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菊与刀-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ff0000》【36萨评:著名的唐招提寺就是鉴真和尚到日本后在奈良修建的,其金堂至今犹存,结构完全为唐代式样,被日本尊为国宝。】天皇采用了使节们从中国学来的官衔、等级以及法律制度。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如此成功、有计划地汲取另一个文明,这在世界历史上很难再找到另一个例子。37【37萨评:如果从历史的角度说,这种提法不够贴切,比如欧洲的达契亚人,也曾主动学习罗马帝国的文明,并依此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就是今天的罗马尼亚。至于罗马,干脆连神话故事都照抄希腊的。】
  

各安其位(8)
不过,从最初日本就未能复制出中国那种无等级的社会组织。日本所采纳的官衔,在中国是授给那些通过科举考试的行政官员的,而在日本却授给了那些世袭贵族和封建领主。这形成了日本等级制的组成部分。38【38萨评:按说中国的考试制度应该比日本的封建世袭制度更为先进,但从选拔出的官员能力和清廉程度来看,古代日本的官员就算不优于中国的,至少也不比中国考试产生的大员们差。这充分显示了历史研究中道理和现实常常不能吻合的现象。】日本有许多半独立性质的藩国,而各个藩主又相互嫉妒对方的实力,许多重要的社会习俗都与领主、家臣及侍从的特权紧密相关。无论日本如何坚持不懈地从中国输入文明,但却最终未能取代日本人以等级制度为核心的生活方式,例如,中国的官僚行政制度以及那种将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凝聚起来的宗族观念。日本人也没有接受中国人那种世俗皇帝的观念。日语中将皇室的人称为“云上人”,39【39萨评:干脆说就是不承认天皇家族是人,所以,人自然是不能取代天皇的。】其意为只有皇家的人才能继承皇位。中国经常改朝换代,但日本却从来没有。40【40萨评:这不是绝对的,日本历史上也曾出过一个敢于取天皇而代之的人物,就是平将门。平将门自立为天皇,打破了天皇万世一系的传统,堪称日本的革命者。不过,平将门的“革命”不过是昙花一现,天皇很快又在诸侯的拥戴下复辟。平将门在日本历史上,就像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一样,只被认为是一个特例,却不被认为可以效仿。后世的日本人把推翻天皇的平将门只当作怪物,而不认为他有合理的动机,还是不能理解中国改朝换代的理由。】天皇神圣不可侵犯,他的臣民也是神圣的。当初日本天皇及其大臣们把中国文化引入日本的时候,肯定无法想象中国人在这些方面作了哪些安排,也想象不到他们作了哪些改动。
  尽管日本所有的文化都来自中国,但是,这种新的文化只是为世袭领主和他的家臣们扫平了夺取国家统治权利的道路。八世纪末叶,贵族藤原氏取得了统治地位,剥夺了天皇的实权。后来,封建领主们纷纷反对藤原氏的统治,整个国家陷入了内战之中。其中著名的源赖朝击败了所有的对手,并自封为“将军”,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将军”是一个古老的军事头衔,全称是“征夷大将军”。41【41萨评:这个名称很有意思,“夷”本是中国对东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带有一定的蔑视含义。“征夷大将军”来镇压身在东方的日本诸侯无疑颇为贴切,用日本人的说法“代天###不义”,可将军自己怎么算呢?也是“夷”吗?估计这是当时日本没人敢问的禁忌问题(一说这个“夷”在日本是少数民族虾夷的意思,但虾夷的势力在日本微不足道,所以这种说法有待商榷)。】与日本其他惯例一样,只要源赖朝的后代对其他封建领主具有控制权,他们就可以世袭这种特权。天皇已成为一个形同虚设的角色,但将军必须依赖他举行仪式进行授权,这是天皇唯一的重要性。幕府掌握了实际的权力,为了保持自己的统治,他们对那些不肯服从的领主用武力进行镇压。42【42萨评:天皇的权力复苏,要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在日本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变革,令人感到好笑的是日本的资本主义变革,第一个成果就是复辟资本主义的死对头——皇权。】每个封建领主——大名,43【43萨评:相当于中国春秋时代的诸侯。】都有自己的武装家臣,即武士。44【44萨评:相当于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时,这些武士随时准备争夺敌对的大名或最高统治者将军的“正当地位”。
