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去耶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你去耶鲁-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追求名校这件事本身没有错, 但追求的心态很重要。
  出国前最好的准备, 是要打造一颗坚强而快乐的心。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穿越古老的门——三百年耶鲁传统
每天清晨, 约瑟夫?福克斯(Joseph C。 Fox), 这位耶鲁大学1938届的校友, 在停车场下了车, 步行穿过耶鲁古老的校园, 去办公室上班。 年近九十的他已经微微驼背, 迈着颤颤巍巍的步子, 还不时抬眼望望这三百多年的校园。 他有时不禁驻足观望, 看看来来往往的年轻人, 想想当年的那份少年狂。
  福克斯先生最喜欢带年轻学生到莫里斯(Mory’s) 的饭店去。 成立于1849年的莫里斯饭店是一家私人俱乐部, 会员皆是耶鲁校友, 其中不乏美国政坛的重量级人物, 如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 杰拉德?福特、 现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和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等。
  莫里斯俱乐部成立于1849年, 俱乐部的房子原先是一座1817年前就建造的私人住宅, 经过一代一代耶鲁人的传承, 俱乐部的主要功能被改造成了饭店。 走进饭店, 棕色的家具处处可以嗅出新英格兰的味道。 愈加可贵的是, 两层楼的饭店挂满了大大小小的黑白照片, 记录下耶鲁近150年的历史。 其中, 既有上世纪初耶鲁老校园的身影, 也有小布什当年在棒球队挥棒击球的照片。 最让福克斯先生自豪的是在这些饱经沧桑的照片中, 有一张他当年担任耶鲁长跑队队长的留影。 当年的他20出头, 穿着一套印有耶鲁标志的运动服, 身材不高, 却精神无比。 岁月如梭, 当年的耶鲁长跑队队长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 70年后他会带着一群20出头的年轻学子来到自己的照片前驻足观望。
  一代一代的耶鲁人终究要老去, 留下的是耶鲁的传统。 什么是传统?传统就是一代一代的人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一种生活方式。 斑驳古墙是传统, 古楼钟声也是传统; 仪式仪规是传统, 人文轶事也是传统。
  以莫里斯俱乐部为例, 除了墙上的老照片和新英格兰的装修风格外, 有两个古老的传统莫里斯俱乐部一直保存至今。 第一, 耶鲁政治联盟定期要在莫里斯俱乐部开会, 每年都有无数场政治辩论要在俱乐部举行, 届时高朋满座, 名流出入。 第二, 莫里斯俱乐部有一支叫威芬普夫斯 (Whiffenpoofs) 的学生演唱队。 演唱队成立于1909年, 是美国最老的大学生演唱队。 由于1969年以前耶鲁不收女孩读本科, 所以演唱队清一色全部是耶鲁大三、 大四的男学生。 演唱队的名称源自他们每个星期要唱的一首歌曲, 名字就叫“威芬普夫斯”。 每个星期一晚, 演唱队都要为莫里斯饭店的顾客免费唱歌。 这个传统坚持了近一百年, 成了人们对20世纪初新英格兰地区的集体回忆。
  莫里斯俱乐部似乎是这所有着三百年历史的常春藤名校的一个缩影。 耶鲁珍视并且捍卫自己的传统。
