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读论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门外读论语-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不是比试力道,所以说射箭不以穿透皮靶为主(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现在体育比赛中射箭项目就是这样,击剑也是点到为止,如果那时就有太极拳,孔子一定会大加赞赏。宋代的理学家认为,孔子那番话主要是针对当时诸侯不敬奉周天子而争于力量所发的感叹。

  孔门出身的公伯寮诽谤同门子路,两人同在权臣季孙氏手下为臣,而季孙氏已经听信了公伯寮的话,形势对子路不妙;当时孔子在鲁国担任司寇,与高足子路实相表里,所以必定同时对师徒俩不利。鲁国的大夫子服景伯对子路抱不平,想要强硬手段来解决,跟孔子说:“我的力量能使公伯寮这兔崽子陈尸街头。”(:公伯寮诉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孔子说算了算了,这都是命,带着子路开始了十三年的流亡生活。

  力,如果超出了美学,不能给人带来美观,我是不看的,更不用说造成伤害的那种了。现代体育比赛或者娱乐,我喜欢举重以及田径场上的投掷项目,是力量引起的震撼;击剑我不喜欢,因为它太没力,太做秀;摔跤、柔道我不喜欢,因为它们太纠缠;拳击我不喜欢,太野蛮,观众看见血就刺激;西班牙斗牛我喜欢,那是智慧与力量的结合,最重要的是:斗牛士杀的是畜生。

23、好勇疾贫而“乱”

  什么是乱的根源?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自已甚,乱也。”()那怎么样才不会乱?子若说孝悌是良方,“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简单而深刻啊!治国必先安家,要国家安定团结,对老百姓宣传大而空洞的道理是舍本逐末,引导他们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事半功倍。

  孔子不主动谈论祸乱,子张曾经问他:“崔杼谋害了齐庄公,陈文子……,何如?”()孔子只说陈文子清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事发时孔子才三岁,反正没有评论作乱弑君者。六十七年以后,陈成子谋害了齐简公,孔子倒是特地斋戒沐浴上朝,报告鲁哀公说:“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子不语乱,是遂事不谏。子要平乱,是伸张正义。

  乱是祸害,但昏庸而治也是祸害,所以乱与治可互相转换,辩证统一。乱世出英雄,周武王说:“我有乱臣十人。”()乱是治乱的意思。

  孔子治过乱,五十三岁那年,鲁国大司寇的他派出军队,摧毁了以下犯上的不轨势力的根据地——三都,但结果功亏一篑。五十六岁那年,孔子兼任相事,杀掉了乱政的大夫少正卯。这些不见于《论语》,前者见《左传》,后者见《荀子&;#8226;宥坐》,专家们深信不疑,见于《论语》的两件事反而被学者们视为疑章。

  公山弗扰占据费邑叛乱,来召孔子,孔子打算去。子路很不高兴,说:“没地方去就算了,何必要去公山弗扰那儿呢?”孔子说:“召请我的人难道会没有打算?如果有人举用我,我要在东方复兴周代的典章制度!”(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没有评论叛乱本身,但与叛乱者合作的目的还是治理,而且据专家分析,那时的孔子还是个没有官职的士人,上进之心,苍天可鉴。

  孔子五十七岁那年,佛腊依据*叛乱,召请流亡在外的孔子前往共事。跟上次不一样,*是晋国领土,不是孔子的祖国,孔子打算去。子路说:“过去我曾听老师说过:‘亲自投身于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佛腊占据*叛乱,老师却要去,怎么说得过去呢?”孔子说:“是的,我说过这话。但是又说过‘硬的东西是磨不薄的’,还说过‘白的东西是染不黑的’。我难道是葫芦吗?怎么能挂起来不吃呢?”(佛腊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腊以*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依旧没有评论叛乱本身,目的依然不是去助乱,也不是去添乱,而是要施展自己的治理天下的抱负。。 最好的txt下载网

24、敬而远之的神

  当人类对于自然的矛盾不能克服的时候,必然要在意识上寻求安慰,使矛盾在宗教上求得解决。这就是神的来由。殷代思想以宗教占主要地位,重时、空、数的观念,祖宗一元神的思想;到了周人维新,在于帝和祖的分离,变为二元神,所以孔子对敬神和祭祖的态度是有大分别的。一般意义上的神是神祗的统称,包括天神、地神。孔子对鬼神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敬鬼神而远之),甚至子路就鬼神专门提问,他还是巧妙地绕开了。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这是孔子颇为著名的言论,他强调“事人”、“知生”的首要性,懂得了生和人,才能谈死和鬼神;既能事人,就能事鬼,既知生,就知死;即使不知死,不能事鬼,于人生又有什么大妨碍呢。

