他个人经验上的问题,也有市场环境的问题,我倒没怎么在意。但公司内部的几次活动和他日常的做派,实在让我头痛。
  公司内部的活动,小华也是按市场活动的模式来组织的,但参加对象和活动目的是不同的,在成本控制、活动形式等方面就经常和小芳那边产生冲突。而公司内部的活动或公司之间的活动,他作为主办人,所有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活动的;但他把这些都当成展现他个人才华的舞台。加上他的工资要比别人高一些,日常生活也以“贵族品位”为标准:工作第一个月就要买手机,而且不看3000以下的机型;嘲笑大部分新员工积蓄小半年工资后使用的一两千左右的机型,说那些只配叫通话器。这样,造成了他和大部分男同事难以融合,抵触情绪已经蔓延到工作当中,而有几个女孩子竞相追他,也即将出现麻烦。
  于是,我只好暗中请个朋友帮忙,给小华的邮箱发了一个上市大集团市场部门招聘的面试通知,我相信擅长面试而又向往“体面生活”的他一定会自动离开的。果然,一周后小华向行政提出辞职,我连辞退补偿费都省了。
   。 想看书来

刚毕业要的就是尽快积攒工作能力
要说后来的这些应届毕业生里,素质好的虽然凤毛麟角,但还是有的。去年,一个朋友在MSN上跟我说:他邻居的孩子刚毕业,应聘我们这个行业的一个公司。那孩子不错,父母都是大医院的主任医师,家教很好,祖上还是一个我们曾经在网上讨论过的国民党著名将领。家里想了解一下这个行业的情况。我大致介绍了一下行业的情况,再问他应聘的是哪家公司,一说,居然就是应聘我在的这家。
  我暗自庆幸我和这个朋友是从网上其他问题讨论结识的,而且我们那个年代结交的网友,很少主动了解对方的工作、生活等现实细节,他也是从我帮别人解答相关疑问中知道我在做这行。于是,我不动声色但客观地说了些这个行业的动荡变化等不利情况。
  我确实想看看这个著名将军的后裔会是什么样子,于是让行政把那天下午面试的都安排在我办公室对面的小会议室进行,这样我隔着玻璃窗就可以看到。
  这个学生长得高高大大——就叫他大海吧,前台进来说他到了的时候,我看看表,比约定时间提前了正好5分钟。大海等候的时候很安静,从书报架上拿下本杂志在看,从封面上可以看出那是本体育杂志;看得很认真,没有被面前人来人往打扰,也没表现出其他等待应聘者常有的坐卧不安、四处张望等紧张神态,甚至给人还是在学校里的放松印象。他面试的过程中,也是挺直腰板靠在椅子背上,而不是像大多数人双臂放在会议桌上的前倾姿势,整个面试中眼睛一直看着面试者。
  第二天我问HR这次面试结果。她说有3个已经确定录用,有2个还要再次面谈才能确定。一要简历看,确定的3个里果然就有大海。
  当时大海是应聘业务部门要上的一个新产品的产品助理。我就和小芳说:“新产品的产品经理还没到位,产品助理到位一时也开展不了工作。不如让大海先去接受客服培训,然后去做客服经理。如果他问原因,就告诉他这样可以更快地让他熟悉公司的产品业务。”小芳反应很快,笑问:“您又要培养新人了吧?”
