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是1895年3月4日,收复东北战役的第二个阶段的开始,下午,三十六门克虏伯75毫米火炮运抵日军高地,战争即将再次开始!
184 奇怪的炮兵命令
下午三点,定武军左协两千余名步兵,会同两营的炮兵,向日军的两座高地进发。
日军的侦察兵发现了清军的动作,随即进行了汇报,日军中队长心想:“清军的统帅林远不是死了吗?怎么又来进攻了?”
尽管清军的兵力占优,可日军的心中并没有惊慌,因为此时辽河还在结冰,辽河东岸驻守的日军可以随时进行支援,他没想到的是,林远的打算却是:在日军援兵到达之前,就夺下两座高地,全歼日军的守军。
日军在高地上修筑了火炮阵地,在阵地之后挖了山洞,在山洞中囤积了大量的专门对付步兵的榴霰弹,日军的火炮采用了简易的弹性炮架,故此火炮的射速能够达到每分钟十发,这样的火力足够对进攻的清军造成重大杀伤。
定武军的炮兵营,每个营下辖三个队,每队有炮六门,队下面有排,一个排操作着一门火炮,三十六门火炮在林远的统一指挥下,成两路纵队,推进到距离日军高地一千五百米左右的地方,在这里,工兵营已经提前挖好了炮兵工事,林远下达命令:展开战斗队形!
那个时代没有自行火炮,火炮又极为沉重,不可能由人扛着或者是拉着,只能把火炮放在炮车上,再用牲口拉着行军,一般都会用马,因为牛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要是地形崎岖,可以把火炮分解成几个部分,用的时候再组装起来。别小看这个炮车,就是这个东西清廷的工厂也无法生产,必须从外国买,而且造价不菲,一辆炮车的造价大致是一门火炮造价的一半。
因为这个炮车上必须有减震的装置,因为路面不可能十分平整,难免有坑坑洼洼的地方,再加上是牲口拉车,所以振动就会很大,这些振动将会对火炮的零件产生影响,造成打不准,故障多等等一系列不良的影响。
林远早就知道清廷的技术落后,可很多时候,亲身体验过和没体验过的差别是很大的,真到了这个环境里,还是大吃了一惊,没想到看似简单的炮车都要从外国购买!
这个时代,无线电台还处在起步的初级阶段,所以清军很少装备,部队的通信指挥广泛依靠鼓,锣,信号灯等等,当然最可靠的东西还是人的喉咙。炮兵营的排长看到了林远的传令兵用信号灯发出的信号,立刻传达了下去。
由于炮兵营大量使用战马,所以每个排都配备着四名马兵,顾名思义,就是专门负责马匹的,他们把马停了下来,炮车和马是通过车前面的直木连接的,这个直木被称为“辕”,成语“南辕北辙”里的“辕”就是这个东西,定武军的炮车都是双辕车,通过绳子固定在马鞍和肚带上,这样马在行进过程中就是用腰力拉动炮车。
马兵跳下马,解开了固定辕的绳索,“喔喔喔”“吁吁吁”地把马从辕里赶出来,还有三匹马车拉着火炮需要使用的弹药,那些马兵也把马赶了出来,为了不让火炮的巨大轰鸣声吓到它们,他们会把马统一赶到距离炮兵阵地几十米远的地方。
接下来,弹药兵和观测兵,计算兵和炮手一起把火炮推进了发射工事,一起把驻锄展开,这个时候就可以装填弹药射击了,不过林远并没有下达射击目标,所以他们也就没有动作,只是向炮营的管带发出了射击准备完毕的信号。
炮营的管带随即向林远发出了准备完毕的信号,接下来就要林远指示射击目标了,炮兵们并没有等太久,因为林远的传令兵已经把目标的位置报告了过来。
令炮兵营的官兵吃惊的是:林远指示的目标,竟然是日军工事的上方几十米的位置!