  孔子不反对人们相信鬼神,但不提倡沉溺于鬼神迷信。有一次孔子病得很厉害,子路请求祈祷,孔子问:“有这样做的吗?”子路答道:“有的,诔文说:‘为你向天地神灵祈祷。’”孔子说:“那我祈祷很久了。”(: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於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孔子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合乎大道,所以说“我祈祷很久了”,仍然是劝子路对鬼神敬而远之。

  有必要区别崇敬与迷信。我们在周人维新的时候就已经将帝和祖分离了,由殷的祖宗一元神,变为周的帝祖二元神。帝高高在天,祖长眠在地,祭帝祭祖,天经地义。这叫崇敬,不是迷信!迷信是什么?就是痴迷的信奉。淫祀是迷信,没日没夜、废寝忘食地拜是迷信,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是迷信,万岁是迷信,一句顶一万句是迷信,放之四海而皆准是迷信,留恋僵尸是迷信,时刻叨念着“666,888”是迷信,甚至还包含着等而下之的愚昧。

  儒家不迷信,也不愚昧,见怪不怪,光绪年间的阴兵过境传闻在苏杭一带闹得鸡犬不宁,终究没有散播太开,就是光明正大的儒家起了辟谣的作用。

  对鬼神敬而远之,即敬在心中,淫祀无益。但不祭则已,祭则虔诚,孔子说对于大禹,我无可指责,他饮食简单而对祭祀极其虔诚(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鲁迅曾经赞赏福建广东沿海地区的人,迷信得认真,而内地那些三心二意走过场图省事的迷信比较起来,实在是粗鄙寒碜祭不如不祭。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谁敢对神不敬?!

  神不是洪水猛兽,我们经常用“神奇”来赞叹一个人或一件事或一种现象,出于近似不可思议或者真的是未知领域。我们也许永远不能掌握宇宙的终极理论,意味着我们永远有未知领域,那就是神。即使是已知的,我们将它神化也没有什么可怕,我们可以将动物、植物甚至石头拟人化,知道那仅仅是一种修辞,不会与事实无翻译地对接;那我们将人、动物、植物甚至石头拟神化,知道那仅仅是一种修辞,不会与事实无翻译地对接,于我们并无伤害。山神河伯,叫我们尊重这高山流水;土地神,叫我们爱惜这土地;灶神,叫我们安全炊事;谷神,叫我们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天神地神,那是神中之神。

  我们并不是淫祀的民族,饭熟了就吃,基督教徒还要饭前祈祷,感谢主赐予他们食物。我们初一十五每月两次敬神,哪里算多呢;基督教徒每七天就一次敬神,我们翻译得很好,那叫礼拜。其实我们的敬神才是礼拜,孔子说:“初一,穿好礼服,戴好礼帽去敬神。”(吉月,必朝服而朝)我们借口追逐名利没空去做,但我们的母亲在乡下替我们敬了,打一碗祭饭,插几枝香,为我们祝福,求神保佑我们。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25、见“利”思义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利有害于义,所以孔子很少谈论。即使谈论,也是狂贬,说君子关注法度,小人关注实惠(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遵循利来行事,多招怨恨(放于利而行,多怨);君子只知晓义,小人只知晓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告诫子夏为官,不要只看见小利,“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教导子路说德才兼备的人应该“见利思义”(1)。

  求学而不求利,很难,所以孔子也不会批评学而求禄的人,毕竟大家都不是大公无私的大禹。孔子自己就说:我又不是葫芦,能挂起来不吃吗?()孔子30岁在曲阜城北设学舍,开始私人讲学,难道会是免费的吗。当时学费的水平,现在很难推算了,看看现在私立大学的学费是多少吧,何况是名牌大学,最低的限度,一个课时也要十条腊肉(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束修就是十条干肉。中央电视台4套去年报道了一个四川国学者李悝,去北京拜访一个国学老专家季羡林,几天都见不着,后来送上十条腊肉做见面礼,顺利登堂入室,还合了影。那跟利有关,但更多的是体现教学礼。

  至于平时间学生送礼,孔子也会笑纳,反正这是师生礼,根据学生各自的经济条件,不会妨碍公务,不算*。“不受命”()而善于经商的子贡送老师一块美玉,问怎么处置,是藏进柜子里呢,还是找个好买主卖掉它换成银子;孔子说:“卖掉它,卖掉它!我在等待买主。”(3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这就是著名的“待价而沽”的故事。注意,不要见利忘义。利,要用礼来约束,就是礼物、礼品。没有礼去约束的利,就蜕变成贿赂。现在经常听到权力没有约束导致*的说法,法家思想;儒家的学说是利益没有约束导致贿赂,正是从源头警诫了贪婪者,因为利益驱动在社会法则中是第一位的。

