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斋月-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仿佛看到了四哥,怎样把一个膘肥体健的大公牛绑上绳子,怎样撂倒它,不管它是怎样的凶悍,四哥两手一拽绳索,便把一只活蹦乱跳的大公牛变成了无助的小羊羔,不,是一只等待宰杀的小鸡。

  可是,眼前的这头公牛是个光腚牛——没有笼头绳子。他两手死捹着它的犄角,用力要把它的头拧个弯,只要拧过来,它就训服了。但它的力气太大了,一下就把他挑向了空中,他被甩了出去。

  周围的人惊呼连天,没人敢上前。

  这是一对疯了的动物,人和牛都疯了。在他被挑向空中落地的同时,牛并没有转移目标,而是俩眼死死盯着他,死盯着眼前的这个对手、这个敌人。它昂首一鸣对天长啸,哞的一声,四蹄飞奔。不顶死你,也要把你踩死。哞……就在它要接近目标的一刹那,头猛然一低,两把油亮的“匕首”闪着金光直刺下来。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丁思武竟然弹簧似的一下跃上了牛背。速度胜过猴子,不,也许用出膛的子弹更贴切。他牧童似的稳稳地骑在牛背上,双手死命地捹住了牛的犄角。成群的看客连连惊呼。这时,二虎子不知从哪里跑了过来,声嘶力竭地喊,思武,往前,深沟,逼它,深沟!

  丁思武像一个老练的驭手,硬是把疯牛逼到了深沟边上,然后他纵身飞跃,在飞跃的瞬间腾起一脚踹在了牛的左眼上。疯牛一个趔趄,咚的一声闷响,只见一团尘烟从深沟处升腾,越来越浓,伴着一声沉闷的吼叫,慢慢地消失在睛朗的上空。 。 想看书来

第六节
第六节

  树上的蝉嘶鸣着,树叶被它吵的像是停止了呼吸,满树的叶片竟纹丝不动。大街小巷偶尔有个影子,也被泛起的尘烟给包裹着,你看不清是乱窜的狗还是从谁家羊圈里溜出来的羊羔。终于,树叶响了,它醒了,沙沙的声响把人们叫上了大街,啊,起风了,是南风,再看天上,云层越集越厚,听,还有了雷鸣,要下雨啦!男女老少都涌上了大街。该下了,该下了,雨,雨,满山遍野的庄稼苗儿,要渴死了,它盼啊;牛羊身上的臊味,该淋淋了,它望啊;女人们思忖着去河里要洗大包小包的衣物,男人们则想着跳到水湾里扎个猛子要痛快痛快。 

  下吧,下吧,主啊,大能的主啊。人们似乎嗅到了雨的味道——那股夹带着泥土芬芳的湿漉漉的味道。老人们眼里汪起了泪水,仰首望着天,连连叫着主;年轻人摩挲着手,不知如何是好;孩子们你追我赶,撒着欢的满大街乱跑。

  不知是上苍与人们开了玩笑,还是人们的期望值太高了,眼看就要下的雨,却魔术般地跑了。落下的几个雨滴数都能数得过来。雨没下来,火却下来了。云中的太阳,后娘的巴掌,天上下火,地上烘烤。雨没了,风死了,空气凝固了。凭空却燃起了烈火,这烈火在心们的心头烧着,有人被它烧的跑向了集市,有人被它烧得发昏墩了“号子”,龙王庙里香火奇好。清真寺里经歌颂扬。

  翠枝收拾得利利索索,尤其是娶了几房儿媳妇之后,她是更加利索了。这么热的天,她竟然没有出汗。在街坊邻居的记忆中,好像很少有人看到过她出汗。天再热,她也是穿戴得整整齐齐,从来不露胳膊不露腿的。可她却诸葛亮似的,总是拿着把芭蕉扇,就那么不紧不慢地扇。她抬头望望天,东边看看,西边瞅瞅。唉,她用扇子轻轻一拍前襟说,看看吧,今儿这天像马卫国了,光咋唬吓人,没一点儿真事。她话头一转又说,谁让咱养了这么些儿子来着,不磨牙拉呱的护着人家妮子,等她长硬了翅膀,真要飞出去了,那个小冤家还不知道咋闹腾呢。听说这小妮子的学习,一直是拔尖哩,唉,这可真就成了个事儿,是得琢磨个法子,别到时候慌了脚丫子,叫咱思武白忙活啦。

  咳,咳咳……一阵咳嗽声,让她停住了慢悠悠的脚步,回头一看,厨房里涌出一股黄不拉几的烟,随即跑出了大儿媳妇。

  啧啧,咋还毛丫头似的,嗯,眼看要当妈的人了,一蹦一跳的像什么?