观测兵和计算兵立刻行动起来,一台台经纬仪树立起来,它们用于测量高低角和水平角,观测兵高声把测量得到的角度喊出来,计算兵手边摆着三角函数表,弹道参数表,他查看着数据,拉动着计算尺,把火炮应该调整的高低角和方向角大声地报出来,这个时候就是炮手的工作了,他调整着火炮的位置,把炮口指向需要的方位,调整方位的时候,难免有偏差,控制偏差就要靠炮手的经验了。
排长再次传达了方位准备完毕信号,炮营管带随后向林远传递了准备完毕的信号,不过此时还不能开炮,因为他们在等待林远选用弹种。
定武军总共配备了三种炮弹,葡萄弹,开花弹和字母弹,这些炮弹的名字和现代弹药的名字相距甚远,林远看到它们之后也着实迷茫了一阵子,问刘镖,他也说不清楚,林远只好把有经验的炮手找来,细细地问了一番才知道,原来葡萄弹就是现代的榴霰弹,这种弹爆炸之后的碎片多,主要在防御作战中应对敌人冲锋,今天是进攻作战,所以林远并没有让部下带这种炮弹。
开花弹就是现代意义上的高爆榴弹,子母弹就是原始版的集束炸弹,林远很快下达了命令,使用开花弹,延时引信!这个命令又让炮兵们很是迷茫,尤其是那些有经验的老兵,他们认为该使用子母弹,这样炮弹落到敌人战壕里的机会能够大一些,至于那个延时引信,就更那他们不解了。
弹药手们把炮弹从炮车上运到火炮边上,在这个时代的炮兵编制里,负责搬运炮弹的人员占了很大比重,因为这个时代的火炮没有自动装弹机,炮弹只能靠人来运,一枚七十五毫米的炮弹可能重达二十多斤,而炮弹堆放位置距离火炮至少有二十多米,定武军的火炮设计的最大射速在每分钟十发左右,要达到这个速度需要人全速奔跑运输弹药,一个人扛着二十斤的炮弹,用一百米冲刺的速度跑上几十个二十米,肯定累得不行,所以需要好几个运输弹药的人。
弹药手解除了保险,换装延时引信,把炮弹运到火炮附近。
这个时候,林远下达了步兵进攻的命令,刘镖已经亲自率领步兵,移动到了距离日军阵地八百米的距离上,一听到命令,刘镖站起身来,大手一挥,说道:“跟我来。”
步兵们随后用慢速向着日军阵地跑去,他们之所以慢跑,是在为最后一百米的冲刺热身,刘镖虽然年近四旬,可是速度却丝毫不见慢,他跑在队伍的最前面,手中拿着一支左轮手枪,渐渐地,已经能够看清日军阵地上的石头。
这个时候,林远的指挥部突然发出一记响亮的军号声,定武军不光有锣鼓这样的传统通讯设备,也购进了一部分西洋军号,不同的军号声代表不同的意思,可是这个军号声代表着什么,却没有人明明白。
刘镖听了,却突然停下脚步,大手一挥,说道:“给我停下,全速往回跑!”
185 碎石雨
刘镖手下的士兵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纷纷心想:“协统刚刚下了什么命令?往回跑,往回跑那不是逃跑吗!临阵脱逃,斩首勿论啊!”