  1701年, 10个哈佛毕业生认为母校教育过于自由偏离了神学传统, 于是他们决定重起炉灶, 在康涅狄克州 (Connecticut) 的布兰福德 (Branford) 创建了一所学院。 1718年, 这所学院搬到了纽黑文 (New Haven), 由于当时一位叫伊莱胡?耶鲁(Elihu Yale) 的人捐了一些财物和书籍给学院, 所以学院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耶鲁的创始人搬到纽黑文的时候, 选了一块不大的地, 这就是今天的耶鲁人熟知的老校园 (Old Campus)。 在以后的三百年里, 耶鲁以老校园为基点向外扩散。 耶鲁继承剑桥、 牛津精英式的办学理念, 连建筑都呈现出欧洲古建筑的风格。 耶鲁校园的主要建筑建于1917年到1933年之间, 大部分属于哥特式风格, 是美国浪漫主义建筑的代表。 高耸、 尖峭的屋顶, 红褐色的石墙、 镶嵌彩色玻璃的长窗、 高旷的内部空间, 使得建筑弥漫着中世纪的神学色彩。 耶鲁每幢建筑的门都出奇的重, 象征着耶鲁三百年沉甸甸的历史。 进入每幢房子, 都需要用尽全身力气推开或者拉开一道道厚重的门, 才能进入耶鲁古老的教室和办公楼。 进入耶鲁校园, 即置身于喧嚣世界之外, 慢慢地走, 静静地想, 纵横两万里, 上下几千年, 仿佛就在你的脚下和身边。
  在老校园的一隅, 矗立着耶鲁最老的建筑——康涅狄克礼堂 (Connecticut Hall)。 这所三层楼的砖石结构的建筑建于1752年, 是康州最老的几座建筑中的一座。 红色的砖墙、 白色的窗户和黑色的百叶窗……典型的新英格兰风格透露出北美殖民地时期的气息。
  在康涅狄克礼堂的不远处, 有一座内森?黑尔 (Nathan Hale) 的雕像。 他是耶鲁毕业生, 就读期间住宿在康涅狄克礼堂。 黑尔被公认为是美国的第一个间谍。 作为独立战争中的陆军上尉, 他潜入英军搜集情报, 不幸被捕, 留下了那句名言:“我唯一遗憾的是我只有一次生命来献给我的祖国。” 黑尔的雕像两手反剪、 脚上带着镣铐, 矗立在耶鲁的老校园中, 接受着一群又一群人的拜谒。 据说, 美国中央情报局曾经想把这尊雕像买下来, 搬到中央情报局门口, 但被耶鲁一口拒绝。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有权思考不可思考的问题”
上面这句话出自耶鲁大学“言论自由委员会” 主席伍德沃 (C。 Vann Woodward) 之口。 当时, 正值越南战争之际, 美国的社会运动一个接着一个, 一浪高过一浪, 身为常春藤名校的耶鲁自然不能置身世外。 面对 “翻手为云, 覆手为雨” 的政治氛围, 耶鲁采取 “咬定青山不放松” 的态度捍卫言论自由。 越南战争时期, 联邦政府规定, 凡是以道德或者宗教为名义的反战者, 都不能申请奖学金。 当年,耶鲁的校长金曼?布鲁斯特 (Kingman Brewster) 为了维护耶鲁学术自由的精神传统, 拒不执行政府的指令, 仍以申请者的成绩作为发放奖学金的唯一标准。 结果, 联邦政府拒绝给予耶鲁一大笔资金。 布鲁斯特这种维护耶鲁学术自由的做法受到后代的景仰, 被称为 “当年最伟大的校长”。
  学术自由是像耶鲁这一类西方著名私立大学的重要传统。 与建筑不一样的是, 这样的传统是“活” 的, 是耶鲁人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学术自由的传统使得耶鲁能够抵御来自政治和商业的压力与诱惑, 能为维护学术起码的尊严和价值而不断努力。
  耶鲁庞大的开支来源于校友的不断捐款。 据统计, 已有60%的校友向母校捐过款。 耶鲁也有对捐款说 “不” 的时候。 1991年, 李?贝斯 (Lee Base) 试图向耶鲁捐献2000万美金, 被现任校长理查德?莱文拒绝, 原因是贝斯想花钱影响学校任免教授的决定以及课程设置。 贝斯兄弟四人皆入耶鲁念书, 他们的叔叔拥有的个人资产近8亿美元。 与其他富家子弟一样, 他们在耶鲁结交许多名流子女, 包括现任总统小布什, 为自己将来进入上流社会做好了准备。 作为耶鲁的校友, 李?贝斯希望自己的母校能够保持常春藤的保守传统, 他想通过2000万美金——当时常春藤学校接受的最大数目的捐款——来插手学校的人事任免。 没想到却被耶鲁以捍卫学术自由的名义拒绝了。
  面临同样窘境的还有现任总统小布什。 2001年小布什当选总统后, 收到了母校想授予他荣誉法律博士的消息。 想不到到了授予学位仪式的时候, 竟然有大约200名教授集体签字拒绝出席, 许多学生报以嘘声和哨声。 他们认为, 这样做是对学位的嘲讽。 小布什就读期间平均成绩B…, 当选总统也有些“不明不白”, 这样的人不配被授予博士学位。
  