  老是倒烟,妈,火不好着,我出来透透气。肚子像惴着个大西瓜的媳妇,薄薄的单衣似要滴出水来。衣服紧贴在身上,怀里的“西瓜”更显眼了。她正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往袖子上擦,边擦还边冲婆婆咧着嘴苦笑,脸上抹得黑一道白一道。

  啧啧,成啥样了?还没拉扯孩子,先屎啊尿的抹划成个脏老婆了,我生了他们五个也没窝囊成这样。摊多少了?

  快了,也就还剩三五个了,媳妇低着头连忙拽褂子。

  老大,出来。你个“熟迷”鬼,大热的天,睡什么觉?囚在屋里沤粪啊你?

  大儿子听到喊声,揉着眼慢腾腾地挪出来,穿着个大裤叉子,通身是汗。

  去,给你媳妇拿领箔挡挡门口。说倒烟,倒什么烟?我咋没觉出一点风?

  大儿从天井的石榴树树叉上拽下条毛巾,没头没脑的胡乱擦着汗嘟嚷,都什么年代了,人家都换馍馍吃,就咱家还摊煎饼。

  听老的话没错,媳妇见婆婆瞪起了眼连忙小声对丈夫说,这就摊完了,又看了看婆婆说,妈,你凉快去吧。见婆婆走出了大门,对着拖着箔的丈夫说,放回去吧,你也别拉着个长脸了,这个家就我不知道热,说着,一手捂着“大西瓜”一手扶着墙又钻进了厨房。

  哟,她丁妈呀,来,坐坐。你看我手沾着呢,你自己拿个杌子坐吧,在墙根儿竖着呢。

  连英从厨房里端了一簸箕灰正往一个破铁盆里倒,见翠枝笑嘻嘻地来到了她家连忙客气着说。

  哎呀,大热的天,你也不闲着。翠枝并没坐,径直来到了她跟前,只是手中的芭蕉扇没再晃。她当然明白,扇子再摇,两人非变成灰老鼠不可。

  我这个人呢,就是出力的命,一闲着不是这儿痛,就是那儿痒。看这天,盼着下雨也没下下来,这不,收拾收拾破的烂的洗洗,不等雨了。

  是啊,往年这时候河里早就下了大水,那水清的,有多少衣服可洗呀。你看没看到刚才天上出了虹,是正南虹。

  啥虹?她边说边抬起头向天望去。哪儿?啥也没有啊。

  可不是。这霎又没了。她心里好笑:你以为是下雹子,砸到你身上才有感觉啊?不过话说回来,谁让咱求着人家呢,所以还得顺着人家说:嗨——只一阵子,现在早没影儿了。

  唉,求为主的可别再叫咱过贱年了。穷怕了。

  连英说这句话时,好像她又回到了那挨饿的五八年,鼻子一酸,眼圈竟有点红了。翠枝看的真真的,心里早叮嘱自己我可不想陪着你掉泪。出了南虹卖儿女,咱那地里的庄稼?唉,她话峰一转又说,不说这些揪心的话了。听说街上的老人都上寺里求雨去了。

  是啊,我也想去来着,可你看忙的,连水(沐浴)都捞不着换,是有心无力了。

  对呀,你说,咋整天有这么多的活等着咱干啊。

  谁说不是。这不,我得先淋上灰水,等淋好了,再洗出来。连英突然打了个喷嚏,气流让她手上的草木灰飞扬起来,呛得她喷嚏连连。翠枝往后趔趄了几步,用扇子挡住了嘴巴,喜滋滋地看着眼前的人在泛起的灰雾里张嘴闭嘴。他是人的打喷嚏能不张嘴闭嘴的吗?