士兵们都以为自己听错了,站在原地,前进也不是,后退也不是,就在这时,刘镖率先转过头来,向着后面跑去。
士兵们尽管是丈二的金刚,摸不着头脑,可是见到一向治军严格,爱打头阵的协统大人都向着后面跑去了,也跟着向后跑。
原来,刘镖的逃跑,正是林远计策的一部分,刚刚那个谁都没听懂的军号声,就是林远和刘镖约定的暗号。
林远之所以发出这个信号,是因为他从望远镜里发现:对面高地上的日军,已经把火炮从坑道里面推了出来,日军为了让榴霰弹发挥更大的杀伤效果,特地等到清军冲近了才把火炮推出来,刘镖的冲锋只不过是为了引出日军的火炮而已。
林远随即下达了第二个命令:炮兵营向预定目标射击。
定武军的火炮采用拉发式击针,炮手在击发炮弹的时候,只需要拉动炮身上的牛皮绳子就可以了,炮弹呼啸而去,腾起一片烟尘,炮手打开了炮闩,冒着烟的药筒从炮膛里面掉出来,一个弹药手带着厚厚的手套把药筒搬到一边,随后另一个弹药手再次装进一发炮弹。
这个时代的火炮虽然没有现代火炮的气体液压式的后坐制动器,复进机,复进制动器这一整套反后坐装置,但是也装备了比较简单的弹性炮架,性能比刚性炮架火炮提高了许多,所以火炮并没有产生极大的后坐位移,炮手只是简单地重新瞄准了一下,就又一次击发了。
炮手一边拉绳子一边叫嚷:“林帅给的这个方位,打的可是日本人脑瓜顶上啊,能打得到吗?”
观测员手里拿着望远镜,说道:“你急什么?我这不是正在看吗?”
观测员看到日军阵地,一下子就明白了林远为什么会下那些奇怪的命令了。
观测员从望远镜里看到,装有延迟引信的炮弹在接触山体的一瞬间并没有爆炸,而是嵌入到了山体之中,此后炮弹里的炸药才被引爆。山的种类有很多,通俗地讲,有土山或者是石头山,日军所在的高地,恰好就是石头山,巨大的爆炸把山的石头炸碎,碎石被爆炸产生的高速气体推动着,向飞翔的刀子一样,刺向日军的阵地!
如果是别的位置的碎石,落下来是砸不到日军的,可是林远指定的射击位置是经过他精心计算的,落下的碎石刚好砸在日军的头顶上!
这样一来,相当于是成百上千枚榴霰弹在日军的头上爆炸!
首当其冲的是日军的炮兵阵地,炮兵指挥长在第一波碎石雨中就被削掉了脑袋,弹药手也被打得筛子一般,阵地上一时间满是鲜血和残肢,几枚大石块砸在火炮身管上,把身管从炮架上活活地砸了下来,其他人急忙躲进了坑道,对于日军来说,唯一幸运的是:日军炮弹中装填的苦味酸炸药和用作发射药的硝化甘油炸药都很稳定,在这种撞击下并没有发生爆炸。
观测员兴高采烈地喊道:“林帅的命令太对了!”他刚刚叫喊完,林远的另一道命令就来了,射击位置向下移动十七米。
观测员也明白了林远的目的,他要利用碎石,打击位于山底的日军步兵阵地!
林远指挥炮兵的同时,也在调动步兵,他命令步兵向着日军的阵地前进,定武军一个标下辖三个营,每个营下辖前,左,右,后四个队,步兵分成两组,分别向两个高地的日军阵地进攻。
步兵推进到二百米停止下来,这个距离上,他们可以看到日军阵地上,暴风雨一般的碎石席卷着战壕里的日军,日军士兵的身体就在这疯狂的石雨中被打得粉碎!
每队步兵配备了四支马克沁机枪,这些机枪架在侧翼,用来支援步兵的冲击,林远下令,步兵攻击,日军的阵地修筑在距离地面十米左右的地方,距离地面是一个陡坡,能够步行攻击的地方很少,要是没有林远利用碎石的打法,强攻的话损失几百人都未必打得下来。
定武军士兵很快进入了战壕,日军士兵为了躲避碎石,已经躲进坑道,现在见到清军士兵进入战壕,纷纷离开坑道,进行反击,可是日军的兵力实在太少,在定武军的优势兵力面前,他们的抵抗就像太阳下的露珠一样消失了。
林远把指挥所推进到距离日军阵地六百米的地方,从这个距离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高地上战况的进展,从望远镜里,林远清晰地看到:定武军已经基本占领了坑道外围的战壕。
林远开始思考要不要进入坑道攻击里面的日军,他问身边的陈飞:“你们先期侦察的时候,对日军坑道里的情况侦察得怎么样?”