“不管谁赢, 都是耶鲁赢”
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 民主党候选人克里和共和党候选人小布什激战正酣, 选战的气氛可谓剑拔弩张。 谁会赢?举国上下都在观望, 只有耶鲁可以松口气, 因为不管谁赢, 都是耶鲁赢, 两党候选人皆出身耶鲁。 《波士顿环球报》曾经写道: “如果有一个学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专门训练国家领袖的话, 这个学校就是耶鲁。”
  培养领袖是耶鲁的一大传统。 在耶鲁校友中, 可以拉出一长串美国乃至世界各个领域的领袖——前后五位美国总统、 现在的美国总统创办人竞选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 波音公司的创始人威廉?波音、 《时代》周刊创办人亨利?卢斯、 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戈伊苏埃塔、 国际投资家罗杰斯、 联邦快递创始人弗雷德?史密斯、 IBM公司前董事长约翰?艾克斯皆出身耶鲁。
  1972年以来, 每逢总统选举, 交战双方必有一方出身耶鲁。 他们胸怀天下、 视野开阔。 人文教育是耶鲁培养领袖的原则和要求。 耶鲁校方一直认为, 作为常春藤名校, 耶鲁只有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 才能培养学生的领袖意识和全局观念。 人文教育培养的是对社会有责任感、 心智高尚的人。 这种传统使得耶鲁在19世纪初, 美国举国上下的高等院校强调应用学科的背景下, 能够独树一帜, 力排众议, 发表《1828年耶鲁报告》。 这份由当时耶鲁校长杰里迈亚?戴领导起草的美国高等教育报告, 固执地认为:没有什么东西比好的理论更为实际, 没有什么东西比人文教育更为有用。 大学应该先教会学生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然后再进行职业培训。 耶鲁保留了希腊文和拉丁文课程, 这两门课所教授的东西一度被人们认为是已经死掉的语言。 而耶鲁认为, 以古典学科为主的人文教育, 对年轻学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注重人文主义的传统还一度使耶鲁想撤掉所有的应用学科, 因为耶鲁人认为: 我们只需把理论基础搞懂就可以了, 对那些科学的东西我们只要享受他们的成果便可。 这种传统使得耶鲁的历史学和文学一直走在美国大学的前列。 在2007年的本科毕业生中, 历史系的学生最多, 占毕业生总数的15%以上。 小布什当年在耶鲁读的也是历史专业。
  耶鲁培养领袖的意识和传统不仅体现在对美国学生的教育上,在海外拓展上也深深烙印着领袖痕迹。 1901年, 耶鲁海外传道组织决定派人远赴大洋彼岸的中国传播福音。 大家商量应该选择中国的哪块地方作为活动的基地, 最后选择了湖南, 因为在近代中国, 湖南涌现了一大批领袖人才。 这个组织就是今天的“雅礼协会” (Yale…China Association)。 果然如耶鲁人所料, 湖南在20世纪领袖辈出, 其中包括了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全球化正成为传统
传统不仅仅是过去, 传统在当下慢慢形成。
  耶鲁现任校长莱文上任后, 积极推行全球化战略。 本文一开始提到的约瑟夫?福克斯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投资银行家, 曾经在曼哈顿的黄金地段买下一幢豪宅。 等到面临退休之年, 他与妻子商量, 把豪宅卖了, 加上一部分积蓄, 共计1000万美金, 全部捐给母校耶鲁大学, 设立了福克斯基金, 邀请世界最重要国家的学者来耶鲁进行访问学习。 除了福克斯基金外, 耶鲁大学还设立了一大批奖学金和各种各样的交流项目, 邀请世界各国的学生、 学者来耶鲁访问。