  公元十六世纪内乱不断。经过几十年的内战,伟大的武将德川家康击败了所有的对手,在1603年成为了德川家族的第一位将军。45【45萨评:将德川家康称作伟大的武士,恐怕日本人不会苟同,这位将军是和武田信玄等日本史上的名将为伍不假,但在这些名将参加的战斗中,他要么扮演挨打的角色,要么扮演跑龙套的角色。他唯一的长处就是善于和对手比耐心——不是比作战中等待时机的耐心,而是比谁命长的耐心。最终,德川赢得了这场漫长的比赛,获得了将军的大位。】这种将军特权世袭了约有二百六十多年。1868年,天皇与将军的“双重统治”被废除,日本进入了近代时期。在日本历史上,漫长的德川时代往往被视为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因为它在日本国内以武装维持和平,直到最后崩溃,并有效实行了为德川氏的政治目的而服务的中央集权制度。
  

各安其位(9)
德川家康曾遇到过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并且无法轻易解决。在内战中,一些最强大藩国的藩主曾经是他的敌手,直到最后惨败才俯首称臣。他们就是所谓的“外样”。德川家康允许这些大名继续控制自己的领地和家臣。实际上,他们在自己的领地上的确享有最高统治权。但是,这些大名们却不能享有德川家臣的荣誉,不能担任任何重要的职务。重要的职务会一律保留给“谱代”,即在内战中拥护德川者。为了维持这一困难的统治,德川家康采用了一种战略,防止各个藩主们积蓄力量并形成联合力量,因为这可能威胁到将军的统治。德川氏没有废除封建体制,为了维持日本的和平和德川氏家族的统治,他还强化了这一体制,并使它更加巩固。46【46萨评:德川幕府的统治,和抗战之前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很相似,幕府将军就相当于蒋介石,谱代大名相当于蒋介石属下的嫡系,外样大名就相当于李宗仁、阎锡山等归附的军阀。可见,那个时代的各种###和时而发生的内战,也与民国时代差不多。】
  日本的封建社会对社会阶层的划分极为复杂,每个人的地位都通过世袭的方式固定了下来。德川氏更加强化了这一制度,并且规范了各个阶层人的日常具体行为。每户的家长必须在门口张贴表明自己阶层地位的标志以及有关世袭的内容。根据世袭等级的相关规定,对他的衣着、食物以及合法居住的房舍进行管理。在皇室和宫廷贵族之下,日本还有四个世袭等级,其顺序依次是士(武士)、农(农民)、工(工人)、商(商人),等级最低的是贱民。47【47萨评:这样的制度类似印度的种姓制和元代中国的四等级制,不过印度和蒙元的不同等级带有鲜明的民族烙印,而日本的不同等级都是同一民族。至于士、农、工、商的等级划分,则显然抄袭中国,微妙的区别是第一等级的“士”,中国指的是文人,日本指的是武夫。即便在宋朝那样重文轻武的社会,中国的朝廷对于武功的赏赐从来都很丰厚,但社会地位方面,武人一直深受歧视,没有日本武士的荣耀。其中重要原因是中国历代都有武将造反、夺取政权的事情,所以封建王朝要保持稳定,限制和压制武将权力就成为必不可少的措施。而日本这种没有革命的社会历史环境,使日本的统治者这方面戒心明显小得多。奇怪的是,日本武士造反的事情还真是少见,就是有,也是只反将军不反天皇,可算是极有职业道德的武夫。这种现象只能归结于日本习惯于恪守规则的民族性了吧。】而贱民中人数最多、最为人知的是“秽多”,即从事各种被人们所忌讳的职业的人。他们包括清道夫、掩埋死囚者、剥取死兽皮及制革者等。在日本社会中,他们是不可接触的人,或者更为准确地说,他们根本不被当做人看。甚至连通过他们居住村庄的道路的里程也不被计算,似乎这些地方和居民都不存在。这类人生活极为贫困,虽然也保证他们从事一些贸易活动,但他们却被排斥在正式社会组织之外。48【48萨评:日本的“贱民”,指的是一个特殊阶层,包括“秽多”和“非人”。秽多主要包括屠宰和皮革行业的工匠,非人主要为乞丐。在日本侵华期间,日军经常辱骂中国人为“秽多”,源头就在这里。】
  商人的地位仅比贱民好一些,也许美国人对这种现象实在无法理解,但这在封建社会中却是客观事实。商人制度总是会破坏封建制度。因为当商人获得人们的尊敬而商业繁荣的时候,封建制度就会衰败。49【49萨评:注意一下作者所说的“封建”含义与我们中国人理解的不一样。西方人眼里中国从秦始皇时代开始,就不能算典型的封建社会了,因为从秦朝开始中国是“大一统”。西方眼中典型的封建社会,是国王把国土当作蛋糕,分给大领主,大领主再分给小领主,层层承包的社会格局。切蛋糕的过程叫做“封”,得了蛋糕怕被别人抢去而修了城堡并加以维护叫做“建”。从这个角度说,日本一直是典型的封建社会,而中国,只有周代才算。可是周代在中国人眼里还是奴隶制与封建制交替的时期。】