陈飞说道:“侦察的情况基本为零,我们能做的,只有根据坑道开凿的基本原则,来分析日军坑道里面的情况。”
林远问道:“难道日军是靠自己的力量开凿坑道的吗?日军没有找当地人做工吗?”
陈飞叹了口气,说道:“我们到附近村子里问了,日本人在附近村子的确抓了不少人做工,可是,这些人都没有回来,日本人为了不让坑道的构造被外人知道,很可能已经把他们都杀死了。”
林远点点头,说道:“不知道日本人坑道的构造是什么样子的,万一日本人依托坑道进行顽抗,很有可能给我们造成重大伤亡,虽说战场上伤亡是难以避免的,可是为了这么一个坑道,损失太多的人可划不来。”
陈飞说道:“的确是这样,里面的情况很可能极其复杂,你无法知道下一个转弯的地方是藏着陷阱还是诡雷,就算我带着北京舰上的海军陆战队进去,也要付出很大的伤亡,还不一定能把山里的坑道打下来。”
林远思索片刻,下了停止进攻的命令。
过了一会儿,刘镖风风火火地赶了回来,林远连忙问:“战况怎么样?伤亡大吗?”
刘镖大着嗓门,吼道:“林帅,我们已经把外围战壕全部控制了,只要片刻就可以打进山洞,您为什么要下停止进攻的命令呢?”
林远说道:“坑道的情况不明,贸然进攻肯定是不明智的。”
刘镖说道:“林帅,不就是个山洞吗?日本人还能在里面玩出花来!我带着人进去,用不了一个时辰,就能把里面日本人的卵子掏出来!”
“卵子”就是**的意思,陈飞听见刘镖的话说得如此粗鄙,忍不住笑出声来。
林远笑道:“没有必要这样,如果我判断得没有错,日本人很快就会把坑道拱手让给我们!”
186 更艰难的未来
刘镖惊讶地问道:“您说什么?您说日本人会把这两个高地拱手相赠!”
林远说道:“如果我判断的没错的话,日本人的防御中心在沈阳,我一直都不太明白为什么日本人要在辽河西岸的这两个高地上建立防御阵地,现在我想通了,日本人很有可能采用的是积极防御的战略,这两个高地起到的就是提前预警和消耗攻击的作用,日本人又不傻,这两个高地的守军甚少,肯定会被我们的优势兵力所消灭,所以他们要做的,只是做一些有线度的抵抗,然后就撤退回去,现在很有可能已经撤退了。”
刘镖问道:“那他们从哪里撤退呢?”
正在这时,有侦察兵来报,在距离此处五公里的地方,发现几个地洞,日军高地守军从地洞中逃出,如今已经渡过辽河,撤回辽河的东岸。”
林远的脸色突然变了,他连忙说:“命令在日军战壕中的部队,立刻撤出来,一秒钟都不要耽误!”
传令兵立刻前去下令,刘镖刚要问,就感到大地一摇,一个震天动地的爆炸声震得人耳朵发痛,不用问刘镖也明白了,日军引爆了半山腰的炮弹。
接下来,又有接二连三的小爆炸传来,林远走出指挥所,问身边的人:“我们的部队及时撤下来了吗?”
身边的将官答道:“已经撤下来了,就有几个战士撤得慢了,耳朵被震得听不清楚了。”
林远点点头,他看着日军的高地,突然想道:“看来以后的仗可难打了!这个高地不大,已经体现了日军很高的坑道开凿水平和组织防御的能力,现今日本人占领了朝鲜,以后我们一定会去朝鲜打仗的,朝鲜北部可都是山地啊!当年抗美援朝的时候,志愿军就是依托坑道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武器的美军周旋,日军的战斗力也不弱,看来这场入朝的战役,难度将会是我们先辈的那场战役不相上下。”
这时,刘镖的问话打断了林远的思绪,他问道:“林帅,日本人会不会在这个时候向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