  除此之外, 耶鲁还鼓励学生走出美国, 到世界各地学习、 实习和考察。 耶鲁校方声称, 耶鲁要保证至少有一半的学生在就读期间有海外学习、 考察的机会。 耶鲁提供给学生海外学习的奖学金也十分丰厚, 一个本科生在暑假三个月内可以申请到3000美金左右的奖学金。
  查理是笔者在耶鲁的好朋友, 这个来自南卡罗莱纳的小伙子因为每年冬天家乡太温暖、 看不到雪, 所以想选择一个北面的学校, 最终选定了耶鲁。 在耶鲁就读期间, 又迷上了法国文学和法国文化, 在大三期间得到学校的资助, 去巴黎学习了一个学期。 “我这辈子恐怕要和法国结缘了”,查理这样跟我说。 果然, 毕业以后, 他选择了去法国教英文。 “我喜欢法国的生活节奏, 浪漫、 悠闲, 不像美国, 竞争太激烈了”, 查理吐了吐舌头, 如是说。
  耶鲁的学生也很多样化。 2007年毕业的耶鲁本科生中, 有15%左右的学生来自国外。 2007年进校的耶鲁本科生来自于50个州和42个国家, 其中有39%的人来自于少数族裔, 刷新了耶鲁学生来源多样化的纪录。 在2007年5月举办的耶鲁大学世界文化节中, 有几十个国家的留学生展示了自己国家的文化。 在耶鲁, 能够感受到全球化的气息, 这种气息正在耶鲁的校园中播种、 萌芽、 开花, 成为三百年耶鲁的另一个优良传统。
  我一直以为耶鲁最美妙的时刻是晌午。 每到晌午, 耶鲁的标志性建筑哈克尼斯钟楼 (Harkness Tower) 就会叮叮当当地响起美妙的音乐。 耶鲁学院专门有一个敲钟队, 由20多个本科生组成, 大家轮流每天敲钟。钟声是一首首美妙动听的音乐, 这也是耶鲁的一项传统。 伴随着钟声的, 是耶鲁人匆匆的脚步。 耶鲁大学的排课很有意思, 12点、 1点都会排课, 学生来不及在食堂吃饭, 就背着书包, 手里拿着三明治, 健步在古老的校园里。 阳光、 红墙、 绿树、 钟声、 脚步、 饭香, 色、 香、 味、 声, 似乎构成了一部耶鲁的电影, 象征着三百年耶鲁的传统, 流淌在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血液里, 古老而弥新。
  一代一代的耶鲁人终究要老去, 留下的是耶鲁的传统。 什么是传统?传统就是一代一代的人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一种生活方式。
  学术自由的传统使得耶鲁能够抵御来自政治和商业的压力与诱惑, 能为维护学术起码的尊严和价值而不断努力。
  人文教育是耶鲁培养领袖的原则和要求。 耶鲁校方一直认为, 作为常春藤名校, 耶鲁只有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 才能培养学生的领袖意识和全局观念。 人文教育培养的是对社会有责任感、 心智高尚的人。
  

买课去(1)
进大学前, 我每天都掰着手指算什么时候可以自己支配时间、 上自己喜欢的课, 而不是像牛一样被学校的课表和作息时间拖着走。 好不容易熬进大学, 发现可以自己选课和选择什么时间上课, 高兴地把那几门课排过来排过去, 大有翻身做主的感觉。
  我们当时热衷于打听公共课老师的背景, “关门师叔”、 “关门师太” (经常给学生不及格的男、 女老师) 的课要竭力避开; 上课有点名 “癖好” 的老师 自然也不受欢迎; 剩下那些又不点名、 考试还 “高抬贵手” 的好好先生, 挤破头也要选他的课。 专业课没有挑三拣四的余地, 便从师兄师姐那里了解一些教授点名和给分的 “偏好”, 以做到心中有数。
  从国内到美国, 选课的自由度更大了。 耶鲁的选课干脆叫买课 (shopping class), 一听这名字, 多少曾被国内教育制度 “禁锢” 的灵魂都兴奋得颤抖。 在西方国家, 人们都把买方当上帝, 所以按照这个逻辑, 学生应该是上帝。 买课期长达两星期, 我想象着教授们像集市的小贩, 在课堂里张罗个摊子, 兜售自己的独门绝活。 学生们像主子似的, 拎个选课篮去课堂里挑挑拣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