  我说:“我感觉这个孩子有城市孩子的那种镇定自信,也有现在城市孩子最缺的稳重耐心。如果日后还能表现出谦虚、聪明的劲头的话,确实是值得培养的苗子。”
  小芳跟大海谈了。大海问明没按应聘职位安排工作的原因后,想了一下,跟小芳约定先做一两个月的客服工作,然后再去做产品助理。一个月后,小芳跟我说大海在客服那边做得不错,人谦虚,悟性又好,已经能从客服工作反馈中归纳出对产品的意见了。产品这边缺人,能不能提前转过来做产品助理。
  我说既然这样的话可以让他过去了,但我叮嘱小芳:现在观察的时间还太短,不能对大海“另眼看待”。该加担子加担子,该“残酷打击”就残酷打击,既不能因为我说过什么就在工作中宠着他毁了他,也不能因为有个好用的部下就把他累残了。
  两个星期后,小芳就跟我说:“萧总,您眼力真准。大海确实特好用,很快就适应了工作环境和节奏。他上去后,那条老产品线的工作压力马上就大大减轻,运营状况活了好多。”
  又过了小半年,一次主管部门对我们公司报送的新产品评审会的前两天,为庆贺加班赶完产品的新旧产品线经理下班后喝酒,结果哥俩食物中毒双双进了医院——原定评审会上对产品进行介绍、解答质询的人没了——已经怀孕的小芳急得挺着大肚子要亲自上阵。
  我问她:“大海和新产品线的郝助理对这次报送的产品熟悉么?”小芳说:“有大概一半是老产品线的,大海参与了策划和生产过程,比较熟悉。剩下新产品线那边的产品他没接触过,而且我们对新产品本身也不如老产品有把握——关键是他们俩都没有应对这种特殊场面的经验和经历。”
  我说:“我把公司小会议室今天下午全安排给你使用。前两个小时你让他们两个新老产品线助理,对着投影各自介绍自己产品线这次报送的业务。你模拟提问,尽量苛刻一点。后两个小时,让他们调换位置:大海介绍新产品线这次报送的业务,新产品线的郝助理补充;然后是郝助理介绍老产品线产品,大海补充。”
  小芳说:“我还是担心明天他们俩正式上会,有可能会弄砸。郝助理比较内向,面对挑剔的问题恐怕要砸场子。”
  我跟小芳说:“那明天就让大海一个人介绍所有产品,郝助理给他做助手提供资料。”
  结果大海不负重托,在实际评审中与模拟评审中表现得一样出色,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又一次在我心中建立了成功者的形象。事后,我把他和小芳叫到办公室,询问了大海评审的全过程,然后问他得知全部产品都由他来介绍后有什么感觉。大海说:“反正肯定要有人上,没人上了就我上呗,总不能让公司挂那儿吧。”
  我问:“新产品线的也你来介绍,不怕郝助理那边有想法?”大海说:“我想他不该吧。他太紧张了,如果评审没弄好对他和公司都是损失。我不算帮他,至少不是抢他的工作,而且是公司要我这么做的。”
  我问:“你一直这么自信?晚上回去加班准备了没?”大海笑了,说:“当然内心紧张得要命,回去自己反复练了3遍才踏实了呢。”
  然后我对他们俩说:“通过这次强化训练,大海对新老两个产品线的产品已经都有一定的熟悉和了解了。小芳这边怀孕也到该减工作量的时候了,我可不想把你累出病来影响下一代。后面我会让行政发文,让大海做你的助理。产品方面,你可以适当多让他做,你以帮教为主。还有,大海,我这次给你提职但不涨工资,要到年底你证明我这次决定确实是对的再说。”
  大海这次笑得更轻松了,说:“我刚毕业,要的就是尽快积攒工作能力,现在我在想怎么在芳总休假前从她那多掏出些工作经验呢。”
  现在,你该知道我对录用应届大学生的态度了吧?没错,我现在是完全的实用主义。大量具体工作上,我宁愿录用有一两年工作经验的专科生甚至是中专生,他们姿态低,一般说来更好学,更谦虚,只要找个好师傅很快就能带出一批能干活的熟练员工来。但他们中的大多数能力上升的速度随高度而减慢,这个和行业眼光、胆略以及从小形成的一些行为、思维习惯有关。
  名牌大学和硕士等高学历学生的一些缺点如“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等,反倒能对公司工作环境起到一定的刺激、警示作用。把他们引入公司,会产生鲇鱼效应,带活公司的生产效率。这也就是“反面教材”了。用应届生的失败率要远高于用相同学历的往届生,那些已经有过一些挫折教训的,我会在有限的职位上,用权、利的诱惑反复地“锻炼”他们,优胜劣汰,锻炼往届生需要的回合数要少得多。
  做企业都得“惟利是图”,我这里越少成为应届生失败的场所,我的损失就越少;公司也就越可能成为有初步工作经验的员工成功的地方,公司也就越有可能成为人力资源浪费少而成功的公司。
  我想用应届毕业生,但实践证明我这里适合他们的工作太少了。或者说,应届生的普遍表现是不适合我这样公司里的大部分工作。至于怎么不适应?怎么才能适应?希望从上面说的那些事例里,您自己能看出来。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采访后记:
为什么高学历的毕业生反而不如低学历的容易找到工作,这个疑问从萧总的讲述里起码得到了一大部分的解答。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态度问题。
  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年轻人,常常会以为自己十年磨一剑,现在一出山就应当是个呼风唤雨的人物。殊不知现实里的自己和设想当中的英雄人物相比差得十万八千里。两者的强烈落差会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实际上,校园里曾经的优异,并不代表我们永远都会生活在鲜花和掌声里,事实上,踏入社会和工作岗位之后,需要从零开始来进修人生的下一个学分。
  高学历的毕业生们怀揣一纸“高贵”的文凭,往往自以为比别人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常常心浮气躁,把“踏实、努力、谦虚、耐心”这些最基本的素质忘之脑后。且不说这些素质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有多重要,作为一个职场新人,不具备这样的素质,又怎么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转换?