十七世纪,德川氏实施了闭关锁国政策,这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未曾实行过,这从根本上破坏了一个国家商业发展的基础。50【50萨评:歧视商人是世界封建政权共同的特点,中国历代皇朝也是如此,商人因为不依赖于土地,从事商品交易,所以也是诞生资产阶级的温床。】日本曾在中国和朝鲜的整个沿海地区进行过海外贸易,商人阶层必定获得发展。为了阻止这种趋势,德川氏规定:对于建造或驾驶超过一定大小船只的人,都要处以极刑。准许建造或驾驶的小船,既不能航行到大陆,也不能运载商品。51【51萨评:从措施上说,清朝为了封锁台湾郑氏下达的禁令更加可怕,命令“片板不得下海”。但是,清朝发布禁海令有战争的考量,也有游牧民族天生害怕海洋的心理因素,总算还有些道理。而日本这个海洋国家下达如此禁令就像中国古代要求大家都不能务农只许做买卖一样,近乎发疯。没有哪个中国皇帝敢下这样的命令,否则不是被推翻就是在一片吾皇万岁的逢迎中被悬在半空完全执行不下去。但日本居然不但下达了,而且得到了坚决的贯彻。日本人的服从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锁国令”问题上,他们不是忠于道理,而是忠于强权。这就带出了一个可怕的逻辑问题——如果统治了这样一个民族,即便带着他们去毁灭世界,他们也会欣然相从。虽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是这样,但大多数日本人不假思索的服从性的确超过其他民族。】关税壁垒严格限制了国内贸易,藩界都设有关卡,严禁商品的进出。其他的相关法律强调了商人低下的社会地位。《奢侈取缔令》中规定了商人的穿戴、佩带的雨伞、操办婚礼丧礼时的花费数额等等。商人们不能住在武士的社区。法律并不保护商人们免受武士这一特权阶层的伤害。当时的日本社会是建立在货币经济基础之上的,而德川氏却企图把商人置于低人一等的地位,这在当时的货币经济下无疑注定是要失败的,但德川却试图这样去做。52【52萨评:“锁国令”和“奢侈取缔令”甚至等级制度的蓝本从何而来?可以看出其内容与明朝中期以后采取的政策颇为相似。大多数中国人在研究日本的时候,只注意到遣唐使。实际上,日本对大陆文明的拿来主义即便到了明清依然如故。尽管从世界而言,明清时的中国在发展上已经趋于落后,但其封建制已经走向成熟的阶段。同样不能理解西方资本主义革命的日本,自然还是热心于学习中国的“先进经验”。朱元璋和他以下的几代皇帝,很了不起地注意到了封建王朝的兴替规律,并且试图寻找到一种“长治久安”的方法。当然,他们不会想到民主集中制或者社会契约这类东西,他们的解决方法是把中国的社会凝固下来,让它不再发展而自行运转,这样,农民的生活如果比较平稳,就会满足于自然经济而不去造反。同时遏制武将,避免统治阶级上层的动荡。这样的统治方式自然不容易积累财富——明代的政府收入远不如工商业发达的南宋,可是社会也比较安定。如果不是明末出现大规模的厄尔尼诺现象,同时和北方满族的战争又迫使明朝统治者主动去破坏自然经济收取“辽饷”,明末的农民大起义未必发生,而这种固化的社会可能像木乃伊一样存在下去。事实上,清朝也是采取同样的治国策略。禁海、抑制工商,表面上是为了防倭寇、戒骄奢,其深层原因却在于此。日本幕府显然也想达到同样的目的,不过,他们采取了不折不扣的照搬方法,以至于根本没有考虑中国是大陆国家,而日本是海洋国家这样重大的区别。】
   。 想看书来

各安其位(10)
德川幕府将武士和农民这两个能够维持封建社会安定的阶层固定起来。在德川家康最终平定内战之前,通过实施著名的“缴刀令”,伟大的将领丰臣秀吉就已经完成对武士和农民这两个阶级的分离。德川家康收缴了农民的武器,并规定只有武士才有佩刀的权利。武士不能再兼作农民、工匠或商人。即便最底层的武士也不能合法地从事生产,他必须靠每年从农民的赋税中抽取的大米作为俸禄以维生。53【53萨评:一般是几十石米。大阪是“百万石大名”,意思是此地收入为百万石,而摄津是一万五千石大名。那么,不同的大名可以养多少武士、有多大的实力,也就一目了然了。】大名把大米按份额分给每个武士家臣。武士无须考虑生活来源,他完全依赖于领主。在日本历史的早期,封建大名与手下武士之间的紧密联系,是在各藩国之间无休止的战争中结成的。在和平的德川时代,这种纽带具有了经济性质。与中世纪欧洲的骑士不一样,日本的武士既不是拥有领地和农奴的小诸侯,也不是富有的士兵。54【54萨评:但是武士在忠于领主、承担军事任务以及遵守一些信条方面又和士兵非常相似。】他们只能依靠一定量的俸禄生活,而在德川初年,就为其家族确定了俸禄数量。这份俸禄并不充裕,根据日本学者的估计,所有武士的平均俸禄与农民的收入相当,只够维持生活。更头疼的是,这份微薄的俸禄有时还要和其他的家族继承人来分享。结果,选择做武士,实际上限制了自己家族的规模。对他们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