  子贡的货殖在孔门很有名,但他也不至于在孔门贩卖学习用具,换了后来,难免有人叫卖:“北戎的羊毛笔,东夷的侏罗纪炭墨,西狄的玉石砚,南蛮的凤尾竹简。”

  墨子的趋利则有他的学生为证。《墨子&;#8226;耕柱》记载:墨子让耕柱到楚国出仕。有几个同学去拜访他,耕柱招待他们没好菜,每餐只有三升米,回来告诉墨子说:“耕柱在楚国没有什么益处啊。”墨子说那不一定。没过多久,耕柱送二百两黄金给墨子,请老师笑纳,墨子说:“果然不能说你没出息嘛。”(关于利,参见第38章《孔墨显学的对立》)

26、患得患失

  孔子说不可以跟患得患失的人共事。那种鄙陋的人在尚未得到的时候担忧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忧失去。倘若担忧失去,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大禹拥有了天下,自己粗茶淡饭,祭祀的牺牲却丰盛虔诚;家居时候的衣服粗鄙,祭祀时候的礼服华美;自己的居室简陋,国家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得坚固实用(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孔子说:“对于禹,我无可指责。”大禹没有得到天下的时候,他不会担忧得不到,因为做国君很辛苦,不实惠。得到了天下,他不担忧失去,仍然是因为做国君很辛苦,不实惠。他既不患得,也不患失,还会做出什么坏事来呢?但是他舍小家顾大家就是得,祭祀虔诚、祖宗保佑、庄稼丰收就是得,万古流芳就是得。可得可不得,可失可不失,得失的最高境界。

  孔子自云,小时候贫贱,所以学会了不少平常的技艺。君子需要这样多的技能吗?是不需要这么多的(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真是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孔子又说后来科考落榜,所以学会了很多技艺(吾不试,故艺),包括骑马射箭,真是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孔子一生在仕途上不得志,晚年广收门徒,后世建孔庙纪念,美国以他的生日做教师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孔子,伟大的教育家,得失的权变境界。

  颜回,用竹筒子盛饭,用瓢喝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很担心他的贫困,他自己却不改变他求学的乐趣(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称赞颜回之贤,抛弃物质享受,得到精神食粮,得失的仙境。

  “古之贤人”伯夷、叔齐是不会患得患失的(),他们是殷末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因为互相辞让君位而出走,最后饿死于首阳山下。他们没有得到国君位置的时候,不会担忧得不到;从来没有得到过,就不会担忧会失去,什么都不用筹划,隐居而死。从未得之,谈何失之,得失的化境。。 最好的txt下载网

27、周急不继“富”

  子夏说:“富贵在天。”()既然是天命,那财富是不可强求的。孔子说:“富有若能求得,即使是下贱的差事,我也会去做。如果不能求得,就依从我所喜好的。”(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又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还是那句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聊斋志异》里头经常出现那样一句话:福分太浅,消受不起。

  有两种情况下的富贵是要不得的。一是“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所以陈文子才会抛弃四十匹马,离开无道的齐国。二是“不义”的富贵,“于我如浮云”(),浮云很轻,义则很重,君子重义轻利,重德轻色。

  人知足则常乐。孔子说卫公子南楚心态好,刚宽裕一点,就说凑合着够了;稍多一点,就说差不多齐备了;富有时,就说几乎华美了。(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富裕,对常人来说还是生活的目标,这点孔子并不讳言。孔子到卫国旅游,说百姓多了就要使他们富有,富有了再教育他们(),先要物质文明,再谈精神文明。对富人教什么?教他们知礼。孔子固然鄙视为富不仁的人,认可“富而无骄”的人,但更赞赏“富而好礼”的人()。

  原宪,孔子的学生,家境不错,但孔子并不认为他富而知礼。原宪曾经当过孔子的家臣,管家的正当年薪是900斗粟,但他却推辞不要。孔子指点弟子:“拿去给你的邻里乡亲吧。”()上了班就要领工资,这是原则问题;至于你家宽裕,富而求礼,那是品德问题;老师不把财富看重,你学生也不要太谦让。这就是礼。

  乡党篇里有一句这样的话:朋友的馈赠,即使是车马,也不拜谢(),是不是失礼?按朱熹的说法,朋友有通财之义,不拜;另,君子重义轻利,不拜。通财轻利方面,子路是榜样。

  孔子说:“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对于子路来说,二者皆不难。孔子说:“穿破旧棉袄,和穿狐皮裘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羞耻的人,大概只有仲由吧。”(衣敝韫袍,与衣狐貉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