  而那些学历较低的毕业生往往对自己有清醒、客观的认识,找到一份工作因为觉得来之不易,会加倍地勤奋努力来弥补自己在学历上的不足。有了如此鲜明的对比,招聘单位选谁、用谁不是一目了然了吗?
   txt小说上传分享

凭什么我掏钱挨骂
当时是1995年,我们公司那年就招了8位应届大学毕业生,其中有四人学的是学服装设计的,两人是企业管理,还有两人是化工类专业。当时,我真的是很器重他们,给他们的待遇也相当不错:工资开到3000元——那个时候的3000元估计要比现在的3000元顶用多了吧?还有住房单间、三险一险不少。给这些待遇就是不想让他们觉得到我这儿来觉得委屈,我没有亏待他们。
  可是,没想到只过了一个月,就把他们中的两位给辞退了。这两个学生学历是高,简历上记载他们的在校学习成绩也确实好,但他们进公司干的第一件事就让我大跌眼镜。
  当时有个任务是让他们发几份国外传真,因为可能要与对方通话,要用上这两个大学生的外语。他们踌躇满志地走到了传真机旁边,也没先问问前台秘书怎么操作,就开始摆弄。摆弄了一会儿后,估计是没辙了,才冲着前台秘书招招手:“嗨,你过来看一下,传真发不出去了,怎么回事呢?”
  前台秘书走了过去一看——好嘛,传真机壳被打开了,里面有个零件叫他们给掰断了。不明白怎么不虚心请教别人呢?我听秘书汇报了这件事后,心里有点恼火,我不是心疼传真机,这不是耽误我事儿吗?
  想想这属于年轻人的莽撞,总以为没有自己不会摆弄的,我就没有深究这件事。传真机修好后,我就让前台秘书去教他们发,反复教了他们好几遍。可眼见他们还是很不当回事,一边唠叨“就这么简单呀”,一边东张西望,漫不经心的。我在旁边看得很不舒服:什么事都是从小做到大的,再简单的事你要是不学就是不会啊!
  与这两个大学生相比,我们现在的办公室主任助理文化程度不高,可他现在的组织能力、人际协调能力、敬业精神在公司里是数得上的。他们俩倒好,刚进公司的第一天就在背后嘲笑这位助理普通话说不利索,认为他是大老粗,是裁缝出身,没学过管理还管人,说这不是什么现代企业制度的表现。除此之外,他们还爱攀比、爱发牢骚,经常用公司的电话给以前的同学打长途。
  一天晚上下班后,我请了几个台湾来的客商吃饭。饭后我忽然想起当天买的几本书落在公司办公桌上,于是便回公司取书。远远地看见公司的灯还亮着,心想都晚上十点了,怎么还有人加班呢?打开门一看,好嘛,两个大学生一人抱着一部电话正在高谈阔论呢,他们看见了我,笑着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又继续和电话那头聊了起来。
  我此前也听一些公司里的老员工跟我抱怨过,说这两个孩子经常在上班时间打私人电话,至于电话内容他们自己也并不掩饰,主要都是“在哪儿工作,一个月拿多少钱”这样的话题。此类电话是他们每天的必修课。在公司食堂吃饭的时候他们会逢人就说这儿有多么多么不好,他们的同学工作环境和待遇有多么多么好,一副怀才不遇的样子。有一个老师傅很气愤地跟我说:“曹总,我们聘的哪是职员,分明是祖宗!”
  到了月底,电话清单打出来一看,办公室的电话费翻了快一倍,好几个外地长途都是超过3个小时的!我把他们两个叫到经理室询问、想借这个机会加以告诫。他们满不在乎地说:有急事的时候打了公司几个电话,也不至于这样吧。言下之意是在讽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