  连英这喷嚏还没打完就又顺手一抹,脸立刻成了个大花瓢。翠枝一本正经的说,今儿早上我做饭烧了些好灰,是野蒺藜。要说洗东西就属这玩艺下灰。是前几天那几个臭小子到山上砍的。

  要是换了别人,翠枝一定要笑个够,并且是她特有的那种拖着长长的尾音的讥笑,可面前的人是谁啊,人家可是官太太,是小儿子未来的丈母娘,是自己的亲家,再怎么好笑,也得憋着,即使肠子憋青了,也要憋着。不但憋着,还得要一本正经的讨好人家。

  这么好的东西,你咋不用?连英问。

  挺多,使不了,这玩艺儿,要不是淋灰水,这大热的天,谁还烧火熬烟的,家里又不是没煤,你说是不是呀?翠枝说。

  是啊,要说别人家做饭烧柴还有人信,就你家,买卖那么红火,买馍馍买煤又能花几个钱?连英也没往别处想,人家要帮咱,还是那种诚心诚意地帮,再说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针头线脑,仨枣俩瓜,街坊邻居谁用不着谁啊。她也就顺便奉称几句。并且这也算不上什么奉称,人家也确实过得不错,起码比自己宽余。

  翠枝只是似笑非笑地咧了咧嘴,接过她手里的空簸箕,转身就扭打扭打地走了,待她把灰再端来时,发现大虎子二虎子兄弟俩正站在院子里。

  大妈,你还是叫俺大伯给说说情吧,俺妈跟着她们只是在一边瞅瞅人(望风)。

  这孩子,犯了错误,就要承认,那也叫瞅瞅人?嗯?这叫犯法,国家都判了,你大伯还说情?这是法律!你哥俩太小不懂。

  大妈。

  兄弟俩瞅着眼前的这位大妈,这神情,这语气,分明就是个法官或者判官。不行,再不辨两句,妈妈就让她给冤屈死了。大虎子泪汪汪地,二虎子见哥哥两眼是泪,自己的泪也下来了,他一边用衣袖使劲擦,一边听哥哥说:他们说俺妈是领头的,判了六年,可那个谁……才判了二年。

  那个谁啊?啊,谁啊,咋不说了?小婊子生的,咋这么“熟迷”,嗯?我看你俩是嫌你妈判得轻!到我这里翻案是咋的?幸亏你大伯不在家,难道国家还冤枉了你还不成?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王八羔子。

  说着一手按下一个,把兄弟俩按在饭桌前。随手掀开盖在竹篦子上的毛巾,露出了一沓油饼。

  吃吧、吃吧。要说你妈这事儿,我的个亲儿哟,大妈我这心里也不是滋味,唉,真是苦了你俩。老大你娶了媳妇,我就不说啦。可你,二虎子,还没成人,一天不娶媳妇也是个孩子,孩子哪能离开妈啊,这往后有啥难处,只管到大妈这里来,有大妈呢,啊,别难过,吃吧、吃吧。唉,才几天的功夫,看把俩孩子给折腾地,小脸都褶了。兄弟俩不掉泪了,她倒眼圈红了。

  见兄弟俩说什么也不吃,连英说,不吃就拿上回家吃。不定怎么窝心不生火了呢。两人躲着不要,翠枝从她手里接过来说,大妈的好意,拿上吧,街里街坊的没外人。兄弟俩边推辞边退出了大门。

  唉,这俩犟种。

  连英又抹了把脸,这时的她,不仅是大花瓢的问题了,简直就是唱戏的。翠枝长叹着气心里翻腾着,唉——人呀,就是这么回事,咱心疼刚才的俩孩子,可谁心疼我那妹妹呢?谁又心疼我呢?妹妹上了贼船,我凭空就矮了人半截。为了儿子还要厚着脸皮来巴接人。唉,就当捂起脸化妆吧,谁不化妆呢?以真面目见人的有几个呀?就是过了一辈子的两口子,也不一定见得一颗真心。她随即捡起地上那个破铁盆,说是铁盆,其实不能算是盆了,破得只盛下了个铁圈,又从柴禾堆里抽出一根树枝,一折为二,撑在铁圈内,再垫上一块破席头子,然后把那簸箕灰轻轻倒上,拽过一个大瓷盆,横上两根木棍,把灰盆放在上面,舀上一瓢水,一会儿的功夫,灰盆便滴油似的滴了起来。

  姊妹,快到过道里凉快凉快,这是怎么说的,咋叫你也跟着忙活呢。

  连英看着眼前的人轻叹着气,一声不吭的只是帮着忙活,自己脚底下像生了风,转眼就把茶端了上来。

  哎,一个妈的,咱姊妹们谁跟谁啊,还用得着说这些见外的话?只要我能帮,你只管说,谁叫咱这么投缘呢。也怪了,我要一天不来见见你,就像少了点啥似的。

  是啊,姊妹们能凑成堆儿,喝口茶拉拉呱,比啥都强。几句话,就把连英这“法官”给拉扯成了百姓。

  翠枝顺手从凉衣绳上扯下毛巾擦了把手,从口袋里掏出个纸包说,你先别放茶,我拿来一壶,你尝尝,是我那娘家侄女“递坠子”送给的。

  噢?好事啊,喜茶,咱是得尝尝。边说边沏上了。

  你别说,过道还真比屋里凉快。

  这是个风口。你那侄女倒是个挺精神的闺女,找哪里去了?连英抹了一把脸上的汗问。

  找到外乡了,跟你大侄媳妇娘家一个村。

  噢,远亲近地是一宝,远了好,省得像我这几个妮子似的都在跟前烦我。

  你真是好命啊,闺女们都在跟前,有个大事小情的,不用吱声,就全围了过来。远了,恐怕连黄花菜都凉喽。

  这话说的直叫连英心里脸上喜滋滋的。心里一高兴,这肢体语言就多了,只见她又切西瓜又拿饼的还一个劲地让人尝尝。翠枝尽管不稀罕,但她还是不叠声的说好好好,只怨自己刚吃饱,没了口福,只想喝口茶。

  连英乐哈哈的把茶盅又洗了洗,白色瓷盅在阳光下闪着熠熠亮光,再用热水一烫,这才倒上了茶。

  来,姊妹,尝尝,你看,我也喝上侄女的喜茶了。无论如何,这感谢的话是要说的。

  嗨,咱姊妹们谁跟谁。那侄女跟咱六儿啊、思武啊,都是同岁的。

  噢,你看,人家孩子眼看就要成人了,可六儿还在这里吊耷着,书还没念完呢。

  咱六儿可是千里挑一的好闺女。咱这儿就属这孩子才气高。我是天天为咱孩子求啊,求为主的慈悯,让她来年考个状员回来。

  你心术真好使,托你的福吧。这丫头,都是让他爸爸给惯的,啥状员秀才的,像你说的,飞出去了,咱就捞不着沾光了。话虽是这么说,她但心里的乐还是灿烂了,一如天上的阳光直射。

  谁说不是呀,还是在跟前好,省得老想孩子。翠枝笑嘻嘻地拿起茶壶给连英倒起了茶。

  这可使不得,在俺家里咋能让你倒,姊妹。连英被她感动了。人家跑到咱家里来,还给咱敬茶,感情就是不一般啊。

  看你张口一个姊妹、闭口一个姊妹的,做妹妹的给姐姐倒茶还不是应该?

  翠枝一手轻轻的给她扇着扇子,一手拍了拍连英的手腕,所有的亲热都在这一拍中了,感动的连英不仅是脸上乐了,心里更欢喜了。人一欢喜,尤其是女人,头脑就发热,头脑一热,嘴上就没了把门的。  

  哈哈……咱虽然不是亲姊妹,可比一个妈的还亲。我就给你透个底吧,这一两年,你整天往这里跑,天天的夸六儿,我再那个什么的,这时间长了也能觉出来,等六丫头下了书房,你就支使了吧。

  哎哟喂,大能的主啊,你真是我的亲姐姐,咱真是一个妈的。我心里这点事,还是叫你给看透了。思武是哪辈子修来的福能娶上六儿呀。说着眼圈一红,忙低头从兜里掏出手绢擦。边擦还边哽咽着说,可别说给我支使当媳妇,我没个闺女,我就把咱孩子当成亲闺女了。

  这一番举动,又把连英给感动上了。是啊,上哪里找这样的好亲家啊,明事理不说,还善解人心意,更别说人家的孩子也是要模样有模样,要家产有家产了。

  连英被感动得眼泪扑簌,她抬起胳膊用衣袖边擦眼边说,姊妹,别引得我掉泪了,一掉泪我就头痛。

  是啊,是啊,咱应该欢喜啊,咱欢喜。翠枝忙不叠地说,从今往后,你就把思武当成儿子使唤,有啥重活累活你可别不舍得支使。

  为主的又给我送来了个儿啊,这可好了,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嘛。

  啥叫半个儿?咱姊妹不分你的我的,这个儿就是你的了,你的儿。来,一个妈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